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疫情還在繼續。能否成功“復工”成為了幾乎每個職場人當前最關心的問題。比起“手停口停”,能復工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哪怕只是“值班+在家辦公”。

於是“職場爸媽”再次因各種苦難被聚集起來:在家辦公+陪娃上網課/奶學齡前兒童or嬰兒,簡直是史詩級災難;犧牲一人救一pair的對策也是不存在的,咱們苦難當前要風雨同舟不是?搞不好一人失業家裡還少了份收入,或者家務過多孩子過皮把人逼瘋了更得不償失。

在此,我們送上一份“自救指南”,望能給各位職場爸媽有所啟發。


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招式一:雙燕銜泥

――打配合,各自有專注的工作時間和家庭時間

春燕銜泥,原指春天到了,燕子紛紛叼著泥巴飛歸南方,和著枝草築巢棲身;而“雙”,顧名思義就是倆人一起合作,打好配合。

*此招關鍵是做好溝通,通力合作。

向前和向後是一對職場二胎爸媽。

坦白說,兩人從未試過這麼長時間同時在家辦公+帶娃,隨著各自公司任務逐漸增加,但孩子的需求卻不減反增,媽媽向後的心態首先崩盤。

在一個好不容易哄完老大睡下、給老二換好尿布的下午,向後想要喝口水、上趟洗手間。

由於爸爸向前好幾次都主動提出“很快就忙完了”,向後一直抱著老二等向前過來接把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向前還沒有結束的意思。一個又一個“十分鐘”終於把向後的火全都逼出來了,“到底還要多少時間你給我個準啊,我一直抱著孩子等等等,我好想喝口水、上趟廁所,然後完成我馬上要交的工作報告!”

向前對著爆發的妻子手足無措:我只是想著趕緊把事情做好,完全沒有忽略你工作、侵佔你時間的意思。

兩人決定好好談一談,重新分配各自任務:

首先,把“不能脫身”的任務和時間列出來;

其次,剔除“必須項”後列出各自辦事效率最高的時間;

最後,主動領取任務(謹記唇寒齒亡)。

現在向前向後在家辦公+帶娃的生活算是順利運轉起來了:

早晨,向後奶娃(不可替代),向前做早餐;

上午,向前集中辦公(不可替代),向後負責帶娃;

下午,向前陪睡,向後集中辦公(不可替代);

晚上,靈活處理。

在這中間,除了親餵母乳,其他如給孩子換衣服、換尿布、做飯、睡前故事,基本都是誰有空誰就做。

無論職場生活形式如何,溝通後,各自集中時間精力處理最需要我們的任務,才是我們合作效益最大化的關鍵。

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招式二:百鳥朝鳳

――對外公開日程,建議按“公:私=2:1”比例進行

原意指君主聖明天下歸依,也指德高望重眾望所歸。用在職場人在家辦公,強調保證自身情況的公開可見,以尋本人被理解包圍之勢。

*此招關鍵是公佈計劃,以尋理解與支持。

最近,職場爸媽東張和西望每天都在朋友圈發“今日必須完成的三件事”,像是這樣的:

2.12

東張:1.組織小組視頻會議 2.完成新項目報價 3.跟進兒子下午的網課;

西望:1.客戶需求原始數據錄入 2.乙方工作量評估 3.跟進兒子上午的網課。

作為他們的共同好友,一開始我只覺得有趣:這倆人怕是要被這“工作+帶娃”的模式逼得只能靠“打卡”來維持行動了;後來見他們一直堅持,我就好奇去向他們這行為本身的意義。

“起初只是為了給自己打氣,畢竟公佈出來完不成就活生生被打臉了。後來發現經這麼一公開,大家都有意無意地在幫我們!”東張說道,“比如當得知我今天要給新項目報價,曾做前期調研的小夥伴主動聯繫到我、發來相關資料;由於我提到下午要陪孩子上網課,該時間段基本沒人會為非緊急事件找我。”

“可公佈私事安排不怕同事覺得你沒在幹活麼?或者公開的內容會不會涉密或涉及隱私?”我問出了大部分人的疑慮。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被質疑的。其一我把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都寫出來,並及時向上司反饋了;其二如今的大環境大家都知道的,有個段子'在家辦公的最大麻煩,就是一不說話就怕被懷疑在睡覺',把自己的安排說出來、又做到了,反而不會有這個問題”。

“至於涉密或隱私問題,這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比如替換人名、模糊內容等等。如果涉密當然就不能提。”東張補充到。

聽罷我恍然大悟:本來在家辦公的特點就是結果導向+時間相對自由。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務,並有所交待。

無論職場生活節奏如何,無須羞於公開我們的工作日程,一方面能給自己的執行力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主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猜疑,還可能調動到相關資源以尋支持。

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招式三:金蟬脫殼

――及時調節心情,每天都值得回味

蟬變成蟲的時候要脫去一層殼,用以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易察覺。此招的提出主要是由於越緊張、強壓和不受控的環境,越要明白“休息乃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小小放空能救人於水深火熱”。

*此招關鍵是調整心情,忙裡偷閒,或樂在其中。

職場爸媽小南和小北對此深有體會。

肯定有人會說,能休息誰不願休息呢?

“特殊時期,咱不奢望有完整大片的休息時間,只望能見縫插針地放鬆一下,實在不行讓思緒稍微脫離肉體放空或許也可自救。”職場媽媽小北如是想。

那天熬夜工作實在太狠了,一對熊貓眼慘不忍睹。小北決定在洗澡時候加敷片眼膜做居家美容,順便一邊淋浴一邊大吼幾句爹媽時代的老歌,心情比自己整日蓬頭垢面要好多了;

有了爭分奪秒放鬆的覺悟,現在還主動提出大家都得有個十來分鐘自娛自樂的時間調整心情。

這不,孩子正值terrible 2逆反期,總是不斷搞惡作劇、精力充沛不肯睡,一日小南小北實在累的不行,還看不懂大人眼色的孩子仍在各種打槍。小北這下沒精力再發火了,大吼一聲,“大家都別睡了,一起瘋吧!”,這一吼,孩子樂了,夫妻倆人也乾脆樂在其中――誰說不是心累更讓人難受呢?

面對著不能敷衍的工作和不受控的孩子,小南小北也學會了既來之則安之:有工作麼?是好事,一步步做總能完成;孩子不肯睡麼?沒關係,一起瘋吧,瘋到累了自然就趴下了。

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當然,還是希望疫情快快過去。

耶魯大學法學博士丹尼爾.平克提到,高質量的休息有五大原則,其中之一便是“社交”,

在正常的工作環境中,無論是討論工作任務,還是茶水間偶遇都組成了我們的職場社交,讓我們得以適當放鬆。當然,若是工作之餘能打一場球,做一場瑜伽便再好不過了。那個時候,孩子們也能上學了吧?

無論職場生活氛圍如何,懂得調節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將每每助我們起死回生。

讓我們一起期待疫情快點過去,早日迴歸原來的生活!


疫情期間,職場爸媽在家辦公自救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