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 “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句話?

遇見安冬


在這世上活著啊,每個人都是微觀世界的一粒塵埃。循環在出生、長大,變老,死去的規律中。而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更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

這裡先糾正一個小錯誤,原句是:“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那麼,這句話出自哪裡?

這句話出自國學大師翟鴻燊《大智慧之溝通技》。

直譯: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後一壺茶裡消磨。都差不多差不多……

細看萬丈紅塵三杯酒

如果我們從禪語的角度來用酒看人生的話,可以這麼理解:

第一杯酒:屬於清醒的豪情萬丈,熱情又奔放。這裡用來比喻處在青年階段的人;

第二杯酒:這個時候就可能有點醉了,但是內心還想喝,端起酒杯一飲而下,看世間萬物開始有些朦朦朧朧的似醉非醉的感覺,就如中年階段一樣;

第三杯酒:這就差不多醉了,但是醒來卻後悔了,這就是老年階段了。時光飛逝,生老病死。這個時候會面臨死亡,它教會大家,看見結果,就是一切悔之晚矣,人生可以重來嗎?當然不可能!

從現在角度來理解酒和人生的話:

酒,它濃烈,奔放,飲後使人更加感性。在現代社會里,談及酒,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會想到應酬。一些生意的談成主要都是靠酒桌上的拼酒促成的,這樣促成的背後是不利於身體健康,但是卻非常有利於生意的發展。

有句俗話說:“酒後吐真言。”這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一些話呢,在清醒明白的時候總是說不出口,但是借過酒勁後就會使人膽子放大,會把自己心裡壓抑許久的話當著想說的人的面給說出來,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它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釋放方式。

在我們中國,北方人呢喜好喝酒,有事喝酒,沒事也愛喝酒。最開始我只是聽說,後來去過北方一些時間才知道確實是這樣的。酒在北方人的生活裡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地位。他們即便遇到特別煩惱的大事,往往三杯酒下肚之後,這些煩心事也會被慢慢暫時拋在腦後,使人忘卻了憂愁。



細看千秋大業一壺茶

如果用禪語來理解茶與千秋大業:

一壺茶,茶壺有量,茶味無量,好茶也需慢品,而創業就如品茶一般。

茶初:剛開始會帶點苦味,就如創業初期是比較艱辛,困苦一樣的。

茶中:苦澀散去,漸來甘甜。這就如同到創業中期的苦盡甘來一樣,熬過了寒冷的冬日,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春天。

茶末:最後慢慢淡出茶味,如同人到老年,這時候歷經世事,一切都是平淡無奇的了。至於結果如何?成也好,敗也好,都不再那麼重要了,因為誰都逃不過那三尺黃土。

從現在角度來看茶與千秋大業:

茶,它性格比較溫和,閒適,拾起一杯茶送至口中,飲後使人更加理性。在我們中國呢,南方人普遍愛喝茶,很多地方都有喝下午茶的習慣。例如成都生活的一些人,他們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去喝蓋碗茶,打打小麻將,也無謂輸贏。那麼就喝茶是他們的一種消遣方式,也是談笑風生,休閒娛樂的必備解渴“飲料”之一,是生活的一種常態,但也透露出一種恬靜優雅輕鬆的生活方式。

再則就是即便是在外談生意,南方人也大多喜歡去茶館、茶樓談,這樣顯得更有意境。它不像酒,會使人昏醉,壓抑,難免強人所難。而茶不會這樣,給到人的是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幾乎人人都能接受。如果洽談合同中,剛好遇到志同道合對茶品比較有研究的甲方。有些時候,不用過多談及生意裡的方案合同,只是因為志趣的相同,就直接促成一單生意的談成,而後成就“千秋大業”。就都很簡單~



總結

1、這兩句話,它體現的是中國傳統“酒文化”和“茶文化”的不同,展現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狀態,一個是“萬丈紅塵”,一個是“千秋大業”。那麼,不管是萬丈紅塵中的花花世界也好,還是久經創業後的千秋偉業也罷。這往往都是那些多年奮鬥,事業有成之人。他們在晚年看破世間人情、名利後,發現自己一生的努力、那些坎坷的經歷、比較輝煌的成果、那個驕人的地位,最後都只不過要歸於平凡而淡定的生活感嘆。誰也抵不過生命裡的生死循環。

2、雖然二者文化特性不一樣,但是體現出來的寓意卻是差不多的。它們二者都是對人們生活的一種勸誡,教導我們應當以一種更加積極、開放、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理性的處事!

3、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坎坷、磨難。我們用笑臉相迎成功,也需要從容面對失敗。不過多的計較得失,即使失敗,也從不後悔,經歷過就是人生中一筆很有價值意義的精神財富。

4、酒雖好,卻不能借酒澆愁,嗜酒成性,更不能酒後亂性。而喝酒,講究的是一個酒品。如果酒品不好,就儘量少喝,最好不要喝醉。也不要勸酒,因為有的人不能喝酒,非要勸酒的話對身體健康是極不好的,切勿用酒傷身!正所謂“小酌怡情,大喝傷身”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失敗了,喝完三杯酒,明天太陽依舊重新升起,生活還得繼續,又是嶄新的一天。

成功了,不要飄飄然,學會理性的去看待,泡一壺茶,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為日後積累成功的經驗,在未來不斷取得新的成功中而不斷沉澱自我。

最終的歸屬依然是凡塵俗世中的一粒塵埃,活輕鬆、看簡單些就好!


芷蘭小時光


題主要表達的原話應該是“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吧。因為古人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杯酒解決不了萬丈紅塵啊!

這句原話是出自國學大師翟鴻燊的《大智慧之溝通技巧》。意思是說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於午後一壺茶裡消磨。

這句話我認為是對芸芸眾生千古人生的最有詩意和哲理的概括。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能從中參到人生的意義之所在。因為:

萬丈紅塵三杯酒,那是告訴我們人生如酒。

我們知道這新酒剛烈辛辣,而老酒醇香綿柔。人在年輕的時候,猶如新出的烈酒,萬丈豪情,熱情似火,敢闖敢拼,無所畏懼;人到年老時,又如陳年老酒歷經滄桑和歲月洗禮,少了銳角和野性,多了內涵和內容,看透了人世,看開了榮辱,看淡了得失。

對酒當歌也好,把酒問天也罷,每一個人都在被酒薰著、催化著或醉著,同時也被自己內心的情感控制著或放縱著。有人說“酒不醉人人自醉”,那醉的是一份人世間的情和自己的一顆心;有人說"酒逢知己千杯少",那少的是知己,只有情濃於酒才會覺得千杯不醉、千杯還少;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是一種為消除一個"愁"字而喝酒買醉尋醉。

萬丈紅塵三杯酒,一杯是清醒,一杯是糊塗,一杯是難得糊塗。喝下這三杯酒,第一杯頭腦清醒,文質彬彬;第二杯,熱血沸騰,威風凜凜;第三杯,瘋瘋癲癲,胡言亂語。

鄭板橋說"酒能亂性,所以佛戒之。酒能養性,所以仙家飲之。所以,有酒時學佛,沒酒時學仙。"

我們常說“無酒不成宴”。酒不僅和飯局聯繫起來,還和政治、文學、愛情等聯繫一塊,如歷史上的鴻門宴、煮酒論英雄、貴妃醉酒、杯酒釋兵權等。就是當下,請人吃飯又怎麼能少了酒呢?成是酒、敗也因酒,生是酒、死也要酒,開心事要喝歡慶酒,苦惱心要以酒釋然。這酒裡裝著人生百態,這酒也盡顯人生百味!

千秋大業一壺茶,那是告訴我們茶如人生。

茶有六類五色,其性又有熱性、溫性和寒性之別。茶只有"沉、浮"兩種姿態,飲茶人也只有"拿起、放下"兩種姿勢,品茶也有"頭苦、二甜、三回味"三種滋味。這人生就很像茶,有起有落,有沉有浮,有苦有甜。面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參透和悟到呢?否則就不會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遺憾。

辛棄疾的"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的詞中之意是說,年老之時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裡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是啊,當下的小孩子喜歡喝甜甜的飲料,年輕人大部分都愛喝酒,中年人基本上一半是酒一半是茶,到老了也才獨自喝喝清茶。所以這茶中的苦、茶中的沉浮和拿在手中的杯,大多也只有到老了才能真正明瞭,往往為時已晚。

人生不過一杯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起要穩,放下要平;先苦後甘,先濃後淡。茶越喝越清醒,茶越喝越理智,茶中有人生的狀態,茶中有人生的味道,茶中有人生的智慧。

總之,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講透了人生的整個過程。

茶酒是人生、人生是茶酒。這既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又說明了人生的不同狀態。年輕時的人生更如酒性,年老時的人生更如茶性。生活似酒,所以燈紅酒綠,萬丈紅塵;事業像茶,所以碧空通透,萬古常青。

茶酒並不爭你高我低,卻也不好互相替代,否則就不是那個味,也不是這個道,但可以像耳目一般出現在詩中:“看風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爐一碗茶”“舉頭中酒後,引手索茶時”。三杯酒和一壺茶便是整個人生。酒的世界別具一格,茶的天地瞭然於心。詩酒煮年華,茶語泡人生。


石潤居


前言

首先,小塵想糾正這句話,應當是“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兩句話雖只有一字之差,細細參詳改正後的這句小塵覺得更有富有人生哲理和韻味。

萬丈紅塵三杯酒

所謂“萬丈紅塵三杯酒”按釋家禪語而言可以這樣理解:生活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紅塵滾滾的人生就猶如飲下三杯酒一般:

第一杯飲下有如天驕縱橫般的豪情萬丈,正值人生的巔峰;第二杯飲下有如看世間懵懵懂懂,似醉非醉;而第三杯則是有如失意後的看破,沉醉後的頹醒。紅塵世間榮華恩寵,得意一時,結束了,終將一場落空。

千秋大業一壺茶

佛教中一直都有這樣的修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須知道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那麼此處的一壺茶飲果真純粹是今日人們口渴之際端杯即飲;還是漫長的商業談判和政治商談之中舉杯隨飲;亦或無聊之際閒坐茶樓小飲打發時間。此皆茶飲的樸素純粹境界。

而我們再細品之時,茶飲尹始都不會有太多享受的,因為茶是帶著著清苦的茶味呢,正如人生創業,開始是帶點苦味,到創業中期到苦盡甘來,到最後老年是一切都是平淡的。於是在商人眼裡喝茶是製造金錢,文人眼裡喝茶是創作,政客眼裡喝茶是謀權,僧人眼裡喝茶是求禪,道家弟子則喝出“重生、貴生、養生”之念。“一壺茶”此時已經是撲朔迷離的了——“飲茶是飲茶,飲茶不是飲茶,飲茶最終還是歸與飲茶。”

感悟結語

因此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宏圖霸業,午後一壺茶裡消磨。 “”萬丈紅塵和“三杯酒”,“千秋大業”和“一壺茶”,其中確明顯是一個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偉業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盞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這句話的意思瞭然,它代表的是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偉業一壺茶。這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美德。至於這杯酒該讓誰喝,這壺茶又該與誰飲?那就只能諸君自己慢慢自品了!

我是小塵,謝謝條友評論和點贊喲😊!(喜歡的也可以轉發一下下😬)


鄲攬風塵


這個問題我來答,萬丈紅塵一杯酒,這個是北方的典型代表作,北方人豪爽飲酒,而南方人則是溫柔細膩,千秋大業一壺茶,指的是南方人邊飲茶邊談生意。這就是南北方的差異。



常在67777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丈紅塵一杯酒”,能道出此話的應該是一個十分豁達的人,像是經歷很多,在各種悲歡離合和大起大落間,將一切都看開看淡了,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境,在眾人哀怨世事不公時,自己早已習慣這種患得患失的落寞,並且已經將這種落寞放飛於風雨中。此詩句代表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萬丈紅塵和三杯酒,千秋大業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作者的意思是,差不多差不多。既然如此,又何必那麼去執著的追求霸業紅塵呢?三杯淡酒,一壺清茶,足矣!

在權術橫行的時代,人性都是貪婪的,為了權勢不擇手段。用盡所有伎倆登上了權力的頂峰後,一股失落感襲來,有得必有失,得到了權力後暮然回首,卻發現迷失了、錯過了很多珍貴的人和事,本以為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便能擁有自己所有想要的東西,卻不知,到頭來自己只剩下這摸不著的權利。

手中掌著千秋大業,笑看底下庸人們為了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利相互廝殺,心中不知是何滋味,自己也曾如他們一般,而如今,在不同的高度才能看清許多東西。縱使千秋大業在手,對自己來說,也不得一杯清茶的愜意,因為經歷了、失去了才能坦然。

像身處江湖的遊俠,隨風兒一樣飄忽不定,落地即是家,又或者說他們從未有過家。不管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還是美人江山無限風景,對於一個在險惡江湖、萬丈紅塵中的過客來說,這一切也都只是過客。江湖人士都愛酒,我想並不是因為酒能醉人,而是因為它能讓世人覺得你醉了。

心中承載的太多,心也就寬了,也就不屑於去計較了。一盞茶、一壺酒、一個人也就夠了。



張線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品茗,喝的是一種心境,感受身心被淨化,濾去耐心,沉澱下的是深思。

茶有兩種姿態:沉,浮。

吃茶品茗人有兩種姿態:拿起和放下。

人生不外一杯茶

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

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緩也好,那又若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

人,由於在乎,所以疾苦。

由於思疑,所以危險。

由於看輕,所以歡愉。

由於看淡,所以幸福。

人生如茶:頭苦,二甜,三回味。

做一個靜靜的品茗人,不理會世間的喧鬧,不違背本身的初心,每一年,每一季,每一天,都活出本身想要的樣子。



馬德里的陽光


我們首先分開解釋

1.“萬丈紅塵一杯酒"

指的是人世間紛紛擾擾的事情,都是通過溝通,來解決實現的。



2."千秋大業一壺茶"

指的是世界上任何的千秋偉業,都是在精心謀化下完成的。這也只不過是消磨一壺茶的談資。



這就是人生的一種感悟,忙裡偷閒一壺茶,苦中作樂一杯酒。這就是一種情懷。


太原二鬼


首先糾正題主所問的問題,這句話是出自國學大師翟鴻燊的《大智慧溝通技巧》,原文是“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裡的“三”代指數量,幾杯的意思。

這句話裡包含了兩種意象,“酒”與“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亦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萬丈紅塵也好,千秋大業也罷,最後皆消弭於酒與茶中。

一、承載萬丈紅塵的酒杯

自古以來,酒這個意向可以說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

昔屈原高唱《離騷》將滿腔情懷灑在汨羅江畔,舉起的酒杯無人唱和,滿腔的熱血空對神明。

他的酒杯裡承載了古往今來多少士大夫,對天下興亡的吶喊。

而陶潛的酒裡,藏著心底對這紅塵最美好的願景,他逃出官場,採菊東籬下,卻深知不會悠然見南山,所以才有了桃花源的想象,他的酒杯裡是逃避紅塵,更是期待。

但我最欣賞太白的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同是在萬丈紅塵中打滾,他卻活出了瀟灑肆意的一生。一身俠氣、放蕩不羈,卻在那個錦繡繁華的時代成了最亮眼的一顆明珠。

李白的酒裡盛著十里軟丈中最肆意的神情。

你看,這世間種種的紛紛擾擾,都難有酒不能兼容的,上能安放帝王將相、士子大儒,下能兼容市井百姓、販夫走卒。

萬丈紅塵三杯酒,酒過之後便又是一程開始。

二、茶中人生、心靜自凝

所謂千秋大業一壺茶,人生之中縱使有千秋功業也沒有一壺茶消磨不了的,也沒有一壺茶成就不了的。

茶有茶道,沏茶、賞茶、聞茶、飲茶,靜心凝神,這是與酒的酣暢淋漓截然不同的一種生活方式。

於一壺茶間指點江山,漫談千秋;也可於一壺茶間堪破紅塵,了無憾事,所謂的千秋大業不過在一壺茶之間翻來覆去,歸於寧靜。

心靜人和,於豪情萬丈時可以步步為營,於功成名就時可以平心靜氣,如果說酒能兼容不同的人群,那麼茶便能兼容人生的不同境地。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酒中自有紅塵豪情,茶中自有人生百態。


瑾小瑜


物慾縱橫的時代,如何才能保持自我呢?樹欲靜而風不止,燈紅酒綠、金錢美女、香車豪宅、高官厚祿的誘惑無處不在,到頭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的比比皆是。經歷過風風雨雨滄海橫流後,其實一句話就可以參透: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用禪語來解釋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喝酒一樣,第一杯清醒的豪情萬丈,比喻青年,第二杯有點醉了,但是還想喝,看世間朦朦朧朧的似醉非醉,是中年,到第三杯酒就醉了,醒來就後悔了,是老年。死亡教會大家,就好象在考試後成績單發下來時,看見結果,但是一切悔之晚矣,考試可以補考,但是人生可以重來嗎?

千秋大業一壺茶呢,創業是艱辛的,茶開始是帶點苦澀,到創業中期苦盡甘來,最後老年是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成也好,敗也好,誰都逃不過三尺黃土。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莫把慾望當做目標和希望。

一壺茶,茶壺有量,茶味無量,好好品吧。

紅塵中紛紛擾擾的事情,在三杯兩盞淡酒裡談過;世上任何的霸業雄圖,午後一壺茶裡消磨。

萬丈紅塵和三杯酒,千秋大業和一壺茶,明顯是一個拿來對比的關係。萬丈紅塵和三杯酒比,千秋大業和一壺茶相比,其中的滋味如何呢?作者的意思是,差不多差不多……既然如此,又何必那麼去執著的追求霸業紅塵呢?三杯淡酒,一壺清茶,足矣!!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盞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這又代表的是一種灑脫的生活態度。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其中的奧妙只能自己去體會去揣摩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真正悟懂了,悟通了,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不遠了!


鑠石先生


酒喝少了,可以舒筋活血,沒有喝之前,你是中國的,喝多了中國是你的,酒壯慫人膽,醉酒鬧出的悲劇勝不勝數,茶,是修身養性,越喝越清醒,覺得處處不如人,理清思路,去奮鬥。酒越喝越糊途,茶越喝越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