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多月不敢出門的他,為救人往返100公里獻出“熊貓血”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日前,在上海一家醫院裡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營救,雖與疫情無關,卻因疫情顯得格外艱難。

35歲的產婦畢女士(化名)突發產後大出血,在這場與死神賽跑的生死營救中,其術中出血超過了人體血液總量。此刻,血液就是她的生命線!但畢女士急需的竟是俗稱熊貓血的Rh(D)陰性血。

在接到虹口血辦的電話後,因為防疫,已經近1個多月閉門不出的志願者趙英騎著小電驢從松江趕往虹口。往返3小時、行程100公里,只為兩個字:救人。

1个多月不敢出门的他,为救人往返100公里献出“熊猫血”

人命關天

他騎著小電驢趕去獻“熊貓血”

日前,畢女士因為產後大出血命懸一線,經過醫院3個多小時的“浴血奮戰”,她終於被救了回來。大出血止住後,尚需輸血,但血庫告急!醫院發出緊急求助後,上海市血液中心立即開啟“綠色通道”,同時啟動醫院間用血聯動機制,全力以赴拯救畢女士的生命。

虹口區血液管理辦公室主任何琨回憶說,那天她接到市血辦病情通報後,第一時間啟動Rh(D)陰性血應急獻血響應,聯繫轄區內在冊管理的獻血志願者,爭分奪秒募集血液。“‘熊貓血’本來就不多,再加上疫情的緣故,志願者非常難找。我們打了許多電話,最後我們區只有志願者趙英是合適的獻血人選。”

當晚接到電話時,趙英正在“家裡蹲”,這位從1989年開始就參與獻血的老牌志願者,第二天就趕到位於虹口的彩虹獻血屋,獻出寶貴的“熊貓血”。疫情期間,又值返滬高峰期,為了減少路上被感染的風險,趙英放棄了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一路騎著小電驢從松江來到虹口,來回整整3小時,行駛里程超過100公里。

今天,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找到了趙英,他透露說,疫情期間,為了做好防護,選擇閉門不出。“我防護措施做得很好,醫用口罩、帽子、防飛沫的眼鏡、手套、測溫計等一應俱全。”

這段時間以來,除了買菜,他安心地在家裡等待疫情過去,而這已經不是趙英第一次伸出援手了。迄今,他已參加無償獻血25次,累計獻血量達10000毫升。

經過醫院的奮戰,以及趙英和其他志願者的擼袖接力,畢女士的生命得以維繫。當她徐徐睜開眼睛,知曉這一切後,淚水浸滿了雙眸。她感謝醫生的精湛醫術,也感謝獻血英雄們的無私捐獻,讓一個媽媽掙脫了死神的枷鎖,讓一個孩子擁有了完整的家庭。

1个多月不敢出门的他,为救人往返100公里献出“熊猫血”

血庫告急

呼喚更多志願者來接力

“畢女士得救了,她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就像我們不知道意外何時到來,我們也不知道下一個患者會不會如此幸運。疫情之下,大家關注的是病毒感染的風險,卻沒想過,沒有血液,我們時刻處於危險中。外傷、血液疾病、孕產大出血等,在疫情防控期間依然需要血液。他們可能是你的親人、愛人或者朋友,你的一次捐獻,或許就能阻止悲劇的發生。”何琨憂心忡忡地說,別說是“熊貓血”的庫存已經告缺,其他血型的血液一樣緊缺。因為疫情影響,獻血人數大幅減少,血液庫存也拉起了警報。

為此,虹口區血液管理辦公室積極組織應急獻血,努力為亟待救治的患者募集血液。在血庫告急的關鍵時刻,有一群人勇敢逆行,捐獻熱血,成為無畏的“蒙面俠”。如虹口區衛生監督所員工丁紅健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第19次來到彩虹獻血屋,累計捐獻血液6800毫升。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愛人郭海芹也第3次獻出熱血,用愛心為生命加油。

疫情防控期間,大家想要獻血,卻又顧慮重重:所有獻血點都開放嗎?附近是否有獻血點?獻血場所安全嗎?獻血會導致人群聚集嗎?“這些問題我們都能理解,會努力嚴格實施消毒措施,保障獻血者們安心、安全獻血。我們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年志願者能伸出你的手臂來。”何琨表示。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