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贾母疼宝黛之情,支持宝黛婚姻之心,贾府上下,没人不知。可好事多磨,偏又来了个绝色多才的薛宝钗,来便来了,偏又带着“金玉”之论来。为了这“金玉”之论,宝黛二人不知打了多少饥荒,老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好事事说出口,只好常常借题发挥,以绝薛家之念,以安黛玉之心。清虚观打醮,贾母便和张道士,唱了一出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第29回,贾府奉贵妃之命,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跪香拜佛。这第一日打醮,便生出一段事故来,荣国公贾代善的替身张道士,当众给宝玉提亲,贾母更是当众拒绝,并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关于贾母的话,大家看法都一致,那就是说给薛家听,表明自己拒绝“金玉良缘”。

但对于张道士提亲的事,大家看法就不一致了,有人认为,这是王夫人薛姨妈提前串通了张道士,让张道士给宝钗提亲,也有人说张道士就这么随口一说,并没和谁串通,但我却觉得,张道士的确是受人之托才提亲,可这个托付之人并非薛家和王夫人,而是贾母。我觉得张道士提亲,是贾母提前安排好的,为的就是当着薛姨妈和宝钗的面,再次郑重宣布,她拒绝“金玉良缘”,理由有五:

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一、薛姨妈王夫人没必要借张道士来试探贾母。

第28回,也就是清虚观打醮前几天,贵妃赏端午礼时,唯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这就相当于给宝玉宝钗指婚了。有了贵妃这指婚的旨意,王夫人和薛姨妈肯定是把心放进肚子里去了,又何须再请张道士试探贾母?

有人说,也许是贵妃请张道士试探贾母的呢?我认为也不可能,她自小由贾母抚养长大,又是个孝顺孩子,若知道祖母不喜宝钗,又如何会自作主张?况且,她极疼爱宝玉,若知道宝黛感情,她如何忍心拆散二人?既不知贾母心意,又如何会去请张道士试探贾母?清虚观打醮后,元春就再没参与过宝玉婚事,可见肯定是后来从贾母处知道了宝黛感情和贾母心意,也知道了宝玉娶宝钗的弊端,她才不再撮合宝玉和宝钗。

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二、薛家和王夫人不需要张道士试探贾母,但贾母却需要张道士帮忙反击“金玉”之论。

元春虽说自小养在贾母膝下,可如今毕竟贵为贵妃娘娘,便说不得普通人家的孝道了,凡事贾母得遵贵妃旨意办事了。若贵妃是直接下了懿旨,给宝玉宝钗指婚,贾母也无话可说,但贵妃仅仅以赐礼来表明心意,贾母就可以大做文章了。于是她借清虚观打醮的机会,提前安排张道士出场,唱个双簧,这是很可能的事。

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三、张道士不会贸然得罪贾母和宝玉。

贾母喜欢黛玉,支持宝黛婚姻,宝玉又和黛玉感情深厚,这事贾府主子奴才皆知,靠着贾府吃饭的张道士肯定也知道,所以没什么事他瞎提什么亲呢?得罪贾母和宝玉,对他有什么好处?他这么贸然提亲,肯定是事前贾母授意了。再说,即便不知宝黛感情,不知贾母心意,张道士也不会这样唐突,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就当众给宝玉提亲,为避免造次,要提也是私底下提。

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四、张道士提亲时,和贾母一唱一和。

22回,贾母才给宝钗过了15岁生日,偏张道士提的女孩,也是15岁,才貌双全,家底颇丰,却没说家里任何官职,只怕也是个商贾之家,这不是薛家是谁?贾母的回答更耐人寻味:“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这话有三层意思:1、宝玉要晚婚,宝钗已及笄,只怕等不起;2、贾母叫张道士打听人家的意思,就是告诉薛家,她从未考虑过宝钗:3、贾母不在乎女孩家底,这分明就是说,贾府不稀罕薛家的银钱。所以,张道士和贾母这一问一答,肯定是事先通过气的,才会如此顺畅。

贾母和张道士唱双簧,反击“金玉”之论

五、贾母强行让薛姨妈宝钗去清虚观,为的就是和张道士唱双簧。

去清虚观打醮前,宝钗本已明确说不去,因为嫌热,可贾母偏强人所难,非让宝钗去,并且还让薛姨妈也去。更重要的是,贾母向来不喜王夫人,这次也要求王夫人一起去,只是王夫人身子不爽快,又要预备贵妃有人出来,才没去。贾母这么做,分明就是想让薛家和王夫人都在场,她好和张道士唱双簧嘛。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张道士提亲的事,很可能是贾母安排的,为的就是反击“金玉”之论,让薛家和王夫人,以及贵妃都知道,她不支持宝玉娶宝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