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故事三则——崔护,画琵琶,京都儒士

崔护

博陵人崔护,天资完美,性情孤傲不合群,应举进士没考中。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到都城南门外游玩,看到一户庄园,一亩见方,园内花木丛生,寂静似无人。敲门良久,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看他,问:“谁呀?”


他自报家门,说:“我一人春游,酒后口渴讨点水喝。”
女子进去端来一杯水,打开门,摆凳让坐。她一人靠着小桃树斜身久立,两眼脉脉含情。妖艳妩媚,体态娇美。崔护用话挑逗她,不语。两人对视良久,崔护告辞。她送到门口,似有承受不了之情地进了屋,崔护也依恋地回头看着走了,以后没再来。
到了第二年清明,忽然想起她,情不自禁,直奔城南寻找。旧景依旧,而大门已锁。崔护在左边的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故事三则——崔护,画琵琶,京都儒士


几天后,他偶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声,敲门询问,有位老父出来说:“你不是崔护吗?”
答:“正是。”
老父哭着说:“是您杀了我的女儿。”
崔护惊恐,不知如何作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去年以来,整天精神恍惚若有所失。近日陪她出去,回家时,见左边门上有题字,读完,进门就病了,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她迟迟不嫁,就是想找个君子,使我的终身有托付。如今她不幸去世。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
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
崔护也感伤哀痛,请求进去哭亡灵。她仍庄重严肃地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一会儿,她睁开眼睛。过了半天又活了。老父大为惊喜,将儿女嫁给了崔护。

<strong>【原文】

<strong>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

<strong> 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strong> 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尔后绝不复至。

<strong>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strong>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

<strong> 曰:“是也。”

<strong> 又哭曰:“君杀吾女!”

<strong> 崔惊怛,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

<strong> 又持崔大哭。

<strong>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

<strong> 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画琵琶

唐代故事三则——崔护,画琵琶,京都儒士

有个书生想要到吴地游览。路经长江以西,因风阻挡船只能停靠岸边,书生就上山散步。进入树林走了几十步远,前面有一山坡。见庙门和房门都开着,房中有床和桌子,门外有小的游廊数间,近旁有笔和砚。书生擅长画画,就拿起笔,在房门外的白墙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一样。画完后,风浪平静上船就出发了。和尚回来后看见了画的琵琶,不知是谁画的。就告诉了村里的人说:“恐怕是五台山上的圣琵琶。”

当然这是笑谈,却被村里的人相互传说,来庙里烧香求福更尽力了。

书生到了扬州,在吴地一年了;听说长江以西路边庙里有圣琵琶,灵验不一般。书生心里怀疑。所以回家时路过长江以西,让船家停船在此,上前拜访。和尚还是没在,他所画的琵琶依旧,只是前面有了幢幡、彩花和香炉。书生取水将墙洗净。和尚也没回来。

书生夜宿在船上,第二天又去庙里。和尚夜里已经回来,发现墙上的琵琶没了,就把这事告诉乡亲们。老乡们都聚在一起,互相悲伤叹息。书生问他们原故,都说以前的灵验:“现在应该是有人背着我们,把琵琶藏起来。”

书生大笑,才说出了画琵琶的前后情况,及擦去的原由。和尚和老乡们这才相信书生的话,灵验的话也不说了。

<strong>【原文】

<strong>  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中有床、床榻。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

<strong> 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strong>  书生便到杨家,入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心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

<strong>  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主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

<strong> 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由,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灵圣亦绝耳。


京都儒士

唐代故事三则——崔护,画琵琶,京都儒士

近来京城有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饮酒,谈起人有勇敢和怯懦的,都来自胆气。胆气如果强盛,就会无所恐惧,可称为男子汉。在座的有一儒士自我介绍说:“若说胆气,我还真有。”

众人笑着说:“一定要试试,然后才能相信你。”

有人说:“我的亲戚有座宅院,过去是很可怕的凶宅,现今已锁上门了。您能独自住在这个宅子里,一夜不害怕,我们几个人酬谢你一桌酒席。”

儒士说:“唯命是从。”

第二天便去了。其实它并不是凶宅,只是暂时空着。就备好酒肉瓜果灯烛,送到此院里。大家说:“你还要什么东西吗?”

他说:“我有一把剑,可以自卫。请不要担忧。”

众人出了宅院,锁上门回去了。

此人实际是个怯懦的人。到了晚上,他把驴拴到别的屋里,仆人和读书人不许跟随。他就在书房里住宿,不敢睡觉,只是能熄灯抱剑而坐,惊恐不止。到了三更时分,月亮升起来了,从窗缝中斜照着进来。他见衣架上有个东西像鸟在展翅,翩翩起舞。他恐惧地勉强站了起来,把剑一挥,应声而落在墙根,碰撞之声,后来就寂静无声了。恐惧更甚,也不敢追究,只是握剑坐着。到了五更,突然有一物,上台阶推门,门没开,从狗洞里伸进头来,气喘吁吁。他害怕极了,握着剑向前砍去,不由自主地摔倒在地。剑也失手落在地上。他又不敢去找剑,怕那东西进来。他钻到床下蜷伏着一动不动。突然困倦睡着了,不知不觉天已亮。

仆人和读书人打开门,到了书房,见狗洞里鲜血淋漓狼籍一片。众人惊恐地大声呼喊,儒士才醒过来,开门时还在发抖。详细地说了昨晚与怪物搏斗的情形,众人都很害怕,就在此墙下寻找。只见帽子破成两半在地,就是昨夜所砍的那个鸟。原来是个破旧帽子,被风一吹,像鸟在扇动翅膀。剑在狗洞旁,大家又绕屋寻找血迹,原是他骑的驴,已被砍破了嘴,唇齿破损。原是天快亮时挣脱了缰绳,头伸入狗洞才遭了这一剑。众人笑得前仰后合。搀着儒士而回,儒士惊恐万分,十天后才好。

<strong>【原文】

<strong>  近者京都有数生会宴,因说人有勇怯,必由胆气;胆气若盛,自无所惧,可谓丈夫。座中有一儒士自媒曰:“若言胆气,余实有之。”

<strong> 众人笑曰:“必须试,然可信之。”

<strong> 或曰:“某亲故有宅,昔大凶,而今已空锁。君能独宿于此宅,一宵不惧者,我等酬君一局。”

<strong> 此人曰:“唯命。”

<strong>  明日便往。实非凶宅,但暂空耳。遂为置酒果灯烛,送于此宅中。众曰:“公更要何物?”

<strong> 曰:"仆有一剑,可以自卫,请无忧也。"

<strong> 众乃出宅,锁门却归。

<strong>  此人实怯懦者。时已向夜,系所乘驴别屋,奴客并不得随,遂向阁宿,了不敢睡,唯灭灯抱剑而坐,惊怖不已。至三更,有月上,斜照窗隙,见衣架头有物如鸟鼓翼,翻翻而动。此人凛然强起,把剑一挥,应手落壁,磕然有声。后寂无音响。恐惧既甚,亦不敢寻究,但把剑坐。及五更,忽有一物,上阶推门;门不开,于狗窦中出头,气休休然。此人大怕,把剑前斫,不觉自倒,剑失手抛落。又不敢觅剑,恐此物入来,床下跧伏,更不敢动。忽然困睡,不觉天明。

<strong>  诸奴客已开关,至阁子间,但见狗窦中,血淋漓狼籍。众大惊呼,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栗,具说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遂于此壁下寻,惟见席帽,半破在地,即夜所斫之鸟也:乃故帽破弊,为风所吹,如鸟动翼耳。剑在狗窦侧。众又绕堂寻血踪,乃是所乘驴,已斫口喙,唇齿缺破:乃是向晓因解。头入狗门,遂遭一剑。众大笑绝倒,扶持而归。士人惊悸,旬日方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