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新世界》昨晚上大結局了,前幾日聊了廣濟寺和京師監獄(想看的同學可以在文末戳鏈接),今天咱們來說說徐天的後援團“車行”的人力車伕們。他們拉著金海鐵林徐天走街串巷,時不時還擔任起幫徐天盯梢的任務,所以當電視劇大結局的時候,我也好奇,人力車是什麼時候結束歷史使命的。

來自日本的東洋車

既然有結束,就必然有開始,這人力車是什麼時候引進的呢?1873年,一位叫梅納的法國商人從日本來到上海,覺得這種在日本已盛行的人力車,若引入中國肯定有利可圖,於是他獲得了法租界公董局的同意,並以發放牌照收稅的方式來管理,於1874年正式成立了公司,從日本購進了300輛人力車開始運營。因是從日本傳到中國的,所以又叫“東洋車”。

雖說來自日本,但並不是日本人設計的,而是住在日本橫濱的一位基督教傳教士果伯在一個日本木匠的幫助下設計的。

專門為慈禧太后打造的人力車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圖片來源見原水印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圖片來源見原水印

老北京第一輛洋車是日本商人於1874年贈給慈禧太后的禮物。現如今經修復後在頤和園“舶來珍奇”外國文物廳展出。

篷式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圖片來源見原水印

在配色方面採用了皇家專用的明黃作為車篷的顏色,在配飾上也十分講究。車篷前部刻有塗金漆的龍鳳鏤雕,造型別致;兩個車把手處分別雕刻著龍吐珠造型的龍頭;車廂背部是皇家象徵的正龍圖繪。

廂式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圖片來源見原水印

相比篷式車更加寬大,車廂採用的是中間寬、前後逐漸變窄的六邊形設計。上層表面為黑色漆皮,四周垂下一圈手工編織的金色掛穗,掛穗鑲嵌圓形石片。車廂每一面都帶有玻璃窗,保證了廂內良好的視野和採光。車門窗可拆卸,以便通風,每面窗頂都配有遮陽捲簾。車內配飾和篷式車採用相同的掛絨座背墊,不同的是廂內兩側和座背墊上都有一層黃龍刺繡的絲綢套子。座位下還有一面繡著兩條金龍的掛簾。廂身為金黃色,扇形的車廂背面繪有雙龍戲珠圖繪。車門正面則是正龍圖繪。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圖片來源見原水印

廂式車同樣配有兩盞蠟燈,款式與篷式車不同,篷式車燈方正,廂式車燈前圓後方,且安放位置也並不在車輪與車身之間,而是放在了車頂下面,車門兩側更為醒目的位置。

北京第一輛鐵皮車、膠皮車什麼樣

後來北京地區便有人著力模仿製造,北京第一個製造人力車的是懋順車廠。其地點在東華門大街路南。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西四北路東華馨車廠首創一輛“鐵皮車”,售價四十七兩五錢白銀。

車為方廂,由車廂周邊起,卡三道白銅線,直到車簸箕為止。車把是榆木或白槐木的。車廂後安銅扶手,備車伕及專門推車的手握之用。車篷的竹條,也包白銅活。車篷帶支子,水籠布的車篷子,前帶大簾一塊。車墊、車靠,都是白布鑲紅布邊。車腳墊是長方形織花小地毯。左右安車燈各一。車後安三角支子,以防翹起。

1903年,西四北大街路東和順車廠,開始造黑膝圓廂膠皮車。每輛售大洋一百七十五元,比鐵皮車講究。車高一米八,周包白銅活,車左右擋泥板和扶手,也都包白銅活。另外,還有車燈一對,東洋腳鈴一個。

北京人力車行每家制造的車各有不同。虎坊橋“西福星”洋車行製造的車有兩種樣式,一種是圓形車廂,一種是方形車廂。車廂、車把有紫漆、黑漆兩種顏色,車廂木板和車扶手橫樑上有各種雕刻花紋。從這家車行買車的,多是自用車主。崇文門外上三條東口“東福星”車行,只生產方形車廂人力車,有黃、黑兩種顏色,不雕花。從這家車行買車的,多是車廠子和車伕自用車。此外,“起順車行”、“雙和順車行”、“德順車行”、“悅來車行”,都生產一般車輛。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劇裡的人力車都是兩個車燈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圖片來源見原水印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劇裡的人力車在車伕右手旁掛著搖鈴

人力車必須安裝車燈,普通車輛裝兩隻燈,闊氣的車也有裝四隻燈,有的車還裝有後尾燈。車燈最初是蠟燭燈,後來改為電石燈,也有點煤油燈的。車上還必須安裝銅喇叭或腳鈴,喇叭安裝在車把上,由車伕手捏發聲,腳鈴則由坐車的主兒用腳踏發出叮噹響聲。夏天車上有用帆布做的防雨蓬,冬天掛棉暖蓬。暖蓬用黑布或藍布加棉絮製成。包月車,冬天自備有毯子,專為坐車的主兒包腿防寒,夏天有黑紗蓬和苫布,為坐車的人遮陽防曬。

北平每9個成年男子就有一個拉人力車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說起人力車,就不得不提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而駱駝祥子也已經成為了車伕的代名詞。在《新世界》裡,“徐記”車行出鏡最多的車伕也叫祥子,在大結局中他也成為了“徐記”車行的掌櫃的。

據統計,1917年有人力車20274輛,其中自用車2286輛,營業車17988輛。1923年9月公用人力車24000輛,私用6941輛,共計30941輛(1924年,上海兩租界加上華界的公用人力車總數為15161輛,所以雖說是從上海過來的,但人力車在北京要普及得多)。到1924年,在警察廳掛號的人力車達到36500輛,除自用車7500輛外,其餘29000輛均為營業車輛。1934年人力車54393輛,人力車伕108786人。

根據日本學者房福安原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調查,當時北京的人力車伕共有5.5萬人,而當時北京人口為80萬人,也就是說,人力車伕的人數約佔當時北京總人口的7%,又佔成年男子的11%,平均每9個成年男子就有一個是靠拉人力車為生。而靠他們的收入來養活的家屬又有至少25萬人,也就是說當時北京城有約為1/3的人要靠人力車為生。

和今天的“的哥”一樣,“祥子”們也得交車份兒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除車主有車和車伕自己有車的以外,拉人力車的都是租賃車廠子的車。所以北京出現了許多“車廠子”(如同今天的出租汽車公司),“祥子”們絕大多數都依靠租賃車行的洋車拉活兒度日,也要給車行交“份兒錢”。

北京製造人力車鋪共有七十五處,出賃人力車廠九百三十一處,城外四郊人力車廠約有三百處,合計全城人力車廠一千二百餘處。車廠子大的,如朝陽門大街“馬六車廠”、“繁華車廠”,崇外上頭條“五福堂車廠”等,它們都有一、二百輛車。

車廠主多是地方上有點勢力的人,這些人是官私兩面都能說得開、站得住的頭面人。此外,還有老太太車廠子。這種車廠子,是廠主死後遺留下來三輛五輛或十輛八輛舊車,歸遺孀接管出賃。車伕能自己買車的百人中不過二三人。其餘都是從車廠賃出,每天交車費數十枚。車廠主人對於車伕極其嚴厲,稍不如意即令停賃。

在李邢的《人力車》一文中記述到:租車有拉“黑白天”的,有“拉白天“的,有“拉晚兒”的。“黑白天”即由上午五時出車,至夜十二點收車,收車份兒四吊銅錢(每五個銅製錢為一百文,二個五百文為一吊)。“拉晚兒”從下午五時至夜十二時,收車份兒二吊。“拉白天”由早五時至晚五時,收三吊五百文(彼時,一兩白銀換當十錢九吊七百文。玉米麵八個制錢一斤)。

王爺淪落街頭拉人力車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清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鄭親王昭煦也曾淪落到在街上拉人力車。大手大腳揮霍祖上積累下來的財富,終於坐吃山空而宣告破產了。不得不放下過去的尊嚴,拉起了人力車謀生。

人力車也要上牌照,有些地方還單有規矩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人力車的牌照分自用、普通營業車兩種。自用車的牌子是白底,有“自用”兩個黑字;營業車的牌子是黑底白字。日本人侵佔華北以後,規定人力車伕必須穿藍布背心上面印有白色號碼的號坎,號數與車號一樣。警察專管不穿號坎的車伕,遇上了,輕者罰停止拉座一、二個小時,重者打罵罰款。車伕必須有登記證,領登記證須攜帶戶口本,由警察局車務科發放登記證,每證收費三角。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六國飯店門口排隊的洋車

東交民巷、北京飯店、扶桑館(東單日本旅館),德國飯店、中央飯店、長安飯店、利通飯店、六國飯店等這些地方的車,都是固定而有組織的。

東交民巷範圍的人力車,每月要上交民巷牌照稅。還要經人介紹,取鋪保,交照片,才能出入,其他的人力車伕不能在這裡兜攬生意。

北京飯店、德國飯店、中央飯店、長安飯店等門前的人力車,單發有白底黑字的號牌,沒有這種車牌子的車,不能停留攬座。北京飯店門外有一至八十號車,出車要按車號輪流,不能爭搶、講價。

扶桑館門前的車輛,都由日本人親自挑選,車和人都要乾淨、漂亮、“可靠”,方能拉住在該館旅遊觀光的日本人。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這些地方的車都比較乾淨講究,拉車的人也是身強力壯、穿戴利落的人。一般講究穿長袖白小褂,黑色的或藍布的褲子,褲筒特別肥,腳腕子繫著細腿帶,腳穿雙臉千層底黑布鞋。有些拉外國客座的車伕還會說幾句簡單的外國話。

拉外國人旅遊觀光的車,有時一、二天或三、五天不開張,但是這樣的車,卻拉一趟是一趟,無論是到故宮、天壇、北海、頤和園、香山、臥佛寺、西山八大處,跑一趟得的車錢,要比普通拉客座多幾倍。特別是拉上客座到花繡衣、皮貨、古玩、玉器、象牙雕刻、銀器、景泰藍等商店去買東西,客座買多少錢的東西,商店照例要給車伕百分之十的提成。

相對穩定的拉包月車

包月車,是官宦有錢的主兒自己買車,僱傭車伕,專供自家乘坐的車。這種車比較講究,車廂後邊釘有“自用”銅牌,車伕都是比較年輕力壯、善於快跑長跑、穿戴也比較體面些的人。拉包月車,每月工資大約五、六元至七、八元不等。車伕的另一筆收入是外錢,如主人打牌分份子,主人外會收飯錢,送禮接賞錢,買東西取佣錢。自用車出了毛病,由車主出錢修理,車伕不出修車費。拉包月的車伕多住在主人家。

1915年袁世凱在中南海成立一組車隊,車伕穿官衣(大沿軍帽,軍服上沒有階、級識別),出入中南海必須攜帶腰牌(相當於工作證、出入證)。每個月的工錢不過是一個兵餉的份兒(大約銀圓三塊幾角)。除此之外,最大的收入是每接送一趟總長(相當於部長)或是大官們,可得到塊兒八角的賞錢,還有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府裡辦喜慶大事,也可分得一份賞錢。

打敗人力車的居然不是有軌電車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洋車改良後的人力三輪車

在有軌電車開通以前,人力車是北京城區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但取代人力車的並非是有軌電車,而是人力三輪車。由於三輪車比洋車更快捷,更舒適、乘坐更安全。當年兒歌還唱到:“三輪車,真時興,不用腿跑用腳蹬。去前門,逛故宮,東便門外蟠桃宮。坐三輪,心寬鬆,不用擔心打天秤”。現如今在日本街頭還能見到人力車,北京就剩下後海那一片還有人力三輪車了。

從《新世界》的“徐記”車行說起,聊聊老北京的人力車

注: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和電視劇《新世界》視頻截圖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