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怎樣自學書法?

手機用戶60285741279


60歲是個工作從忙到閒,生活從繁到簡,慾望從重到淡的轉折點。

想想60歲時是些什麼特點。古人說六十花甲,就是說若按陰曆來算,六十已經天干地支一個輪迴了。年輪也讓時光刻的一圈一圈愈加豐滿。哦,回頭一瞥,記憶斑斑駁駁;兒女忙於前程,孫子尚在懵懂,周圍似乎越來越冷冷清清。如果身體健康,那麼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多,用來學習自己最有興趣的知識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如果身體欠佳,那麼要選擇一種有益於健康的學習方式,書法就是很好的健身健腦形式。所以,不要像年輕時候那樣風風火火,而是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了解,去思考,去判斷,去抉擇。

買本書法簡史讀一讀。相信這個建議對中老年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一本書法簡史也不貴,裡面的內容相對簡略。因為你有時間,所以可以慢慢讀,看不懂的地方不必糾纏。先和歷史聊聊天,粗略認識一下古代先賢,姓甚名誰,生於何時,又卒於何年。瞭解一下書法的發展過程,從古至今,分了幾個階段,低谷在哪裡,高峰在哪裡出現;從文房四寶的傳統文化知識,到現代的筆墨紙硯的應用與發展,粗淺的但是又比較系統的學習一次關於書法的知識。

有了基本的書法史知識,就知道了書法的基本形態。真、行、草、隸、篆諸多種類的字體,去新華書店認識一下字帖,看看實際的書法是什麼樣子。看看自己最初的感覺喜歡哪些字體。

經歷了從自覺的學習到理論知識的提升,又從理論到實際的書法中去感受,有了這個完整的過程,相信你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悟。不由得感嘆,書法知識原來浩如煙海,如何下手呢?帶來了新的困惑。

如果你純粹在家靠自學,可以在網上找一些知名的書法老師的講課視頻系統的進行學習。裡面包含了基本知識,怎麼選帖,怎麼學,循序漸進的經歷整個學習過程,會逐步加深對書法的理解。

也可以參加外面的書法培訓班,找書法老師好好聊一聊,老師會給你很多的建議。相信你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書法愛好者,不乏有各種建議,但是適不適合你,一定要經過思考。

最後,建議你先學楷書。有了楷書的基礎,可以學習行書以及其它。但是一定要先選一種,把一種學好,再根據情況來定以後的學習。切莫貪多,切忌圖快。楷書,可以先學顏真卿,比如《多寶塔》、《顏勤禮碑》等。其它的,在學中會明白。顏真卿的事蹟可以找些資料看。顏體的特點亦可以查閱資料瞭解,就不在此贅述。


莊子之水


我是一位剛從國企退休的位職工,剛退休的那段日子心情,身體感覺都非常高興和輕鬆,總覺得以後自己可以每天在家可以多睡會覺,平時也會有很多時間去緞煉身體等。可是呢,時間長了確發現每天做這就厭倦了。因為自己平時喜歡書法,上班沒時間從此開始練習書法,堅持每天5點半起床,吃完早餐正式煉習我的書法。半年過去把我寫的發到朋友圈,朋友們都給我奌贊。當我看到這贊,心裡特別高興。功到自然成。


健康是福1818


60來歲學書法,不同於小學生初學者,因為有幾十年的書寫經驗,以及長期以來形成了固定的書寫定式和格式,寫字有了自己的習氣,難以糾正,所以,我建議最好選擇一種最接近自己日常書寫風格的字體。

具體來說:

1、寫字目的。60歲左右的朋友學書法,不同於年輕人的追求,不是為了入國展,他們最大的目的可能一是休閒娛樂,二是養生鍛鍊,三是陶冶情操。所以,這一階段的學書法,主要要開心,寫得快樂就是好。

2、寫字基礎。60歲左右的朋友,寫字寫了幾十年,沒有寫毛筆至少也寫過鋼筆,而且很多以前就有書法基礎,只是限於以前工作忙,沒有功夫寫。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不必要一定要從楷書開始練,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寫。

3、手寫定式。由於長期以來形成了固定的書寫定式和格式,寫字有了自己的習氣以後,不管是好是壞,都很難改正了。鑑於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一種接近自己日常書寫風格的字帖進行訓練,那樣會比較順手,不會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

我身邊有一位中老年朋友,我看過他寫的鋼筆字,寫得非常瀟灑流利,後來也想練習書法,開始練了一段時間柳公權,寫得非常苦惱,非常枯燥,沒有什麼進展,後來在我的建議下,改學文徵明行書,因為跟他日常的書寫接近,所以寫起來非常順手,現在每天寫得其樂融融。

4、書寫形式。60歲練書法,也可以與鍛鍊相結合,不必拘泥於坐在書桌前,典型的公園地書就是很好的方式,既是健康有氧運動,又能練字,還能與更多的中老年朋友一起交流,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以上回答對書友們有所幫助。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四川著名書法家李小龍大師來回答您:

  • 60歲學書法,確實有點晚,但也不必灰心喪氣,只要持之以恆同樣會很快出成果的!60歲時,經歷幾十年的人世滄桑,已經對萬事萬物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對漢字的結構已經有了大致的理解,故自學書法大可不必如懵懂孩童般照貓畫虎地摹字帖。可以先習筆法次練結構再瞭解章法,最後結合自己對漢字的認知,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字體。
  • 學書法必須從楷書學起,楷書以歐楷為上,歐楷以初唐拓本《九成宮醴泉銘》為最精妙。
  • 握筆姿勢宜用五指執筆法,指實掌虛。初練蠅頭小楷宜用枕腕,中楷宜用懸腕,大楷宜用懸肘,榜書大字宜站立懸肘書寫。

下面講學楷書的步驟:

  • 筆法無非就是點、橫、豎、撇、捺、豎折、橫折、豎彎勾等幾種筆法。王羲之的“永”字八法,有更詳細的解釋。每一筆都要逆鋒起筆回鋒收筆,即使不紙面回鋒也要空中有那意思。“無往不收,無垂不縮”即此理也。
  • 行筆要求中鋒運筆,筆尖始終處於筆畫的中央。提、按、頓、挫,八面出鋒八面玲瓏顧盼生姿首尾呼應氣勢連貫,力由臂膀通過毛筆直達紙面。行筆時氣定神閒,成竹在胸不瞻前顧後。誠若是,則筆力渾厚,力透紙背而不臃腫,端莊而不失雅趣,渾然天成!
  • 結構有上下、左右、半包圍、全包圍、上中下、左中右等,無論何種結構都要重心平穩,布排合理,符合美學原則。
  • 章法要注意字距行距,一筆管一字,一字管一行,一行管通篇,哪裡寫標題?何處寫正文?何處落款?鈐印在哪裡?等都要預先謀劃好!猶若排兵佈陣,謀定而後動,方無敗事!

最後強調一點學書法最好從唐楷入手,歐楷是最好的選擇!歐楷字帖最好者有四種,分別是《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將這四種學透,以後再旁及它,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沒有不成功者!

以上是四川書法家李小龍大師的親口述說,如果朋友們覺得他講得好,就請點贊關注收藏分享一下!我會經常給朋友們上傳李小龍大師的講課。


儒學代言人


你好,我是秋山,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林散之這位草書大師那麼就說一下這位大家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林散之從60歲開始練習草書卻被稱為當代草聖。

在60歲之前,他並沒有學習草書,而是在行書楷書上有著長時間的練習。對於草書,林散之當時是很陌生,他能在書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首先是他博學多才有著深厚的文學修養,其次人品高潔,對待書法始終是一顆平常的心態。

他曾說過:學書法就是學做人,字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就寫什麼樣的字,學好做人字也容易寫好。很多人以為林散之在60歲的時候,拿起毛筆就成為了草書大家,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為在60歲之前他已經具備了深厚的書法基礎,在行書和楷書上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他能在草書上取得成就是厚積薄發的結果,並不是他60歲突然成為草書大家。

其次,林散之深厚的文學修養滋養了他的草書,尤其是他對詩歌的創作超過50年,所以說林散之的草書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詩的語言,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情感。

從林散之的草書可以看出具有天真老辣之風,與他詩的風格一脈相承。他雖然也學過趙子昂、董其昌的書法,但是他並不喜歡這種甜俗的書風,而是將古拙老辣融入到了書法之中,尤其隨著他年齡的增長,書風也逐漸發生變化,晚年的字給人一種平淡天真之氣。

對於學習草書林散之曾經說過:有些人看到草書很神氣,一開始學草書就寫得很潦草,並不知道草書是經過多少年的甘苦得來的。草書要在規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寫字並沒有什麼秘訣,也沒有什麼捷徑。而是要多臨帖,多學習。林散之的草書造詣不僅僅表現在書法的表面形式上,而是他能夠把自己的詩句融入到書法之中。把草書闡釋的深刻透徹,他的草書是品、文學、技法三者合一。

雖然有些筆畫縱橫舒展,但是仍然遵循著古人的規矩,並不做作和過分誇張。草書自文徵明、王鐸、王寵等大家之後,有所成就者寥寥數人,而林散之的出現恰恰讓草書又回到書壇的主流審美之中,這是他對草書的一大貢獻。從他那草書之中,可以看出意在筆,充滿靈動之感,每一筆都是剛勁有力。他學到了王羲之草書之中的濃淡不拘,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藝術精髓。

雖然他的草書並不能超越懷素、張旭等書法大家,但是在當時的書壇可謂是首屈一指。尤其是在草書處於一種頹勢的狀態下,他能夠做到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藝術審美,這一點難能可貴。

不論是林散之的書法,還是他的品格,都值得學習。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對博主有所幫助!











任秋山


選擇好的帖子臨摹



愛格的風信子


不晚,正是學習書法的好時候。六十而知天命,知道如何調動自我潛力來學習書法。這個年齡段的人,性格穩重更喜歡安靜,也沒有大多的工作壓力,有充分的學習時間。接下來說說初學者學習書法的一些方法步驟:1.選帖,開始學習書法,一定要先選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這很重要,選帖是方向,方向錯了,後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2.讀帖,練字不讀帖,就如走路不看路不記路,就會亂走也會迷路。選定字帖後,一定要經常觀摩,仔細研究,這就是讀帖。3.臨帖就是置碑帖於一旁,仿照其筆畫,間架結構,章法神韻進行書寫練習。基本筆畫;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竹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間架結構學習。間架結構比點畫特別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順眼,反過來就不行。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章法就是使寫與字,行與行上下相承,左右相輔,互相照應,安排成篇的方法。4.背臨,就是合上字帖後,憑自己學習碑帖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背臨,不斷的學習,練習,對比從而達到自己在沒有帖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創作,做到隨意而為,筆跟意走的境界。這樣書法水平自然而然達到一定水準。以上拙,望大家指正,相互學習。




菜鳥的變形計


老年人學書法能修身健體,是很好的一項藝術活動

首先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

古人執筆分兩種,坐著寫字用五指執筆法,站著寫字用三指執筆法,可是70年代上海沈尹默在全國推廣書法時,只推廣了五指執筆法,三指執筆法瀕臨失傳,好在有林散之等巨匠的成功實踐,當前全國搞書法的70%只會五指執筆法,包括部分已成名的老書家。

學會三指執筆法對中鋒用筆起了決定性作用。目前國內書法傳承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執筆問題。廣大書法愛好者應該及時掌握兩種執筆法。

初學書法者,先要選好老師。

擇師的標準不在於長幼,而在於他是否是真正的行家,主要看他的創新能力,字外功夫,綜合素質,影響力及人品,找對老師就能事半功倍。

選好字帖和筆墨紙硯。

現在出版業十分發達,古代的所有碑帖都有很多不同版本供大家選用。北京琉璃廠一條街,書畫專業書店文房四寶店到處林立,應有盡有,有的還配了示範光盤。

筆分羊毫、狼毫、兼毫三大類,羊毫軟,狼毫硬,兼毫軟硬適度,初學者應選用兼毫,廠家比較出名的湖州善璉湖筆系列、宣州宣筆系列和江西產的各類毛筆,均可選用。

字體可按書體選購:

篆書有《甲骨文》、《石鼓文》、《散氏盤》、秦篆、楚篆等;隸書可選用《張遷碑》、《乙瑛碑》、《史晨碑》、《石門頌》、《好大王碑》等;

楷書可選用《張猛龍碑》、《張黑女碑》、《九成宮》、《顏勤禮碑》、《褚遂良楷書》等;

行書可選《聖教序》、《米芾行書》、《王鐸行草》;

草書可選《十七帖》、《書譜》、《智永千字文》、《平復帖》,懷素、張芝草書。

對於初學者,可以從以下三步練起:

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練習點,每天練5鐘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覆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寫不好的字請老師當面示範,細看每個點劃細節的運筆方法。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


水石畫畫


中國書法在全球文字領悟是獨一無二的,單獨出來作為一門藝術,在於經典的傳承。學習書法,無論年齡老少,重在學習書法的一些規則,首先是筆法,筆法是書法的基礎,再然後是字體結構。只有筆法和結構完美結合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所以60歲的老人學習書法首先要從臨摹字帖開始,如果想走專業路線,那就從篆書開始,然後隸書,楷書,行書,最後草書,循序漸進的學習。如果只是一般愛好,那就從楷書開始。中國書法名家浩如煙海,我們要選擇合適自己的,自己喜歡的書家進行學習。但是取法要號,可以從歷代名家裡面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法家臨摹學習。


自由畫家任彪


針對60歲的書法愛好,我的建議是站著懸肘寫大字,楷書、隸書、篆書皆可。可反覆換著寫,找到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字體,然後進行每天有針對性的練習,時間控制在三小時以內即可。

為什麼推薦這類靜態書體呢,因為這類如果得其理法則可以進入一個心靜的狀態,對60歲的書法愛好者有一個調養身心的作用。

學習書法切記想當然按照自己的理解臨摹書法,首先必須瞭解自己所選所臨字帖。這麼瞭解呢?瞭解這個帖的創作背景,作者所處時代的書法大環境然後再去網上搜索一下當代學本帖的出眾書法家,最後仔細讀帖,分析其點畫、結構特點。

做到以上工作之後,則開始著手練筆畫。在練筆畫之前還得注意一下對工具的選擇,首先是毛筆,買毛筆最好到實體店去試,找到符合自己書寫感覺的筆。紙的話建議買六尺的毛邊紙,比較實惠,宣紙對於初學太耗。

練筆畫不能盲目的練習,應從字帖裡的字中找到筆畫對著練習,然後總結同一筆畫的不同臨寫規律。

對筆畫有一定的熟練後就可以開始練字了,練字的時候也有方法,首先找自己喜歡的最有感覺的字進行臨寫,其次再找自己總寫不好字進行總結思考,等這兩部分做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寫作品了。對於60歲的書法愛好者我建議作品以寫對聯和榜書為主,這樣作品成品快也可反覆打磨。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望可以幫助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