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要逼娃他舅李廣利帶七萬騎兵投降匈奴?感覺此舉不符合邏輯?

少卿之殤


歷史上經常上演的一個政治情景,就是“老王暮政”。一個在位時間足夠長的統治者,都會陷入兩個極端:極端敏感,極端自負。他會警惕和猜忌所有的人,對所有他認為可能會覬覦他的皇權的人痛下殺手。同時他也會固執於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絕對不會錯,殺伐決斷,毫不遲疑,即使最後證明錯了,他也會自然而然的遷怒於他人,認為是別人誤導了自己。巫蠱之亂,從根本上說還是漢武帝忌憚太子劉倨和衛氏集團勢力過於強大(這一點從後來漢宣帝取得帝位也能看出擁護太子劉倨的大有人在,勢力十分龐大),已經危及他的皇權,而江充之流也正是號準了漢武帝這根脈,所以肆意栽贓太子。漢武帝本就猜忌,有了所謂的巫蠱作為佐證,所以毫不留情的清洗了太子和衛氏集團。事後頭腦冷靜一些,漢武帝有些後悔,畢竟劉倨是自己培養了多年的儲君,是帝國最明正言順的繼任者,而且當初小人們羅列的罪證確實有太多牽強,所以漢武帝又將太子的敵對勢力清洗了一遭,好像當初痛下殺手不是自己的主意,都是別人要挾誤導的。雖然對於除掉劉倨,他有些懊悔,但是漢武帝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還是不會改變的。李廣利和劉屈氂密謀要幫昌邑王登上帝位,外有統兵大將內有丞相之尊,頓時讓漢武帝又感到了莫大的威脅,又一個“太子和衛氏集團”站在眼前,甚至他可能還會猜想劉李二人當初為了爭權,為了推昌邑王上位,是不是也參與了構陷太子,誤導自己犯下大錯。所以漢武帝再次舉起屠刀,將劉屈氂滅門,又關押了李廣利的家小。對漢武帝來說,李廣利投不投匈奴都不重要,他已經對匈奴取得了無數的勝利,他有足夠的自信即使李廣利投降匈奴也不會對他的統治造成威脅,或許有妻兒被扣押,李廣利還能老實地回來束手就擒。不過對於李廣利來說,他很清楚這位老皇帝的秉性,所以貿然出擊一次損兵折將之後,他也再沒有回去的資本和勇氣了,只能投降了。


雲之彼端123


漢武帝晚年時期發生了巫蠱之禍,大批無辜者蒙冤入獄,李廣利雖然是漢武帝小舅子,也難逃此劫難。

兩人關係

李廣利是漢武帝小舅子,他的妹妹深得武帝寵愛,並且生下了一個皇子,皇子後被封為昌邑王。

武帝為了讓李家顯貴,將能力平平的李廣利提拔為將軍,並且讓他主導了漢朝後期爭對匈奴的戰爭。

巫蠱之禍

武帝晚年時爆發的巫蠱之禍殃及甚廣,上至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家族,下至平民老百姓,都難以倖免於難。

李廣利的妻子就被人誣告為“使用巫蠱”,被捕入獄。

當時李廣利正在打匈奴,他親率7萬騎兵,已經擊潰了一支5000騎兵的匈奴先頭部隊。

李廣利聽說妻子、家人都被官吏抓了起來,心急如焚,想在此次戰爭中立下大功,以抵消家人犯的罪,所以他難免會激進一些。

李廣利深入匈奴腹地,遇到匈奴左賢王率領的2萬騎兵,李廣利將其擊潰,此時千里行軍的漢軍也已經疲憊不堪,不能再作戰了,李廣利這時才想到了撤退。

漢軍剛撤退到燕然山,就遭到了匈奴單于率領的主力的堵截。

因為單于知道李廣利已經是強弩之末,他不會放其回國的。

李廣利最終敗了,他選擇向匈奴人投降,他在大漢的家族也被漢武帝夷滅。

其實李廣利不是被漢武帝逼得投降的,他是被巫蠱之禍,是被那些圖謀不軌的,發動巫蠱之禍的小人逼得投降的。所以題主的問題問得本身就不對。


清心論史


有句話說得好“色衰而愛馳”,當傾國傾城李夫人病逝,李氏外戚的衰敗也就不可避免。

漢武帝能夠顧及李夫人的情,給與李延年,李廣利高官厚祿,但李廣利的戰績實在差強人意,卻又與朝臣往來密切,這是皇權所最為忌諱的事情。

漢武帝初年,衛氏家族為打擊匈奴所做出的努力世所公認,衛皇后與衛太子也德行敦厚受到愛戴,即便如此,漢武帝依舊狠心的以巫蠱之禍,將衛氏家族驅逐出朝堂削爵。

所以當年邁的漢武帝已經寵幸勾業夫人起,李廣利家族也就逐漸被拋棄,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氂密謀推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以維護李氏家族的富貴榮華。



“天威難測”漢武帝既然已經冷落李氏家族,更不會再立李夫人之子, 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若是迴歸也難以善終,只能無奈投降匈奴,其家族被漢武帝盡滅。

漢武帝本就是薄情寡義之人,衛子夫,李夫人,勾業夫人,雖誕下子嗣,卻在外戚的壓力下,家族都難以有好的結果。



多臻貴


七萬騎兵?只有六萬騎兵,但還有十萬步兵和強弩都尉路博德萬餘人,加起來十七萬餘人。沒什麼不合邏輯的,因為李廣利岀徵前對親家丞相劉屈髦說:“希望你在皇上面前建議,立昌邑王為太子。昌邑王能夠被立為太子,將來做皇帝,你的相位也就可長保無憂了。”後來內者令郭穰密告劉屈髦妻子因丈夫數被漢武帝責備,對武帝不滿,請巫祈禱武帝早死。還密告說劉屈髦和李廣利倆人也共同向神祈禱讓李廣利的侄兒昌邑王做皇帝。其實是不是汙告很難說,太子劉據也是被以巫蠱之罪陷害死的。漢武帝老了,生怕別人跟自己搶位置,哪還顧的上真偽、對錯,什麼十幾萬大軍,相信了就殺人,把劉屈髦一家殺了,把李廣利妻兒關押了,也是以為李廣利遠在塞外征戰不會知道,就算知道了,還有他的妻兒相要挾。但沒想到太醫令隨但卻派人告訴了李廣利,李廣利急於立功,給妻兒爭一線生機,急功冒進而慘敗,投降匈奴。

這事不要上史書中的武帝紀裡找,史官們不敢在裡面說武帝壞話,裡面歌功頌德的內容多,要上匈奴列傳裡找,那裡記的更清楚。


沉140769451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統兵七萬出武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統兵三萬出西河,重合侯馬通領兵四萬出酒泉,分三路反擊匈奴。李廣利臨出征,丞相劉屈氂為他送行了。

劉屈氂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三國時劉備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勝按說是漢武帝的的叔伯兄長,按輩分劉屈氂該是漢武帝的侄兒。劉屈氂做過涿郡太守,怎麼做到的丞相就不得而知了。

劉屈氂的兒媳卻有名堂,是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女兒。李廣利兄妹三人,哥哥是大音樂家李延年,妹妹是便是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了。李夫人早亡,漢武帝追封為皇后。李夫人留下一子就是昌邑王劉髆。

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後,太子劉據與衛氏集團一直被漢武帝猜疑,因為之前的“巫蠱之禍”裡牽連到衛青的一個兒子和漢武帝的女兒,極其公孫賀家族,雖皆被誅殺,卻使漢武帝更多疑了。


於是,李廣利與劉屈氂為首的昌邑王集團勢力就崛起了,另外江衝被重用,也投靠了李氏外戚勢力。這對太子劉據和衛氏集團是致命的打擊。

很快在公元前92年,在江衝的主導下,太子劉據被誣陷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衛子夫皇后極其太子家族被血洗。

這次出征前,劉屈氂送李廣利到渭橋,兩人商定立劉髆為太子的事,李廣利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另外,李廣利深知劉屈氂在誣陷太子劉據事件裡,有太多的不光彩。劉屈氂這時根本下不了船了,他只有努力擁護昌邑王當上皇帝,才能有好的結果。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們的密謀被內者令郭穰得知,並報給了年老的漢武帝。郭穰還舉報劉屈氂的夫人,因劉屈氂曾被漢武帝責罵,就使巫師“祠社,祝詛主上,有惡言。及與貳師共禱祠,欲立昌邑王為帝”。

漢武帝突然警醒,意識到這次“巫蠱之禍”背後隱藏著極大的陰謀。他痛心失去了三十多歲的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他震怒發誓要清算。

在腥風血雨惡清算中,劉屈氂被腰斬,其妻子被斬首華陽街。同時李廣利的妻子也被收監,遠在邊陲的李廣利得知消息後,感覺大勢已去,投降了匈奴,不久被匈奴人殺害。李氏勢力就此滅亡,劉屈氂也被滅族。

李廣利投降匈奴是其與劉屈氂的陰謀敗露所致,不能說是漢武帝逼迫的,只是他自己也沒想到投降後也是被害。

不過,李廣利帶領著大隊人馬投降匈奴,著實是漢武帝后期軍事實力的巨大損失。


路遙lgy


漢武帝逼李廣利帶兵投降匈奴,感覺不符合邏輯,但實際上是符合邏輯的,我們看待任何事情,特別是歷史事件的時候不能單看單一事件,如果只把某一件事拿出來看那就是耍流氓,再回到李廣利帶兵投降事件本身,前有巫蠱事件,李廣利是推動者和受益者,帶兵出征將會有更大的政治收益,這是前因。

而巫蠱事件本身就是因為劉徹的剛愎雄猜,為了打擊衛青家族故而冷落太子集團,給了宦官蘇文以及江湖騙子乃至李廣利集團的幻想機會,從而造就了太子集團包括衛家的政治和命運悲劇,也讓年老體衰的劉徹嚐到了老來喪子的苦果,緩過神來的劉徹發現了自己犯下的錯急於為太子報仇。屠殺了十萬人,大多數為無辜者,又是因為他的剛愎自用而判斷失誤,而認為李廣利沒那個膽子或者說在軍隊沒那個威望來背叛自己乃至大漢朝廷。

殊不知李廣利劍走偏鋒,不按常理出牌,導致我大漢十萬好男兒,被李帶入死路。劉徹又一次嚐到失敗的味道。從而徹底反省,下了歷史上著名的罪己詔。然而大漢也已經走到即將崩潰的邊緣,時間並沒有給劉徹改變的機會,幸而天佑我大漢,經過後世之君和我大漢臣民的努力讓大漢又回到了世界強者之林!

遙望歷史終不負大漢之名!


楚流子


引言:

西漢中期的一天,今天漢武帝聽內侍說皇宮的藝人李延年因為犯了錯受到宮刑,沒想到受刑之後李延年變得更加漂亮,嗓音也更加圓潤溫婉。漢武帝一是好奇,二是內心也有那麼點龍陽之好,三是男寵韓嫣剛剛去世武帝內心空虛,便帶著幾個侍從來到李延年家中。李延年一見漢武帝來了受寵若驚,連忙起身給漢武帝表演節目:“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殊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武帝聽的是如醉如痴,可是這歌中的佳人又在哪裡尋找呢?正當漢武帝沉醉在歌聲中時,一個妙齡女子出現在漢武帝面前,漢武帝愣住了:“這,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北方佳人嗎?”漢武帝一把抱起了女孩,瘋也似的回到了宮中……

李廣利劇照

這個女孩,就是繼衛子夫與王夫人之後漢武帝最寵愛的女子——李夫人!隨著李夫人的受寵,她的親族也先後被漢武帝提拔,哥哥李延年做了協律都尉,李廣利做了大將軍,弟弟李季也加官進爵,李氏外戚成為武帝時期繼竇氏,王氏,衛氏之後又一崛起的外戚家族。可惜好景不長,在武帝晚年,李氏家族被漢武帝殘忍的滅族,大將軍李廣利被迫投降匈奴,七萬漢軍損失殆盡,成為武帝對匈作戰四十多年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利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李廣利統兵在外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匈奴這一舉動呢?

一.巫蠱之禍——李廣利的小算盤

徵和二年,西漢爆發了一場恐怖的慘案,史稱“巫蠱之禍”,在漢武帝錯誤的發動下,上至皇親國戚,封疆大吏,下至平民百姓株連者數不勝數。巫蠱之禍最慘痛的時期,漢武帝的丞相公孫敖,公孫賀,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接連被殺,整個西漢王朝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下。

劉屈髦畫像

隨著太子劉據的去世,皇位繼承人的位子空了出來,很多有心人紛紛打起了小算盤,李廣利便是其中之一。在他出兵攻打匈奴之際,丞相劉屈髦來送他,兩人密謀擁立李夫人所生之一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在李廣利看來,太子自殺之後,漢武帝已經時日無多,而昌邑王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兒子,他的母親李夫人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人,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如果能把昌邑王扶上太子之位,那他們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就有了。劉屈髦欣然應允。

其明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氂許諾。昌邑王者,貳師將軍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時,治巫蠱獄急,內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數有譴,使巫祠社,祝詛主上,有惡言,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有司奏請案驗,罪至大逆不道。有詔載屈氂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貳師將軍妻子亦收。貳師聞之,降匈奴,宗族遂滅。

——《漢書.劉屈髦傳》

但是, 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一舉一動漢武帝早已盡知,在李廣利出兵匈奴後,劉屈髦就因巫蠱問題被判腰斬,其家人也遭到株連,因為劉屈髦連帶出了李廣利與他密謀之事,李氏家族也因此被滿門抄斬,李廣利此時正領兵與匈奴交戰,且作戰不力,又聽聞家族盡被株連的事情,無奈之下只得投降匈奴。

二.半吊子將軍——李廣利喪師辱國

漢武帝是一個非常重用外戚的皇帝,在對外作戰方面最重用的衛青和霍去病也是以外戚身份成為漢武帝的左膀右臂,當然,衛青與霍去病沒有讓漢武帝失望,可相比於前兩位,李廣利這個將軍就有些名不副實了。

頭一回,李廣利率兵出征大宛,結果西域諸國因為害怕漢軍不給提供飲水糧食,李廣利還沒到達大宛士兵就只剩下幾千人且無法繼續前進,被迫返回漢朝,氣的漢武帝不讓他進入玉門關,李廣利只得在敦煌停留。再一回,李廣利出兵匈奴,交戰之後斬殺萬人,可途中被匈奴軍隊包圍,死命突出重圍之後三萬精銳損失了六七成,又一次的喪權辱國。想當初衛青一萬部隊就敢於直搗龍城,霍去病八百騎兵就足夠縱橫大漠,可到了李廣利這兒,漢軍出征往往是敗多勝少,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啊!

天子以嘗使浞野侯攻樓蘭,以七百騎先至,虜其王,以定漢等言為然,而欲侯寵姬李氏,乃以李廣利為將軍,伐宛。

——《漢書.李廣利傳》


漢軍遠征大宛

當李廣利知道自己的親族已經被漢武帝下了大獄後,他並沒有第一時間投降匈奴,而是希望通過擊敗匈奴將功折罪,可李廣利打仗水平真的有限。由於他急功近利想要取勝,反而中了匈奴的計策陷入了包圍圈,和他一起出徵的七萬漢軍全部陣亡,李廣利眼見勝利無望,家族又被武帝捉拿,只好投降了匈奴。

三.武帝沒有愛情——李夫人失寵去世

漢武帝是一個多情的男人,他的一生有許多紅顏知己,從衛子夫到李夫人,再到後來的鉤弋夫人,對於這些妻子,漢武帝對她們都有愛,卻都不愛,愛與不愛的分界便在於時間,當她們花容月貌時漢武帝對她們的寵幸可以稱之為愛,而當她們年老色衰之時武帝的愛也便消失不見了。

漢武帝劉徹劇照

當漢武帝得到衛子夫時,漢武帝可以給衛青無上的光榮,還一再要求封衛青的四個兒子為侯;當漢武帝得到李夫人時,為了李夫人,他可以不惜勞師遠征讓李廣利出征大宛,名義上是為了得到千里馬,實際上是為了讓李廣利有功勞得以封侯。可當衛子夫年紀大了之後,衛青馬上被冷落到了一旁,四個兒子也先後失去了爵位,好在衛青為人謹慎得以善終。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李氏外戚身上,當李夫人去世之後,漢武帝對李氏家族的愛也就沒有了,那麼,李廣利等外戚的結局也就顯而易見了。

美貌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要你善於利用它,但美貌不會一直存在,因為美貌,漢武帝可以給你的親族加官進爵,而當你失去美貌,對漢武帝而言也就失去了價值,因價值而得到的一切也都會被漢武帝一一剝奪,這,就是帝王家的冷血與無情!

四.強勢與無奈——漢武帝的政治手腕

帝王之事全為國事,所謂家事,只不過是對於帝王國事的另一種稱謂罷了。李氏外戚的崛起全在於漢武帝的一念之間,他的興起在於武帝需要用他來打擊衛氏外戚,他的衰亡在於他已經失去了利用的價值,這裡面,是武帝的強勢與無奈,卻也充分體現了他的政治手腕。

1.戩除外戚勢力

漢武帝的一生都在為中央集權而努力,想要把權力都收歸皇帝所有,就必須要清除那些阻礙皇權的勢力。在西漢王朝,對皇權起到掣肘作用的除了丞相為首的大臣外,另一重要勢力便是外戚勢力,而外戚的掌權也幾乎貫穿了西漢王朝的一生,最終,西漢王朝也是毀在了外戚王莽的手中。

因此,戩除外戚成為西漢所有帝王的一項必修課,在漢武帝時期,他先後打擊了竇氏,王氏,衛氏多股外戚勢力,每一次打擊,中央集權的凝聚力就強大一分,李氏外戚的覆滅是必然的,有的只是時間問題。

2.給劉弗陵清除障礙

導致李氏外戚覆滅的直接原因是李廣利與劉屈髦的那次密謀,他們希望昌邑王做太子,而在武帝心中,小兒子劉弗陵才是理想的繼承人,可劉弗陵年紀尚小,為了給劉弗陵消除障礙,就必須要滅掉一切阻礙他做繼承人的勢力。


漢昭帝劉弗陵劇照

其次,外戚首領的李廣利與百官之首的劉屈髦兩人攪和在了一起,這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李廣利是大將軍,劉屈髦是丞相,對於漢武帝而言,文官不可怕,武將也不可怕,可當這兩股勢力合二為一時才是真的可怕,趁他們根基不深之時消滅他們才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

3.漢武帝時日無多

漢武帝的一生一共活了70歲,而李廣利投降時距離漢武帝去世已經只剩下兩年時間,漢武帝不惜以七萬漢軍的性命作為代價也要消滅李氏外戚,逼李廣利投降匈奴,是因為漢武帝自己已經知道,他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等了。

年邁的漢武帝劉徹

武帝晚年,連續經歷了喪妻失子之痛,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了,說不定哪天就會突然去世,可偏偏這個時候,李廣利統兵在外且手握重兵,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掉李廣利,那麼自己傳位劉弗陵必然會遭到李廣利的反對,到時天下大亂自己卻已經化為一抔黃土無力迴天。感受到危機的漢武帝痛定思痛,與其讓這樣的悲劇在自己去世後上演,不如當斷則斷,犧牲了七萬士兵的性命換來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這筆買賣划得來。

結語:

李廣利的投降是漢武帝自導自演的一出政治變故,即使李廣利最終得勝歸來等待他的也只有被殺,這是漢武帝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只是可惜了那七萬漢軍,做了李廣利的陪葬品。而李廣利投降匈奴,也成為漢武帝一生對匈作戰的最大敗筆,可於國家大計而言,漢武帝卻也做的無可厚非,是非成敗,只留給後人評說吧!


相城歷史小學生


一、李廣利帶七萬奇兵投降匈奴不符合事實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在巫蠱之禍、漢太子劉據死後一年,因匈奴入侵五原(今包頭)、酒泉,漢武帝命妃子李夫人之兄李廣利率七萬人出五原進擊匈奴,臨行前與武帝之侄、丞相及自己親家劉屈髦謀劃建言立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劉髆為太子。

李廣利出征數月後,得知漢武帝以大逆不道嘴之罪腰斬劉屈髦、妻兒斬首,自己妻女也被逮捕的消息後,既憂又怕,知道按漢律投降會致自己妻女被立即處死,於是想戴罪立功,但因個人軍事能力一般,在不瞭解形勢和敵情下盲目全軍出擊,雖獲勝利但長史及部將認為此舉太過冒險,便謀劃扣押李廣利,李廣利將他們斬殺,隨後率軍南撤,因心思恍惚,失去警覺,加上漢軍疲勞過度、軍心大亂,全軍都被匈奴截斷後路並殺死,李廣利被俘後投降,漢朝隨後將其族滅,一年後被單于殺死。

二、漢武帝為何敢冒此險

一是李廣利是武帝大舅子,是丞相親家,宗族全在長安,間接上相當於人質,當時僅是拘禁,而非直接處死,還是給李廣利留有選擇處理的餘地,不管是上表請罪,還是戴罪立功,再不濟自殺服罪,以保留宗族性命。

另外,李廣利軍事能力一般,以往出師損兵折將很多次,但都沒有大的處罰,足見武帝對他的寵愛

二是漢武帝是一代雄主,御下極嚴,眼裡揉不得沙子,一朝十三個丞相僅田千秋善終,對於丞相和統軍大將勾結,尤其一個是侄子、一個是大舅子,更是難以容忍。

三是巫蠱之禍剛結束,太子剛死,漢武帝思子之情尚未泯,當時劉屈髦率兵攻打太子軍隊,又出現巫祝祈禱武帝早死、劉髆作皇帝的事情,加上呂氏、竇氏等貴戚幹權的先例,無疑大為震怒,勢必要以雷霆之勢,震懾群小,去世前立劉弗陵而殺其母也是這想法。

四是漢律嚴酷,漢武帝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仍不改法家治國的做法,一貫重用酷吏以實現其政策,遇到此事必然同理,酷吏審理一干人員後,便將“口供”報給武帝,這讓產生武帝做出錯誤的判斷,並一怒之下發布上述詔令。

李廣利投降一年後,漢武帝下發罪己輪臺詔,表達了多次往遣李廣利北伐匈奴的後悔,可惜為時已晚,白白可惜了七萬漢家將士的性命。


文殳子


漢武帝在發現李廣利跟丞相勾結擊殺太子,暴怒,看過影視的跟史書的都知道,凡事參與巫蠱事件的人,漢武帝做出去何等殘酷處罰,對於李廣利叛汗投匈奴也是漢武帝萬萬沒想到的,初衷也未必逼著李廣利帶走大漢騎兵精銳投敵,只能說,盛怒之下,對李廣利的處置不脫,才使得李投敵。


舌尖上的家宴


一、李廣利捲入“大逆不道”案

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衛太子劉據被誣自殺,儲君之位空懸。

而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有寵於上,產昌邑哀王”,這樣李廣利的外甥昌邑王劉髆就有了成為太子的機會。

而當時的丞相劉屈氂,與李廣利兒女親家,加之劉屈氂本身就漢武帝的侄子,深受武帝器重,李廣利就和劉屈氂決定共同昌邑王扶持為皇帝。

《漢書》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屈氂許諾。昌邑王者,貳師將軍女弟李夫人子也。貳師女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

這事發生在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當時李廣利正出徵匈奴,得到丞相的許諾後,李廣利便率軍出征了。

然而這事很快就洩密了。

“是時,治巫蠱獄急,內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數有譴,使巫祠社,祝詛主上,有惡言,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有司奏請案驗,罪至大逆不道。”

晚年的漢武帝本就多疑,聽聞此事自然大怒,將劉屈氂夫妻全部斬首,還將李廣利妻兒子女收監。

“有詔載屈氂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貳師將軍妻子亦收。”

在前線的李廣利聽聞一家老小被收押後,內心惶恐,意圖戴罪立功,遂深入匈奴,結果慘敗,於是便投降了匈奴。

而漢武帝毫不猶豫將他滅族。

“貳師聞之,降匈奴,宗族遂滅。”

二、大將領兵在外,漢武帝為何還監禁其一家老小?

李廣利事涉謀逆,但率領七萬精兵在外,漢武帝收押其一家老小,這不怕李廣利叛國嗎?

事實上,漢武帝還真不怕。

當年對待李陵也是類似的。

說實話,漢武帝的處置不是最聰明的。

李廣利投降很多程度就是因為一家老小被武帝收監,他本來想戴罪立功,深入匈奴,以一場大勝求取漢武帝的寬恕的。最終作戰不利,傷亡慘重,只能忍辱偷生,匈奴投降。

漢武帝這麼做,也他性格以及行事風格有關。他一輩子強勢慣了,容不得別人觸碰其逆鱗,對待匈奴不斷用兵,佔據優勢,自然不畏懼有人投降匈奴。

當然,這也可以叫剛愎自用。

若是換了皇帝,處理李廣利這事,可能都會不一樣,也許李廣利還是南逃一死,但是那七萬大軍和李家一家老少,可能結局要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