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反击世之虚妄 加缪 真英雄也!


本文是以《西西弗的神话》作为加缪的思想解读,算作对他其他作品的导读,因为只有听懂他的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读懂他的著作,最好还是要回归书籍本身的。

很多人以为加缪是作家、文学家。因为大家熟悉他的作品,以及他是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其实他是个哲学家,因为他对其时代的哲学探讨做出了一定影响力的贡献,所以更准确来说他是个哲学家。另外他还有各种随笔以及剧本,值得一看。为什么本期以《西西弗的神话》来聊他的思想?因为很难读懂,至少我初中读的时候是一头雾水。那是一本哲学随笔集,研究哲学和人生的荒谬与荒诞。读懂这本也就差不多知道加缪在想什么了。我刚开始读错这本书的原因是:我以为荒谬是他的结论,没想到荒谬是他开论述的起点和设定。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加缪

这是思维定势造成的,这里要提醒很多读者,读懂加缪一定是别以正常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不然容易搞错他的思想,甚至以为他是存在主义,百度百科也这样写。但事实不是,不是我觉得,而是他本人回答过自己不是存在主义,事实上他写《西西弗斯的神话》就是直接反对那些所谓存在主义的哲学家们的。加缪认为,有些存在主义者毫不犹豫地投靠一个绝对者或超越者的力量,这是一种以哲学的方式自杀,而他愿意继续留在现实的处境里面奋斗。

你看到悲观者其实不消极


我认为今天的我们一定要读他的书,以为对脚底无坚实陆地只有流沙的当下人们所处的局面来看,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加缪探讨的就是人为什么而活,应该怎样去活,这里还要提一点,加缪不是悲观。很多人对悲观有误解,认为悲观是消极、是错误。但事实不是,悲观与乐观不是矛盾的,而是对立的。

很多人读刘慈欣《三体》以为他是对人性的悲观,其实错了,他通篇在表达技术决定论,暗含的意思是人类未来的唯一生存办法就是逃离地球,飞向外太空。

还有人读王东岳《物演通论》认为他是悲观,其实还是搞错了,如果他真是悲观,他就没有必要现身讲学,他这叫悲观的积极者、理性的悲观者,也就是积极态度面对悲观,悲观指的是对宇宙物演总体视角下的一种事实陈述,积极是为人类如何缔造下一轮文明提供新思路,这叫哲学家。不然他出来跟你说什么呢?在终南山潜修三十多年何必呢?

消极的人不会出现在你的视野中,只有积极的人才会出现,但是积极不代表乐观。历往哲学家们也是如此,他们不比谁懂得多?按理说应该看透一切之后就消极了,然后世人不会看到任何有关于他的内容,因为消极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创作欲望的。

加缪也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持有悲观的态度,但是他的做法却是积极的。至少我们从他的行为和选择上来看:他坚持奋斗,努力抗争,他认为人生是值得过的,尽管他始终坚定,每个人的人生都处在荒诞和荒谬中,无一例外。

这样的人我能给你举出一大堆例子,比如卢梭,你看他的著作就会觉得这人把人性看的太透彻,在言语中透漏着悲观。但实际呢?他在《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和桎梏之中”,这表达着他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态度。还有我们熟悉的作文里经常出现的“贝多芬”。还有那个喊着“上帝已死”的尼采,他不是表达神学崩塌之后人类何去何从的无奈,而是说“我们自由了”,这是那句话的下一句。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为什么人们容易读错加缪,因为他的思想核心或者说起点就是:“这个世界,包括人的生活处境,注定是荒诞和荒谬的”。

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一直在讲这个,可是这句话的含义很容易被理解成:当一个人认为世间的一切皆虚无、皆假象、皆没意义的时候人就不值得活下去了,就不应该积极面对,因为积极面对是个笑话,甚至应该自杀。佛教都没跟你这么讲,反而佛教最拒绝自杀这件事情,古代大部分的宗教都是反对人自杀的,比如中国讲自杀无法参与轮回,地狱都不收,最终成为孤魂野鬼,以此来戒示人们万不可轻生。

为什么会误解,因为你的惯性思维,你总是觉得加缪说的这句话是他论述的结果,是他最终得到的结论,其实不是,加缪是以荒诞为出发的,这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截然相反,普通人都会列举很多丑恶黑暗的社会现象、人性中种种的邪恶,最后得出结论说人生真是苦难所以不值得努力积极的面对。在加缪的思想中,荒谬不是作为结果,而是作为起点来提出的。

加缪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既然我们面对的是荒谬的世界和人生,那么,荒谬是否就必然要引出自杀的结果呢?在加缪看来不是,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无论幸福还是苦难的人生都是值得过的。

加缪认为:自杀或者说消极对待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任何人想以此方式消除荒谬是不可能的,荒谬永远不会被消除,你死荒谬没有消失,而是你永远没机会和荒谬对抗,你这叫逃避。

你以为加缪只是说肉体上的死亡吗?不是,他指的自杀还有精神和思想上的压抑以及消极,别看你活着,其实也是逃避和惧怕荒谬。身体方面的自杀表面看来解决了荒谬,但加缪认为自杀是一种误会,以为可以借此化解荒谬,其实这是对他的惧怕,因为生活就是对抗荒谬。当你活着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注视它

换句话说,只要你活着本身就是身处荒谬之中,你只有去反击荒谬你才存在,如果你不反击,即使你活着也等于不存在。你反击的目的不是解决荒谬,那不是目的,因为荒谬不能被你解决,你要做的只有去反击和面对,然后过完荒谬的一生,如果你自杀,看似你解脱了,其实是逃避,荒谬依旧存在,你再也没机会对抗他了,所以加缪反对自杀。不但反对肉体上的自杀,同时也反对精神上的自杀,什么叫精神上的自杀?指的就是消极面对,或者干脆说就是虚无主义。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臧克家有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对这段最好的总结。

抗击虚无主义


咱先分析什么才是“荒谬”和“荒诞”。这俩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放到语境中就是:只有你认为不对,你才会说荒谬,当你认为对的时候你不可能说荒谬,于是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对某种处境说“不”,是反对当前处境的意思,比如一个人面对不公平的时候说: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们要记得,当你说“不”的时候,等于以一种否定的方式去肯定事情的另外一面,这个逻辑关系咱不能搞错,也就是说当你认为这个人的行为不合理,必然有一个合理的存在,这叫逻辑关系中的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简言之,总有一个正确结论)。譬如我说:“你这样做是荒谬的”暗含着“你那样做就不荒谬”、“你不这样做就不荒谬了”。荒谬是使用说“不"的方式,来肯定另外一种模式的存在。就好比喜欢和不喜欢,前面加个不。你喜欢这个那个总有个不喜欢的,你不喜欢这个那个总有个喜欢的。

萨特和加缪是同时期的人物,他有一次在打仗被俘之后说:“唯一的自由就是说‘不’的自由 如果给了一个人说“不”的自由,那就是给予了对方最大的自由。

这也就是我经常给大家说的那句话的来源:“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我们在荒谬中可以对荒谬说“不”,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反抗的态度。比如在那个时期,加缪反抗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潮就是当时流行的虚无主义。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这是哲学开启的怀疑时代后的产物,是一种怀疑主义哲学,其原始的含义为:唯有我们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者才是现实的和存在的,此外一切皆为虚无,虚无主义反对科学和传统的哲学体系以及现存的社会秩序。他们否认国家、教会或家庭的一切权威,也就是说上帝不管人类了,人间又无正义,于是一切都是假的,人活不下去了,虚无主义逐渐与政治恐怖结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

一言以蔽之什么叫虚无主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毒鸡汤”,加缪这些人的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鸡汤”,但是不同的是网上的鸡汤没有给你方法,只是鼓励你,而加缪这些人是在用行动证明。另外要提一点,人类确实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比如《三体》中智子封锁地球科技,物理学家们说物理学不存在了,这其实也算一种,后来衍生到社会、军队等等之中,于是出现军队的失败主义、社会的逃亡主义,这些思潮的主要来源就是高等文明的绝对压制。和历史中的虚无主义殊途同归,历史中的虚无主义主要是因为对人类本身的怀疑而展开到对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切内容,包括科学、哲学、神学等等全部怀疑。

今天很多人还是持有虚无主义的看法,毕竟大家看“毒鸡汤”的时候确实会有感觉说的太有道理,但实际你要知道“毒鸡汤”是最害人的,它看似告诉你真相,实际是偷换概念把你导向虚无,但你要知道虚无主义早在很早之前就走到尽头了,虚无主义后来被泛化到各个方面,而我们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保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在今天看来其实是有危害的。这就是我告诉你读哲学的原因,不然天天被网上别有用心的人引导却还难以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加缪当时的对抗之一就是对抗虚无主义,所以很多人把他称作存在主义,其实搞错了,就好比一个人在讲美国的方方面面很容易被人误解是美分。加缪他们看到了在这个乱世,如果人们沉浸在虚无主义里,这个世界就会更糟糕

你想想那时候一战二战之前,社会极其动乱,1793年法国大革命,也就是法王路易十六被人们送上断头台,这是革命的重要的标志,也是世界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各地革命的浪潮接连而来。

人们在当时面对非常多的问题和麻烦,就好比孔子所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且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

所以人们一方面看着人类从神学时代走出之后依旧自相残杀,上帝没了,人间正义也不存在了,皇帝被杀了,贵族再也不承担社会责任了,暴民不断地在破坏秩序,这就是他们面对的局面,所以很多人觉得人生或者说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这时候很多人产生虚无主义的看法是很能理解的。

但是加缪却站出来说不是这样的!这一切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我们要努力去找到意义!加缪认为反抗者面对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认为暴力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又认为暴力不合理。在他眼中,杀人是必要的,但又不能原谅。他说得非常具体:“ 谁投出了一枚炸弹之后,他一生的时间便在下一秒钟一闪而逝,留下的只有死亡”。

于是加缪试图找到办法去解决虚无主义对人类的影响。这也就是加缪为什么说尽管世界是荒谬的,上帝没有了、人间也无正义,同时人类的一切行为以及社会的存在皆系怪诞,但我们得对抗怪诞和荒谬。这就很好的能够把虚无主义的悲观和绝望以及消极导向成:你可以悲观但你不能绝望和消极,你得是积极和主动的去对抗。加缪不指望能让这些人转变对世界的看法,毕竟那时候在一战和二战时期,你怎么可能让人们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不可能,你只能告诉他们要勇于面对和反抗这一切的不幸。

不幸确实是痛苦的、但是对抗不幸确是快乐的,尽管二者都是荒谬的,可是两者取其重来比较,要么你就去死,可你又不敢死,就算死了不叫解脱,那叫逃避,若你不敢对抗就算活着那就精神和思想上的逃避,所以你既然活着你就必须得面对,不然你就算活着,其实也死了,你的人生永远是逃避状态。

西西弗斯的反抗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的一个神,诸神处罚他把一块巨石顺着山坡推上山顶,但到顶后石头又顺着坡滚下山去,就这样往复,他永远不可能将石头推上去。可他永远不放弃!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所以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众人也觉得西西弗斯傻。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无效劳动者的行为是不存在价值的。这个神话中表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绝望,就像是我们看《西游记》里有一段:鸡吃光米山、狗舔完面山、火烧断金锁一样,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实的荒诞正如西西弗斯的命运,明知自己是徒劳无法消除荒诞,但就是不放弃的推巨石上山。不是他战胜荒诞与否,而是他的行为表明,荒诞永远战胜不了他,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诞的最大反击。就像海明威说的那句话:“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西西弗斯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正因为他有对自己清楚的认知,他才明白自己的行动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最有意义的,因为他在反抗,而不是放弃或自杀,只有那样才真的叫做没有意义,他对抗不是对诸神,是对抗命运,他压根就没有希望终有一天不用再推石头,荒诞永远不可能被消除。

他也不希望会出现那一天,因为出现就表示西西弗斯失败了,为什么?如果你有目的性,你很有可能在下一次尝试的时候就放弃了,事实是刚好石头不滚下去了,你自以为胜利了,其实不是。

比如,某人坚持做一件事情最终成功了,这不叫坚持了所以成功了,而是机会来了,如果机会没有出现,下一秒这个人可能就放弃了,除非他坚持到死亡,这才叫坚持。所以西西弗斯只有对抗到自己最终死亡,石头依旧滚下去,这才能证明自己没怕过,如果永生那就永远去反抗,永远不放弃,而不是荒诞消失了你以为自己胜利了,这叫对荒诞的最好反击,这才叫永不放弃。

我们反过来去想加缪,他其实是通过揭示人生的荒谬甚至是丑恶,不断的提醒人们,这个世界不管多么的荒诞离奇你都要选择活下去。

回想西西弗斯真的傻吗?他一点也不傻,现实给予他的是荒诞、绝望和悲观,并且永远不可能消除,但他绝不以消极态度面对,不放弃,他用自己看似愚笨的行为去对抗这种现实,尽管在其他人眼中是无效的,但对于西西弗斯来说这就是我抗争的最好表现!


对抗消极 心不定 输的干干净净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努力改变环境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这样是没用的,是徒劳的,他会告诉你自己年轻的时候早就试过了,作为过来人好心劝你应该要顺从,应该要学会适应。在一所普通的高校中,其他人都在玩游戏,而你每天在努力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学校的活动都会积极参加和响应、并且每天都在为考研做准备。这时候总是会有人在你耳边告诉你,这没用的咋咋之类的话,甚至在课堂上你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也会招致其他人的鄙视的目光。

其实这样的事情很普遍,初中和高中就存在,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们需要自我麻痹,以及对你的行为进行价值和意义判断之后产生的安全感,也就是如果他没有和你一样去努力改变现状和进步的时候,他就会倾向于通过否定一切来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克服内心最深处的焦虑,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说这样的话,那说明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焦虑的感觉,所以你干什么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和你比较过,正因为他和你比较后产生了一种不安和焦虑感,他才会通过这样的办法给自己当前的行为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这是受大脑控制的,其实跟性格本身关系也不大,人的一种本能而已。

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或社会现象发现:努力的你其实就是西西弗斯,而其他人就是那些看笑话的诸神,你努力不只是为了改变自己,实际上是对抗现实,可为什么不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坚持到底而不被其他人同化,这是因为西西弗斯从来不在意其他诸神的言语嘲讽,更不在意他们的目光,西西弗斯所对抗的不是诸神,而是推石头上山顶这件事情本身。

举个例子,一个人对周围人立了个目标,说自己每天都要去图书馆看书,准备考研,并且说自己做不到就咋咋咋,刚开始能坚持,可到后面坚持不下去了,但为了不被周围人嘲笑,他还是得硬着头皮去,但实际上他在图书馆呆那么长时间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这样是把事情做给别人看而不是为自己做事。

另外一个人他想去图书馆就去,不想去了就不去,该干嘛干嘛,但是他始终在学习和进步,而不是只有在图书馆才学习,在其他时候就不学习。同学会觉得这个人三天半新鲜,一会学一会不学,于是调侃他,但是这个人丝毫不在意,因为他本身就没觉得去图书馆才叫学习,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在走路,也是在思考一些问题,这叫为自己而学。

王阳明爹是状元,自己从小就被众人期待,他也是天资聪慧,可是因为和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他一心当圣人,所以他看的东西和考试大纲没关系,第一次落第之后有人安慰,也有很多嫉妒者嘲讽挖苦他,他没在意。三年后会试又落第了,原因很简单,他在25岁那段时期钻研佛法,众人这次可不能放过笑话他的机会,但其实这些人也没考上,就好比学霸因为发挥失误没有通过测试和班里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们站在一起,自然少不了被挖苦,王阳明当时说:

“世人都以落第为耻,吾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话意思是我压根就没在意,你们瞎操啥心。尽管存在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但是你要是了解王阳明你就知道,他此时压根就没有想当官,他一心要找到当圣人的方法。不过你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内圣的标准是什么?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我们反抗,所以存在


再说回到西西弗斯,其他人都觉得他最终完成不了那个目标,所以嘲笑他、讽刺他、挖苦他,认为这是对他最好的惩罚。切换视角,西西弗斯他觉得自己每一个把石头推到山顶就是完成了一次的小目标,石头再滚下去然后再推上去又是完成了一次小目标,就这样往复循环着,西西弗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小目标,这是西西弗斯的视角。所以对他来说不存在无意义或无目的。

就像考研这件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西西弗斯那不断滚下去的石头,因为最终很可能考不上,周围的人就像是诸神一样,觉得你在这条路上只有考上了才叫成功,考不上所有的辛苦的都是百搭,这叫白费劲。可事实上呢?你在完成这个大目标的同时其实完成了很多个人生的小目标,这叫成长。而那些坐着看戏的诸神,他们停留在原地。西西弗斯推石头的一路上并不孤独,他可能会遇到蚂蚁然后聊两句。可能会来一只鸟落在石头上来滩鸟屎调皮一下。这一路的风景只有西西弗斯知道,其他诸神只是看笑话。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面有一段话:“舞台的布景也有崩塌的时刻。起床,搭车,在办公室或工厂上班四小时;吃饭,搭车,工作四小时;吃饭,睡觉;然后是星期一、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样的节奏。多数时候,这个轨道很容易遵循。只是有一天,突然产生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于是一切在预料不到的厌烦中重新开始。”咱们都在嘲笑西西弗斯,但实际我们回顾下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是不是这样呢?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他在这里所说的“为什么"就是意识的突然自觉,你突然明白自己的生活是怎么一种存在的时候,你随后出现的是一片茫然,接着灵魂空虚,日常习惯的环节破碎,然后你心智无望地找寻新的环节,求而不得更是焦虑,从此陷入消极。

从这个角度你去重新理解西西弗斯,他的这种坚持到底是他意识到了还是没意识到?我们以为他认识到了,其实很可能他没有认识到?所以要么西西弗斯是意识到了反击,要么是没意识到坚持。很多人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一切,看似积极,可如果是他没有意识到一些事情呢?那总有一天会意识到,如果意识到了他会怎么办?是继续坚持去反击自己意识到的荒诞还是放弃?所以西西弗斯其实是在这两种状态之中,暗喻现实中的人们。那么加缪在表达什么?这就是多角度的了。

我的理解是:加缪告诉人们,我讲的越荒诞就表示你无论如何都应该活下去对抗荒诞,当你有一天醒悟现实的荒诞,千万别因为对环境的悲观以及失望而放弃自己,别因为自己的处境糟糕就想到自杀,为什么?因为永远不可能存在一个不荒诞不离奇不荒谬的世界,可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活?很简单!绝不苟活!这是加缪的态度,你必须战斗,和谁?不是和其他人竞争,而是和荒诞比试,你要比荒诞本身活的好,就算荒诞,你活得依旧很好。尽管生活贫穷可以依然积极向上,这叫对荒诞的最大鄙视,这叫超越荒诞,最终你战胜了荒诞。

也就是说:人们终有一天会明白自己面对的是荒诞,可依旧不放弃反而是迎头反击这才叫存在。就像许巍唱的那句歌词:“总想起身边走在路上的朋友,有多少正在醒来”。

尽管加缪最后补充了一句,人们的这种选择就很荒诞,世界的一切都是荒诞。为什么?我前面说了积极的悲观者,就是他看透了这一切,可是他还是积极,他的选择是对抗这一切,可是他的选择却很荒诞,因为对抗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荒诞的一部分,但是胜利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什么叫真正的胜利?就是你直到死你都没有放弃反击。

他为什么这样警告人们?因为如果你没明白还好,如果突然有一天你被现实打醒,你想明白自己的生活其实就是西西弗斯推石头,那你会怎么样?放弃?自杀?不是,而是积极的对抗!这是加缪告诉人们的。

何谓英雄,何谓勇士?


现实中很多人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事情,或者被一些毒鸡汤、甚至是煽情的东西搞得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可事实在加缪的思想中,你既然没有死,你既然还在活,现实越荒谬,你就应该越反抗,只有这样才叫精彩,这个精彩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大可不必失去希望,就算你悲观,你也应该是积极态度面对生活,鲁迅看透的东西多吧?但是他还是有一句话:"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出自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

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人罗曼·罗兰,他在«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里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你得对着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敬的心。别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你得想到今天。把你的理论统统丢开。所有的理论,哪怕是关于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对人有害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先过了今天再说。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污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你不用焦心。你先看着。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干吗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吗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伤呢?一个人应当做他能做的事并且竭尽所能。” 这类名著都是有电影的,大家看不进去书可以去看电影。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罗曼·罗兰

我们很熟悉的还有他的一句话是:“真正的英雄是明白世界的残酷、见识到人性的丑恶,并且也遭受了社会带给他的苦难,他依然能用心的说:“我热爱这个世界,我愿竭尽所能去为我的世界而好好战斗”。

名人名言都被缩减了,这是那句话的完整版,这句话在说什么?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尽管悲观但是却不会消极的态度,是认清真相之前在庞大的价值基础上延续个人价值,也就是你怀抱着一切的美好去努力,你从来不觉得世界是荒诞和丑陋的,那是一个人年轻奋斗的时候,然后是一个人认清真相之后避免陷入虚无主义,是在荒诞和真相以及丑陋中继续创造伟大的价值,属于你自己的价值就是社会的价值,而不是认清楚之后放弃和消极的度过一生,那么你就永远输给了荒诞的现实,并且再也没有机会和它战斗了。这一点和加缪的想法差不多。

世界给予你荒诞,你给予世界反抗


我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想起来一人,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人,他在这次疫情的时候的捐赠了物资,我不管这事真假,因为我也是从网上看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这样式的人物会存在于咱们的社会中,也就是说即使他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苦难、受到了社会或人性给予他最大的恶意,他依旧能以善意去回报社会,哪怕是极其微弱的。

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如果是他我们会这样做吗?所以他这样式的人令我佩服。他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告诉

我们每一个放弃抵抗的人,勇敢面对生活,因为只有面对,才是对现实的最大反击,除此之外皆为逃避!他对社会与他人释放的善意就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最好反击。

悲观不是消极,理性悲观派


很多人说我的节目透露出悲观和消极的内容,我说你一定是搞错了,悲观是事实,但消极是你对我的误解,我如若消极,你听不到我的内容,你之所以听到我的内容就表明我是积极,不然我一个字都懒得说。

我的悲观无从改变且永远不会改变,这不是因为我个人生活中遇到的苦难或是社会中遭遇的不公等等,绝不是。我之前跟大家讲过,我不会把这一切归结为我个人的不幸,我是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角度去看这一切,甚至有时候我会抽离现实到整个宇宙物质演化历程的高度去看,试问个人一生的忧悲恼苦、生老病死这些问题还重要吗?

所以我的悲观不可改变,因为我的视角不在个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无论如何,我不会像很多类似的人一样放弃生活、消极面对。因为我知道那叫逃避,那叫麻痹自己。而我要做到的是告诉各位事实,什么?事实就是宇宙的一切存在皆苦,就好比加缪说一切皆荒诞,但是我们的导出是一样的,就是积极面对,这叫理性悲观派。你听我节目千万别听到最后变消极了,这违背了我做节目的本意。

很多作家或者哲学家的理性无一例外都会被误解成消极,事实不是,就拿王东岳老先生的《人类的没落》,很多人看完之后受不了,我想问为什么受不了?很简单,是因为你本来就准备放弃,只不过自己还没有勇气、没有想明白。等你看到拿本书之后,你在突然站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之后,于是获得了勇气,什么勇气?放弃生活从而消极的勇气,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不明白的往前走和明白了之后往前走的区别是明白和不明白!可你为什么找区别?你应该找共同点,什么?“往前走”这个共同点,这就是我说的积极面对。

想明白了后一定是悲观的。所谓乐观看待不过是向前走的积极化解。试想你为什么乐观?不是因为本来就乐,而是因为本来就苦,所以你要乐,正因为你乐,你才叫对抗悲观。你从来不会见到一个生活没有什么不幸的人把乐挂在嘴边,只有那些生活很苦的人经常要把乐挂在嘴边,并且他时常要劝周围人乐观。所以他们经常要对一个人说你要开心,你要乐观,试问如果对方没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他又为什么会这样安慰对方?

他们用行动和思想告诉众人要反击


回到正文,加缪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他说:“你从生下来,就注定一生将在荒诞中度过,这是人活着的特质或者叫生命的本质”。

我之前说过生命的本质就是不自由,那是从基因角度去看的。他是从社会角度去看的。但是殊途同归。海德格尔那位著名的哲学家也研究这些内容,他认为人类太悲催了,或者说生命太悲催了,万物只有人类可以知道自己未来将要死,他要化解人类的这种悲哀,所以他认为人类应该用爱而活,怎么活?“向死而生”,别只关注倒计时认为年轻的时光是美好的,而老年的时光是痛苦的、是倒计时和死亡,其实不是。生命中每一刻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珍惜一分一秒。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加缪

加缪没有他这么温情,加缪觉得我们得向荒诞反抗,我们得战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加缪比海德格尔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要深刻一些,甚至说比同时代的一位哲学家萨特还要深刻,我这里不介绍萨特了,大家自己了解。

意思是什么?其他人虽然也说明白了人活着好难这个问题,可是他们却没有说明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加缪在揭示生命的真相之后给出你方法:面对荒谬,无所逃遁,人必须要战斗。所以这不是鸡汤。

就好比《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不是让大家悲观,作者最后说过一句话:“作为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特文化的人类,我们完全可以同我们自私基因的本能相抗衡。因此,即使人类有阴暗的一面,也不过是基因在控制我们而已,我们完全可以认识它、警惕它,最终摆脱它的控制。”

所以你明白我前面说的这些人比谁都悲观,因为他们看明白了很多事物的本质,但是他们却比谁都积极!因为他们通过写书告诉众人:

“你要积极面对,千万别想明白了之后放弃,你看我写的内容就知道我看的比你还明白,但是我也没放弃,我反而还要以行动告诉周围人我在积极对抗。”

对了,说到这里要提到我昨天的节目:早期东西方哲学家们为什么反文明。这期里面最后讲到希腊哲学家们中有一个叫做斯多葛学派和犬儒学派,那是古希腊晚期,这派别的哲学家认为的和加缪的其实差不多,比如他们说:“一个人不能阻止命运给他准备快乐和痛苦,但他可以认为快乐并不是好事,痛苦并不是坏事,从而保持自我满足的自豪感。”,这叫什么?这叫反击。

加缪的思想中还有一个宝贵的点:在你想好了不自杀的前提下,你怎么才能活下去,并且活出如你所是、如你所期待、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不是他人目光下的精彩,只有你活得越精彩世界的荒诞就会因为你而颤抖,因为你而颤栗,甚至荒诞因为你的存在而退缩。这句话的反面就是,只要你活着就活出个精彩的样子,如果不想活出精彩,那就自杀,但是你又不敢自杀,那你就必须活得精彩,既然想活得精彩,首先保障的就是活着,所以你就不能自杀。这是加缪思想的逻辑。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尼德兰箴言》中杂乱无章的生活,彼得·布勒哲尔绘)

当然我添加自己理解的,至于他是不是真的这么想,说句实话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后人怎么想,这就是我说的历史和人物都是观念中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只有一个,就是让剩下的人好好活下去。不然的话,他们就不会做学问,比如老子,他既然那么悲观,为什么还要留下一些内容呢?就是说明他还是积极的想给后人提个醒,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看到那些内容的原因和意义。

加缪特别可爱,他觉得命运你跟我过不去,我也不能轻饶了你。就比方说:人怕什么鬼?遇到了你跟他干,为什么要怕死?他把你弄死,你死了就表示你也成了鬼,然后你再跟他干!叫他怕了你!所以别怕鬼。

人存在的世界是荒诞的,而自杀和信仰不过是不同的逃避方式,在你不能完全理解并且确认逃避是不是最好的选择的时候,你应该冷静思考和观察,然后发挥人文理性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去做你的行动和选择,当你面对悲观的时候,你不自杀,你不信仰神,那你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想明白一些问题之后,坚持奋斗,抗争命运到底。这叫什么?人文理性精神,这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神学崩塌的产物。

就我节目中常说的,孔子那个时代,他都是一天乐呵呵的讲快乐,理解论语的基要就是要读懂孔子的快乐,他始终努力要达到的就是让人们减少对天命的畏惧和盲目顺从,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理性,另外一方面怕人们又因此胡来,头顶无神便肆无忌惮,于是他还是讲你要是胡来,天命就惩罚你,所以孔子学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虽说:

“子不言怪力乱神”,却也讲:“圣人迅雷风烈必变”。虽说:“未知生,焉知死”,却也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虽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却也讲:“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我在这里额外说一句话你别听成自夸。我的节目不讲表层的东西,也就是说我的节目不讲局部现象问题,我只给你讲事物之间底层逻辑的关系,讲本质问题,讲文明以及文化的发生学渊源。所以听节目请抛弃脑海中的固有观念和思维,这不叫让你放弃独立思考,而是说别受自己脑海中的已知的干扰,听一听别人是怎么阐述思想的,帮助你去重新看待问题,等听完一整期节目内容之后,你再去想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是将你我的思想产生对撞的唯一办法,这叫有效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多元思维能力。你的脑海中就会有不同的认知体系,想用哪个用哪个,面对事情的时候理性切换,只用当前最合适的,不用自以为最正确的。这不是取巧,这叫第一流智慧。如果不理解,请看《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经典表达的意思,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加缪的一生


我说过理解任何一个人物或事件,是不可以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观念和认知,就好比你想看懂毕加索画的是个啥,你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遭遇,不然看不懂,这是其一。其二,不可以拿着今天人的观念认知以及底层逻辑去理解古人,那么很容易你觉得他们也就那么一回事,就好比00后如果去看长辈学手机和电脑的时候会不自然觉得对方好笨,亦或者今天的孩子们不稀奇飞机,可几十年前人们稀奇飞机。所以要知道我们回看经典,回看历史,很多人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超前的思想,是非常难得的,毕竟那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身处战争年代,随时面临生存危机。

咱们回到加缪的时代,他生于1913年,第二年一战爆发,二战也随之不久就发生,二战结束的时候1945年。试想一个人从出生到快中年都身处在人类最大的两次战争中,他比起今天人所谓的苦难是不是更甚?你想想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啥样的经历?好不容易盼着一战结束安宁了,结果更可怕的二战马上发生。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二战

这样的人在今天人观念中是不是最悲观、最消极,最不愿意活下去的呢?恰恰相反,他们是最想活下去的,人只有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求存的本能会被激发,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会很接地气,也就是很接人与人的生存问题、社会以及政治等等相关内容,而不是天上的星星和宇宙的万物。他们此时没有古希腊那些哲人们吃饱了撑的聊聊宇宙的那种休闲时刻和场所,都让炸平了。

刚才是时代背景和社会,咱再说他的家庭,一战时期他爸爸死于某次战役,他当时不满周岁。二战时期,他老家法国被德国占领,几乎轰平。青年的他肯定不会当走狗的,于是他开始了地下工作,也就是反击自卫队。二战结束,他活下来了。在这之后还经历了阿尔及利亚脱离法国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

他的立场站在法国吗?不,他站在阿尔及利亚人这边,咱说过这个人的血液中流淌的是斗争的基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他爹虽然是法国人,妈是西班牙人,可是他出生于阿尔及利亚,那很早就是法国的殖民地,你听听这生平是啥意思?就是下层阶级的贫穷农民,他出生的环境就是小乡村,周围都是贫穷和压迫,试想殖民地能让你舒服的过生活吗?尤其他周岁爹就死了,所以他自己经历着吃完这顿愁下顿的日子,但是这个人很牛就在于他的思想中没有所谓的这种自卑,他不觉得贫穷是件坏事,他认为贫穷和富裕这种事情,无外乎自己身处其中的一种比较,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这些都算不得啥,所以他才能有超越同时期人的想象力,有也就是说贫穷没有限制住他。

我之前在群里看到一位听众说:“工薪阶级去想哲学问题是一件很难,甚至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我不否定他话的正确,因为哲学就是无用的,一旦你追逐有用那就成了成功学了,哲学就被玷污了,并且哲学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眼巴前既得利益,但我也不赞同他所表达的观点。

至少,人生是多种不同的尝试。每个人不奢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选择,所以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一生应该给自己一张属于自己的满意的答卷,这个答卷没有统一目的、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考试大纲、也没有所谓的阶层,只要你活着你就是有资格参与,所以,你就是你,你一定是你。

加缪在那样的环境下放弃了吗?他努力的读完了高中,然后大学,居然还拿了双学位——古典学和哲学。《西西弗的神话》就是他在人生该阶段产生对世界和人生的荒谬为起点做哲学思考。

加缪最后结局是死于车祸,我们经常听到说世界失去了谁谁谁,有人会说世界不差这些人,但不知你想过没有,如果牛顿早亡,如果爱因斯坦幼年夭折,不是说他们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不会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即时有,那也一定是很迟后才会出现,并且后人很可能会缺失他们那个时代宝贵的内容以至于在思想中或者研究中缺失一些内容,很长时间可能才会补充完整,这个补充一定人类又得遭遇战争之类的苦难岁月。

这就是所谓时代之产物的宝贵之处,很多东西人都能搞出来,但是特殊时代的背景下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可就不是谁都能来的了,比如加缪,如果不是他这段特殊经历,我们很可能现在还没有试图描述清楚什么是荒诞。这个人宝贵不仅在思想,而是在于他有行动,他是思想和行动结合极其紧密的一个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