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說手機成了新“農具”,我就敢說手機成了新“教具”

今天看到大眾日報手機客戶端一則新聞,題目讓人一亮:

手機成了“新農具”,山東防疫不誤農時,田間地頭忙春耕

2020-02-18 06:42 來源:大眾日報

難道俺們山東的農業管理先進到了用手機控制不成?只聽說壽光大棚菜在實驗無人化管理,沒聽說在山東這麼普遍呀。

一看下文才知道,這只是三位“本報通訊員 王玉磊 吳華 李偉偉”報道泗水(隸屬濟寧)、武城(隸屬德州)、利津(隸屬東營)農民用微信群聯繫化肥、農藥、病蟲害防治,這不是全國人民,包括各地農民兄弟平常就在應用的方式嗎?啥時候成了新農具!

農具,一般指農業生產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機械化的。農具豐富多彩,歷朝歷代農具都不斷得到創新、改造,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貢獻。

你這農具加了引號,它也是農具呀,甚至只能用來指新發明的農具,結果呢,你只告訴我,這些農民使用了手機微信溝通、交流功能。

照這三位通訊員所說,我們老師用微信群溝通交流工作,就算手機成了新“教具”不成?可別說,我們老師講課時還真的用過手機展示、投屏、計算呢!

你敢說手機成了新“農具”,我就敢說手機成了新“教具”


附全文

防疫不誤農時,田間地頭忙春耕

◆佩戴口罩,分散幹活 ◆有序組織生產託管服務 ◆手機成了“新農具”

你敢說手機成了新“農具”,我就敢說手機成了新“教具”

□ 本報記者 毛鑫鑫

本報通訊員 王玉磊 吳華 李偉偉

“雨水”將至,萬物萌動,新冠肺炎疫情擋不住春天的腳步。作為農業大省,山東一手抓防疫,一手忙春耕,確保不誤農時。整地、育苗、追肥……農民在齊魯大地上播種下新希望,勾勒出不同於以往的新圖景。

在泗水富華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大棚裡,農民們這幾天戴上口罩,忙著進行西瓜苗定植。“合作社擁有6000多畝種植基地、3500多個大棚,現在正是早春果蔬種植的關鍵時期,疫情防控不能鬆懈,農時也不能耽擱。”合作社理事長呂孝東介紹,他們要求社員每天進行體溫檢測、佩戴口罩,不定時進行消毒,並且嚴格控制棚內工作人員數量,大家分散幹活,相互之間的距離要在2米以上。

據瞭解,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當前疫情防控期保春耕的重要力量。為降低春耕農忙、人多聚集產生的疫情擴散風險,省農業農村廳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發揮村集體、合作社、服務企業等服務主體作用,有序組織小農戶統一接受耕、種、防、收等多環節生產託管服務,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水平,在防疫的同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武城縣甲馬營鎮北王莊村,村民王增玉足不出戶管農事。“有了託管服務,俺這11畝地就荒不了了。”2月16日,在他家的地裡,志遠糧棉種植合作社的2臺自走式噴霧機正在噴灑藥劑。

“防疫期間,我們的託管服務全部採用機械化操作,人工少、效率高,有效解決了生產時期的人員防疫問題。”合作社理事長牛文忠介紹,合作社擁有農業生產全程中所需的各類作業農機具90餘臺(套),形成了耕、種、管、收、儲一條龍的農機服務體系。目前已接受全託管土地8000畝,半托管土地1.5萬畝。

春耕備播,農資先行。“鎮上的微信群,不但定期發送農情信息,還能在裡邊購買化肥、種子等農資。”武城縣郝王莊鎮西李古寺村黨支部書記馬守良說。武城縣組織全縣220餘家農資商戶按照屬地加入9個鎮街農業生產微信群,按照網上購買、就近配送的方式,每日在群內公佈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廠家、價格等信息,農民點單、村委會彙總後集中購買,商戶統一配送到村,村委會分發到戶。

“請問這是啥病?如何用藥?”2月16日,利津縣汀羅鎮東王屋村黃瓜大棚種植戶胡建濤,在微信群上傳了兩張黃瓜秧苗出現白色斑點的照片。“這是白粉病,在黃瓜生長期間需要使用一些藥物。”利津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員付敏宗對照片仔細觀察,第一時間作出診斷。

眼下,手機成了種植戶的“新農具”。疫情發生後,為減少現場指導直接接觸帶來的防控風險,利津縣充分利用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搭建與農戶的溝通交流平臺,組織邀請農業專家、教授以及農技人員建立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微信群,號召農戶加入,農技人員每天會在微信群內推送各種農業生產信息,分享農業大學專家的課件,遠程對農戶進行科學春耕指導。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為保障特殊時期春耕備播有序推進,山東全力暢通農資供應渠道,確保種、肥、藥等物資儲備充足,幫助破解交通阻梗,保障農資運得進村、下得了地,農產品出得了村、進得了城。同時,加強行業監管,堅決打擊哄抬農資價格、服務價格等擾亂市場行為,確保農業生產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