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春秋,有諸侯國百餘個,其中最有名的是春秋五霸。

戰國,有諸侯國幾十個,其中最有實力的是戰國七雄。

戰國紛爭二百多年,諸侯國相互攻伐,戰亂不斷,大大小小的戰爭百餘次,戰國七雄就是唱這臺戲的主角。這七個主角中似乎有個是假的,因為它在戰國的存在感超級低。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這個諸侯國就是燕國。

那麼提起燕國你能想到什麼,有人不假思索地會想到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一心要復興的國家,別誤會,此燕非彼燕,還有人會想到荊軻刺秦王,除此之外呢?似乎只能搖頭說不知。

其實存在感不強的燕國,建國800餘年,並不是只留下荊軻刺秦王一事。

那麼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現在韓國的首都首爾都曾屬於它。

燕國也曾輝煌一時。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把他的弟弟封在了燕地為燕召公,後來通過不斷向冀北,遼西等地擴張,滅了薊國之後,建都薊城(今北京市)。

燕國在春秋時期,由於遠離華夏文明圈,華夏的諸侯也不怎麼和它一起玩耍,偏居一隅的燕也享受了幾百年的平靜生活,等到了戰國時期,強大的諸侯並起,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所處的位置也只是倒數一二位。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但燕國出了一個明君,燕昭王鑄黃金臺招賢納士,這時期的燕國可以說是最輝煌的,面對中原諸侯的強勢,燕國的主要擴張目標是朝鮮半島上的東胡。

此時,燕國有一員大將秦開,在秦開的帶領下,燕軍大破東胡,讓東胡退卻千餘里,而燕國的疆域也向東推進了千餘里,一度把朝鮮半島上的漢城都納入管轄範圍,這個漢城就是現在韓國的首都首爾,韓國國都更改名字,估計也是為了去中化,畢竟漢城可是我們華夏民族賜給它的名字。

縱橫大家蘇秦從燕國崛起。

戰國中期,面對秦國的強勢崛起,山東諸侯開始合縱抗秦,燕國雖然離秦國較遠,但作為山東諸侯國的一份子,自然免不了要出一份力,既然說到了合縱抗秦,自然要說說蘇秦。

蘇秦一開始想著為秦國效力,奈何造物弄人,幾經不如意之後,卻得到了燕王的賞識,並被燕王任命為丞相,合縱抗秦的大旗也在蘇秦的手裡瑟瑟發響。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蘇秦的合縱雖還是沒能阻擋住秦國的崛起,但作為燕國的丞相,蘇秦自然努力幫燕國刷了一次存在感,其實靠著外交手段,從根本上無法強大國家。

燕易王統治時期,燕國出了一個大陰謀家子之,等到燕易王死後,燕王噲繼位,直接上演了戰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一場鬧劇,那就是燕王禪讓王位於子之,於是燕國內亂爆發,齊國打著維護和平的名義,差點滅了燕國。

燕國名將樂毅克齊七十餘城。

幾近滅亡的燕國,在諸侯國的干預下,得以苟活,但對於齊國的恨,那可是從骨子裡發出的,經過燕昭王的招賢納士、勵精圖治,弱燕一度實現了僅有的一次中興。

強大了就要報仇,在蘇秦的活動下,韓、趙、魏、燕、秦五國組成了伐齊聯盟,此戰以樂毅連克七十餘城,幾乎滅亡了齊國而告終,樂毅的戰績一度讓其餘諸侯國為之側目。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但是,齊國雖然被打殘了,畢竟是百足之蟲,面積狹小的燕國,想要吞併遼闊富裕的齊國並不容易,於是樂毅採取懷柔政策,只是不被燕王理解,從而撤了樂毅的兵權,這也是燕國再次有下坡路並且無法在強大的標誌。

樂毅一走,燕軍隨即被齊國的名將田單以即墨城為據點,實現了齊國的復興之路,燕國被齊國的節節敗退,燕國和齊國你來我往的攻伐,最終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燕國也再次之後又陷入了沒有存在感的時期。

燕趙多義士,荊軻刺秦王

時間的車輪碾過戰國最後的十年,秦王政統一天下之心已經無人能阻擋,燕國此時的太子燕丹,為了阻擋秦國滅燕的步伐,想到了刺殺計劃。

太子丹想當然的以為,只要挾持了秦王政或者殺死他,那麼燕國就能繼續苟存,於是在公元前227年,讓刺客荊軻和秦舞陽攜帶著獻城的地圖以及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去秦國開展秘密行動。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只是構想雖好,但是實施不利,被嚇傻的秦舞陽讓秦王產生了警覺,繼而導致荊軻刺殺秦王政的失敗,刺殺計劃失敗之後,荊軻身死,秦國藉此,大軍伐燕,攻破了燕國國都以及消滅了燕軍主力,自此退守在遼東半島的燕國已經能看到自己所剩不多的壽命了。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大將王賁進攻遼東半島,俘虜了燕王喜,自此建國800餘年的燕國,圓滿的走完了它的一生。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現在韓國的首都首爾都曾屬於它,燕昭王統治時期,燕國的國都一度包括河北,遼東半島,朝鮮半島等局部地區,可以說此時是燕國在戰國曆史中最巔峰的時期。

存在感不強的燕國,建國800餘年,並不是只留下荊軻刺秦王一事,此外蘇秦在燕國起家,樂毅帶領燕軍破齊,秦開退東胡千餘里等,都在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當然還有其它事情,這裡暫且不論。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為什麼同樣為戰國七雄,燕國的故事就比較少呢?這是因為燕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略目標決定的,當然其餘諸侯國也沒從心底把燕國當成對手,僅僅在燕昭王統治下強盛一時的燕國,又怎麼具備爭雄華夏的資本呢?

其他諸侯國如果單從地理上討論的話,秦國是最佔優勢的,有著崤山和函谷關為天險屏障,進可攻退可守,自戰國開始,秦國幾乎都是在山東六國的地盤上作戰,這也就保證了秦國本土不受戰爭的侵擾,一心一意發展經濟。

秦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地理優越,可謂是佔盡了打勝仗的天時,地利,人和等所有因素,這樣的秦國統一華夏也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