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門診輸液的取消對大家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全科掃地僧


門診是一個醫院不可缺少的部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形形色色的醫生和病人,除此之外,還可以見到很多的治療。而門診治療是指不需要在醫院進行住院觀察,只要在門診進行治療就可以。當然門診的治療也要根據病人的病情來決定,比如說婦科門診的清宮手術,肛腸科門診的一些簡單痔瘡切除術,或者一些肌肉注射,一些靜脈注射,還包括一些理療和門診藥等,這些都可以在門診處見到。但其中最為常見的應該屬於門診的輸液,尤其是在兒科門診,我們去醫院時經常會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小孩在門診輸液。門診輸液是我們治療疾病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

門診輸液的現狀

早在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和2016 年的時候,分別在北京,江西,安徽等地區醫院進行了門診輸液的停止,由此可見,門診輸液限制的政策正在慢慢的由局部向廣闊的範圍進行推廣。其形勢就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樣看來,門診輸液的停止和限制,是大勢所趨,將會成為全國性的統一。

為什麼停止或控制門診輸液?

大家都知道門診輸液的時候是要使用各種藥物的,且隨著藥物應用增多,那麼不良反應或者是副作用發生的風險性也會增加,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收集以往和目前的醫學資料知道,每年病人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中,其中有60% 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所發生的,甚至每年有20 萬人死於輸液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且在另一方面,如果過度輸液治療,除了藥物應用增加以外,人們就醫治療的費用也會顯著增加,進而可導致病人的經濟負擔也會增加。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也為了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更為了讓醫院和醫生可以全心全意的為病人服務,建立更好的醫患關係,則更應該規範行醫,回到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以及合理輸液上來。

所以我們應該要正確認識門診輸液,瞭解門診輸液需謹慎。


一柄柳葉刀


我不是醫生,只能說一下我的經歷。我小孩曾經感冒發燒,出現症狀是可以吞嚥,但不論吃喝任何東西都會吐回出來,體溫維持在38.5至39度,超過24小時精神清醒但萎靡。去醫院看兒科,希望能輸液給藥,找了兩位醫生都拒絕,他們的意見是隻要不停喝水吃藥,總有能吸收的一點。之後化驗結果出來是甲流,轉發熱門診,醫生開了五包達菲,仍拒絕輸液。我當著他的面,兩杯水多次送服五包達菲,結果嘔了兩杯半水出來,然後才給開了輸液,並告之該院感冒發燒已經不給開輸液,所以之前所有醫生都拒絕了。而且達菲只能開五包,讓我去其他醫院再開。輸液之後,體溫降至38度,才可以正常喝水,下午去其他醫院再開達菲,拿到時過了四小時,體溫仍在38度以上,之後沖服了一包達菲,效果怎麼樣大家都應該知道了。我想問一下醫生,如果仍然沒有人開輸液,這種情況我應該做,真的就只能不停喝不停吐,鑑於吐的比喝的多,遲早脫水昏迷,然後去急診嗎?


高科技讓人煩惱


作為一個醫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讀高中的時候因為感冒去一家診所看病,我那時候對醫學還不瞭解,學業又緊張,感冒明顯的影響高中緊張的學習和複習,那時候就傻傻的諮詢診所醫生,有沒有什麼藥打了可以增強免疫力,打完就可以不感冒了,結果那死忽悠醫生還真的那一瓶東西給我輸液輸進去,說是增強抵抗力的,收了我35塊錢(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我一週也就30多塊錢伙食費,那時候吃一份快餐才1.5-2塊錢),自己當醫生了也知道現在醫學並沒有什麼輸進去後就可以打通任督二脈使功力大增得藥物,老實講我到現在也還沒搞懂那診所醫生給我輸了什麼東西,有一年回家發現那個診所的已經開倒了,人去樓空,要不然我還真想進去問一下那個庸醫當年給我輸注了什麼玩意騙了我35塊錢。

個人覺得取消門診輸液是好事,在中國屁大點的毛病都要掛瓶輸液,因為歷史原因吧,患者覺得輸液效果好,好的快,至少我沒有當醫生的時候也是怎麼認為的。

但不管是中央電視臺還是地方很多有良心的記者都科普過,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掛瓶。這是看病用藥的基本原則。但還是很多患者總覺得需要掛瓶才好的快,想著輸液能打通周身經脈快速練成九陽神功、葵花寶典。甚至有些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家被忽悠說一年要去輸液一次活血活血,也是醉了。

其實這是不對的,其實大部分的疾病主要靠好好保養,藥物只是輔助治療,掛瓶一般都是急診、危重症的時候才使用。但反觀現在不管門診還是住院、不管大醫院還是小診所都在全民輸液掛瓶治療,特別是一些私人小診所,家長都慕名抱著孩子排隊去輸液、掛瓶,導致我國帶上了“輸液大國”的帽子,抗生素消炎藥嚴重濫用的國家。很多小孩一生病家長都緊張的半死,都希望醫生能一輸液就好轉,恨不得看病一分鐘立馬就要好轉,要不然就是庸醫。

很多疾病主要靠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來對抗,不要太依賴藥物,如果從小到大都靠藥物、都靠抗生素消炎藥,那長大了也是不堪一擊的。

臨床上很多疾病是不用掛瓶的,比如普通的高血壓、糖尿病、普通感冒、支氣管炎、輕度的肺炎、慢性胃炎、輕度的胃糜爛、輕度胃潰瘍等都是靠好好保養配合吃一些藥就會控制或者好轉。但在中國很多人都希望靠輸液、希望掛一點神藥一兩天就好轉。

疾病都是一個過程,比如疲勞、勞累抵抗力下降感冒了,那要想重新恢復抵抗力來對抗感冒病毒就需要一個過程,大概5-7天。很多人就想著通過輸液1-2天就好起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就算輸液也不會提早這個過程的,除非本來底子就好,身體抵抗力很好,好好休息抵抗力恢復的快,但感冒一般也要3-5天好轉。

所以總體來說門診輸液的取消對大家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大部分人沒必要輸液的,好好保養配合吃藥就好。真的急診重症需要輸液去急診科輸液,或者醫生也會建議你住院治療,住院輸液的。


消化內科葉醫生


全國各地取消門診輸液,本意是想減少輸液量,從而減少和規範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細菌耐藥產生超級細菌,然而結果並非如此。那些需要門診輸液的病人去哪了?回家吃口服藥了嗎?一床難求的三甲醫院去住院部規範治療了嗎?都沒有。他們大量湧入了急診。因為全國各地急診24小時掛號沒有限制,檢查結果快,各類針劑藥物抗生素齊全,這裡可以滿足門診輸液病人的需求。

每個人都忘了,急診是一個需要救治搶救危重危急病人的地方。如今的急診大廳每天上千個掛號者,符合門診病人的佔50%以上,病人不惜排隊等三個小時,只為了能開藥輸液,當然這些要求輸液的病人中50%以上又是完全不必要輸液的。如果急診大夫跟每一個患者詳細解釋為什麼你可以不輸液,那病人排隊時間不僅要6個小時以上,而且造成更多的醫患矛盾。換句話說,取消門診輸液後一定程度上,這些病人佔用了急診病人的治療通道,加重了急診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也造成了門診患者對醫院看病的不滿。

在急診每天有源源不斷的要求輸液的病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病情很急,肆意的把對環境對流程的不滿發洩到幫他治療的醫務工作者身上。輸液量真的減少了嗎?

若要真正的減少輸液量,減少細菌耐藥,恐怕應該從思想觀念上改變。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能口服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中國有句老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見過太多的病人,認為不輸液就是沒有給治療。希望有一天即便門診有輸液室而無人願意去。


Dr上醫治未病


壞事,沒有任何好處。

1,輸液,是現代醫療科技的偉大發明之一,劑量準確,直接入血液,不用刺激消化道,起效快等優點。

2,抗生素濫用,輸液不單純只有抗生素,還有其他藥用,

3,必要的輸液還是必須和無可替代的,這樣原來可以在門診解決的問題,現在要住院才能解決,加重群眾負擔了。

4,病人無原則地要求見效快,醫生為避免糾紛強化療效,才是濫用抗生素的根源。至於說抗生素賺錢,現在0差價藥品,基本沒有賺錢空間。抗生素濫用的根源未解決,形式上用不輸液是很搞笑的。

醫改很多措施,初心都是好的,但很多都欠缺考慮周詳,而且政治掛帥,而不是科學與基層實際掛帥,註定是一出周星馳的喜劇。


用戶62651882500


門診輸液的取消,不能夠籠統地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就算是我們覺得是好事,有的人卻不會這麼認為。

過度輸液和抗生素的濫用,一直是我們國家存在的嚴重問題,到了門診,大大小小的輸液瓶子如同森林一樣密集,而最終的惡果近幾年終於被越來越重視,如果繼續這麼濫用下去,人類可能最大的敵人就應該是超級細菌了。

但是你門診輸液取消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是好事兒。病人可能還不買賬,對於一些明白人來說,尤其是在自己孩子身上,一些小毛病根本就不需要輸液的,自己在家多喝水,或者遵醫囑服用藥物就可以了。

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就覺得這是在坑人,好吧,你醫院裡頭不給我輸液,我去小診所裡面輸液,輸點液,好的快!

最近流感肆虐,我家娃和鄰居娃都感冒了,我看我家娃能吃能睡精神好,就是有點咳嗽,就讓他多喝水,多睡覺。

鄰居家去了醫院,拿了一盒藥,才吃了一天就覺得沒效果,終於跑到小診所輸了兩瓶液體,回來還催著我們趕緊去打針,不然好的慢!順便吐槽醫院:什麼破規定,門診不讓輸液了!神經病!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任何一項措施的實施,都有利有弊。我們需要辯證的思考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當這項政策的實施利大於弊時,就值得我們去貫徹執行。取消門診輸液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因為許多在門診就診的疾病並不需要輸液治療,口服藥物能夠辦到的事情,輸液就完全沒有必要了。拿兒科門診接診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來說,大多數是不需要輸液治療的。而許多醫療機構在確診孩子罹患了感冒後,不但藥開了一大把,液體也輸個好幾瓶。這就沒有遵循有利原則。

市面上銷售的“感冒藥”多數是複方製劑,一包藥中含有多種成份:有解熱鎮痛的成份,有抗組胺的成份,有鎮咳祛痰的成份。各種混合藥物的劑量難以拿捏的非常精準,違背了目前國家提倡的精準用藥的要求。容易出現超量、過量用藥導致不良反應增加,甚至這些危害遠遠超過了感染給機體帶來的危害,因此,使用藥物同樣需要趨利避害。不能一味的認為輸液就是好的快。

目前大多數的專家認為在感冒時孩子出現病情加重或出現併發症時需要使用靜脈輸液。或者孩子因為腹瀉、高熱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時需要輸液治療。或者孩子胃腸不適、頻繁嘔吐無法進食時需要進行液體療法。門診大多數接診的普通感冒是完全沒有必要輸液的。對於這類患者,取消門診輸液無疑是一種好事。避免出現濫用藥物白花錢的情況。但是對於一些腹瀉病患,在口服補液鹽後及時的補液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機體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這類患者由於門診不能輸液就只能轉入院治療,費用相對來說就要高一些,有些不實惠。不過從大多數的角度來講,取消門診輸液是利大於弊的。


兒科恩銘


臨床上很多疾病是不用掛瓶的,比如普通的高血壓、糖尿病、普通感冒、支氣管炎、輕度的肺炎、慢性胃炎、輕度的胃糜爛、輕度胃潰瘍等都是靠好好保養配合吃一些藥就會控制或者好轉。但在中國很多人都希望靠輸液、希望掛一點神藥一兩天就好轉。

疾病都是一個過程,比如疲勞、勞累抵抗力下降感冒了,那要想重新恢復抵抗力來對抗感冒病毒就需要一個過程,大概5-7天。很多人就想著通過輸液1-2天就好起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就算輸液也不會提早這個過程的,除非本來底子就好,身體抵抗力很好,好好休息抵抗力恢復的快,但感冒一般也要3-5天好轉。

雖然由於輸液反應造成死亡的幾率很低,但是輸液對人體最大危害在於抗生素的濫用和破壞自身免疫力。輸液容易形成輸液依賴症,就是輸液後,再吃藥和打屁針的療效就很難奏效。就像用藥原則應從低級開始一樣。打個簡單的比方:每人每天食用6克鹽就可以滿足人體需要量,但是做菜總是放12克鹽,久而久之,人就習慣於吃12克鹽的口感,吃6克鹽就會覺得口淡,沒法下嚥。長期用鹽超標,就會損害健康。經常用輸液代替口服藥,也是這樣的道理。

在國家全民取消藥品加成耗材加成後,由於輸液技術收費極其低廉,門診輸液對醫院根本就是賠本的生意,輸的越多賠的越多。不僅如此,門診輸液還會佔用醫院大量人力資源,併成為涉醫暴力高發區。無論從經濟成本還是行政成本考量,取消門診輸液都對大醫院百利而無一害。

此外,取消門診輸液,醫院可以把大量可以門診治療的患者收入院治療。這些需要輸液但病情較輕的患者,會一下把醫院的平均住院時間和次均住院費用等指標變得非常好看。

總之,我認為取消門診輸液總體是利好的,我們必須的治療也是可以得到滿足的,關鍵是可以促使人們改變得病就輸液的習慣,對於醫生而言就是改變藥物劑型,但對於就診者可能需要改變的還很多,希望我們能共同努力,為健康保駕護航!


宇坨與檢驗醫學


我認為不但是好事,而且是大大的好事。

對於醫生來說,減少不必要的輸液不但可以降低工作量,同時可以降低一部分醫療風險,而對於患者來說,減少不必要的輸液有很多看得見或者潛在的好處,比如可以降低醫療費用、減少輸液引發的不良反應、減輕細菌的耐藥,還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在日常的醫療活動中,其實很多病是根本不需要輸液治療的,靠口服藥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得到康復。但是很多人因為固有觀念,總認為輸液好的快,輸液能治百病,無論得了什麼病到了醫院都要求輸液治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得了感冒去醫院治療時上來就要求醫生輸液,也不管是否有輸液指徵,更不管引起感冒的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更有甚者某些患者不管身體出現了什麼症狀,進了醫院就讓醫生給自己“掛水”,任憑醫生怎麼解釋也不聽,這樣的人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過不少。

其實輸液帶來的害處有很多,只是很多沒人醫學經驗的人不知道而已。有必要的輸液實屬無可奈何,但是在門診上更多的是毫無必要的輸液,如果新的政策真的能執行下去的話,患者會體會到因此而帶來的好處,但這個過程一定是漫長的,不會是一朝一夕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認識也會不斷提高,大家終會認識到疾病的治癒絕不是儘快緩解症狀那麼簡單的事!


急診醫生老趙


為什麼取消門診輸液?

1、全國範圍的濫用輸液現象應該得到控制,扭轉濫輸液趨勢。

2、大量輸液不但資源浪費,還給患者造成身體有害。

3、輸液中大量抗生素濫用造成危害不可忽視,造成耐藥,使得很多疾病必須使用高級抗生素才能應對,再不糾正危害不僅僅是個人,其實全民買單。

4、發熱感冒也要輸液,其實沒有必要,機體的免疫力反而受到抑制,沒有嚴格按照輸液的指徵來治療現象非常普遍。

5、當然有些是家長主動要求,醫生有時拗不過家長也就同意,或者不給輸液還會對醫生暴力,輸液這就是好像是家長絕對的事,而不是醫生決策的事。

6、當然不排除個別醫生利益衝動,動不動就開輸液,其實是不負責任表現。

7、取消門診輸液是件好事,但是確實病情需要該輸液還是輸液,不能因為停止輸液就不管病情,就不輸液,輸液病人可以到急診處理,或者嚴重需要住院治療。

8、其實對大家有沒有影響?應該沒有影響,如果該輸液會轉到急診輸液或者住院治療,不耽誤患者病情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