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人喜歡吃蘸醬菜,而南方人基本不吃?

礦業青山


東北人最愛的蘸醬菜,為什麼南方人不吃?

因為氣候原因,在我國北方每年有將近七個月的時間,不適合作物露天生長,為了方便儲存食物,我們聰明的祖先會把時令季節的水果蔬菜在入冬前儲存深加工。

在原始生活中還沒有冬季暖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南方水果蔬菜還沒有辦法快速遠途運送到北方。

人們傳統的工藝流傳至今,秋天歲尾收穫的季節裡,北方人們開始儲存黃豆。在冬季臘月二十左右把黃豆做成醬塊,晾乾用粗紙包裹起來,放在陰涼乾燥處晾乾,待到次年四月十八,是傳統東北人下醬的日子,這個時間醬塊發酵的時間最佳,氣候溫度剛好適合。每年做上一次足夠一年吃的量,方便儲存,味美爽口,成為餐桌必不可少的佐餐食材。夏天小白菜蘸醬,冬天乾白菜蘸醬,蘿蔔蘸醬,各種生吃食材蘸醬,是一道老少皆宜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北方人一年四季都離不開蘸醬菜,美味健康。

因為南方一年四季如春,一年可以有兩茬耕種,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蔬菜,所以不需要儲存一些蔬菜醃製品。

南北方口味也有所不同,北方喜歡鹹口味菜品,南方地區比較繁雜,有辣口味,甜口味,酸口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口味不同製作方法不同,不同的環境促成了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大自然的奇妙與人類的智慧都是匠心之作。





藝橋莊園


我是湖北人,在吉林生活十年,我來作答。第一次剛到吉林,夏天,去一朋友家,他們正在吃午飯,特別奇怪的是,他們桌上有一個大容器,放滿了各類生鮮蔬菜,是生的,僅僅是洗乾淨了的青菜,幹豆腐(湖北叫千張)之類。然後手拿著,沾點醬(後來知道是黃豆發酵的黃豆醬,越是農家自己釀的臭醬越好)就喂到嘴裡,吃得津津有味。像小兔子,小羊一樣(不帶任何地域黑)看的我瞠目結舌。內心竊以為,娶個東北媳婦多省心,我老家有菜園子,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飯時,摘點,洗一洗,東北醬沒有,那就東北買,一塊多一袋。一晃呆吉林十年了,看人吃蘸醬菜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即便是大美女,當地人即便是去飯店,也要點一大盤蘸醬菜。不過我覺得,只要蔬菜綠色無汙染,吃生菜最有營養,東北醬比較鹹,少吃一點。隨著被入鄉隨俗的無數次勸導,我學會了生吃黃瓜條,蘿蔔條,僅僅就吃這兩樣,各類生菜,幹豆腐還是不吃的,也從不蘸醬。湖北人喜歡老乾媽那樣的醬,東北大醬缸釀的農家醬實在吃不了。


闖關東的九頭鳥


我是雲南人,在東北生活了39年。相比於老家生活的18年,東北已經超出了第二故鄉的概念。

初到東北時,發現東北人特別愛吃蘸醬菜,除了豆類,芹菜,韭菜外,什麼大蔥、小白菜、水蘿蔔、黃瓜、茄子等等,一切園蔬皆可蘸醬。那時,就十分好奇,作為南方人必須熟食的蔬菜,東北人為啥沾點醬就吃得津津有味?後來在東北生活的時間長了,經常和東北的朋友在一起吃飯,就嘗試著吃了蘸醬菜,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丟不掉。”從此,便形成了吃蘸醬菜的生活習慣。

為什麼在東北能吃蘸醬菜,而在南方卻沒人吃蘸醬菜呢?這不是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區別,而是南方氣候和北方氣候的不同,導致南方蔬菜和北方蔬菜能不能生吃的問題。在東北,雖然冬天很冷,但東北四季分明,氣候乾燥,陽光充足,蔬菜容易產生糖分。東北蔬菜生吃,會有一種甜味。而南方呢!雖然冬季沒有東北寒冷,但陰冷潮溼,其他三個季節也多雨潮溼,導致蔬菜水氣較重,糖分不易聚集,生吃除了脆性外,並無甘甜滋味,甚至還有一種不好的味道。因此,我雖然在東北已經形成了吃蘸醬菜的生活習慣,回老家探親卻從來不吃蘸醬菜。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沒到過東北的南方人,聽到東北零下三十多度,他們無法想象東北人生活的環境。聽到東北人吃生菜蘸醬,他們睜大了驚愕的眼睛。其實,無論生活在什麼地方,人類都有生存的智慧。

東北的冬天很冷,但城市裡的樓房有暖氣,屋外冰天雪地,室內溫暖如春。農村的條件稍微差一些,但有火炕。冬天裡,一家人在熱乎乎的火炕上就寢、就餐、聊天,一點也不覺得冷。吃“蘸醬菜”是東北人在獨特的氣候環境下養成的生活習慣,是黑土地出產的蔬菜甘甜的證明。東北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愛東北,也喜歡吃蘸醬菜。


若愚趣談


我是個在東北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重慶人,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在沒來東北之前,我在重慶也不吃生菜,原因就是大家知道的,沒經高溫殺滅蟲菌不衛生,至於為什麼不衛生,主要跟氣候環境有關,大家都知道,不細說。

後來來到東北,剛開始幾年也不吃生菜,怕吃了拉肚子,時間久了,看到當地人吃醬蘸生菜津津有味,好奇心讓我開始嘗試,只要洗淨,絕不會拉肚子,這一嘗不要緊,完全是欲罷不能。

那些吐槽北方尤其東北人吃生菜的南方朋友,當你在這裡長期生活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理解為什麼北方人愛吃生菜了,一句話,環境改變人!





重慶人在東北


其實今天南北方地區蘸醬吃的菜還是是不一樣的,北方人吃的那麼香,就會覺得北方的黑土地種的蔬菜也會好吃點,比如他們吃的小蔥和大蒜可能沒有我們南方的那麼衝,後來有幸去北方出差吃了一次,菜還是那個菜,就是吃菜的人是分地域的。


北方人覺得好吃的南方可能沒法接受,南方人喜歡的可能北方覺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還是地裡位置的不同,造成了南北口味的差異,一方水土一方人,北方是黑土地,土質肥沃,蔬菜生長環境好,滋液豐富,可以生吃的菜維生素含量高,菜燒熟了維生素破壞了一半以上。

所以,可以吃的蔬果原材料比熟食更營養豐富。像廣東的生猛海鮮,東北也受不了,南方的甜膩,四川的麻辣等,到了東北都不受歡迎,但如今餐桌已經南北流通的相差不多。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我們都生活在大中國,就像一家人的兄弟姐妹,有必要互黑嗎,就像一家人口味還不同呢,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商丘身邊事兒


上週日去大菜市溜達,買了肉買了菜,準備往回走發現一家賣大蔥的,去掉了蔥葉,就剩白的那種,一打聽2.50元,就買了一些,那大姐說:你不喜歡這樣的還有帶蔥葉的,也是2.50,我說沒事,反正我是蘸醬吃,再就是爆鍋,包餃子用。大姐樂了,無語。我問:你是南方人吧,她回答,嗯,四川的。不過強調她來大連九年多了,我問她習慣嗎?她說不習慣吃的,她都從四川老家捎辣椒,麻椒,臘肉,但是特別喜歡大連的氣候,不冷不熱的。已經在大連買房子了。

說不習慣這兒的人吃生菜,黃瓜,西紅柿,辣椒,蘿蔔大蔥香菜,大白菜心。。。。統統能生吃,有的還沾大醬吃,為什麼不炒熟?我只能說:小時候就這樣吃,好吃,脆,香,下飯。說道下飯,她倒是誇起來東北的大米,她說她老家的米沒油性,水了吧唧。原來在老家過年吃餛飩,而不是餃子,來大連她三天兩頭包餃子吃,反而覺得酸菜餡的最好吃,也接受沾蒜醬。

其實現在南北差異沒那麼大,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多嘗試嘗試,南北通透,吃四面八方。啥好來啥,不像我們七零後,記得老味道。











姓陳的老太婆


大學的時候我隔壁宿舍的東北哥們,帶了一袋蘸醬,然後又買了一些生菜、蘿蔔、豆腐、豆腐皮、黃瓜,在宿舍請我們吃蘸醬菜。當時好幾個宿舍的都去了,大家吃得不亦樂乎的。好幾個都是南方人,有江蘇的,也有廣東的。

當然了,我覺得,蘸醬菜不受歡迎,可能跟賣相有關係。說實話把一堆蔬菜堆一塊,就這蘸醬吃,看上去確實有點粗糙了。而且蘸醬菜最好也是拿手吃,如果是比較考究點的,確實可能接受不了。比如好多地方,從小就教育,上桌不能用手拿東西吃。所以可能自然會有點牴觸。

另外就是蘸醬的口味,蘸醬是黃豆醬的口味,鹹鮮味道。如果是像四川或者重慶那邊的南方人,可能覺得不夠味,不夠麻不夠辣,自然也不會有太大興趣。就像北京人都愛吃的炸醬麵,甜麵醬的味道,我至今也接受不了,但是我很多北京本地的朋友就很愛吃。各個地方口味差異,這也很正常。

當然了,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蘸醬菜的,尤其是去東北菜館,或者跟朋友擼串的時候,搞盤蘸醬菜,邊蘸邊吃,既能解膩,也很下酒。可能因為我們這邊也愛吃黃豆醬的緣故吧,所以非常能夠接受蘸醬的風味。

如果有機會,我應該也會推薦給周圍的朋友這種吃法吧。


Hi生活菌


前些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東北我到過不少地方,南方也到過幾個地方。在吃蘸醬菜方面南方人與東北人的確天差地別。東北人都願意吃蘸醬菜,尤其是黑龍江和吉林更甚。吉林延邊的朝鮮族人非常樂意用他們特製的大醬蘸黃瓜等新鮮蔬菜吃。雖然這種大醬像臭豆腐似的聞起來有點臭,但是吃起來卻不臭。在坐火車時,特別是坐綠皮車時,車廂裡和站臺上都有賣幹豆腐裡面夾著蔥、香菜和大醬的食品,價格都是二、三元錢,用它當下酒菜真是物美價廉。我母親是東北人,我們兄弟姊妹和她一樣最願意吃打包菜,就是用生菜和白菜還有蔥蘸上醬裹上玉米麵餅子吃。但是我父親是山東人就不好這一口。到南方或者與南方人接觸時,發現他們就不吃蘸醬菜,因為他們不吃生的菜。他們認為生的菜埋汰,生吃菜不衛生。給人的印象是好像南方人乾淨,講衛生,東北人不乾淨,不講衛生。其實不是這樣。雖然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但是由於東北是黑土地,土壤肥沃,尤其是黑吉兩省土地肥力更強,種地不用上多少肥。在中學上農業基本知識課時,老師就說在北大荒供銷社裡的化肥很少有人買。同時東北由於氣候寒冷,病蟲害也少。所以那裡的蔬菜乾淨,沒有汙染,用水洗一下就可以直接吃,根本不會弄肚子和得其他病。而南方就不是這樣,那裡的土地肥力不行,種地不上肥根本就不長,況且種菜用化肥不好吃,最好用農家肥。南方由於潮溼,農家肥不能發酵,是自接潑到菜的附近,這菜給人的感覺和印象就是髒。南方的諸如血吸蟲等病蟲害和傳染病是比較多的,誰敢把生的菜直接入口,那不是找病得嗎?

綜上所述,是自然條件的限制,東北人喜歡吃蘸醬菜而南方人不吃。即使南方人到了東北,明明知道東北的菜乾淨,但是由於養成了生活習慣,他們也不吃。就像在南方一些地方非常喜歡吃老鼠肉,而東北人肯定是不會吃的。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徐新舂


記得小時候,在初夏時節,院子裡的黃瓜,豆角和茄子還沒長出來,可是小白菜,小蘿蔔和大蔥卻能吃了。每到吃飯時,媽媽會吩咐,“去上園子掐把蔥葉,薅點小白菜,好吃飯!”於是我們分頭行動,一會,一盆水靈靈的小白菜和綠油油的大蔥端上來了,再舀一盤大醬,我們就有滋有味的吃起來,一會功夫,蘸醬菜沒了,一盆小米飯也沒了,至今我都不忘吃的那個香……

我想這就是蘸醬菜的來歷吧,——因為苦春頭子沒有菜,暫且找點簡單的下飯菜,當然可能從古代就有了。

後來,茄子豆角等主要的菜成熟可以吃了,我們卻還總是不忘蘸醬菜!每頓照舊一盤醬,一盆生菜。只是更豐富了,又加上黃瓜,香菜,生菜,大白菜葉,要是打個飯包,沒那麼好吃了!

因為蘸醬菜人緣特好,以至於都落戶到飯店了!往往客人都愛點這道菜,一盤雞蛋醬,一大盤五顏六色,水靈鮮嫩的蘸醬菜,並起名曰“豐收菜”!非常受歡迎!

網友回答:南方多數人不生吃蔬菜,我認為是氣候條件的原因,南方氣溫較高,很多年以前多數人吃河水江水,北方冬季漫長,自然環境下細菌較少,南方正好相反,在北方生吃蔬菜,最好是春秋兩季,伏天最好不吃。

蘸醬菜不僅好吃,能下飯,還很有營養!記得我曾看過一則知識,說是蔬菜能生吃的就不煮熟吃,不破壞營養!雖然不是絕對的,但至少說明生吃菜有一定道理!

親愛的朋友們,來東北嚐嚐我家鄉的蘸醬菜吧,保您吃了這次還想下次。

網友回答:東北這嘎達吧,種菜其實不用上糞,上的話,也不用年年上,一般都是家裡菜園子,黑土不上也長,要麼就是上點腐熟的肥,從來不用澆什麼大糞。我媽種大半輩子菜,種得特別好。

能蘸醬的蔬菜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生菜,騰蒿,小白菜,小蘿蔔,水蘿蔔,小毛蔥,黃瓜,幹豆腐,辣椒,各種山野菜,臭菜,大蘿蔔,凍白菜,焯熟的菠菜。等等。蘸的醬是東北人各家自釀的那種大豆我們叫黃豆發酵的大醬,真是挺好吃的。東北水不硬,以前東北農村都是水從井裡打上來就喝。所以菜洗洗就可以吃了!聽說南方這樣就會拉肚子了。

正是那句話說的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哪!





秦視點


我是東北人,去過幾次南方,菜都是炒了吃,南方人確實很少生吃蘸醬菜,東北人卻很喜歡吃。

有一次在浙江一個飯館,我們要吃黃瓜蘸醬,老闆很吃驚,說了句:“生的怎麼好吃的呀“?我們說,洗乾淨了就可以了。老闆沒辦法,洗了幾根黃瓜給我們,老闆和飯店鄰桌的人,用驚訝的眼光看著我們吃。後來我們才瞭解到,南方天熱,寄生蟲卵多,尤其是血吸蟲卵,吃了後果很嚴重,以後到南方,再也不敢吃生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