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藍色的憂傷U3


繁體字在於“繁”,也就我們說的筆劃太多了。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作為用慣了簡化字的年輕人來說,大概都不會贊成吧!

但作為專家,你可以保留並去研究。我們也不會去反對。

中國的漢字,源於象形字。就是我們說的象什麼畫什麼,便是字。古代,沒有文字,能這樣創造出文字已經很了不起了。

古代,字形複雜,那是無可奈何的。我們繼承文化遺產是要繼承她的精華而不是一腦子的什麼也繼承下來!如果是這樣,那文字還有發展的必要嗎?

作為專家“見古是寶”,我們讚賞!但文字這個寶並不是越繁雜越好的,能簡則簡,約定俗成便好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文字,是一個壯舉!你用你的文字,我用我的文字,這不亂套嗎?六國都統一了,文字的統一就很有必要!當然,作為專家,你可以去研究六國文字,因為她也是我們的遺產。

對我們來說,文字越簡單越好!好像“劉字”寫成“劉”字,“愛”字寫成“愛”字,“親”字寫成“親”字......多複雜!還要不要人家寫字、認字?

就象穿衣服,古時候穿旗袍、漢服,大熱天也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的,你叫年輕人恢復誰受得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保留精華!一些“垃圾”能保留嗎?

有些專家就象農村的老太太,搬傢什麼也捨不得扔,把家裡的什麼廢舊了東西也往新家搬。說什麼“丟了”可惜!

破舊立新,該丟的還是丟了吧!你們贊成我的觀點嗎?不忘點贊哦!









英雄拒絕黃昏


強烈贊成!

其一,繁體字,字意完整,是自然規律的體現,符合天道。

其二,簡體字成了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面無麥,運無車,導無道,豈不是可悲嗎?

其三、繁體字是書法藝術的需要,人們都感覺繁體比簡體字好看。

其四、是文化傳承的需要,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字體應相對穩定,變來變去不利於文化傳承,後人看不懂前人的字,看幾十年前的字都成了考古,也是很可悲的事。

其五、計算機的出現,音碼形碼輸入、語音輸入都不影響輸入速度。

所以,恢復繁體是符合天道的好事,只是不知何時能實現,可否實現[what]



清心墨緣


繁體字本身就就沒有廢除,這是不在日常媒體交流使用而已!繁體字應該保留它的存在即可,但是不能恢復交流使用於諸媒體。個別磚家叫獸的呼籲,其實是違背客觀規律滴!這樣的磚家叫獸是真真正正的“磚家叫獸”,應該滾到沒人的地方擦擦鼻涕玩去了![摳鼻][摳鼻][摳鼻][大笑][大笑][大笑]


藍天集約


不贊成,恢復繁體字是歷史的倒退。

縱觀中國歷史,做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漢字,也是在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演化,才成為今天的漢字。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 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 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為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籤”、“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通過對漢字的簡化,大大足進了我國的掃盲運動,使人們更加方便的記憶和書寫漢字成為現實。因此本人不贊成恢復繁體字。



齊悅書齋


等他是恢復了繁體字後,我們就吵著要恢復甲骨文!


沅來是澧


當然反對。繁體字不宜普及,更不宜中國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播,弊大於利。繁體字可以保留作文字文化和歷史研究及書法藝術。不必開歷史倒車。





海岸清風


簡體字是繁體字的演變和高度提煉後的產物,是時代進步和文明提升的標誌。繁體字雖然具有文化底蘊卻不便於傳播和學習,這也是國家當時大力倡導使用簡體字的原因。個人以為繁體字可以在大學裡作為選修開設,沒必要作為全民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繼承傳統固然沒錯,同時也要揚棄糟粕,對於利於傳播和繼承的文化更要堅持下去!!


鄰26924234


繁體字沒有必要恢復,恢復只會增加學生壓力,也是給向外傳播中華文化施加阻力,韓國越南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簡單易學,漢字範圍早就在亞洲普及了,如果恢復漢字使用繁體字,可能連中國的少數民族都普及不了,更不用說外國了,輕重利弊國家應該掂量掂量。


巴山義哥


簡化字現在已經成為人民使用規範字,已被世界認可。如果恢復繁體字,事必造成混亂。我還是堅持現在官方標準。同時在小學階段附加講解簡化字和繁體字的關係,繁體字是如何簡化的


善待他人與己方便


從傳統文化角度分析,恢復祖國之瑰寶是難能可貴,也是一種繼承和發揚,你要懂得簡體字也要掌握繁體字,兩者之間是相互作用而少不了你我;就說楹聯吧,簡體好看還是繁體好看呢?一目瞭然,所以建議恢復繁簡字體,刻不容緩。這是我一家之言,但也代表著文人墨客之心聲。不知妥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