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高三考生患者“出艙”:高考後選專業,我會選學醫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1日訊2月21日上午,由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接管的漢陽國博方艙醫院首批53名患者康復出艙,年齡最小的為17歲高三學生,最大的64歲。

17歲高三考生患者“出艙”:高考後選專業,我會選學醫

17歲高三考生患者“出艙”:高考後選專業,我會選學醫

17歲高三考生患者“出艙”:高考後選專業,我會選學醫

為慶祝患者出艙,醫院特意在出艙口布置了宣傳展板:漢陽方艙醫院送您健康回家!祝患者走向康復,走向勝利!據漢陽國博方艙醫院院長、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楊星海介紹,首批出艙的共計53名患者。其中,漢陽區20人、礄口區13人、青山區10人、江岸區6人、洪山區4人。出艙後,由各社區接回,他們將繼續隔離14天,醫療組也會對他們開展隨訪直至迴歸正常生活。


17歲高三考生患者“出艙”:高考後選專業,我會選學醫

(圖為仔細核對每一位出院者。 王彬 攝)

2月21日上午11點左右,來自江西贛州的康鐵軍第一個走出方艙。1月22日,他從贛州自駕到武漢弟弟家中過年,住了幾天後開始出現症狀,輾轉從酒店隔離點到石牌嶺方艙醫院再到漢陽方艙醫院,計劃中的武漢歡樂遊化為煎熬,時刻擔心親人是否感染,幸運的是,除他之外,家人全部無恙。近一個月時間,他說最安心的是住進方艙醫院的時候,“我覺得安全了,對家人以及小區鄰居都是好事。全國最精英的醫療團隊都來武漢支援,沒什麼可怕的,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病毒會被打退,但方艙情永遠不會忘記。2月20日晚上,接替他的新任單元長汪津為他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歡送會,大家把平時攢下來的蘋果、牛奶等,拼成心型“蛋糕”,互訴衷腸,氛圍熱烈而感人,“汪津還建了一個出艙者微信群,大家相約疫情結束,不需要戴口罩時再齊聚一堂,把酒言歡,共話‘戰友’情,陪我一起看美麗的大武漢。”

17歲高三考生患者“出艙”:高考後選專業,我會選學醫

(圖為出院前夕的歡送會。 王彬 攝)

17歲的蕭雨(化名)是本次出艙患者中年齡最小的,為高三學生。他介紹,家中他跟爸爸同時感染,爸爸在醫院接受治療,目前狀態良好,自己症狀較輕。為慶祝他們出艙,昨天他所在的7單元專門組織了慶祝活動。醫護人員和病友將飲品零食擺成心形,以酸奶代酒互相鼓勵加油,當大家同時喊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時,他頓時熱淚盈眶,“真的被震撼到了,如果高考作文題目是難忘的經歷,那我一定會把這段時光寫進去”。作為高三學生,小蕭最大的心願是抓緊時間複習,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年齡最大的楊奶奶今年64歲,順利出艙的她感動得熱淚盈眶,在方艙醫院的這十天,她真切感受到了如家一般的溫暖,醫護耐心負責、病友團結互助,艙內生活豐富多彩,跳廣場舞、學宣肺操、聽心理疏導講座……,她體會到了醫護工作者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舉國上下共克時艱的力量。

楊星海院長介紹,2月10日該院收到接管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通知,隨即派出60餘人的醫療團隊,與來自四川、福建、山東等地600餘名醫療隊員共同開展醫療保障工作。各團隊密切協作、高效運轉,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目前艙內患者927人,保持滿載運轉。在治療上,除按標準開展規範化診療外,還根據醫療隊多專業的特性,對艙內患者開展了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包括基礎性疾病的治療、康復運動、心理輔導等。“漢陽國博方艙醫院是一個有溫度的大家庭”,楊院長說,在這裡,他們開啟了病友互助管理的模式,熱心的病友志願者除幫助同組病友開展生活幫扶外,還會主動幫助醫護人員分發藥品、領取物資等,在抗擊疫情道路上,醫患攜手同行,親如一家。(記者黎清 周滿珍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