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國60萬軍隊中披甲精銳有沒有超過5000人?

盜德高點


不過這個問題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啊!

第一,長平之戰中,沒有60萬秦軍的說法。長平之戰秦軍的兵力記載只有如下:一支25000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後方,截斷趙軍後路;一支5000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另外就是徵發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的青壯,給其賜民爵一級,投入長平戰場。除此之外,沒有秦軍總兵力的記載!60萬秦軍是到了秦始皇時代,攻滅楚國時,秦國所投入的總兵力。

第二,竟質疑幾十萬秦軍中的帶甲精銳有沒有5000人?這也太看不起以虎狼著稱的秦軍了啊!

以著名的秦始皇兵馬俑為例,在一號坑的步兵戰車混編方陣中,前鋒為3橫列、每列68人,共204人,其中3人帶甲,201人輕裝。這204人大部分為弓弩兵,但還夾雜少量持戟士兵。前鋒士兵之後的本陣,是由38列縱隊組成的戰車與步兵本陣,其中少量使用弓弩與劍戟的輕裝戰士,絕大部分都是手持鈹戟的重裝戰士。在方陣兩翼各是170人的單列警戒部隊,其中135人重裝,35人輕裝。方陣後衛也為3橫列、每列68個,共204人,但是全員重裝著甲。兩翼和後衛都是大部分手持弓弩,少部分持劍戟。總體而言,在一號坑的六千人秦軍方陣中,重裝步兵的比例要佔到72.7%!

至於二號坑的弩兵方陣中,共有160個跪射重裝俑和有172個立射輕裝俑,並有軍官俑和軍吏俑各一。也就是披甲率將近一半;二號坑的戰車陣裡,共有戰車64乘,每車有甲士三人,無配屬步兵,也就是全員披甲。

根據統計,秦始皇兵馬俑裡已經發掘出來的8000個兵馬俑,披甲率在70%以上!

當然,有人可能說,兵馬俑是秦軍的精銳部隊,披甲率自然高。那咱們就來看看秦軍的普通部隊。根據2002年發現的裡耶秦代簡牘,即秦國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當地的遷陵武庫,存甲衣349件,鐵甲21件,兜鍪39件,胄28件,弩和戟各251件。

從武器的數量來看,這些武器裝備一共可以武裝502名士兵。這502人有370件甲和67件頭盔,披甲率為74%!

這可是一個地處秦國邊陲、剛征服沒太久的地方武庫裡,其針對的是秦國二線部隊!結果其鎧甲的裝備量也達到了70%以上。這就說明70%高披甲率不是某支秦軍的特例。


所以歷史上的秦軍,不是策士滿口跑火車的那種赤裸上身、手提人頭的瘋狂野蠻人,而是裝備精良的“強弩在前,錟戈在後”、“前輕後重”、“陣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的精銳之師!


冷兵器研究所


太史公曾言,齊之擊技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由此可見,司馬遷對秦國的鐵鷹銳士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可以說秦國銳士在戰鬥力上強於“趙邊騎”,“齊技擊”與“魏武卒”。

“趙邊騎”是我國最早的騎兵部隊,長途奔襲,無往而不利。“趙邊騎”發展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軍隊全部著胡服,挎胡刀,滅中山,收樓煩,敗東胡,降林胡,這一系列的勝利讓趙國的疆土迅速擴大,最終使趙國有與秦國來戰的實力。長平之戰時期,“趙邊騎”應該也有部分部隊出現在了長平戰場上。因為胡服騎射與趙國地理位置的原因,趙國的騎兵數量應該是較多的,至於為何在長平之戰中輸的如此之慘,是因為他們遇到了秦國的鐵鷹銳士。

秦國的鐵鷹銳士由秦國大將司馬錯創立,創始時期人數很少,大約在一千人左右,考慮到司馬錯時期秦國的實力並未到達頂峰,所以,到了白起時期,鐵鷹銳士的人數應該比創立之初高不少。

司馬錯時期,秦國的軍隊大約在二十萬,而鐵英銳士的人數不過千人,對比一下隔壁魏國的魏武卒,巔峰時期有五萬人之眾,可見秦國鐵鷹銳士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特種兵之中的特種兵。方面吳起用五萬魏武卒打敗秦國五十萬軍隊,可見特種部隊的戰鬥力是多麼恐怖,不過考慮到國家實力,養特種部隊是一筆極大的開銷,更何況鐵鷹銳士這種,所以人數較少也是正常的。

司馬錯挑選鐵鷹銳士的標準十分嚴格,方面魏武卒手執長矛,身後是二十支箭和鐵胎弓,全身重甲,外帶三天口糧,全重約五十斤,即使如此也可連續疾行百里而後立即投入戰鬥,司馬錯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短劍匕首和盾牌,總負重達到了八十斤,嚴格淘汰下來,能進入的都是精銳。

長平之戰時期,秦國投入人數約六十萬,其中有不少是湊數的,減去這些,也還有四十多萬,按照二十萬選一千人,四十多萬也不過兩千多鐵鷹銳士,所以長平之戰時期鐵鷹銳士不會超過五千。當然不排除大戰之時放低標準,但人數應該也不會太多,畢竟,精英不會有很多。





夢溪寒潭


首先 秦是戰國七雄中最晚一個使用鐵器的國家 秦國上上下下 無論軍隊裝備還是百姓農耕 都是使用青銅器 主要有以下兩點 雖然青銅器硬度不及鐵器 但青銅的延展性好 而且秦地處陝西 甘肅 鐵礦石少 質量也不及山東六國(崤山東面)這是樓上那位的一個錯誤 至於長平之戰 秦國軍隊的人數 任何一本史書上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主要是秦並天下後焚盡天下書 僅留秦史 而秦史不僅內容缺失而且記載不清 才會導致現在的問題) 公元前208年 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一役正式拉開大幕 趙軍投入兵力四十萬 結局是僅存240名年幼士兵 秦在戰爭中徵招 河內 所有年齡在15歲以上的男丁至長平 但真正用來作戰的士兵很少 這些徵召進來的人是用來堵截趙軍的糧運、通信以及 援兵的 所以這就很反映問題 秦所謂數十萬人 真正的戰士 十之三四耳 剩下的百分之60左右的人負責後勤保障 和我上面說的堵截趙國 於是戰爭得以正常進行 恩 希望能幫上忙


一起轉圈圈VVIP


秦昭王47年,趙國中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趙括空談兵法,率大軍盲目出擊,秦將白起在正面詐敗後退,另外佈置兩支奇兵襲擊趙軍後路。結果趙軍被包圍,困守46天,不能突圍,趙括被射死,趙軍46萬人也被俘坑死。根據當時的軍隊編制,兩支精銳部隊應超不過5000人。


瞭然翁523


顯然沒有,因為秦軍的戰鬥力並不是靠軍事裝備。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贏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用戶67724358697


沒可能沒有,幾十萬人軍隊後勤佔一半。國運戰精銳沒5000


氵貝佔


應該有的,此戰兩國精銳盡出,秦自孝公商鞅變法訓練三萬精銳,又經惠文王,武王,昭王數十年應該會增加的,不過也不會太多,所以長平應該有五萬最少不超過十萬的精銳


夜路走多了1


古代的軍隊數量都有待考證,而且精銳部隊那就更少少了,最多倆千人。


不忠厚老實


確實不知道,判斷一下吧,長平之戰是秦、趙軍隊耗時耗力的對峙、消耗戰,雙方都沒有戰勝對方的絕對把握,輕易不冒然進攻!披甲精銳是秦軍進攻的利器,用於防守是一種浪費,白起作戰的精髓在於對地形、地貌的充分利用,地勢是作戰的重要要素之義,白起是包圍戰、殲滅戰的行家,不會太在意精銳部隊的使用,主要利用地形排兵佈陣,割斷對手的相互聯繫,幾十萬軍隊沒有了後勤,斷了糧食,應該不戰自潰!


手機用戶23255590438


高於5千,少於5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