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 他挺身而出——記延安醫療集團傳染病分院呼吸與結核科負責人李元軍

通訊員 王永華 趙雪芹 本報記者 宋偉


  1月23日上午,我市首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正式轉入延安醫療集團傳染病分院。誰第一個去接診病人呢?他有沒有做好一切準備呢?


  其實,延安醫療集團傳染病分院對此早有準備,該院第一時間召開動員大會,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訂疫情應急預案,呼吸與結核科負責人李元軍擔任醫療救治組組長。疫情來了,應該怎麼辦?這可是傳染病分院建院以來第一次大型的戰疫啊!


  雖然對全院職工培訓了新冠肺炎的相關理論知識及防護演練,進入病區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三級防護,但是每一個人的心裡還是有點緊張。畢竟,這不是一般的救治,而是危險四伏的戰場。


  “我是專家組組長、又是黨員,我先上吧!”李元軍沒有絲毫猶豫,第一個報名深入病區接診病人。此時此刻,真正的戰場就在眼前,李元軍在確保大家武裝到位的情況下,進入了病房;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病區連續工作4個多小時,期間不能上衛生間,也不能喝水,被厚實的防護服悶得汗流浹背,臉上留下的都是口罩深深的印痕。為了給大家帶好頭,第一位患者要做CT檢查,也是他親自推著負壓車去的。“不要害怕,我們一定會給你治療好的!”李元軍每次給患者檢查時都給他打氣。他還帶頭做好其他工作人員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屬的解釋工作,以自己積極樂觀的態度穩定大家的情緒,提醒大家注意個人防護。


  自接診第一例患者以來,李元軍再也沒有離開過病區,他要安排部署各項工作,細化各自責任分工,協調各種物資儲備,接受縣級醫院等的諮詢求助等,電話一個接一個,飯經常是微波爐裡熱了又熱。最開始,醫院缺少必要的防護物資,他還通過自己的同學和朋友想方設法去解決。


  作為這次治療組的組長,能不能讓入院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事:這是一次攻堅戰,當前國家對這種病毒還沒有完全認識清楚,用什麼辦法讓患者抵抗住病毒呢?為了給每一位患者制訂恰當的治療方案,李元軍一晚上有時只睡1個小時左右,整整48小時,睡眠不足6小時,他的眼睛裡充滿了血絲,拖著疲憊的身體,他依舊在整理大量的數據,“我們一線人員所有的數據對全國人民都很重要,必須在第一時間統計好,上報給組織。”


  這時候,同是延大附院醫生的父親、姐姐、妹妹,不停地通過微信給他打氣,給所有醫務人員加油。截至2月7日,病區已先後收治了6位確診病人,李元軍與其他醫護人員連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不放鬆對任何一個隔離病人的治療,精心護理患者。


  在隔離治療區,最大的困難不是辛苦而繁重的工作,也不是對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恐懼和憂慮,而是要想盡辦法消除患者的恐慌情緒。


  “李大夫,我能不能好?我有點害怕!”“李大夫,都治了這麼多天了,怎麼還不好呢?”其中一位患者,情緒極不穩定。


  “你放心,我們會拼盡全力救你的!”李元軍和護士們不停地給他做耐心細緻的心理疏導,鼓勵他積極配合治療,消除病患的孤獨感、恐懼感。同時,儘可能滿足生活所需,送飯送水到床旁……讓患者家人知道他住院的詳細情況,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李元軍不善於表達,但在討論救治方案時,卻是那樣對答如流;他,只要是為了能治好病人,他都會“斤斤計較”;他要的是對得起相信他的每一個病人。


  當一個又一個病人治療達到省級專家制定的出院標準接連出院時,李元軍才露出久違的難得的笑容。


  延安醫療集團傳染病分院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已有6例患者痊癒出院,這是李元軍和他的團隊冒著生命危險默默奉獻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