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

黃鶴樓 | 吟誦

在近期的推送《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艱難時刻,一起讀詩》留言區中,一位讀者寫下了他到湖北旅行的心願:

蘇軾只有到了黃州才能稱之為東坡。最好的詩文需要最艱辛的淬鍊,最耀眼的光芒要經歷最殘酷的打磨。以前一直懷有黃州朝聖的心心念念,去踩一踩我最愛的詩人創下平生功業的那片熱土。在漏斷人初時看那定惠院的缺月疏桐;在入戶的月色裡去積水空明的庭下尋找承天寺那一般的竹柏影;在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江上吟哦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千年詠歎;在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東流水畔祭奠那萬古的明月;去東坡的臨皋雪堂體味下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曠達;在魚美筍香的大快朵頤後去憑弔那有著天下第三行書名頭的黃州寒食帖。

本來打算今年藉著去武漢看演唱會的契機了卻這樁心願,一場疫情,又遙遙無期了。道中遇雨,同行狼狽,但願能已而遂晴,回首看那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黃州,武漢,湖北,天佑我中華。

相信這位讀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希望能夠在不遠的將來,邀二三好友,登黃鶴,觀長江,遊東湖,賞落櫻。美景暫時不可身歷,我們不妨一起讀一讀曾令李白擱筆的崔顥名作《黃鶴樓》,在“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吟誦聲中,做一次江城神遊,願陰霾早日驅盡,願武漢早日平安。

黄鹤楼 | 吟诵

送孟浩然之廣陵 石濤/繪

注 釋

黄鹤楼 | 吟诵

①黃鶴樓:中國三大名樓之一,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也有說“黃鶴磯”的)。1985年重新修建。

②昔人:指傳說中乘鶴而去的神仙。

③悠悠:遙遠,綿長。

④晴川:晴空下的漢江岸邊的平地。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萋萋:草長得茂盛的樣子。鸚鵡洲:地名,原址在武昌北面的長江中。東漢末,寫過《鸚鵡賦》的禰衡被殺害後,葬於此。後人因此稱此洲為“鸚鵡洲”。

⑤鄉關:故鄉、家鄉。煙波:指江面上籠罩的霧氣。

題解和大意

崔顥(704—754),盛唐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進士。天寶中,任尚書司勳員外郎。有《崔顥集》。《黃鶴樓》是崔顥的代表作,極富盛名。它寫詩人弔古傷今的情懷和登樓時所見所聞,特別是思念家鄉的憂愁。首聯寫仙人乘黃鶴飛走了,只剩下一座空樓;頷聯更進一步,說黃鶴飛走了,白雲悠悠。前四句是懷古,後四句寫詩人登樓時的所見所思。頸聯寫登樓所見景象:晴空下江漢平原的漢陽樹木,歷歷在目;那長滿茂盛芳草的鸚鵡洲,卻是東漢名士禰衡的葬身之地。尾聯以日暮思鄉之情作結,淡淡的鄉愁,又如江上的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家鄉在千里之外,怎麼不“使人愁”呢?

吟誦說明

《黃鶴樓》由王恩保、魏嘉瓚吟誦,勞在鳴吟唱。下面對吟誦、吟唱作分析說明。

這首詩是不完全合律的七言律詩,吟誦起來比較費勁,王恩保參照了他的老師周祖謨先生的吟誦調,根據“二四四二”的規則來吟誦這首詩。首聯的起調比較高,“去”字上揚,表明黃鶴已經離開,第二句“黃鶴樓”下抑,說明只剩下了一座空樓。頷聯申述了黃鶴不再歸來,只有白雲悠悠地飄蕩,“悠悠”要長吟,行腔漸輕漸遠,憂戚的情緒更加濃厚。頸聯表面上是寫風景,寫樹木芳草,實際上從鸚鵡洲禰衡被殺害的歷史來看,更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意味。這兩句是這首詩裡面對仗最工整的句式,能夠吟得完全符合吟誦規律,把律詩的對仗之美充分表現出來。最後兩句寫“鄉關”被“煙波”籠罩,使人看不到,因此格外憂愁,所以吟誦的結尾應該是憂傷的,在低沉的旋律中結束。(撰稿:何鳳華)

黄鹤楼 | 吟诵

魏嘉瓚的吟誦調源自他的老師高樹森先生。他的吟誦也是採用“二四四二”的格式,所有節奏點上的字和韻腳字的拖腔都比較長,旋律緩慢低沉,有一種悲涼的氣氛瀰漫其中。詩的前四句的旋律與後四句一致。魏氏吟誦頷聯“黃鶴一去”四字速度稍快一氣呵成,中間沒有間斷,而後面“不復返”三字速度放慢,“返”字長吟,音高略有波動,似乎黃鶴在天上起伏飛翔漸漸遠去,“千載”二字加大力度,表現對時間久遠的慨嘆,這樣前後兩句一快一慢,顯得張弛有度。頸聯對仗工整,“歷歷”與“萋萋”兩組疊字,均緊密連在一起,在結構上形成對稱。總的來說,魏氏的吟誦注意到了細微處的情感變化,注重細節的處理,使吟誦充滿感情。(撰稿:李夢溪)

此詩通過黃鶴樓的傳說與景物描寫,表達了遊子的愁思。這愁思是建立在廣闊無際、煙波浩渺的江天背景上,因此,情感表達更為深沉、綿渺,旋律節奏跌宕起伏,徐緩幽深。詩詞語言的對仗是漢語語言美的重要體現,詩詞吟唱時也應從旋律節奏上體現這種對仗,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撰稿:勞在鳴)

(本文選自《中華吟誦讀本:初中生必備古詩詞61篇》)

抗擊疫情,伯鴻讀書會在行動

黄鹤楼 | 吟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