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大周后小周後

珠箔銀屏階前雨,點點滴滴到天明。昔日鐵馬金戈馳騁處,千秋史筆,徒留幾點殘譜。橫一彎冷月,望不斷故園歸路,王謝堂前亭臺舊,萬里江山杯中瘦。玉樹瓊枝煙羅處,夕陽西下,又是幾番春暮。嘆人生功業總如夢,對青山惆悵還依舊。不如歸去,採菊東籬飲美酒,踏雪尋梅裹輕裘。登高山而抒懷,樂琴書以消憂。攜手登臨處,煙波畫船,一覽天地間。明日又待曉風,垂下簾櫳,無限風光細雨中。—王蓉作詞致南唐絕代雙週

南唐後主李煜一生娶了兩個如花似玉姐妹做皇后,雖然這兩個女人都是悲劇的一生,但她們也曾經有過春花秋月的浪漫年華。姐姐如何成為大周后自不必說,而妹妹卻因為經不住姐夫李煜的勾引,而誤上了龍床,以至成為了姐姐的替補小周後。然而,李煜悲劇的一生,也就註定了這位雪明花豔的美麗女子可歌可泣的悲慘結局。

公元955年,李煜與南唐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名薔、小字娥皇成婚,當年周娥皇十九歲。公元961年,南唐元宗李璟病逝,李煜被歷史推上了政治舞臺,繼位於金陵,年僅二十五歲。李煜當了皇帝之後,當即立周皇娥為皇后,也就是人們稱之的大周后。

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大周后

大周后比李煜年長一歲,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至於採戲弈棋,也是瞭然於胸;更為難得是她對於時尚和流行文化也頗有研究,曾經“創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之妝,當時“人皆效之”,可稱得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位才女。當時,李煜得到世間已經絕響的唐代《霓裳羽衣曲》殘譜。他與大周后經過一番精心的整理之後,每每夫妻唱和,清越悠揚的音韻迴盪在皇宮內外,而他們雙雙都陶醉於藝術的天國之中。李煜文采風流,每日只是填詞度曲,卻很少關心國事。他與大周后情好甚篤,只有在與周後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識到了自我價值的存在,才真正體嚐到了人世間愛的幸福和甜蜜。

每當春天到來時,李煜將殿上的樑棟窗壁,柱拱階砌,都裝成隔,密插各種花枝,稱之為“錦洞天”;然後令宮裡的宮女們,都綰高髻,鬢上插滿鮮花,在錦洞天內飲酒作樂。而這些宮女的“綰高髻”,就是對於時尚和流行文化也頗有研究的大周后曾經“創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之妝。

星轉鬥移,時光飛馳,轉瞬到了公元973年。這一年的七月七日,既是牛郎織女的“七七”相會日,也是李煜的生日。李煜在碧落宮內,張起八尺琉璃屏風,以紅白羅百匹,紮成月宮天河的形狀。又在宮中空地上,鑿金做蓮花,高約六尺,飾以各種珍寶。佈置完畢後,只見一座月宮,天河橫亙於上,四面懸著一色琉璃燈,照得內外通明,月宮裡面,有無數歌伎,身穿霞裾雲裳扮成仙女,執著樂器合奏李煜和大周后修改的《霓裳羽衣曲》,音韻清越,悅耳怡神。好似真到了月宮一般。大周后連聲稱揚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佈置,與廣寒宮一般無二,倘被嫦娥知道,恐怕也要奔下凡間,參加這個盛會了。”李煜含笑說:“昔唐人有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雖居月宮為仙,也未免有寂寞淒涼之感,哪裡比得上朕與卿,身在凡間,反可以朝歡暮樂呢!”

李煜與周後開懷暢飲,直至天色已明,方才席散。不料大周后在七夕夜間,多飲了幾杯酒,忽然生起病來。李煜十分著急,召周後的父母入宮省視。周後的父母攜帶次女,入宮問候。周後留家人在宮中多住數日,待自己病癒後再回去。周後母因家事繁冗,不能不回去,只留次女在宮侍疾。小周氏名薇,小字女英,秀外慧中,才色比姐姐更佳。李煜感到十分傾慕。

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小周後

李煜曾在群花之中建起瑤光殿的畫堂,罩以紅羅,裝飾著玳瑁象牙,雕鏤得極其華麗,榻上鋪著鴛綺鶴綾,錦簇珠光,生輝煥彩。一日午後小周薇偶然進入畫堂,見堂內地方雖小,卻收拾得花團錦簇,下設珊瑚床,上懸碧紗帳,錦衾高疊,繡褥重茵,不由感到好奇。此時正是午後,小周薇感到睏倦,便睡倒在了珊瑚床上。誰知此時李煜也來到畫堂,見小周薇身著睡衣躺在繡榻上,睡衣薄於蟬翼,那挺拔的玉乳雙峰若隱若現,那醉人的曲線隨著淑女均勻的呼吸慢慢起伏,那濃密、烏黑的秀髮散鋪在錦床上,睡美人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少女特有的體香一縷縷地傳來。任是他李後主曾歷閱風月無數,都不曾見過如此可驚為天人的睡美人睡相。當下後主不由得如痴如醉血脈賁張,便不由得近前拉起她的纖纖小手。小周薇驚醒後,見是李煜,不覺紅潮暈頰,驚惶失措,但又無處藏身,只得含羞說道:“陛下請放尊重些。倘被姊姊知道,妾之顏面何存。”李煜笑道:“自古風流帝王,哪一個不惜玉憐香呢?”

小周薇生得玉貌花容,慧質蘭心,常常對鏡自憐,深恐自己具有這般才貌,將來落於俗人之手。又見姐姐嫁得李煜,冊立為後,做了南唐的國母,享不了的歡娛快樂,心裡本來羨慕;現在見李煜看中了自己,軟語溫存,願效鸞鳳,芳心早已許可,卻又不得不做出嬌羞的樣子,故意推卻。一經李煜再三央告,也就半推半就順從了李煜。李煜是個風流天子,覺得小周薇這樣的美貌佳人,與自己有了私情,心中非凡得意,少不得又要借詩抒情了,便填了《菩薩蠻》詞一闋,把自己和小周薇的私情,盡情描寫出來。其詞寫道:“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這闋詞填得十分香豔,早被那些宮女傳唱去了。李煜和小周氏的曖昧事情,一時朝野傳為風流佳話。幸虧大周后病臥在床,不知道這事。李煜偏生還不肯謹慎,每天和小周氏在紅羅小亭裡歌唱酣飲,李煜親執檀板,小周氏宛轉歌喉,明月風清,良辰美景對佳人,便是天上神仙,也不過如此。那李煜見小周氏飲了幾杯酒,略帶微醺,柳腰一搦,玉肩雙削,櫻唇微啟,香氣撲人,不禁趁著酒興,以香口為題,又填《一斛珠》詞道:“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洗,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絨,笑向檀郎唾。”李煜這一闋《一斛珠》的詞更把自己和小周氏飲酒歌唱,及平日間的情趣一齊描寫出來。

李煜只在紅羅亭內日夕取樂,早把眾妃嬪拋在九霄雲外。那些妃嬪經了李煜這樣的冷落,未免心懷怨意,恰巧李煜填了這兩闋詞,把所有的私情,都真實描寫出來。就有妃嬪藉著探問周後疾病的名目,來到中宮,把兩闋詞作為證據,將李煜與小周氏的私情,一齊告知周後。

當正在病中得大周后得知李煜與妹妹的私情後,心中一時氣惱,頓時病勢加重起來。一日她從喉中吐出一口鮮血,立刻昏暈過去。過了半晌才悠悠醒轉,長嘆一聲。大周后經此一氣,疾病癒加重,不上數日,竟自撒手塵寰。李煜見大周后亡故,傳旨從厚殯殮,附葬山陵,諡為昭惠皇后。

開寶二年,南唐立國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舉行了在位君主娶後的典禮。在經過了整整四年的等待之後,小周氏終於成為正式的國後,史稱小周後。這一年她十九歲,正是她的姐姐當年嫁給李煜時的年紀。

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小周後

小周後愛綠色,所服的衣裝,均為青碧,豔妝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飄揚,逸韻風生,妃嬪宮女見小周後身穿青碧之裳,飄飄然有出塵之氣質,便都效仿小周後,爭穿碧色衣裳。宮女們又嫌外間所染的碧色不純正,便親自動手染絹帛。有一個宮女,染成了一匹絹,曬在苑內,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溼。第二天一看,顏色卻分外鮮明。李煜與小周後見了,都覺得好。此後妃嬪宮女,都以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

李煜與小周後寸步不離,視六宮粉黛如塵土。小周後不但相貌生得美麗,並且博覽群書,擅長音律,較之已故的大周后更為精妙。她好焚香,自出巧思製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簾焚香,滿殿氤氳的芬芳。小周後坐於其中,如在雲霧裡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寢時,帳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鵝梨蒸沉香,置於帳中,香氣散發出來,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熱氣,其香方始發出來,現在用鵝梨蒸過,置於帳中,沾著人的汗氣,所生之香,便變成一股甜香。小周後便把這種香氣叫做“帳中香”。

李煜將茶油花子製成花餅,大小形狀各異,令宮女們淡妝素服,縷金於面,用花餅施於額上,名為“北苑妝”。南唐宮人,自李煜創了“北苑妝”以後,一個個都洗去鉛華,穿上縞衣素裳,鬢列金飾,額施花餅,行走起來,衣袂飄揚,遠遠望去,好似廣寒仙子一般,別具風韻。

李煜與小周後日夕研究,將茶乳做片,製出各種香茗,烹煮起來,清芬撲鼻。李煜將外夷所出產的芳香食品,通統彙集起來,或烹為餚饌,或製成餅餌,或煎做羹湯,多至九十二種,皆是芬芳襲人,入口清香。李煜對於每種餚饌,親自題名,刊入食譜。命御廚師將新制食品配合齊全,備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宮赴筵,名叫“內香筵”。李煜在夜間不點蠟燭,宮殿都懸掛著夜明珠,到了晚上,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晝。

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李煜只圖歌舞酣宴,卻不知宋太祖趙匡胤已出兵平了南漢,正調將遣兵,訓練水師,預備蕩平江南。李煜聽說南漢滅亡的消息,大為震驚,便上表宋廷,願去國號,改為南唐國主。宋太祖命李煜入朝。李煜推說有疾,不肯入朝。宋太祖便藉口說李煜違逆,心懷異志,命曹彬領兵十萬,即日南下攻取南唐。

南唐的邊將毫無防備,皆棄城遁去。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煜在宮內召集僧道,誦經燒香,禱告神靈保佑,親自寫疏祀告皇天,立願宋師退後造佛像若干,自稱蓮峰居士,敬告上蒼,速退宋師。最後李煜沒法可施,只得命徐鉉馳赴汴京,面見宋太祖,哀求罷兵。徐鉉說盡千般好話,宋太祖無奈,只好調侃道:“臥榻之旁,豈能任他人酣睡。”李煜知道已是山窮水盡,只得率領臣僚,到軍前投降。宋太祖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正月,曹彬將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李煜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宋以他屢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為違命侯。小周後隨後主入朝,封鄭國夫人。後宋太祖駕崩,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祖。宋太祖垂涎小周後的花容月貌,將她強行佔有,“例隨命小周後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駕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 這使李煜破碎的心靈再次受到這奇恥大辱的重創。後來元代文人馮海粟學士寫詩曰:“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

和大喬小喬名垂青史的姐妹花-大周后小周後,結局很悲慘

公元978年,也就是太平興國三年的七夕。這一年是李煜四十二歲的生日。經歷了大喜大悲的李煜,羞愧,惱怒,痛恨,後悔,各種情感交織著在胸中驟然湧起,不禁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被後人稱之絕命詞的傳世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擱筆之後,李煜和小周後飲酒唱和,婉轉、悲愴的琴樂唱和之音,傳出緊鎖的小院。心胸狹隘的趙光義聞之勃然大怒,當晚便賜下毒藥,毒死了李煜。李煜死了,小周後悲痛欲絕,遂自縊殉情身亡。小周後香消玉殞之時,年僅二十九歲,恰巧與她的姐姐大周后病逝之時同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