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該灌輸哪些積極的暗示呢?

小草9178055222742


我們家小朋友今年5歲半,做事比較獨立,善於思考有主見,反思自己過往的養育過程,主要是做對了這幾點:

多接納少挑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給父母帶來很多挑戰,尤其2歲以後,比如想自己吃飯,爬高,用手探索很多事物,但因為身心發育的特點嚐嚐就會出現烏龍事件,比如自己吃奶粉撒一地,喝水打碎杯子,玩魚打碎魚缸,想幫忙包餃子結果撒一地,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這時候就是考驗父母接納度的時候了。

接納度高的父母會說“沒關係”同時也會試圖教給孩子如何做的技能,但接納度低的父母可能就會非常生氣,斥責或者批評甚至恐嚇孩子,組織孩子嘗試新事物,那麼兩種行為的結果也將完全相反,一種是積極的一種是消極。

多使用正面需要

需要對於孩子的殺傷力不能忽視,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不恰當的言行或者錯誤的行為,很容易產生情緒,由此各種負面消極的語言頻出:

“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

“看看你,全身都是灰,髒的像豬一樣

“什麼都做不好,能幹什麼”

等等,在這樣的語言薰陶下,孩子很容易產生消極的認知,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也沒有能力做好。但如果父母可以這樣說:

“謝謝你幫我,我覺得很開心”

“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今天你主動幫媽媽幹家務,這能幹”

“又進步了”

“你竟然自己做到了,很替自己高興吧”

我們家孩子聽到最後一句話都會說是啊我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好。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和勇氣,以後遇到事情他就會敢於嘗試。

無論是接納還是正面的語言都是在向孩子傳遞你很好,你能做自己,你可以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很多事情,也就願意嘗試,遇到問題也就會想辦法自己解決,而這不正是我們父母的期望嗎?


小菲老師說育兒


孩子的第一任導師是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常常給孩子灌輸積極的暗示是非常必要的。人各有志,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人生期盼,既然給予孩子的積極暗示就不同。但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每個孩子所必須知曉的。

首先,時間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人的一生非常的短暫,活得過百歲的人很少。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的。今天過去了,就一去不返。如果我們今天浪費時間,就相當於在浪費生命。誰能珍惜時間,誰就能做很多事。

其次,要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強壯的體魄,我們人無法做成任何事。因此,我們要讓孩子養成日常鍛鍊身體的好習慣,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即使被病毒感染,也能戰勝病毒,存活下來。

最後,要學會學習,要自力更生。沒有哪個人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那些成功者,都是通過後天的學習才有所成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學會學習,學習本領,才能在紛雜的社會中自力更生。特別是正在成長的孩子,更要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為將來出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個父母都希望把自己好的方面傳給孩子,讓孩子在有生之年,活得快樂而且有意義。作為老師的我,何嘗不是這樣期盼呢!


脫軌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咱們的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暗示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1、暗示對孩子的重要作用

很多家長總是錯誤地理解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有話就大聲說出來”的好。卻不知道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父母對孩子的愛需要大聲說出來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向孩子傳遞。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希望得到鼓勵和肯定,因而暗示對孩子就顯得很重要了,無論是行為上的暗示,還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語言上的暗示,都能對孩子起來鼓勵和肯定的作用。從而讓孩子更加自信和陽光,成長成一 個優秀的好孩子。

2、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暗示

有一類孩子,她們可能行為習慣差一點,這是因為 日常家庭教育的原因所導致,當父母發現這個問題之後 ,就可以直接用語言方面的暗示。

比如孩子進出門不跟父母打招呼,父母就可以這樣子說:“我今天回家 的路上遇到一個很有禮貌的孩子,她會主動和人打招呼。”如果孩子當時沒有跟父母打招呼,他們會覺得 很不好意思,也就會在父母的語言提醒之下馬上打招呼。

這樣子的暗示,已然是明顯了,孩子自然是能聽 懂的,他們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之下馬上改正了自己的不良習慣。

3、對孩子進行行為上的暗示

當孩子出現不良習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就成了對他們最好和地為暗示,父母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言行,爭取一舉一動都做孩子的好榜樣。

比如孩子到了個公共場合玩,看到地上有幾個礦泉水瓶子,孩子隨手一丟把自己手上的也扔了下去。

此時父親卻彎下腰來看所有的水瓶子一個個撿起來放進附近的垃圾桶之中。孩子會不會覺得羞愧臉紅呢?父母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要愛護環境,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 慣的暗示。父母不是採用的批評孩子亂扔垃圾的教育方式,即給孩子留了面子,又讓他們上了很深刻的一 課一舉多得。

4、對孩子進行環境上的暗示

在中國有一句很通俗的諺語:“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意思很容易懂,就是你播種什麼就收穫什麼。如果父母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健康溫馨感恩的家庭環境,那父母就能收穫一個陽光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







永誠的旅遊生活


一個人的性格和以後的發展,一方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來自外在因素的干預。


很大程度決定於外在因素,尤其是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叛逆,荒唐,任性,請不要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孩子,因為孩子是父母行為的一個縮影。

首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營造家庭氛圍。大部分孩子之所以不聽從父母的管教,儘管知道這麼做是錯人,還是一意孤行。主要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需會把過多的目光放在他人身上,因為他不再相信那些外界因素,從而內心封閉,不願與他人交流,這樣長大的孩子,多半性格內向,內心深處會時不時冒出一些自卑的情緒。


其次,父母應該暗示孩子學會尊重,不僅學會尊重他人,更要學會尊重自己。當代社會的多元化,決定了我們的孩子今後會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接受這些新事物,學會尊重他們,才是新世界的準則。但同時,不要丟了自己,否則只會成為他人的附屬,所以尊重自己,守住自己的原則。

最後,父母要教會孩子獨立思
考。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發現世界的奧秘。而不是一味地灌輸你所認為的正確思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從小就剝奪了他們認識世界的權利。畢竟,我們這些成年人也從來沒有真正地認識過世界。父母要做的只是引導孩子去發掘,去探索。


仟佰89


1、爸爸媽媽都很愛他。讓他擁有安全感,有益於後期獨處和與人相處。

2、努力和堅持對人來說比聰明與天賦重要很多。讓他能夠成長為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遇到困難時能夠堅韌不拔,始終對做的更好充滿信心。

3、針對錯誤,就事論事,不隨便打擊孩子。孩子犯了錯誤,不要直接將孩子定義為一個壞孩子,而是要否定錯的事,引導他改正錯誤,並肯定他是一個好孩子。


孕育辭典


我是一個語文老師,同時也是一個90後寶媽,我們一起聊聊給孩子積極的暗示。但是這裡,對灌輸這個詞的運用保留意見。

我們希望孩子有堅強的性格,那麼以後他不容易被困難打倒。那麼在看故事書或者電視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提問,你喜歡誰的性格。注意,用的句式是“你喜歡哪個角色的性格”引導說出該角色的優點和作用,孩子能感受到的。



品質上,我希望我的寶寶有善良,友善,愛國等等的品質,同樣也是運用這個句式,“你覺得某某的做法對嗎?我們可以看出他怎麼樣的”

思想上,我希望他是一個獨立思想,肯自主思考的,這裡我還是覺得,可以用你,這個人稱,我們可以說,“你想一想”“你有什麼想法”,我教學生的時候,這樣和他們交流,他們很多話和我說。


再來說說生活上的,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話說,比如我們來洗衣服吧,我們要做個愛乾淨的人。其實,在性格培養,品質培養和思想上,也可以這樣說,“我們要做個~~的人”這樣孩子會有意識的這樣發展。反而,其實我不同意灌輸這兩個字的運用,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犯錯時可以批評教育,唯獨不應該灌輸,這樣扼殺了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


胖嘟嘟來了


孩子在成長中的前期教育很重要,一定要引導孩子具備以下的素養和意識:能讓自己開心,保持好奇心,自律心,善良和熱心,養成良好習慣的恆心,誠信(心),團結心,進取心,勇敢的心,寬容心,善於溝通的心。先這麼多吧,已經很難了。


雙寶成長路


我覺得應該給孩子灌輸的是這幾點:1 誠實守信,待人真誠,守信用。2 有禮貌,答應赴約,如果臨時有事,要提前打電話。3 堅強的性格,遇到事情要冷靜,不能一直睡在地上哭。4 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飯前洗手,早晚按時刷牙,不亂撿地上的東西吃。5 獨立的能力,比如洗碗 洗衣服 自己穿衣服這些。6 節約行為,東西可以買,但不能浪費。


晴勝在成都


一定要懂得感恩,當然首先要自己做好。為人處事一定要正直,一定做守法公民。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有家庭責任感。首先自己要明辨是非曲直,孝敬父母長輩師長。尊敬每個人。做人謙虛,不可以看不起比自己社會地位低的人。總之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會好的。


賢良誠敬之暖暖的太陽


1首先父母就是要做好榜樣: 2.是要教她懂的感恩和分享: 3.是要她獨立此如起床了自己穿衣服呀‘:4.如果是她犯錯誤的時候不是打罵:而是有耐心的跟她講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