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記載了三種治療呃逆的簡便方法

膈肌痙攣俗稱“打嗝”,中醫呃逆,在《內經》中叫“噦”。

一些中醫書籍中認為,呃逆、噯氣、嘔吐的病機屬於胃氣上逆,而臨床所見,許多呃逆並非胃氣上逆所致。如果按胃氣上逆治療也沒有很好的效果。

「靈樞」記載了三種治療呃逆的簡便方法

噯氣是飽食之息,多見於飯後,其聲較長。噯氣後會感覺舒服;呃逆急促而短,無法自己控制,說話或吃飯都可以突然發作,呃逆時,可同時伴有腹部等身體的抖動,讓人感覺不適或非常痛苦,應細辨之。

膈肌痙攣的病位在膈,因為胃居膈下,胃氣一上逆,就容易動膈,一動膈就會出現呃逆。

所以,呃逆的直接病機是動膈,而不是胃氣上逆,胃氣上逆可以動膈,其他臟腑的氣機逆亂也可以動膈,非獨胃也,只不過最常見的是胃氣上逆而已。

這也就是為什麼用和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和中脘、內關、足三里,只能治好大部分呃逆,對一小部分呃逆仍然無效的原因。

所以,呃逆應從三焦五臟論治。

「靈樞」記載了三種治療呃逆的簡便方法

【黃帝內經·靈樞】說:“···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補手太陰,瀉足少陰。”

這說明呃逆不僅與胃有關,還與肺有關,本來是中焦胃的病,治療卻也可以從上焦的肺經和下焦的腎經入手。

【靈樞·雜病第二十六】記載了三種治療呃逆的簡便方法:“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

「靈樞」記載了三種治療呃逆的簡便方法

我在實踐中是這樣理解並運用的:

一、取嚏法:用豬牙皂細粉,令其嗅聞後,連打幾個噴嚏,呃逆立止。

二、憋氣法: 雙手拇指重按攢竹穴稍下,上框下沿,令其深吸氣,憋住,緩緩呼出,如此三五次,呃逆可止。

三、拍背令驚法:轉移其注意力,猛拍其背並吼之,令其突然一受驚嚇,呃逆亦可即止。

治療呃逆和岔氣,我曾遇一老先生授我一法,屢用屢效,分享給愛好中醫的朋友們,以共研之。

方法是:令患者取站位或坐位,一手後背身後,施術者扶其肩,尋肩胛下角與脊柱間之大筋,用力彈撥三五次,再換對側施術一次,可立即減輕症狀。

若有某些慢性病引起的頑固性呃逆,再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