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引言

在19世紀80年代初,非洲只有一小部分處於歐洲的統治之下。這部分區域主要集中在非洲沿海地區以及尼日爾河、剛果河流經的部分內陸地區。

當時,英國在塞拉利昂擁有弗里敦,在岡比亞沿岸設有堡壘,在拉各斯的黃金海岸保護區擁有據點,並在南非擁有開普、納塔爾等殖民地。

法國人在塞內加爾的達喀爾和聖路易斯定居。

西班牙在非洲西北部的休達和梅利利亞擁有小型飛地。

葡萄牙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建有基地。

奧斯曼帝國控制著埃及、利比亞和突尼斯。

在這之後的短短20年裡,非洲發生了翻天覆地般變化,整個非洲被歐洲人瓜分一空,只剩下利比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從名義上來說不在歐洲的控制之下。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是什麼原因導致歐洲列強在這一時間瘋狂湧入非洲,展開了瘋狂的非洲爭奪戰呢?

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分析

徹底終結奴隸貿易的需要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自從180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貿易的法案後,歐洲各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

他們通過各種方法來限制非洲的奴隸貿易,並且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成功,比如非洲沿岸地區的奴隸貿易行為就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遏制。

但是要想斷絕奴隸貿易,僅僅控制非洲沿海地區還不夠,因為當時非洲內陸的奴隸貿易行為依舊猖獗。

撒哈拉以北和東海岸的穆斯林商人仍在內陸進行貿易,許多地方酋長也不願意放棄奴隸制。以大衛·利文斯通為代表的各種探險家將非洲關於奴隸貿易方面的情況在歐洲進行了報道,這些報道引起了很大反響,那些堅定的廢奴主義者認為如果要想徹底廢除奴隸制,就必須把歐洲人的影響力擴張到非洲內陸。

探險活動日益頻繁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在19世紀之前,非洲大陸在歐洲人眼裡還是一塊神秘的未知區域,歐洲人對這塊遼闊的大陸充滿了好奇。他們組織起探險隊進入非洲,希望能夠繪製出尼日爾河的航向,並且找到傳說中的神奇城市廷巴克圖。

但是來到19世紀後,歐洲探險家們的目標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是出於純粹的好奇心進行探險,而是把探險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即由富裕的資本家出錢資助他們的探險行為,以換取非洲大陸的市場、商品和資源的詳細信息。

這些探險家的活動將非洲大陸的各種信息源源不斷地傳遞到歐洲,在客觀上為歐洲列強瓜分非洲提供情報支持。

資本主義擴張的需求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在奴隸制被列為非法之後,歐洲資本家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資本逐利的本性迫使他們必須開闢新的財源,這時他們發現非洲似乎不僅能為他們提供黑奴,這裡還是資源豐富的原料產地,並且有著規模龐大的商品市場。

雖然奴隸貿易被禁止了,但他們還有的是辦法從非洲大陸上掠取財富。

資本家們利用這片土地上的廉價勞動力大量生產橡膠、咖啡、糖、棕櫚油、木材等,非洲大陸上種植園和經濟作物的時代就這樣子開始了。

在這種情況下,非洲在歐洲人眼中愈發重要起來。當時如果哪個國家能在非洲建立起殖民地,那麼就能在這片區域享有絕對的壟斷權力,從而獲取到大量的財富。

這是導致歐洲列強迅速瓜分非洲的經濟動因,也是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個。

蒸汽機和遠洋船的出現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1840年,英國第一艘遠洋軍艦抵達中國澳門,它擁有鐵製船體和兩個動力強勁的蒸汽機,可以在河流的非潮汐區域中航行,這使它得以從海洋沿河進入內陸。這徹底改變了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關係,全世界被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在這種全新的交通工具出現之前,非洲陸地惡劣的自然條件很大程度上阻擋了歐洲人擴張的步伐,比如橫亙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而現在,藉助蒸汽船,歐洲人可以沿河而入,直接深入非洲大陸的腹地。

奎寧的發現和整體醫學進步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在過去, 由於瘧疾和黃熱病兩種致命疾病的威脅,非洲,特別是非洲西部地區被稱為“白人的墳墓”。

在18世紀,由皇家非洲公司派遣到非洲的歐洲人只有十分之一倖存下來,60%的歐洲人在到達非洲後的第一年內死亡。

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死亡率,在歐洲人眼裡,非洲雖然遍地是誘人的財富,但也是一片籠罩著死亡陰影的詛咒之地。黑死病帶來的恐懼還沒有從歐洲人的腦海中徹底抹去,他們也就不敢貿然前往非洲大陸內部。

直到19世紀初法國科學家從南美金雞納樹的樹皮中提取了奎寧,人類才首次擁有了對付瘧疾這種疾病的方法,從那以後,歐洲人在非洲可以免受瘧疾的侵害,這大大減少了歐洲人的死亡率。

至於黃熱病,不好意思,直到今天,也沒有針對這種疾病的特效治療方法。如果不幸感染了黃熱病病毒,那就只能臥床靜養,最多采取一些對症治療,幫助病人憑藉自身的免疫力扛過去。我們之所以對黃熱病感到陌生,主要還是因為它只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呈地方性流行,目前在亞洲還沒有感染此種病毒的病例。

不管怎麼說,得益於奎寧的發現和歐洲整體醫學水平的進步,歐洲人在非洲的死亡率大大降低,這使得越來越多歐洲人來到非洲,開始了擴張之旅。

列強爭奪海外霸權的需要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19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德國和意大利紛紛完成統一,歐洲各國再也沒有擴張的空間。

當時,英法等國為了爭奪歐洲乃至世界霸權,不可避免地將博弈的重心放在了海外殖民地上。當時的英國具有絕對性優勢,建立起了一個遍佈全世界的龐大帝國,但是其他國家並不甘心落後,希望在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中獲取到更多的利益。

1870年,法國輸掉普法戰爭,將兩個省讓給了德國,於是它寄希望於能在非洲得到更多領土。

而英國將目光投向了埃及以及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上,同時他們還在擁有豐富黃金的非洲南部積極擴張,尋求擴大領土。

在此過程中,英法等國雖然沒有爆發公開的武裝衝突,暗地裡卻波濤洶湧,這是一場爭奪非洲的競賽,他們並不想向彼此開戰,只能將屠刀指向了非洲大陸的原住民頭上。

軍事創新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樣,在19世紀初,歐洲軍隊在武器裝備方面其實並沒有領先非洲太多。這是因為經過多年的自由貿易,非洲的土著酋長從歐洲商人手裡購買了大批的槍支彈藥,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其實更多是體現在軍隊的訓練水平上。

但是到了1835年,普魯士人發明了擊針式後裝槍和定裝式槍彈後,槍支的性能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不論是射程、射速還是殺傷力都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在歐洲軍隊大規模裝備這種新式槍支後,非洲軍隊持有的仍然是前部裝彈的滑膛槍,這種落後的槍支射速十分感人,一分鐘最多隻能發射三次,而且在裝彈時必須採取站立姿勢。相比之下,歐洲軍隊的槍支射速更快,即使俯臥也可裝填子彈,在戰場上佔據的優勢就很大了。

結語:

在以上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從19世紀80年代前後開始,歐洲國家開始了在非洲大陸的瘋狂擴張路。

1880年後的20年裡,歐洲列強風捲殘雲般瓜分了非洲,原因是什麼


1879年,英國同南非祖魯王國開戰,將這個新興的國家納入了自己的殖民地版圖。

1880年,根據巴特克國王馬克科與探險家皮埃爾·薩沃南之間的條約,剛果河以北地區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1881年,突尼斯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德蘭士瓦重新獲得獨立。

1882年,英國佔領了埃及,意大利開始了對厄立特里亞的殖民。

1884年,英法瓜分索馬里蘭。同年,德屬西南非洲、德屬東非建立,喀麥隆、多哥淪為德國殖民地。

1884年至1885年的柏林會議,歐洲各國制定了進一步劃分非洲的基本規則,從此,非洲的大門就徹底向歐洲敞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