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蛇頭魚的入侵,美國拍成了電影,網友:它在國內活不下去

蛇頭魚俗稱黑魚,它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中國是其原產地之一。

因為它的體型,英語中將他們稱為“蛇頭魚”。

蛇頭魚(黑魚)主要以其他魚類、水鳥、蛙類為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黑魚在國內並沒有氾濫的跡象,因為根本生長不出來,何談氾濫?

但是在國外,它就是不折不扣的“惡霸”,也就是入侵魚類。

生存能力強悍,擠佔本土魚類空間。(不得不說,黑魚在國外為我們爭光了)

2002年,黑魚首次在美國新聞中出現時,就以兇悍的習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嚇到了不少人。


面對蛇頭魚的入侵,美國拍成了電影,網友:它在國內活不下去

科學怪魚海報


2004年的電影《科學怪魚》(Frankenfish)中,體形大過大白鯊的那條“主角魚”也是以黑魚作為原型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還給黑魚起了個外號“魚斯拉”(Fishzilla)。

從這裡可以看出黑魚的強悍之處,令美國人無可奈何。

為什麼黑魚能夠在美國氾濫?這與它的生長方式有關。

護崽:黑魚的護崽習性大家都知道,它們會保護自己的幼崽不受侵害。

產卵的時候,一直守護在幼崽附近寸步不離,防止其他魚類或者動物靠近。

魚卵孵化以後,一直跟隨小黑魚遊動,保證小黑魚的安全,直至它們能夠正常生存。

小黑魚可以自由覓食的時候,就把它們趕出自己的領地,讓它們自己尋找領地生存。

這種生存方式保證了小黑魚的存活率,也讓黑魚佔領水域的面積越來越廣。


面對蛇頭魚的入侵,美國拍成了電影,網友:它在國內活不下去

黑魚的牙齒


什麼都吃:黑魚什麼都吃,只要是活物,不論是水裡遊的,還是地上跑的,還是天上飛的都是它們的口糧。

黑魚潛伏在水底或者水草中,捕食過往的魚類,在魚類靠近的時候,一瞬間咬住獵物。

水草中的蛙類也不能倖免,蛙類在水草上跳動,或者在水裡遊動,都是黑魚的食物。

一些大個體的黑魚能捕食小型水鳥,水鳥在水錶停留,黑魚能在水底瞬間咬住獵物。

這兩種生存方式,讓黑魚在美國水域內,越來越多,但是美國人拿它們沒有辦法。

因為飲食方式不一樣,美國人不喜歡吃淡水魚類,他們稱有魚刺,吃起來太麻煩。

所以吃這些魚類的人比較少,也造成它們大量繁殖甚至氾濫。

黑魚由於食性雜,天敵比較少,迅速繁殖,常能吃掉湖泊或池塘裡的其他魚類。


面對蛇頭魚的入侵,美國拍成了電影,網友:它在國內活不下去

黑魚的牙齒正面圖


美國一些地方漁業管理部門不定期的清剿水域中的蛇頭魚,採用、電捕、網捕等方式,但效果並不明顯。

更可氣的是,當食物匱乏時,或者暴雨過後,蛇頭魚還會在陸地上滑行。

從而達到遷移到其他水域的目的,在潮溼的環境下,而且可以離水生活3天之久。

為了對付這些不速之客,美國相關部門不惜改變釣魚的法規。

號召全民百姓群起而誅之,凡釣得這種黑魚,不管大小,不在放流,統統丟棄。

蛇頭魚在美國簡直是聲名狼藉,在2004年體型大於大白鯊的主角魚就是以蛇頭魚為原型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還給蛇頭魚起了個外號,那就是“魚斯拉”。

黑魚在國內已經被吃成靠養殖了,野生的平時都很難能買到,不得不說美國人真不懂得享受。

這也是國內魚類入侵國外的一個案例,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