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村家庭種植水稻越來越少了?

三六五平凡之路


我作為一個盤錦地地道道的八零後農民來解答你這個問題。

就拿我們盤錦這面農村來說吧,也是基本家家都有土地,但是也是有不少家庭都不種了,包給別人種了,其實就是不種地的這些家庭看著種這點地是不夠一年花銷的,都出去打工都比在家種地強,就那我這個歲數的來說吧,我是八零後現在也就三十多歲,你看看種這點地都是不夠的,我這個歲數的基本都是出去打工,或者上學考上好大學在外面都不愛回農村受這個農村種地的苦了,在外面好的都把老人接過去幫看孩子了,家裡的地就都包給別人種了。

這就造成農村家庭種植水稻的人少了,都別人包大戶種了,其實我也是有這個想法不種了的,咱不是沒有那個能力嗎?所以今年我也是多包了幾畝地,能有個一百多畝吧。雖然包的這個地不太掙錢但是我可以在地裡在養殖盤錦河蟹這樣一弄的話還是不錯的,到了九十月份的話水稻買了能把人工費用和包地的費用出來,河蟹賣了就是淨剩的,這樣一弄還是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己家庭種植的那點地辛苦一年也是掙不了幾個錢的。還不如出去打工掙得多,這樣就是造成家庭種植水稻的少了,這個來說也是一個趨勢吧。到以後農村都得是種糧大戶來種植了,小家庭的種植會越來越少的,這個就是我的看法。

喜歡的話歡迎轉發和點贊哦。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也歡迎你評論。






鄉村淇譯


“小黑手,開襠褲,一看就是水稻戶”。這句話非常完美的說明了種水稻的真實形象。種植水稻是一項複雜的強體力勞動,勞動強度之大隻有種過水稻的農戶才能深切的體會到那種種地的艱辛。才能深刻的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現在農村的氣成年勞動力年齡逐漸老化,已經不能承受這樣的勞動強度,年輕一代的農村孩子根本就不想幹這樣的農活,所以造成現在的農村現狀是,耕地多,無人種,棄荒養地。

其實為什麼農村人現在都不願意種水稻了,最最主要的原因她就是不掙錢,現在種地成本逐年增加,包括地本漲價,農藥化肥漲價,人工漲價,到最後水稻掉價,你說老百姓能掙到錢嗎,別說小康了,就是溫飽都難解決。同樣是付出一年的辛苦,種水稻是萬分辛苦,最後到年尾一算賬不掙錢不說,還有可能賠錢,你說誰還願意種水稻吧。就我們這來具體說說,現在種水稻一畝地:地本350元,籽種、化肥120元、農藥70元、割地70元,再加上人工,購置農機具等等費用,每畝地就得達到900---1000元的費用,現在水稻一塊二毛來錢,一畝地管理好了能產800---900斤,這樣一算一畝地能出1000---1200元,去掉成本,每畝就能掙個200---300元,這樣的經濟效益,你說誰還願意種水稻吧。

別看中國現在糧食供給充足,如果不對農村種水稻有所鼓勵,調動農民種水稻的積極性,幾年幾十年之後,水稻戶就是大大減少,糧食只能靠進口了。作為一個水稻戶,我強烈呼籲國家能重視我們,各項物資都漲價,為啥水稻要掉價,農民的辛苦付出就這麼不值錢嗎?這就是我一個種水稻的農村人真真正正的看法,你們是否有同感,有同感的水稻戶頂起來,關注,評論出你們的意見。把我的這篇文章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種水稻的不容易與艱辛。謝謝!





荷塘月色傑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村家庭種植水稻越來越少了?

為認為農村種植水稻越來越少的的原因是農村農民老齡化出現,面對辛苦的農村勞動,上了年紀的農民無力耕田,所以水稻越來越少!因為身體幹不動了,沒辦法了,只能放棄!



現在村裡的農民很少有年輕的人,基本上都是40歲50歲的中老年人,種植水稻需要先耕田,然後再插秧,再施肥,還要看田裡的水夠不夠!上了年紀的人也不想折騰太多,也不願意折騰太多,種點夠自己下鍋就行了!拿種植的水稻去買了換錢是很少的了!



其次,我認為,水稻種植原來越少的原因是,水稻價格低,農戶們種植水稻賺不到錢,那麼自然就不願意種這麼多水稻了。說到這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水稻的價格,據統計,從2004年之後,水稻的價格一直處於上漲趨勢,直到2015年水稻價格與2014年持平之後,水稻的價格開始滑坡,直到現在糧食的價格依然在下滑!



農民種植糧食賺不到錢,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了種植水稻的熱情,那麼種植的面積肯定會有所減少!

所以我們就看見了這種現象,種植水稻的農戶越來越少。第一個農村人少了,而且上年紀的農村人越來越多,第二個,糧食價格下滑,農民種植水稻掙不到錢。所以,有些農村家庭種植水稻越來越少!


小菜說三農,分享農村事,幫助到您點個贊,關注小菜說三農,瞭解更多農村農民農業知識!


小菜說三農


1、農村勞動力下降了

現在農村人大部分都有一點文化了,都想著出去掙一點錢,因為在家種地只能說是可以吃飽餓不著,唯一的一點換成錢的收入可能就是在家養了幾頭豬或者牛了,一頭豬按照近幾年的價格來看,應該在2-3千,如果在農村種地的他們的牛是不能賣的,因為要用牛來犁地的。所以鑑於在農村找不到錢的原因,現在年輕人都往外面跑了,家裡面只剩下了老人,所以種的就比較少。

2、缺少灌溉水

種水稻,從插下秧苗開始就得要保證田裡面有水,相對來說有很多地方都沒有河溝之類的水源的,基本上就是看老天的旨意了,如果幹旱的話水稻基本就不行了,雖然修得有水井,但是種水稻不可能只有一塊田的,所以水井裡面的水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的。

3、種水稻步驟繁雜

種水稻比種玉米麻煩,玉米可以抗旱,水稻不能;種植水稻,第一步要放水到田裡面“打田(農村方言)”就是把田裡面的土打散,第二步把稻穀發芽,在插到田裡面(農村叫遊秧)第三步,等田裡面的秧長到大概20-30釐米的時候在把他拔出來,在打一次田 在插下去,第四步就是慢慢的照看他們了。


以上我的觀點只是根據我們那個地方來說的,我們那個地方就是這樣來做的,每個地方可能有不同,如果我的觀點有不對的請麻煩幫我指正一下,謝謝


居鄉客


在農村與老人聊天得知,目前種植意願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的平穩與生產資料的上漲的不對稱性。

有句俗話說“糧賤傷農、米貴傷民”

如何處理好糧食價格與種植成本卻是一大難題,其中種植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農田地租和人工成本。同時這兩項也有差異:

1、農田租金

農田租金往往有協調的空間。目前國家對農田種植的補貼就是鼓勵大家利用好農田,但由於種地利潤不高,許多不願意種地的人便將農田以一定價格租給種地大戶。在種地利潤下降的同時,農田租金相對會下降或可以協商。

拿我們當地的養殖小龍蝦的魚塘租金與水稻農田租金對比,小龍蝦由於利潤高,池塘租金高達500元/畝,而糧食價格利潤低,農田租金為100元/畝。

2、人工成本

在現階段的農業情況下,僱人幫忙比如插秧、打藥等人工成本佔據了農田成本較高的支出,按照我們當地每畝地利潤500元計算,一個插秧工插秧一天人工接近200元,還要生活支出,這樣算下來,一畝地請2次人基本就要虧損。

農業人工成本高的原因是:

1、農村空心化導致農村人口少,勞動力稀缺,且這些勞動力基本上是年齡超過50歲的人,農業勞動力可選擇性不大。

2、農業很辛苦。從事農業的人都是老一輩吃過苦的人,許多年輕人沒有真正幹過農活,特別是插秧需要長期弓著腰,許多年輕人並不願意吃這個苦。

既然人工成本這麼高,機械化可以解決嗎?

全面實現機械化看上去是個不錯的解決辦法,和老農民聊天后得知,就算實現了機械化,種植糧食收入也不一定增加,因為產量上不去。

拿插秧來說,由於南方耕地的原因,適合全面採用插秧機的耕地少,就算耕地通過平整後可以採用插秧機進行插秧,但機械化插秧的畝產量卻沒有人工高。

比如在一畝地裡,秧苗的高低與稀疏通過人工插秧的方式可以精準控制,而插秧機在一畝地裡若有幾處沒有插好,則長出的秧苗會高低不平,導致產量下降。我們當地採用插秧機插過的農田,往往還需要人工去進行人為修補。

農田種植越多就越好嗎?

起初瞭解到美國農場運作模式時,很羨慕,覺得一個人運作一個農場應該是中國以後農業的發展趨勢,但稍微深入瞭解後,問題卻並不簡單。

首先,中國人口眾多耕地面積的限制。我們老家農村以小組為單位,我們村小組農田160畝,人均耕地為1.5畝,理論上說所有的人都不種地,有1個人承包了這160畝地,利潤會最大化,但深入瞭解後,在農村往往一個人無法實現這麼大面積的種植,因為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必定增加人工成本投入,人工成本的增加將導致種植利潤的下滑。

如果以村的農田總數作為一個整體,農民糧食種植面積是呈現正態分佈的,也就是種植利潤伴隨種植面積是先增加後減少。

村裡種糧大戶說,在村裡種植30畝-50畝相對來說利潤合理,面積再大,利潤可能並無明顯增加。

按照農民提供的數據,種植50畝農田,稻穀價格按照當地收購價1.1元/斤,畝產1300斤計算,種植利潤每畝500元,純收入為2.5萬元。顯然農民糧食種植收入偏低。

需不需要鼓勵種植?

國家應不應該鼓勵糧食種植?答案很明顯。比竟中國是人口大國,有14億人口,這麼大的人口數量需要龐大的糧食產量支撐。完全依靠進口是無法解決整個國家糧食需求的,我國居民對蛋白質與食用油的需求就促進了每年進口近1億噸的大豆量。主糧依賴進口將難以滿足整個國家糧食需求,同時存在貿易風險。

糧食價格的低迷會導致農田屬性的變化:

1、農田用處的轉型,比如當地農村對農田的挖掘轉型到小龍蝦養殖。

2、農田的荒蕪,也有部分農民直接將農田拋荒,生長雜草。

建議國家適當上調糧食價格

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導致農村勞動力稀缺,農村人工成本必然居高不下,有上漲的可能,在糧食價格穩定的同時,種地成本支出的增加會打消人們種地積極性,不利於糧食產量的穩定增加。

國家可以適量提高糧食收購價,同時打擊大米、麵粉等走私等情況,保護農民的農業收入。

同時,農村有許多農民一輩子種地,到了晚年手上有近十畝農田,提高糧食價格對這些糧食種植面積不大的人來說,也是晚年的主要收入來源,進一步緩解養老問題。這幾年在農村可以明顯感受到養老院的發展,很多養老院開始出現床位緊張並進行擴建,失去老伴的孤獨老人,特別是失去行動能力的老年人,由於子女常年在外務工,不得不將年老的父親或者母親送進養老院生活。農村老年人在可以勞作的情況下,有一份自己的經濟來源,有利於緩解老無所依的困境。

總結:

1、農村農業從業人員糧食種植意願在逐漸下降,農田屬性在潛在發生變化;

2、希望國家合理提高糧食價格,提高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種地積極性,保證糧食產量;

3、提升生活環境,保證糧食生產安全性;

4、養老問題將是面臨的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


鄉民小葉


目前在南方的農村,水稻種植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而是出現了一些變化,部分地區已經逐漸從以前的兩季改為一年一季,或者說不再種植水稻。那麼,農民在種植水稻方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改變了?農民說原因有幾點,但是最主要原因是不值得種。

首先,種植水稻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甚至出現虧本。種植水稻需要耕田、購買種子,農藥和化肥等。這些固定成本,一畝水稻大概需要900到1000元。而一畝水稻的產量,大概是一千斤左右,按照現在的價格,平均下來,一畝水稻的產出大概是在1200到1300元之間。這樣在剔除人工成本之後,每畝水稻的最終收益只有大概300-400元左右。而種植水稻需要投入的人工,從耕田開始,到除草、施肥,一直到最終的稻穀入倉,大概需要5個工作日。這樣在剔除人工成本後,水稻種植完全是不賺錢的。投入多,產出少,甚至是虧本,所以現在很多農村人,不再願意種植水稻,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目前農村的勞動力急劇的減少。一方面是因為,老一輩種植水稻的人,年紀已經逐漸增大,身體狀況逐漸跟不上水稻種植這樣的複雜的體力活動,即使還想種植,但是身體不允許,所以不得不減少水稻的種植,或者改變水稻的種植模式。而農村的年輕一代,基本上都是走出農村,到城市去工作。即使有部分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他們也大都會選擇其他行業,而不願意種植水稻。所以在現有的土地基礎上,勞動力是急劇減少的,因為勞動力的不足,人們不得不逐漸改變種植的方式。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村民觀念的大改變。長久以來,農民一直堅信,水稻是農民的立身之本,不管什麼條件,也是需要種植的。如果不種植水稻,就好像丟了根一樣。如果在農村,自己家裡沒有大米吃,會被別人笑話的。而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髮展,在農民的觀念中,已經逐漸認識到,種植水稻並不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即使家裡沒有足夠多的糧食,農民也可以自己去購買,這已經不再是一件會被別人笑話的事情。這樣,農村就逐漸出現了水稻種植的方式變化。

最後是因為現在可選擇性逐漸增多。因為水稻種植收入較低,現有勞動力不足,水稻種植的產量逐漸提高。這樣就給水稻種植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基礎。一方面農民可以自己不種植水稻,通過把土地租給別人,收取一定的土地租金,而這個租金基本上不會低於自己種植水稻的收益。這樣還可以解放自己的勞動力,專心去做別的事情賺錢,而選擇租種土地的人,因為具有規模效應,而能夠具有可觀的收益。另外一方面,農民可以改種經濟回報更高的作物,比如說種植蔬菜,或者說種植樹苗等。然後再把種的產品賣出去,這樣的收益是比種植水稻高的。

水稻種植的改變,也是和農村的發展息息相關的。目前在發展較快的農村地區,水稻種植的改變趨勢是比較明顯的,預計這種趨勢在目前發展較慢的農村地區也會逐漸出現。





小溫豫生活


現在農村家庭種植水稻越來越少了,慧敏給大傢俱體說以下幾點:

  1. 主要原因是在於水稻種植起來很麻煩,需要人工進行種植,現在農村年輕的勞動力都會選擇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年邁的老人,也就導致現在很多農村家庭種植水稻越來越少。

  2. 種植地方農田基礎設施老化,一些排水灌渠道時間比較久,沒有修理,會出現滲水、堵塞等現象,會導致對農田無法灌溉。
  3. 部分土壤受到工業的汙染,會造成土壤裡重金屬超標。
  4. 農民對於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不高。
綜上所述就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慧敏話三農


目前在南方的農村,水稻種植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而是出現了一些變化,部分地區已經逐漸從以前的兩季改為一年一季,或者說不再種植水稻。那麼,農民在種植水稻方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改變了?農民說原因有幾點,但是最主要原因是不值得種。

首先,種植水稻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甚至出現虧本。種植水稻需要耕田、購買種子,農藥和化肥等。這些固定成本,一畝水稻大概需要800到1100元。而一畝水稻的產量,大概是一千斤左右,按照現在的價格,平均下來,一畝水稻的產出大概是在1100到1400元之間。這樣在剔除人工成本之後,每畝水稻的最終收益只有大概400-500元左右。而種植水稻需要投入的人工,從耕田開始,到除草、施肥,一直到最終的稻穀入倉,大概需要5個工作日。這樣在剔除人工成本後,水稻種植完全是不賺錢的。投入多,產出少,甚至是虧本,所以現在很多農村人,不再願意種植水稻,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目前農村的勞動力急劇的減少。一方面是因為,老一輩種植水稻的人,年紀已經逐漸增大,身體狀況逐漸跟不上水稻種植這樣的複雜的體力活動,即使還想種植,但是身體不允許,所以不得不減少水稻的種植,或者改變水稻的種植模式。而農村的年輕一代,基本上都是走出農村,到城市去工作。即使有部分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他們也大都會選擇其他行業,而不願意種植水稻。所以在現有的土地基礎上,勞動力是急劇減少的,因為勞動力的不足,人們不得不逐漸改變種植的方式。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村民觀念的大改變。長久以來,農民一直堅信,水稻是農民的立身之本,不管什麼條件,也是需要種植的。如果不種植水稻,就好像丟了根一樣。如果在農村,自己家裡沒有大米吃,會被別人笑話的。而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髮展,在農民的觀念中,已經逐漸認識到,種植水稻並不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即使家裡沒有足夠多的糧食,農民也可以自己去購買,這已經不再是一件會被別人笑話的事情。這樣,農村就逐漸出現了水稻種植的方式變化。

最後是因為現在可選擇性逐漸增多。因為水稻種植收入較低,現有勞動力不足,水稻種植的產量逐漸提高。這樣就給水稻種植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基礎。一方面農民可以自己不種植水稻,通過把土地租給別人,收取一定的土地租金,而這個租金基本上不會低於自己種植水稻的收益。這樣還可以解放自己的勞動力,專心去做別的事情賺錢,而選擇租種土地的人,因為具有規模效應,而能夠具有可觀的收益。另外一方面,農民可以改種經濟回報更高的作物,比如說種植蔬菜,或者說種植樹苗等。然後再把種的產品賣出去,這樣的收益是比種植水稻高的。

水稻種植的改變,也是和農村的發展息息相關的。目前在發展較快的農村地區,水稻種植的改變趨勢是比較明顯的,預計這種趨勢在目前發展較慢的農村地區也會逐漸出現。






農工二娃


問農民伯伯。他們最有發言權。


灰太狼小羅


不僅僅是水稻沒人種地,其他如小麥等也沒人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