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裡釣魚,小魚鬧窩怎麼解決?

漁人峰子


很高興回答釣友你提出來的這個問題,一看到這個問題不難判斷您就是奔著大魚去的,不知道你的對象魚是什麼魚,相信個體都不會小,或者說是底層魚。

小魚鬧窩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半水搶食,比如說白條魚,它活動於水層的中上層,餌料入水的響聲及味型吸引了白條,造成白條魚的搶食,即第一種小魚鬧窩的情形,此時的應對策略是加大餌料的比重,或者降低餌料的味型,或者乾脆加大鉛和浮漂,使餌料能夠快速下底,這樣即可避免中上層魚的搶食,避免第一種“小魚鬧窩”

另一種小魚鬧窩的情形,那就是生活於底層的小魚搶食窩料,比如說趴地虎,可以說很多水域都有趴地虎的存在,但是趴地虎喜腥,對其他味型的餌料不怎麼愛,所以要釣目標魚比如說鯽魚可以使用酒米或者香型餌料打窩,這樣趴地虎才不會搶食。

還有種情形就是水深比較淺的水域,白條還有翹嘴都可以下水搶食,這個時候要想釣大物那就要有針對性地掛大比重的搓餌或顆粒,甚至使用天然餌料比如玉米,這樣才能避免小魚鬧窩。

最後,祝各位釣友新的一年大鯽大鯉!


小方阿飛釣大物


釣魚人最常碰到的,也是一直困擾我們釣魚人的情況就是,碰到小魚鬧窩,那個魚漂呀,上去下來,上去下來,要不漂還沒站穩“嗖”就不見了,要不就是鉤下去了,魚漂斜著“身子”躺著下不去,或著漂頂的老高。一般就是我們常見的麥穗,鰟鮍,小白條類的,釣魚人那個心呀,嘴裡要不吐個髒話,要不就猛抬杆,一次兩次,煩煩的,咋辦呢?我的經驗如下:

1,打窩的話,小魚鬧,就再等一會,一般都是小魚先進窩,等有大些的魚一來,小魚就跑了。

2,在打窩的周圍,離開1米左右的樣子,就是在窩外釣,小魚都在窩裡搶食,因為大些的魚警覺性高,都在窩外轉,試探。這時候也能避開小魚。

3,拉餌換搓餌,餌料由濃往淡,由腥到本味。天冷的話紅蟲換蚯蚓,蚯蚓換餌料。天熱的話不打窩,直接換本味的,只有淡淡的糧香,這樣誘魚差一些。

4,把線組調頓,魚漂慢慢往上調,試著去釣,直到雙鉤都躺底,把不真實的小魚鬧信號過濾釣,抓死口。如果漂下不去,直接重鉛,使餌料迅速到底,越過小魚層,抓死口。

5,這個比較殘忍,也是有釣友說過的,就是釣幾條小魚,把魚頭弄開,扔到魚窩,把小魚“嚇”跑,我試過幾次,感覺效果一般[黑線]。

6,還有一個就是選擇夜釣,夜釣一般很少小魚鬧窩,即使開始有,一般時間不會長,就能正常施釣,夏天選擇夜釣,也是比較舒服的。

7,如果試了好幾種,還是鬧窩,確實沒正經魚進窩,換釣位或回家喝茶,總不能當空軍吧,那就換成零點幾的小細線,最小的鉤,拉麥穗吧,其實也挺不錯,我一般就這樣,這個小麥穗魚也長不大,油炸小麥穗,很好吃。

說了這麼多,做為釣魚人,要根據魚情做隨時的調整,調整好釣組的同時,也調整好心態,那樣才能享受釣魚帶給我們的快樂!





漁我行


野釣環境複雜小雜魚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多少的問題 其實不論小雜魚多還是少只要鯽魚或者稍微大點的魚進窩了 小雜魚就基本沒了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就和我說過小魚鬧事多 大魚不在窩 所以我認為小魚是大魚的先頭部隊 根據小魚我們就能判斷大魚的情況

其次我們在用餌上我們要用一些比重大腥味少的餌料 腥味小的餌料小魚不太喜歡 大比重餌料能夠讓水底有殘留餌料 不然大魚沒進窩窩裡就什麼都沒了

第三在調釣上我們要釣的頓些 餌料上的大些硬些 有時候我們把餌料上的像乒乓球那麼大 注意餌料裡面不要加拉絲粉 可以加增粘的東西 但是不要加拉絲粉

實在不行我們就晚上釣 晚上小魚少多了[呲牙]

最後附上本人及本人的魚獲 祝大家新的一年大鯽大鯉





狂釣大鯽


給大家說一下我這邊實戰經驗總結,經常去釣的一個北方山體水庫,小魚特多,當然大鯽大鯉也不少,除了冬天和初春小魚較少外,其他時間要想“萬軍取大”那就看你的秘密武器了,我的秘密武器就是我的密制小米配合粘米膠,來這就這兩樣就能擺脫小魚鬧鉤的焦急無奈,雖然說不是百戰百勝,但也不至於“白皮開槓”,這個據說是我們河南偃師首創的土法,希望大家能給大家帶來點光明


絕對園丁


大家好我是垂釣魚餌香,一名從事釣魚理論與實踐的釣魚愛好者。非常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們釣魚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小麥穗魚、參條魚等鬧窩的現象,尤其是在一些水生植物比較多的池塘,這種情況特別多。你可能也遇到過這種情形,比如,當魚鉤剛剛一入水,魚漂忽地一下被拉入水中,然後又從另一處冒出水面,提竿無魚,而魚鉤此時空空如也。再掛餌,鉤入水,仍是這種情形,不勝其煩,影響漁獲和心情。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這幾年來釣魚的經驗,給你提供三十六計中的十計,只要你綜合施策,必定能解決好這個問題。那是哪十大計策呢?下面聽我一一介紹。

一是“連環計”應對小魚鬧窩。在野釣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小魚正鬧窩,突然卻停止了,接著大魚上鉤。正所謂“大雨到、小魚跳”。可以根據這個原理,引大魚入窩,趕走小魚。方法是多添加大魚喜愛的魚餌,比如鯉魚、草魚喜歡的玉米,把大魚引過來,驅趕小魚。

二是“反間”計應對小魚鬧窩。當小魚被釣上來後,不要將其仍在岸邊暴嗮,而是要小心地將其從魚鉤上摘下,輕輕放回水裡,目的是讓小魚向同伴傳遞信息:此處危險,不要再鬧了,趕緊撤。實踐證明,放生越多,小魚鬧窩越收斂。

三是“苦肉”計應對小魚鬧窩。將釣到的小魚鉤牢,讓其在我窩內不停地遊動,使其他小魚感到危險,產生恐懼感,便會逃之夭夭。

四是“偷樑換柱”計應對小魚鬧窩。小魚一般喜歡腥味較濃的動物性餌料,如蚯蚓、蛆蟲等。當小魚鬧窩時,應及時果斷地將葷餌換成素餌,如面餌、飯粒、麥粒、玉米粒等。根據我多年的垂釣經驗,小魚對麥粒、玉米粒是不感興趣的,有時它們也吃不下。

五是“金蟬脫殼”計應對小魚鬧窩。小魚鬧窩厲害時,魚餌很難落到水底,總是一觸水面就被小魚搶光。這時,我們可以就地取材,將釣場周圍的泥土和成軟泥,在魚餌裝鉤後,再在魚餌外面包上一層泥巴,然後拋入水中。當包泥餌入水後,小魚看到或嗅到只是泥團,頂多去碰一下,便會離去。而泥餌入水後,隨著水的浸泡,慢慢融化脫落,釣餌露出,即可垂釣底層魚。這時的泥成為了魚餌的防護殼。

六是“瞞天過海”計應對小魚鬧窩。小魚鬧窩越來越厲害,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總是在一個區域裡拋竿落餌,小魚們自然就聚集在這個區域搶食。我們可以把魚餌拋遠些,然後待魚餌到底後,將其慢慢移到窩內,不讓小魚發覺。而大魚憑藉其靈敏的嗅覺、側線等,可以很快發現魚餌。

七是“暗度陳倉”計應對小魚鬧窩。也就是用一些小魚特別喜歡且容易吃的餌料打重窩,將小魚留在窩內,然後選擇在窩四周不超過1米的地方下鉤,可釣不與小魚爭食的大魚。

八是“聲東擊西”計應對小魚鬧窩。在同一窩點垂釣頻繁受擾時,可製作一些簡單的粗散餌粒,加入一些沙子或者泥土,把這些餌料撒入原窩點的四周引誘小魚出窩,當餌料落水幾秒後,既可以將釣餌放回原釣點。

九是“走為上”計應對小魚鬧窩。就是垂釣時多打幾個窩子,當一個窩子鬧小魚厲害時,換到另一個窩子再釣。等小魚走了,再回原釣位釣。

十是“反客為主”計應對小魚鬧窩。用了很多方法還是驅趕不走小魚的話,我們乾脆就換成小鉤、細線等專門釣小魚,把小魚釣盡,畢竟釣小魚也很有樂趣,再說很多小魚也很美味,價格也比以前貴了很多。現在麥穗魚、鰟鮍魚、參條魚、趴地虎的市場價格比青、草、扁、鰱等四大家魚價格要高很多哦。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應對小魚鬧窩的十大計策,不知道能否解決題主的問題。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哦!我是垂釣魚餌香,專注於釣魚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歡迎批評指正!


垂釣魚餌香


實戰篇

作者的意思應該是避小魚而遠之,取大魚。

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應該反問,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小中取大?

嘴巴:

我們先從小魚的嘴巴說起,相對而言小魚的嘴巴與同一種群的魚想比是小的,大一點體型的魚能吃進去的食物個體也就能大一點,反之小魚吃進去的食物就會相對的小,我們在坐釣的時候就很明顯的可以得知。商品餌如果霧化和散落的較快就會很快的被吃光,而且小魚都喜歡群居,根本沒等大魚反應過來就會被吃光,所以我們在用商品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霧化,如果用到活體的餌,比如蚯蚓和紅蟲,道理一樣,小了就很容易被吃完,所以我們在用商品餌的時候一定不用霧化和散落太快的食物作為餌料(窩料這一期我們不講),針對大個體的魚我們最好不用商品餌去釣,打窩子可以。

味型:

我們再從小魚的吃餌味型看,大家都知道小魚吃餌那就是口味越重就越拼,尤其是腥,越腥就越愛吃,而大魚由於經歷過千錘百煉,不接近水底自然食物的味道它是不敢去吃的,而水底食物的味道就是清淡和發酵,所以在餌料味型方面我們一定要清楚的知道這一點,別說你餌料多麼的好,那些都是講給外行的人聽的,好不好人說了不算,問魚吧,越安全的味道才是大魚的首選,沒有之一,不服你來辯。

我們永遠躲不過小魚的攻擊,即使餌料再清淡,小魚餓了絕對也會去吃幾口,我們能做的是“讓口”,“讓口”,“讓口”,重要的事說三次。能做到讓口就是讓小魚讓口給大魚吃餌的機會,從而給大魚吃餌創造條件,所以清淡+偏大點的食物,即做到了小魚不是很拼命的吃,又造成了小魚吃不進的情況,顯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沒有別的可言,大家按照我的做就可以,我們不講玄學,只講實戰,歡迎你來辯。

我是“漁我同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解憂,分享即快樂,有你有我,共同成長,如有不對請多包涵。


漁我同程


喜歡釣魚的朋友,河裡垂釣中,打了窩,在坐釣中常常會遇到小魚(不是目標魚)鬧窩。這時候會很煩,一點釣趣都沒有了。這裡我介紹一種目標魚是鯽魚的解決辦法,釣友們可以試下。如果目標魚是釣鯽魚,有小雜魚鬧窩,而窩中又有目標魚鯽魚在窩裡,可以先考慮在魚餌上改變下,如你是用商品餌,拉餌座釣的話,改用活餌,紅蟲、蚯蚓,試下。因為商品餌主要是用霧化吸引魚進食,你越釣窩裡,窩裡霧化更多,更加容易吸引小雜魚了。如果還不行就釣窩旁邊點,離中心窩點一米左右試下。鯽魚膽子比雜魚小,一般小雜魚會窩中心位置。雜魚一多的話,小鯽魚會跟著小條魚一起窩中開花,大鯽魚會躲遠點,窩外你中大鯽魚的可能性會更高。再就是釣魚鯽魚,就用酒米打窩,酒米打窩不怎麼容易聚小雜魚的,可以用活餌,紅蟲、蚯蚓釣。商品餌釣的話,可以換吃鉛大點的浮漂,拉絲粉多加點,比重大點。少霧化,加快餌料入水速度,避開中上層的小雜魚。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溪河野釣


立春過後已經有半個月有餘了,雖然立春並沒有將寒冷低溫的冬季徹底吹去,但是氣溫已經開始逐漸升高,雖然低溫還是在零度左右徘徊,但是白天的最高溫度已經超過了10,這種氣溫的變化,導致在冬季處在潛伏狀態的小魚開始遊動覓食了。

尤其是沒有改變的使用冬季常用的紅蟲,只是小魚鬧窩的現象更加嚴重,以至於釣了一天都見不到一條正經的目標魚,魚餌還沒有剛入水,就被這些復甦的小雜魚拽的浮漂亂跑,往往出現動作之後,還不見得能釣上來吃鉤的小魚,雖然較冬季沒有魚口要好上一些,但是這種小魚鬧窩釣不到目標魚的情況,也讓多數釣友無比頭疼,那麼:


為什麼會出現小魚鬧窩?

小魚鬧窩後應該如何有效避免?

基於這兩個問題,首先找到了引發小魚鬧窩的原因,找到了鬧窩的原因後,針對性的調整作釣思路,即可有效的避免小魚鬧窩的情況,接下來大咖就針對兩個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如何有效避免小魚鬧窩情況的發生。

什麼原因導致小魚鬧窩?找輕引起小魚鬧窩的原因,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

小魚鬧窩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季節,尤其是溫度較高的中午時分,是小魚鬧窩最為集中的時間段,當然這個並不是我們主要解決的問題所在,畢竟白天釣魚不是按照小魚的作息安排的,那除了溫度因素外還有什麼因素能夠導致小魚鬧窩呢?

使用餌料的方式不正確,導致小魚鬧窩

使用餌料的方式不正確,是導致小魚鬧窩的主要原因所在,常見的錯誤方式體現在味型過腥、比重過輕、霧化過快三個方面。

  • 餌料的味型過腥

冬季水溫較低為了能夠讓覓食性不積極的鯽魚吃鉤,所有的釣魚人都會選擇使用腥味較高的餌料進行應對,譬如紅蟲、蝦肉拉餌及全腥味粉餌,但是隨著春季的來臨氣溫升高,腥味較重的餌料不僅僅能引起鯽魚的注意,同樣它也引起了數量更多的小魚的注意,從而引發了小魚鬧窩的發生。

  • 餌料的比重過輕

餌料的比重受到其搭配成分的影響,如果使用了比重較輕的粉狀餌,會使得餌料在下降過程中速度減慢,餌料下降到底時間的增長,勢必就會引起小魚的注意,從而導致魚餌沒有下降到位,就被小魚攻擊了。

  • 餌料霧化過快

餌料的霧化過快,會導致餌料在下降過程中形成片狀霧化帶,雖然魚大都是靠嗅覺覓食,但是它們在水下同樣能看到,特別是冬季釣魚人比較鍾愛的腥味拉餌,具有濃腥味型的粉狀霧化帶,從嗅覺、視覺兩個方面吸引著小魚的注意,頻繁的提竿拋竿過程中,使得霧化帶越來越大,招引的小魚也越來越多,從而引發小魚鬧窩的現象。

窩料原因引起的小魚鬧窩

這個原因並不是引發小魚鬧窩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窩料使用的不正確,卻也會導致小魚鬧窩,譬如使用紅蟲顆粒、高霧化的散炮等,這兩種打窩的方式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引誘小魚的光顧,隨著釣魚過程中餌料的霧化帶,會導致小魚越聚越多,最後導致餌還沒到底就被小魚攻擊。

餌料下降速度慢或擺動幅度過大

餌料下降速度慢則會導致同樣的深度時間增長,讓小魚發現並攻擊魚餌的機會大大增加,同樣餌料下降過程的擺動幅度過大,同樣也會在視覺上引起小魚的攻擊,就如同冬季釣鯽魚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採用逗釣的方式,這種逗釣就是讓餌料活動起來,刺激活性不高的魚張口吃餌,餌料的擺動幅度過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這種刺激魚吃餌的作用,只不過一個是刺激活性不高的魚開口,另一個則是引誘了小魚的注意,從而引發小魚鬧窩的發生。

小總結:餌料、窩料、下降速度、擺動幅度這四個,是引發小魚鬧窩的主要原因,我們只有針對這四個方面進行調整,則可以有效的避免小魚的騷擾。

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小魚鬧窩?

導致小魚鬧窩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四點:餌料、窩料使用不當,餌料下降速度和擺動幅度過大,所以想要規避這四個原因導致的小魚鬧窩,我們就需要針對性的調整。

正確的餌料搭配和使用

在野釣環境中小魚鬧窩,大都是因為餌料的不正確使用和搭配造成的,特別是因為冬季剛過,好多釣友還沒有從腥味餌料中脫離出來,按照冬季的思路開制腥味拉餌後,還沒有釣多長時間就小魚就開始集聚過來,從而引發小魚鬧窩,面對這種因為餌料味型引起的小魚鬧窩時,我們首先就是改變餌料味型種類,將腥香變成香腥,降低腥味成分的同時,改變餌料的狀態,將下降速度慢、霧化較快的拉餌改變為,比重更大、硬度稍高的搓餌,常見的做法是增加大比重粗顆粒成分,減少麩類、雪花粉的用量,增加一定比例的粘粉、澱粉提高餌料的粘度,減少餌料的水比,是搓出的餌料狀態更硬。

通過以上調整後的餌料,霧化速度變慢了、餌料比重增大了、硬度變高了,綜合了這三種狀態的餌料,可以增快下降速度,減少下降過程中的小魚吃鉤,降低窩點附近的霧化帶形成,避免視覺上吸引小魚注意,同時硬度稍高的餌料也能有效的防止被小魚一搶而空,為釣獲目標魚留有大部分的餌料。

加快餌料的下降速度,降低下行擺動幅度

想要餌料的下降速度加快,除了增加餌料比重的方式外,通過增加線組上的鉛皮重量是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通過使用吃鉛量更大的浮漂調整鉛皮重量,相較於吃鉛量更小的浮漂下降速度會有很大的提升,當然除了浮漂的吃鉛量外,浮漂的漂型也能提升一定的下降速度,譬如使用橫截面更小的短腳短尾瘦身型浮漂,這種漂型可以有效降低水阻,降低浮漂翻身站立時間,從而壓縮餌料下降的速度,這兩種方式的浮漂調整,不僅僅能加快下降速度,還有降低下行過程中的餌料擺動幅度。

當然想要真正的降低擺動幅度,最佳的方式就是縮短子線距離,如沒有小魚鬧窩時用的15釐米子線,如果發現小魚鬧窩使用5釐米的子線,讓餌料的下行擺動幅度減輕,也是一種解決方法。

延伸:當然除了以上幾種解決方法外,調整出釣時間,使用下降速度更快的滑鉛釣法,也能有效的避免小魚鬧窩,不過想要更大程度的改善,還是從餌料方面著手調整,譬如使用搖三搖沾小米、掛麥粒等更為有效。

寫在最後

野釣環境中小魚鬧窩最為常見,特別是溫度較高的春末、夏天、初秋,甚至於無論怎麼調整餌料的狀態、下降速度都無事於補,只能改變餌料的使用,使用硬度更大、味型更淡的玉米、小麥、搖三搖進行規避,也是大咖認為最佳的避免小魚鬧窩的針對方法。


垂釣大咖


大家好,下面根據自己釣魚的垂釣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應對辦法。

鬧小魚肯定是大家在野釣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小魚比較多的就是餐條,麥穗,旁批趴地虎等。

首先來說說對付餐條,餐條吃口一般比較兇而且喜歡半水接口,這種情況下我會選擇用一個吃鉛量大一點的細身浮漂,然後正常調漂。主要目的就是讓鉤餌快速到底躲避餐條。

再說麥穗,它嘴小一般是咬著魚餌亂竄,這種情況下,也會如上面對付餐條一樣選漂調釣,但是餌料我會果斷換上泡好的麥粒。

還有爬地虎,看它名字和造型就知道它是趴在河底作案的,這個時候一般我會選擇釣離底,讓它看不見吃不到鉤餌,當然啦,這個距離要掌握好。

最後祝大家釣魚都是大板鯽沒有小雜魚🐟。





剛哥釣江湖


作為一名熱愛垂釣並痴迷野釣的釣魚人,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由於自然水域環境複雜,小雜魚密度大,分佈廣,吃口兇猛,讓很多的釣魚人頭疼不已。小魚鬧窩這也就成為了困擾很多釣魚人尤其是新手的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以下以我自己的實際做釣經驗來闡述解決辦法。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何解決小雜魚鬧窩我們還得先從小魚的習性入手。

小魚的習性:

1、自然水域的小雜魚都有嗜腥的特點,對腥味的餌料尤其的偏愛。

2、自然水域的小魚一般生活在水面的上層。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個體大的魚一般生活在水底層,而且很多大魚也是以小魚為食,而且上層水域小魚的餌料更多一些。

針對小魚的這些習性,我們給出以下解決辦法。

一、餌料方面

1、味型方面:避免使用濃腥味的餌料。野外的小雜魚基本都有一個共同嗜好,那就是愛吃腥味的餌料,這點在夏季表現的尤其嚴重,有的時候由於小魚瘋搶導致餌料都很難到底。所以小雜魚鬧窩時我們避免選擇濃腥味的餌料,可以選擇一些香腥,香味或者本味的餌料。

2、狀態方面:餌料儘量用搓餌,顆粒餌(商品餌做釣),穀物顆粒。由於小雜魚多分佈在水面上層,餌料一入水霧化的快的話,就會遭到小魚的搶食,所以商品餌做釣我們要選擇搓餌,顆粒餌,因為這些餌料相比較拉餌,比重大,霧化慢,下落速度快,小魚不好截口。如果搓餌都不能很好解決的話,那乾脆就有穀物顆粒,如小麥,玉米等。

二、調漂方面

1、調漂方面儘量選擇調靈釣鈍,比如調平水釣二目,三目,四目等。小雜魚鬧窩如果我們釣靈,浮漂會經常給出信號,甚至會像跳舞一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把浮漂向上拉動,釣的相對鈍一些,這樣可以避免一些輕微的信號。

2、選擇吃鉛量稍大的浮漂。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加速餌料的下沉,不利於小魚截口。因為浮漂吃鉛量大,相應的配鉛就要重,這樣鉛墜就會快速的拉動餌料沉底,從而避免小魚截口。

三、線組方面

釣跑鉛或者雙鉛。有的人會說,跑鉛和雙鉛不都是應對走水的嗎?其實他們也可以很好地規避小雜魚。道理很簡單,跑鉛和雙鉛由於配鉛加重,餌料也會快速到底從而避免小魚截口。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小魚鬧窩,我們從小魚的習性入手,通過餌料、調漂、線組方面作出調整,從而達到規避小魚的目的。

以上只是本人在野釣過程中解決小魚鬧窩的方面,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我是野釣大彎弓,熱愛野釣,熱愛分享。喜歡我記得關注一下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