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韓劇《寄生蟲》,一副好牌究竟是怎麼被打爛的?

​點擊藍色“有關SQL”關注我喲

加個“星標”,天天與8000人一起快樂成長

我看韓劇《寄生蟲》,一副好牌究竟是怎麼被打爛的?

我是一個影迷,不折不扣的。

疫情之下,又給了自己很多借口與時間去補一下漏掉的電影。比如說這部《寄生蟲》。該片是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大作,斬獲了第92界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四項大獎。

國內的電影與之相比,《戰狼2》《流浪地球》的意境都難以望其項背,《我不是藥神》還能比上一筆。

奧斯卡金像獎(Oscars),又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中文簡稱學院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創辦於1929年。該獎項是美國曆史最為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電影類獎項,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與艾美獎(電視類獎項)、格萊美獎(音樂類獎項)、託尼獎(戲劇類獎項)並稱為美國演藝界四大獎。

之前國際社會總說,科學無國界。後來的Github,Google,啪啪啪的打臉。現在我不敢說,藝術無國界了。尤其是在美國設立的排行榜,公信力日益劇下。

《我不是藥神》有個美國版,叫做《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根據美國真人真事兒開拍。而《我不是藥神》則以中國人的真人真事為底本。美國版的這個片兒,斬獲第86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多項提名。而《我不是藥神》則什麼都沒有,太遺憾!

所以,為什麼我說,西方式的公平只是權貴表面上的口號罷了。

回到《寄生蟲》這部劇上面來。本劇在滑稽之餘帶著強烈的諷刺,金先生一家四口從積極向上變成了社會的寄生蟲。之間的曲折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人性的懶惰,貪婪還有膨脹與短視。各個諷刺的鏡頭,都非常到位,值得一看。笑笑之餘,也看盡人間的醜惡。

影片開頭很簡單的介紹了一家四口的生活背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還能有哪般不同?天通苑、張江玉蘭香苑群租的既視感,作為碼農深有體會。曾經有頭有臉的人物,現在即使有人在自家廚房門前尿尿,又能耐他如何?

故事的轉折從小男娃給富人千金補習英語開始。一入豪門,深似海。英俊的男娃,憑著流利的英語,細緻的觀察,順利把一家其他三口串流串流拉到了富人家,做補習老師,做司機,做保姆。期間的手段,笑話不斷,原女傭與主人公一家的對手戲,也是搞笑連連。揭露了窮人家難以突破階層的本質。

三股勢力的你爭我奪,最終破壞了“寄生蟲”優質的生存環境,富人家破人亡,窮人也死傷過半,繼續“寄居”的生活。

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這一家四口,老孃原本摘取了運動員徽章,老爹原本做臺灣奶茶生意,差頭(上海話,實為出租車)技術非常棒。小夥子英語挺好,心理學特別棒,女兒是PS高手。這麼一家怎麼都不像會活成他們在電影中的那樣。如果這麼好的條件都要活在地下室,那多少人要寒心?所以我一開始沒弄懂的便是他們何以活得這麼悽慘,一副好牌竟然可以打得那麼爛

再說富人家那個女傭,宛然一幅“蝙蝠俠管家”的身段。從前別墅主人到這家子,歷經兩代替換,還能做得下來,說明能力不錯啊。直到她被趕出家門,再重新回來投餵她老公,我才發現,脫離了富人家,其本身還是一樣的窮困潦倒。浸淫兩代富人,終究還是沒有脫離貧窮的階級,這又是為什麼

東窗事發,作為依附於富人生活的兩家人開撕的時候,才猛的發現,這特麼居然是韓國的歷史縮影。

原女傭的老公,在開撕前道出同樣的遭遇,借高利貸開了臺灣奶茶鋪子,結果賠得一塌糊塗。別墅主人南宮先生(日本人)離開之後,便躲債到地下室。結果第二代富人樸社長進來了。偷吃偷喝待了四年。直到金先生一家過來攪局。

在開撕的那個場景中,女傭以極其高調的朝鮮口音,嘚瑟著自己的成果,卻不知被深得富人信任的金先生一家連根端起。活靈活現一場半島之戰。

再看富人家,他家的美國元素就太多了,補習的是英語,用的帳篷是美國牌子,連孩子都對印第安文化有莫名的崇拜。富人男主生意,是和美國人打交道。富人女主,更是傻白甜到弱智,會說英語的老師,在她眼裡說什麼都是高可信的。莫名其妙把自己的家給毀了。

所以看到這裡,我大概就隱約覺得這裡面其實是歷史

1910年,日本吞併了大韓,把現在的韓國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此時金先生一家和管家夫婦寄居在日本體制下,開著奶茶鋪,做著過好小日子的美夢。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韓國,韓國復甦開始。與朝鮮開始了半島之戰。此時,別墅主人南宮先生(日本人)離開住所,親日奶茶鋪也經營不下去了。這就是體制的升遷,社會的發展,更是資本的掠奪。1948年,在美國的幫助下,韓國獨立。這和親美的樸先生力挺金先生一家,踢走頑固的日本殘餘勢力,完全吻合。

而現今,強大的資本控制了韓國人的根,這場翻身仗,該怎麼打?

看到沒,這簡直就是韓國曆史的縮影。

為什麼兩家人的一副好牌被打得稀爛?答案不說自明!

活在美國陰影下的韓國,國事命運究竟會走向哪裡?是自主獨立還是繼續“寄居”美國政策之下?就像片後的男娃,發誓要掙回那座別墅,贏回老爹。可事實誰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可能,這電影也是韓國人給美國人的一個諂媚,“我們韓國人這麼一大棒散沙,根本不可能背叛美軍,也動搖不了美軍在韓利益,美軍可以大大放心了。”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能拿奧斯卡吧。

所以,去特麼的奧斯卡,去特麼的榜單。作為有邏輯的一代,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或許作為程序員,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當下醉心的技術,拿手的好牌,將來是不是能護我們周全的手段?一旦危機來臨,我們的反脆弱方案准備好了麼?這才是最頭疼的事情。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