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就三農行業而言,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養殖業和農產品銷售兩大板塊。而農產品銷售環節中,生鮮農產品銷售受到的衝擊最大。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對於生鮮農產品來講,新冠肺炎發生之前的一兩年,單純的依靠現有的銷售渠道和方式進行銷售的生鮮農產品,已經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問題,生鮮農產品急需改變現有的模式,進行新的探索和發展。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或將成為打破生鮮農產品行業局面的一記重錘。

一、新冠肺炎發生前生鮮農產品銷售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一)對於生產者而言

生鮮農產品的生產者,其實就是我們的農戶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農業產品發展的當下,規模成片的生產某一種產品,已經成為很多地方生產的方式,其模式不外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之間的相互組合,如"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農戶或者生產基地,在統一規劃下,進行生產,好一些的地方按照統一的生產標準,差一點點的地方,還在各自為陣。這種集中統一好處在於能夠抱團發展,抗風險能力高,但壞處也是非常明顯。沒有發展出好的品牌的地方,沒有好的指導的地方,仍然存在小農意識主導的情況。比如什麼發展好,就一窩蜂發展某一種東西。特別是鬆散型合作社制度下,很多農戶前期觀望,看到合作社裡面其他生產者做了一種產品,收益比較可觀,一群人開始跟風,短時間內造成這一種產品大量上市。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是滯銷。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當然,造成滯銷的原因也不能簡簡單單的歸結於這些農產品生產者,還有銷售渠道的搭建、品牌的創立和維護、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等等因素,比如目前因為新冠肺炎造成銷量慘淡的醜柑一樣,它並不是產品不好,純粹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其實也是作為生產者而言,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對於中間環節——二級批發市場而言

中間環節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批發市場,特別是二級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存在的問題中,除開管理問題不談,最大的問題在於盈利模式單一,很多二級批發市場還處於收門面費、管理費、當中轉站的狀態,另外還有相當部分二級批發市場不屬於政府管理,屬於私人企業或者其他企事業單位下屬,這些二級批發市場的觀念比較落後,在最近的一兩年其實已經遇到了瓶頸,用三農哥的話講,那就是坐吃山空等死。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前段時間,我受邀到南充某批發市場考察,這個批發市場管理者非常的苦惱,以前是當地比較知名的一個批發市場,每天出入車輛幾百上千,在這裡中轉貨物的商家也非常多,各種生鮮農產品都會集中在這裡交易。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每天的銷量日益下降,已經處於瀕臨破產。經過我實地考察分析,原來這個批發市場地段比較好,每天收益極佳,在豐厚收益的促使下,當然是有人眼紅。再加上這個批發市場不屬於當地政府的收益,被替代是早晚的事情。就在兩年前,在這個批發市場旁邊,另外開起來一家批發市場,規模更大。在開業之初,以極低的管理費和手續費,挖取了他大量的客戶,最終導致目前的狀態。

對於這樣的二級批發市場,缺乏核心競爭力,加上這樣的發展模式,商家很難有歸屬感,在同類產品競爭更有優勢的情況下,客戶流失就在正常不過了。這樣的生鮮批發市場其實還有很多,越來越多的老闆已經意識到,如果自身不變革,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解決核心競爭力問題,客戶歸屬感、獲得感問題,已經成為二級批發市場變革的重點。

(三)對於零售者而言

水果、蔬菜等生鮮零售,前前後後也經歷了很多的變革。從最開始的推車走商,到後來的擺攤設點,再到菜市場配套、大型超市配套,後面發展成專業的生鮮瓜果蔬菜行的模式,現在較為流行的是小區配套服務,出門就可以消費成了主流。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當然,這樣的方式也逐漸開始受到衝擊。不管是超市配套還是小區配套,面向的群體還是相對年齡較大的人,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各大超市也開始配套線上APP,部分飼料企業也開始走起了多元化發展,比如通威的全農惠,這種方式雖然目前仍然不是主流,但是隨著年輕的這一批成長起來,消費習慣的改變,勢必會引起零售群體的變革。

就好比我們小區外面的生鮮市場,已經開始建立微信群等方式,送貨上門也成為常態。生鮮零售變革僅僅缺少一個敲門磚。

二、新冠肺炎發生後生鮮農產品銷售鏈可能的發展方向

(一)生產端更傾向於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有機化

從目前農業產業發展情況,結合國外農業發展的一些典型案例來看,生鮮生產端之後的途徑應該是向著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有機化方向發展。

不管是現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還是扶貧當中產業扶貧的比重來看,這個方向都應該是正確的。

我用兩個例子來配合說明吧。

第一個我要講廣西博白蕹菜(空心菜)。相信大家對它都比較熟悉了,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蕹菜,卻可以遠銷海外,一份蒜泥空心菜可以賣到十幾美元一份,可見博白蕹菜的非凡。博白蕹菜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產品品質、品牌,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稱號。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在博白這個地方,針對蕹菜生產建立了標準化生產方式,從品種、用肥、用藥、田間管理、採收等環節,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規劃,並且根據不用的生長情況,有專人進行指導,非常好的保護了自己的品牌,同時生產過程按照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全程可溯源,也是現目前高端消費必不可少的配套。

第二個我要講四川蒼溪獼猴桃。蒼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蒼溪原本號稱"雪梨之鄉",蒼溪生產的雪梨在六七十年代,絕對是上品中的上品,皮薄多汁個大,單個蒼溪雪梨可重達好幾斤,是當時鮮食、罐頭的最佳產品。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而現在的蒼溪,關於紅心獼猴桃的榮譽牌,就有好幾個。"紅心獼猴桃原產地、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國家現代農業獼猴桃示範區、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國家出口獼猴桃質量安全示範區",全部都是響噹噹的硬牌子。蒼溪何以能從1978年發現紅心獼猴桃開始,短短几十年成為了世界級的紅心獼猴桃基地呢?同樣和品牌化、標準化分不開。從地域範圍保護、生產技術規範、質量要求等,做了詳細規定,並且長期堅持,也是蒼溪人共同努力維護的結果。

不管是博白蕹菜還是蒼溪紅心獼猴桃,從建立品牌,建立基地,標準化生產,有機化管理,再到人員的宣傳,人員素質的提升,後期品牌的保護,從生產到加工,都有著一套完整的流程,同時他們的銷售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各家各戶單獨銷售,而是集中統一管理,集中銷售,大大的提高和保護了銷售價格,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如此種種,都是值得生產端的所有同仁學習和借鑑。

(二)線上線下齊發、深度參與經營或成為二級批發市場的發力點

生鮮農產品的二級批發市場,我認為的發力點有幾個,

其中以線上線下齊發力、深度參與商戶經營、優質農產品和扶貧產品對接等最為搶眼。

幾年前,有人做過這樣的嘗試,就是將農產品銷售市場搬到網上,掀起了一股農產品上網的狂潮,然而那一股勢頭過去之後,還剩下幾個?目前還活著,做的相對較好的還有幾個,比如中藥材天地網、一畝田等,這些網站都是在各大產地深耕的,就連農村牆體廣告都有他們。但這些網站也有一個缺陷,他們屬於全國大宗商品交易,對於本地區二級市場這種深度發展,目前都還沒有涉獵,等他們反應過來,試想一下,還有現在這些二級市場存在的必要嗎?與其坐著等死,為何不自身求變呢,各大二級批發市場理應順應時代發展,在保留現有業務的同時,開拓線上業務,甚至可以參與進商戶們的經營,這是一個互利互惠的大好事。這樣下去,所有的零售資源就掌握在了二級批發市場手中,這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同時要把握住當前扶貧政策,有條件的二級市場應該開闢專門的窗口,針對優質農產品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進行銷售,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辦法。

真正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即便到了後期,因為城市發展變革,實體市場即便被拆遷,依然有市場發展。

(三)零售商應該把握住線上交易、生鮮配送的風口

2003年非典成就了一大批電商,而今年的冠狀病毒,也催生了很多生鮮送貨上門。在家隔離的這段時間,實體生鮮店受到的衝擊不可謂不大。

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引起生鮮農產品行業大變革

特別是原來火爆的小區超市、果蔬專營,生意慘淡,隨之而來的是淘寶"淘鮮達"、美團"送菜上門"等業務的火爆,有敏銳嗅覺的部分小區超市店,建立起了微信群,隨之而來竟然是驚人的銷售額上漲。不得不說,這是生鮮銷售的一次極好的風口。如何更便捷的為客戶服務,牢牢抓住客戶,成為零售商們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作為三農人,理應參與這一場變革

疫情發生以來,三農哥一直密切關注著農業行業的發展,這幾天最大的變化是各大媒體開始了線上助農的報道,從央視、農業農村部、今日頭條等三農方面的信息來看,各方面都在助推這樣的變革。

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優質農產品合作社聯繫方式,今日頭條開啟了戰役助農的活動,號召廣大三農人廣泛宣傳優質農產品,電視臺也在做相關的報道。

在戰疫的當前,優質農產品獲得了更多的曝光和銷售,而這樣的銷售方式,恰恰就是未來的一種方向,就是生鮮農產品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作為一個三農人,難道我們是坐等變革的到來嗎?我想,我們應該參與其中,為更好的生鮮農產品、更好的中國農業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三農哥,80後農業人,生在農村裡,長於農家庭,學在農學院,經常分享三農相關知識,希望大家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