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王王王儷


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雖然他登上皇位 ,但是朱元璋心裡十分清楚,開國之初,朝政並不穩定,在民間依然存在很多潛伏的隱患,處在這個階段讓朱元璋對外界的事物十分敏感多疑,他十分擔心會有人來搶奪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皇位。當時朱元璋改組錦衣衛,錦衣衛當時遍佈全國,四處搜查是否有威脅大明政權的信息,可不通過刑部,直接處理,當時錦衣衛聽到了一些和尚口中的話,就將這些話告訴給朱元璋,大意是:皇帝的位置,小和尚能坐,大和尚自然也能坐。

朱元璋聽到了這句話之後非常的氣憤,他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朱元璋曾經因為家中貧困而出過家,他在寺廟中當過和尚,後來他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統治者,所以小和尚自然就是說朱元璋,而大和尚是誰就讓朱元璋感到疑惑了,難道有哪個和尚要和自己搶皇位嗎?後來李善長經過了多番的查探後,瞭解到這個老和尚就是智嗔大師,智嗔大師所在的地區就是江浙一帶,他在當地的聲望極高,也是很多人口中的菩薩,聽聞這個消息後也讓朱元璋回想起一段往事。

原來朱元璋曾經在1366年在江浙地區和張士誠展開了一場激戰,但是後來因為張士誠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所以張士誠一方佔據了上風,正因為如此讓朱元璋一方損失了大量的將士,朱元璋後來取勝後就決定將當地的百姓都殺死,以此來洩恨。就在要動手之際,智嗔大師及時趕到了,並勸朱元璋不要殺人,這些百姓都是無辜的。

朱元璋認為自己在打仗自然是要殺人的,就像和尚吃素一樣,如果智嗔大師可以吃肉,他就答應大師不殺人。智嗔大師馬上就抓起來肉開始大吃口,結果朱元璋只能手下留情,饒了那些百姓。經過此事後,當地百姓就將智嗔大師視為菩薩一樣尊敬和膜拜。

想到這裡朱元璋就決定要除掉智嗔大師,他以誦經超度犧牲將士的名義邀請全國的大師進宮,智嗔大師就在此列。後來朱元璋讓大師們都作詩一首,然後他評出一篇好的給予重賞。智嗔大師在眾人的勸說下勉強作詩一首,但是後來為了挑他的錯處,錦衣衛就將詩句中的“朱”改成了“殊”。這一改就有諷刺朱元璋為非作歹的嫌疑,所以朱元璋藉此要殺掉智嗔大師,智嗔大師很清楚自己無法活著出宮了,索性自殺了事,朱元璋達到了目的,就下令厚葬智嗔大師。


歷史課課代表


朱元璋曾經也當過幾年的和尚,當了和尚也沒得個安生,為了吃一口飯,拿起了破碗過起了沿路乞討的生活。

不過,和尚可不是隨隨便便剃個光頭便能夠當的,古代入私塾讀書需要給老師所謂的束脩,當和尚也不例外。

當時朱元璋的爹孃剛剛病逝,如果不是劉繼祖好心地送了一塊地給他,他連爹孃也安葬不了,所以更不用說給皇覺寺送“束脩”了,他可沒錢!

最後,他的一個鄰居——姓汪的老嫗看他實在太過可憐,看不下去了,咬咬牙為他準備好了禮物,然後讓她兒子送他去了皇覺寺,他這才得以順順利利剃度成了皇覺寺裡的一個小沙彌,從而勉強活了下來。

後來,他當了皇帝,為了感謝這個老嫗對自己的恩情,還給她的兒子封了世襲的從仕郎,雖然只是一個從七品的閒散小官,可對老嫗一家而言卻也已是一場富貴。

1344年,朱元璋在汪氏老嫗的幫助下去皇覺寺當了光頭小和尚。

1368年,此時朱元璋已經打敗了自己的對手——陳友諒和張士誠,在應天登基稱帝!

朱元璋因為自己曾經當過和尚,所以對和尚多少也有一點好感。

當時有一個高僧叫釋來複,便因為頗得朱元璋的賞識,從而被任命為僧官——從八品的僧錄司左覺義,奉命主持鳳陽圓通寺,這對於一個和尚而言不可謂不榮耀。

此外,釋來複也是一個頗有才學的詩僧,所以朱元璋也經常讓他寫一些應制詩,也算得上是一個御用文人了。

但是,釋來複風光的背後,也隱藏著危機。

這一日,朱元璋突然讓人去告訴釋來複,說是要在鐘山上的崇禱寺中設宴,請釋來複吃一頓飯。

釋來複聽說皇帝要請自己吃飯,自然也是滿口答應,皇帝請自己吃飯,說明自己還簡在帝心,弄不好一頓飯吃完,自己的屁股便能夠再往上挪一挪呢?

於是,釋來複便興匆匆地赴宴去了。

釋來複一到崇禱寺,便被太監帶到了一個偏殿,只見殿裡早已經準備好了美酒佳餚,很是豐盛。釋來複心裡也頗為自得,皇帝能用這麼豐盛的菜餚款待自己,說明皇帝仍然很看重自己呀!

釋來複走入偏殿後,朱元璋已經端坐在高位上了,他急忙一個跪拜:臣僧錄司左覺義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笑呵呵地點了點頭,然後對釋來複說:左覺義到底是方外之人,不用拘禮,快坐下吧。

釋來複聽了朱元璋的話,可不敢飄飄然,在皇帝眼裡,哪有什麼方外之人?所以,他還是拘拘謹謹地坐下,靜靜地等著皇帝的吩咐。

皇帝讓他吃,他才能吃,他才敢吃。

釋來複眼看著朱元璋津津有味地吃著,心裡也在打鼓,皇帝突然請自己吃飯,絕對不可能只是吃飯而已,可是,皇帝到底是為什麼請自己吃飯?釋來複一直沒想明白這事,所以也沒什麼胃口吃飯。

這時候,朱元璋見釋來複沒怎麼動筷,心下一動,便問:左覺義可是覺得這飯菜不合胃口?

釋來複哪敢這麼說,所以急忙搖頭說:不是,不是,皇上賜宴,臣心中很是感激涕零,每思及此,便覺得皇恩浩蕩,一時之間,竟忘了下筷,還望皇上恕罪。

朱元璋聽了釋來複的話,點了點頭,可卻不相信這是他的真心話,不過倒也不好追究,所以想了想,便說:哦?左覺義素有詩才,不如作詩一首助助興,如何?

釋來複知道,皇帝看似在和自己商量,可實際上自己卻沒有拒絕的餘地,所以點頭說:皇上既然說了,臣便試作一首,給皇上助助興。

說罷,釋來複沉吟片刻後,緩緩從口中吐出了一首詩:

祗園花雨曉吹香,手綰袈裟近御床。

闕下紫雲隨雉尾,座間紅日動龍光。

金盤蘇合頒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

稠疊屢承天上供,每慚無德頌陶唐。

釋來複原以為自己這首詩會得到皇帝的拍案叫好,誰知皇帝在咀嚼了一番之後,竟然憤怒地拍案而起,怒斥道:好你個釋來複,竟敢咒罵朕!

釋來複一個哆嗦,跪了下去:皇上恕罪,臣不敢呀,臣真的沒有咒罵皇上呀!

朱元璋卻不容分說地繼續斥罵:哼,你不敢?你在詩中說什麼“金盤蘇合頒殊域”,殊域二字可是在為蒙元鳴不平,在說朕得國不正?殊者,歹朱也,可是在說我朱家江山將亡?好狗膽!

釋來複聽了朱元璋的解釋,心中更是不停地打著寒顫,頭也不停地磕:皇上,臣冤枉呀,臣冤枉呀,臣真的不是這個意思呀,皇上!

朱元璋卻沒聽釋來複的解釋,叫來了兩個侍衛,然後擺了擺手:拖出去砍了!

釋來複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一頓飯、一首詩丟了自己的腦袋。

實際上,不論釋來複是不是因為這個“殊”字而丟的腦袋,他也註定會成為朱元璋下手的對象。

朱元璋在當了皇帝之後,可謂是想盡了辦法去維護和鞏固自己的江山,想讓朱家的江山能夠長長久久地傳下去。

所以,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便是謀逆之事,很不幸的是,釋來複雖然只是一個和尚,但是最後卻也捲入了“胡惟庸案”中,胡惟庸可是涉嫌造反的人,釋來複捲入這場風波之後,又豈能躲得過去?

即便“胡惟庸案”過去了10年,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最終也因為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而丟了命。

釋來複這個和尚也沒有例外,1391年,釋來複被翻了“胡惟庸案”的舊賬,最終被凌遲處死。


寧糊塗


問題中的高僧叫釋來複,他是元末明初的和尚,平日裡好吟詩作畫、舞文弄墨,所以在當時也認識一批達官貴人,民間眾學子也對他極為敬仰。

朱元璋與他也認識許久,對他的文學也是很敬佩,兩人平常也會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朱元璋更對允許他以僧人的身份做官,並賜予他金襴袈裟。

然而伴君如伴虎,在釋來複晚年之時,卻因為一件事,導致他丟了性命。

在釋來複七十多歲時,朱元璋邀請他進宮吃酒席,而釋來複感動之餘,便寫了一首詩送給朱元璋,以表感恩和順便拍朱元璋馬屁。

此詩是這樣寫的: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芾動龍光。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
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首詩的意思是,歌頌朱元璋創造了一個盛世,其用詞精雕細琢,詩中馬屁爐火純青。然後朱元璋看到後不但沒高興,反而勃然大怒,說到:“汝詩用殊字,是想說我歹朱嗎?”

接著又說到:“無德誦陶唐,是說朕無德,雖則欲陶唐誦我而不能嗎?你這算什麼高僧,竟然如此大膽。”

朱元璋說完這些話,立即招來士兵,下令將高僧打入打牢,凌遲處死。帶事情結束後,朱元璋擔心民間文人抨擊他,便安排了個“胡惟庸同黨”的罪名來給自己開脫。

然而,這件事真的只是因為詩中帶有“ 殊 ”字而把釋來複凌遲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看到朱元璋貌似殺人從不眨眼,但歷史上的朱元璋每次動手都是有自己目的的,他雖然殘暴,但不濫殺無辜。而這件事的背後還藏有其他原因。

所以,釋來複的死因有另外幾點:

  • 其一,作奸犯科

《釋鑑稽古略續集》中記載,有人舉報釋來複表裡不一,明面高僧,暗地裡其實壞事做盡:

“且今之罪,報也,人神共怒,為集金帛、構是非,要虛名。今之罪也,在奏愆匿愆,觀喜怒,乘顏色及盜眾僧用。”

在這次舉報事件中,釋來複被人舉報不務實、貪虛名、不受色戒、盜用寺廟財產等十幾條罪狀。雖然這件事後來沒有明確說明如何解決的,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落下了一大截。

  • 其二,結黨營私

在文章前頭我寫過,釋來複因為其文采不錯,所以認識的達官貴人比較多,不管是皇帝還是文臣武將,再到民間文人等,他都認識。

而這樣的人的最容易拉幫結派,做皇帝的也最怕這樣的人,一旦他動了私心,很容易一呼百應,這對造反起家的朱元璋來說就是一顆潛在的炸彈,不管他會不會造反,死人比活人信得過。

所以,朱元璋為預防萬一直接殺了了事,朱元璋把他跟胡惟庸扯在一起其實是一廂情願了,釋來複其實跟胡惟庸不認識,只是跟胡惟庸團隊中的某些人關係比較近而已。

  • 其三,朱元璋的玻璃心

朱元璋作為歷史上命運最為坎坷的皇帝,做過放牛娃、當過乞丐、和尚,雖然後來他當了皇帝,但這是一輩子都無法修復的傷疤,這些過往造就了朱元璋的易碎的玻璃心。

這種自卑心就容易導致朱元璋凡是都往壞的方面想,就比如釋來複寫的詩中帶了一個“殊”字,讓他心裡的傷疤又一次被揭開。

也因此朱元璋暴怒的認為釋來複在說他得位不正、無德等,然而事實上人家並沒有這種想法。朱元璋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文字獄了。

事實上釋來複其實就是被朱元璋冤殺的,不管是“殊”字還是結黨,都是朱元璋個人臆想,人家其實只是寫首詩來表示感謝你請我吃飯而已。


大國布衣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先說結論:1、這事在史書上有記載,經吳晗考證過確有此事,可信度比較高。2、原來高僧本欲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觸犯了朱老闆的“痛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亂拍馬屁會出人命的。3、朱老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卑且變態的人。


事情經過:有一個和尚叫來複,巴結朱元璋皇帝,他作一首謝恩詩,有“殊域”和“自慚無德頌陶唐”之句。朱元璋大生氣,以為“殊”字分為“歹朱”,明明罵我,又說“無德頌陶唐”,是說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又把這亂討好的和尚斬首。(資料來源:吳晗著《朱元璋傳》)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和尚叫來複的拍馬屁之作

事情原由:這是一個拍馬屁拍到馬腿的案例。

和尚比較單純,對朱老闆不太瞭解。在那時,朱老闆搞文字獄這事特別順手。

為什麼要有文字獄,這是一群武將慫恿朱老闆,武將的意思是朱老闆你得了天下,實際上這些文人太壞、心眼多,依仗自己有文化,經常有暗喻、諷刺的意思。文化程度低、害怕被聰明人欺騙、心理極度自卑的朱老闆一聽這些奏對,心驚膽戰,說到心坎上了。他特別緊張,怕被人說的標籤有:暴君、屠戶、窮和尚、小叫花、反賊、強盜等等。

於是,朱老闆注意各人上報的材料,越看越覺得是在罵自己。

比如: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上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老闆一看,“‘生’者僧也,罵我當過和尚。‘光’是剃髮,說我是禿子。‘則’音近賊,罵我做過賊!”,觸犯了他的心裡忌諱詞語體系,安排立刻逮來殺了。


又如:德安府縣訓導吳憲為本府作《賀立太孫表》:“永紹億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門。”朱老闆認為,“有道”變成“有盜”,“青門”當然是和尚廟了。殺!


還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替海門衛作《謝增俸表》,有“作則垂憲”一句話,‘則’音近賊,殺了。

具體文字獄殺了多少人,不知道!!這樣的案例估計寫十萬字的一本書寫不完的,只能說朱老闆的後半生全國累累白骨。


一個自卑的男人奮進成為開國皇帝,仍然改不了自卑的性格,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對於朱元璋而已,決定了數以萬計別人的命運,只因為手中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生在大明初年,絕對是生錯了年代。

-END-


回答完畢,希望提問者和大家能喜歡。我是@古今歷史研習社小編,我們一起了解歷史吧。

古今歷史研習社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稱帝。但這是天下並未完全完成統一,人心也並沒有完全歸附。到處都有反對朱元璋的勢力存在,他們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反抗大明。

話說有一天,朱元璋手下的錦衣衛從兩個和尚的口中得到了這麼兩句話:天下的皇位,小和尚坐的,老和尚也坐的。因為朱元璋小時候曾經在皇覺寺出家,自然被當成小和尚。言外之意就是說,連朱元璋這樣的小和尚都能當皇帝,那麼得道的老僧自然也能當皇帝了。


在錦衣衛的嚴刑逼供下,還沒等這兩個和尚招供,就都死了。朱元璋剛當上皇帝沒多久,但權力的春藥已經讓他超級迷戀皇位了。他根本沒有辦法接受有人敢於挑戰他的皇權,那麼他們說的這個老和尚是誰呢?

這個問題讓朱元璋坐臥不安,當了皇帝的人普遍都有迫害妄想症,看著每一個人都像是來搶自己皇位的。如果不把這個老和尚找出來,只怕朱元璋是沒有囫圇覺可以睡了。



李善長得知消息後,就向朱元璋彙報,這個人應該是智嗔大師。這個老和尚在江浙地區聲望非常高,當地有很多人都把他當成活菩薩來敬拜。

經過李善長的提醒,朱元璋馬上就想起這個老和尚了。早在1366年,朱元璋派大兵圍攻張士誠,但張士誠在江浙地區深得民心。朱元璋在這一地區碰見的可以說是全民皆兵,這一場戰爭的殘酷性就可想而知了。

在平江戰役中,全城老百姓都幫助張士誠進行防守。朱元璋大軍傷亡慘重,後來在徐達和常遇春幾個月的強攻下才拿下了蘇州城。城中軍民5000多人被活捉,朱元璋決定殺死這些人,替死去的明軍報仇。

這時蘇州重元寺的智嗔大師聞訊趕來,勸朱元璋放下屠刀,立地為佛。朱元璋回答道:年少時我也當過和尚。和尚吃素,將軍殺人,自古以來就是天道。大師回答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吃素殺人俱是無妄之名,和尚未必吃素,將軍亦可不濫殺無辜。

朱元璋說:你若吃肉,我便不殺人。智嗔大師二話不說,抓起肉就往嘴裡送,連吃了兩斤。然後對朱元璋說道:貧僧已經吃肉,施主可否放下屠刀?



朱元璋早有吞併天下之志,自然要以誠為本,說出去的話只能收回。於是他下令放過了這些俘虜,當地的老百姓感念大師的救命之恩,就紛紛為他塑金身,當活菩薩來敬。

南京和蘇州距離並不太遠,朱元璋很快也證實了這個消息。但殺人總是需要理由的,殺掉智嗔大師自然也需要一個藉口。朱元璋就決定遍邀天下名僧,來南京為死亡將士超度亡靈,再找機會下手。

智嗔大師自然也在被邀請的行列,在做完法事後,朱元璋就請和尚們吃飯,賞賜他們重金。最後還搞了一個小活動,請他們以佛法為中心寫一首詩,並最終評獎。

智嗔大師本來不想參與,但架不住其他人再三請求,就寫下了一首詩:金盤蘇臺來朱皇,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下賜,自慚無德送陶唐。



這首詩中規中矩,沒有什麼毛病,也順便誇獎了一下朱元璋。但朱元璋堅決要殺掉這個和尚,錦衣衛就想了別的辦法。他們修改了一個字,把朱加了一個偏旁部首,就變成了殊。

這下就變成了歷史上最黑的文字獄。第二天朱元璋召見智嗔大師,大罵他是禽獸。大師不解,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朱元璋就把這首詩扔給他讓他自己看,然後怒吼道:殊字是什麼意思?難道是罵我們姓朱的是歹徒不配做皇帝嗎?朕不配做皇帝,那就是你配做皇帝了。

智嗔知道自己死期已定,但要保持死的尊嚴。他就當場自殺身亡,以死明志。朱元璋看到這個情況,只好把他送回重元寺,花費重金將他下葬。

原來果真是伴君如伴虎。智嗔大師也是被迫無奈,汴玉何罪,懷玉其罪。最早得到和氏璧的汴玉無故被迫害數次,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有和氏璧,別人也想得到它,就只能治他的罪。


新知傳習閣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這是清代翰林官徐駿在看書的時候,因風吹動書擾亂了自己雅興而哼出來的詩句,也算是即興而作了,不料卻惹來了殺身之禍,因為雍正帝覺得他是在誹謗朝廷,就下令殺了他,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死得很冤。

文字獄在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王朝裡,出現過很多次了,很多皇帝都會因為文字殺人,當然也少不了殺伐果斷的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也是覺得文字有問題而多次動怒。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還去了皇覺寺出家做和尚,可是在裡面卻也受到惡僧的欺負,吃喝都成問題,最後是靠著外出化緣才能填飽肚子。

在寺廟的那段時光對於他要怎麼說了?

我個人覺得,對於朱元璋來說應該是噩夢,

因此在很多傳說中,他都會和和尚過不去。

話說有一日,朱元璋宴請了一位高僧,也就是得道高僧來複,出家前的俗名是黃見心。

這個人才華橫溢,關鍵是對政事也頗有見解,朱元璋就看上了,在明朝初建的時候曾經想過讓他如朝為官,不過卻被拒絕了。

朱元璋酒足飯飽之後,想著以前的事情心裡還是暗暗不爽,於是就想著調侃下高僧,於是就指著他的鬍鬚問道:”你既然已經看透世間俗事,為何卻只剃頭髮而不剃鬍須呢?”

來複望著朱元璋不慌不忙答道:”剃頭就是和塵事做了瞭解,而留著鬍鬚是彰顯男子漢氣概。”

這番話下來,把朱元璋氣得半死,因為他之前做和尚的時候可沒有鬍鬚了,不過他也不好發作,只是又叫來福作詩。

來福學富五車,不虧有詩僧的稱號,隨即就來了一首吹捧朱元璋的詩:

金盤蘇合頒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稠疊屢承天上供,自慚無德頌陶唐。

但是也就是這首詩,朱元璋下令殺了他。

詩裡面有一個“殊”字,分開看就是:歹朱。

意思就是說來複要殺朱元璋了,肯定死罪。

只能說朱元璋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故事講完了,但是還得說明一下,那就是本故事來源於《廿二史箚記》,也就是說,這是野史不是正史了,估計又是杜撰的吧。


湘西小木魚


朱元璋才是被黑最慘的皇帝,到處都是他一言不合就殺人的記錄,儼然有史以來第一暴君,但清朝皇帝對他評價很高,這足以證明朱元璋被人黑慘了。

前面有人羅列出朱元璋殺人的各種奇葩記錄,一句話、一個字、一首詩,甚至一個表情就能讓他翻臉,這麼一看朱元璋搞文字獄簡直比康熙、雍正、乾隆還厲害,比秦始皇還殘暴。

我們先說一下這個故事梗概。

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記載,元末明初有個叫明天淵的人,曾在元朝做官,後來朱元璋慕名請輔佐自己,但被他拒絕,元朝被滅後,這位仁兄選擇削髮為僧,改名來複見心,但鬍子還是留著以前的鬍鬚,有好幾尺長。

朱元璋聽說以後,把他召來責問:

你不願為我效力,出家為僧,我不為難你,可你只剃了頭髮,卻留著鬍鬚,這是啥意思?

朱元璋的潛意思是問:削髮蓄鬚,不伺候我,你這是不忘舊主,對我大明有意見啊!

來複反應挺快,回答說:“削髮無煩惱,留須表丈夫”,趕緊澄清自己。

朱元璋聽了哈哈一笑,沒事了,你走吧!

臨走前,老朱下令賜食,請和尚吃飯,而對方照例要謝恩,來複本是文人,抓住機會賣弄了一下文采,寫了一首謝詩,詩曰: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芾動龍光。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是一首典型的應制詩,平淡無奇,但老朱看了卻起了疑心,大怒道:

“你這老賊禿,詩裡用‘殊’字,是說我'歹朱'!說‘無德誦陶唐’,是說朕無德!大膽!”

殊是一個合字,左邊一個“歹“,右邊一個”朱”,歹,歹徒,歹毒,壞人也;朱,朱元璋的姓氏,歹朱合起來意思是“歹徒朱元璋”,這邊是朱元璋惱火的直接原因。

這則史料並未記載是朱元璋下令將和尚斬首,反而說和尚是自己圓寂的。

來複一聽,皇帝怒了,這回沒跑了,竟然使出“絕世武功”,把筷子一扔,直接圓寂了。

“遂玉箸雙垂,圓寂于丹墀之下。”

朱元璋簡直就是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居然能從簡簡單單一個字中讀出對自己的大不敬,看來大臣們以後說話每個字都要字斟句酌,以免說錯一個字掉了腦袋就太虧了。

關於這則記載的可靠性說法不一,很多認為朱元璋殘暴嗜殺的人當然認定可信,因為老朱隨便殺人的民間故事太多了,也有人認為這則故事是專門黑朱元璋的,比如明末清初大文人錢謙益(本是明臣,後投降滿清)就說來複和尚是牽扯到胡惟庸案才被處死的。

親愛的朋友,關於朱元璋因一字殺害高僧,以及他動輒殺人的故事,你們認為可信嗎?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要成為皇帝,無非就是2個方法。第一種是通過從上一任皇帝手中,繼承皇位。第二就是通過造反或起義的方式,從前朝皇帝手中奪得皇位。這個辦法相較於第一種來說,要困難得多,歷史上除了那些開國皇帝之外,幾乎沒有幾個人能真正造反成功。

雖然通過造反成為皇帝的人非常少,但並不是沒有,像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通過造反成為皇帝的。而在這些皇帝之中,又要數朱元璋的稱帝之路最為艱辛,最為不容易。因為朱元璋和其它的皇帝不同,他的祖上並不是什麼富貴之人,而是貧苦人家。但朱元璋最後卻能一步步從社會的最底層走上至高無上的皇位,所付出的艱辛,常人難以想象。

而在朱元璋身披龍袍,成為權傾朝野的皇帝之後,便自然而然有了所謂的“帝王心術”,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非常不放心,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直接下令處死“嫌疑犯”。而且,在朱元璋成為皇帝期間,為了加強統治,他還大興文字獄,有時牽連“罪犯”高達上萬人,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在當時的社會中一直流傳的一個故事: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就下令將其處死。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高僧究竟是什麼來歷。這位高僧名叫釋來複,俗姓黃,此人學富五車、才華出眾,朱元璋起義之前,本是元朝時的翰林學士。後來朱元璋稱帝后,釋來複便削髮為僧,到寺廟做起了不問世事的和尚。

朱元璋稱帝后,或許是因為他忘不了自己年少時吃的苦,於是有深深的自卑感,疑心病也十分的嚴重。他一度懷疑身邊的一些當初跟隨他一起征戰天下的開國元勳有謀權篡位的心思,於是許多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將都被他以各種名義處死。這就導致了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手下的能人志士短缺,聽說有一位叫釋來複的僧人十分厲害,於是朱元璋打算將其召進宮為己所用。

起初,釋來複並不願意為官,朱元璋也並沒有過多為難他。但是朱元璋內心認為釋來複拒絕自己或許是因為忘不了元朝舊主,便對釋來複起了殺心,但他暫時還未找到好的理由足以處死釋來複。於是,便將他放回去繼續當和尚了。

此後,朱元璋便找了時機又一次召見釋來複,並設宴款待他,席上全是御膳房所做的美食佳餚,釋來複受寵若驚,感到十分的不好意思,便做了一首詩來稱讚朱元璋。而後來的釋來複,怎麼也沒想到,這首詩竟然會成了他的催命符。

這首詩的內容是:“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這首詩本就是一首誇朱元璋的詩,但朱元璋有心殺釋來複,於是就從這首詩的第一句中挑出了毛病:第一句有一個“殊”字,拆開來就是“歹”和“朱”,意即來複暗罵朱元璋是個歹人。於是一代才子釋來複就這樣被朱元璋賜了死罪。

但是史料記載中,說的是來複在還未被賜死時就已經知道自己死罪難逃了,於是把筷子一扔,不慌不忙地盤腿坐在大殿上,就這樣圓寂了。但事實真相究竟是怎樣,這件事情是否真的可信,我們也很難去了解了。


鄧海春


問答題目發生在朱元璋身上的奇葩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不過想必讀者已經對此見怪不怪了,因為一句話、或者因為一個行為,乃至於題目當中得一個字都極為可能成為朱元璋殺人的依據,這不題目中的這位高僧就曾經因為一首詩、一個字而被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給從“雞蛋裡挑出了骨頭渣兒”,而且因為這一小小的端倪便被朱元璋凌遲處死。

“殊”字何意?分開來看,“殊”字變為“歹+朱”,按照朱元璋的“神分析”姑且時這樣拆分開來理解的,這一字緣於一首詩,其實不能說朱元璋是因為“殊”字將這個和尚處死的,和尚被處死的緣由離不開他所作的那首詩:“祗園花雨曉吹香,手綰袈裟近御床。闕下紫雲隨雉尾,座間紅日動龍光。金盤蘇合頒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稠疊屢承天上供,每慚無德頌陶唐。”旁人讀過此詩後,第一印象恐怕就是這個和尚在讚頌朱元璋對於大明的統治,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如此小心翼翼地歌頌大明的詩句,卻依然躲不過朱元璋的耳朵,依舊讓朱元璋聞出了火藥味兒,而且火藥味十足。一時之間,空氣裡充滿了殺氣。


道出這首“反詩”之人名叫釋來複,是明初名噪一時的得道高僧,但卻也是個貪圖利益之人,此人在不僅在修道上頗有成就,而且在文學上也是負有盛名。一方面朱元璋曾經當過僧人,另一方面因為釋來複頗具文采,所以說朱元璋也對其高看一眼。現實中的朱元璋曾經封賞釋來複擔任明朝官員。不過釋來複久居佛法之中,逍遙得道以外,自然不願意多踏入俗世凡塵一步,不過好在朱元璋准許他可以“兼職”。

公元1380年,“明初四大慘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爆發,此次事件涉及到宰相胡惟庸意圖謀反,後被朱元璋察覺,朱元璋暴怒下令將胡惟庸極其黨羽全部誅殺,此次殺戮之人高達三萬多人。而朱元璋誅殺釋來複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日曾經涉及過“胡惟庸案”,只是當時罪名不足,釋來複逃過一劫。如今雖然事情已過十餘載,但是朱元璋卻不是大發慈悲之人。面對此時此刻釋來複這首詩:①“殊”字為“歹+朱”,意為“歹徒朱元璋”;②“無德頌陶唐”意為“朱元璋是無德無能之輩,不配歌頌繁唐盛世”。如此一來,朱元璋便也就順勢趁機抓住了這首詩的“釋來複的小辮子”,即便釋來複再怎麼小心翼翼,到頭來還是沒能逃過朱元璋的殺戮。



“胡惟庸案”發生在公元1380年,而“釋來複慘案”發生於公元1391年,這兩個案件前後相差11年,但是釋來複卻最終沒能洗脫“涉及胡惟庸案”的罪名。宋有宋公明題詩潯陽樓、蘇東坡亂詩烏臺案,明有釋來複題詩乾清宮,朱元璋伺機除異己。無論怎麼說,釋來複都是刀俎之魚肉,而煮元宵無論如何都是要操刀殺之的。


小鎮月明


朱元璋可能是歷史上被黑化最嚴重的皇帝,連他的長像都被黑成鞋把子臉流傳後世,因為他大殺功臣,牽連甚廣,後世對於被他殺的人也就有了各種說法!



關於這個高僧的故事,其實就是想說朱元璋大興文字獄,野史中記載的朱元璋文字獄,大都在洪武十七年以後,而這些文字獄案例中大都是些相同的類型,比如說“生”諧音“僧”,“則”諧音“賊”,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在“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的話,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為按察使撰“賀冬至學”的“議則天下”,桂林府學訓導蔣質為布按二使作“正旦賀表”的“建中作則”,朱元璋將其中的“則”都讀成“賊”,把他們都一一處死!

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在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元璋看後大怒,說道:“生者,僧也,罵我當過和尚,光是說我是禿子,則即賊,罵我做過賊”,於是將徐一夔殺了!

朱元璋宴請的這位高僧叫釋來複,是元末明初臨濟宗名僧,也是著名的書僧和詩僧,與當時的文人名士交誼深厚,與公卿權貴也是來往密切,朱元璋也很欣賞他,曾經想讓他還俗作官,來複婉言謝絕了,來複出家留著長鬍子,朱元璋因此問他:“你不願意來我這做官,要當和尚,我也不說了,但是你剃髮留鬍子這個怎麼說? ”來複回答:“削髮無煩惱,留須表丈夫”,我剃髮是為了消除煩惱,留著鬍子是彰顯男子氣概!朱元璋聽了哈哈一笑,放過了他!


只不過朱元璋對於不為他所用的釋來複還是起了殺心,再後來朱元璋設宴款待高僧來複,來複是出了名的詩僧,朱元璋便請他賦詩一首,於是來複就寫了一首謝恩詩: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芾動龍光。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皇帝想殺你,你還想跑?朱元璋看到詩中“金盤蘇合來殊域”這一句,就抓著其中的殊字作文章,說殊字分開就是“歹朱”,還有那句“無德誦陶唐”,你這是在罵我啊,於是下令將來複殺了!

不過高僧釋來複之死,還有個說法,根據錢謙益的記載,來複是死於胡惟庸謀反案中,還是被凌遲處死的!

關於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獄,最為盛傳的就是前面說的“表箋之禍”,據說明初儒臣有數十人,因在其進呈的賀表格式和文字忌諱,觸怒聖意,而枉遭殺身之禍。


至於朱元璋殺這些人是因為文字的問題還是因為政治的目的,因為史料的缺失,很多事情很難查證了,到現在也是爭論不休,對於朱元璋這個歷史人物,更是爭議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