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勞動者退休後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如何計算?

黃強


樓主你好,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勞動者退休以後養老保險的待遇損失該如何計算?如果說單位沒有繳納社保,那麼也就意味著你退休之後是享受不到養老金待遇的,所以說這個損失是沒有辦法來計算的,你只能夠要求你所到的單位來給你補交相應養老保險的待遇,必須要按照勞動合同關係存續期間的時間來給予補交。

而且這個養老保險的補交必須是由單位出面才能夠進行補交,個人是不能夠進行補交的,所以說你只能夠完成這個補交養老保險的待遇之後,那麼今後享受養老金的待遇才是可以的。或說所在的工作單位明確拒絕補交,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申請一個勞動監察舉報的方式來解決這樣的爭議。

因為勞動監察舉報是可以有效的,保證自己能夠正常獲得補交養老保險待遇的條件。所以說通過勞動監察大隊調查屬實結果之後,那麼他會按照限期之內責令要求企業單位來進行補交,這樣的話你可以獲得養老保險的補交,當然如果你的年限在15週年以上,那麼你就可以依法來辦理退休享受領取養老金的待遇了。


懂社保


你在用人單位工作多少年我不知道,你還有多少年才能退休我同樣不知道,我唯一給你解釋是勞動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從用工的那天就應該給勞動者答訂勞動合同,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有約定試用期的,在試用期滿且錄用後,就要給勞動者交社保金。因此,你在該用人單位如果工作了很多年,甚至一生都在該單位工作,該單位沒有給你交社保金是違法行為!社保金是關係到你的退休後養老保障問題及醫療保障問題,是一生中的大事,你現在要做的事就是立即申請該用人單位要求給你補交工作這些年來的社保金(從開始進廠到現的年數),如果沒簽訂勞動合同的還要求補籤勞動合同,如果該用人單位有關部門拒絕你的請求,你唯一的辦法只能通過法律解決,別無他路!為了養老,為了享受醫療保障也值得一拼!你可拿著勞動合同到勞動行政部門上訴,要求該用人單位給你補交這些年來該用人單位未給你交納的社保金,定能勝訴!話說回來,如果用人單位一直沒有給你簽訂勞動合同,那你的補償更多了,勞動法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 即成為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同時從開始的這天起要支付勞動者雙倍的工資,並且同樣要給勞動者交社保金,在這裡要注意一件事,因為你沒有籤勞動合同,也就是你在該用人單位工作這些年來的證據你沒有,你唯一的辦法就是準備收集證據代替勞動合同作為證據,如工牌,工服,考勤記錄,銀行發工資的信息通知,工資單,老員工的證詞,老員工人證等,有了這些證據就能同樣證明你是該用人單位的員工及工作期限,憑此據同樣可上訴勞動行政部門,要求該用人單位補交這些年來該用人單位沒有給你交的社保金,補交多少數額,怎麼去計算,這就要到社保局問了,同時,你可要求該用人單位賠償這些年來不給你簽訂勞動合同應付的雙倍工資,定能勝訴!好了,如果你覺得我回答的還可以你就點贊,也可關注,謝謝!


振興中華246016682


樓主您好,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如果你單位沒有給你繳納社保,是你沒有繳納一年的社保,還是沒有在退休之前滿足退休的條件,那麼這是兩個概念的事情,如果說一年的社保都沒有給你繳納,而且你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那麼實際上你是不能夠直接辦理退休的,就不是損失的問題了,是影響你終身的一個問題了。

當然如果是在這個工作單位有幾年的時間沒有交,那麼也就是說你之前曾經都是正常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那麼斷交的這幾年年限,實際上會影響你的這個養老金待遇的,因為這個養老金的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長得也就是說你少交了這幾年的費用,那麼勢必會影響你退休金的待遇,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如果你在退休之前,如果具備累計繳費15年這樣一個要求,那麼是可以直接辦理退休的,因為你少交了幾年養老保險,所以說會影響你的養老金待遇,當然你如果和原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也可以要求你這個原單位來給你補交這幾年的養老保險的費用,這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法律有規定員工享受這個社保的待遇。


社保小達人


首先,如果勞動者在單位工作時未繳納社會保險,那勞動者的工齡會少了一塊,直接影響退休金水平。

在現實情況下,如果確實是單位漏繳社會保險的,屬於勞動爭議範疇,勞動者可向單位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申請,要求單位補繳漏繳月份的社會保險費用。同時,要求退休所在地勞動行政部門、社保經辦機構在完成社會保險費用補繳,計入個人賬戶後,重新核定退休待遇,補發差額部分。

據瞭解,大部分社保經辦機構的信息系統在設計時都會考慮到這種情況,設置了相應的模塊進行處理。建議您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及社保經辦機構諮詢具體辦理流程及要件。

希望能幫到您。


右手尾戒86


在現實情況下,確實有很多企業沒有給職工繳納社保,或者沒有按照規定基數繳納社保。我們的養老保險都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這樣的情況下,勞動者退休後的合法權益就會受到損失。怎麼計算養老保險待遇的損失呢?

養老金損失計算有辦法

實際上,按照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繳納社保的養老金是具體到每一個月的交費都可以計算出待遇。不過還是按年計算比較好理解一點。

我們目前繳納社保退休,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如果我們少交一年保險,如果應當繳納社保的基數是當年社平繳費基數的話,基礎養老金至會損失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個人賬戶養老金損失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是交費基數的8%加上歷年的計發利息。然後按照儲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60歲退休是139個月,50歲退休是195個月。

一般來講,少交費一年根據交費的年代不同養老金也不一樣,如果當地社平工資是5000元左右的話,如果工人工資跟社平工資差不多,每缺少這樣一年能夠每月減少養老金60到70元左右。

這樣還不能計算每年養老金增加的損失。

可是最大的問題是,人的壽命是不一定的。如果因為養老金的損失產生爭議的話,可能會導致法院訴訟。一般來講,兩方達成協議即可。

福建省關於職工直系親屬遺屬月救濟費,有一個規定,以數月救濟費可以經本人申請後一次性支付,法定供養月數是120個月。有人說只有十年會不會虧?一般不會,因為我們至少還有利息收入呢。

如果按這樣計算的話,用人單位應當一次性補償養老金7200元到8400元。15年是10萬到12萬元左右。


不過,實際上造成損失,法院一般也不會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職工勞動爭議案件的有關規定中明確,對於社會保險費徵繳案件屬於行政部門的責任,法院不予受理。

只要能夠進行社會保險費補交的,用人單位就應當首先為職工補交養老保險,然後職工就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了,這是法律賦予職工的保障。只有無法補交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賠償。

但是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因為,職工要首先確認勞動關係,只要能夠確認勞動關係就可以補繳,不管是不是到達退休年齡,非常簡單。

所以,對於企業沒有繳納社保的行為,建議我們趁年輕證據齊全的話,首先申請維權,不要等到年老後在證據滅失的情況下在維權,那樣是非常難的。


暖心人社


用人單位沒有給員工辦理社會保險,肯定會對勞動者的退休待遇造成影響。勞動者不能不重視起來。


一 用人單位在用工期間沒有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會使勞動者損失工作期間的社保繳費年限

我們通過閱讀“職工辦理退休養老金領取條件及享受醫療保障條件”就可以知道答案。

1 勞動者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呢?





2 勞動者退休後具備什麼條件,才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勞動者退休後要享受職工醫療保障待遇,必須達到退休人員所在省份規定的繳費年限。

下面是我國部分省市退休人員醫療保險繳費年限要求,敬請參考。

二 用人單位沒有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不僅會影響繳費年限的累計,還會影響個人賬戶儲存額。

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主要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企業在用工期間沒有給勞動者辦理社保,企業和勞動者如果在此期間不繳納社保費,勞動者的社保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沒有增加。個人賬戶儲存額來源於員工自己繳納的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和由此產生的儲存利息收益。其中的儲存利息收益遠遠高於同期銀行定期利息,甚至高於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收益,並且此項收益法律規定不需繳個稅。這幾年這部分利率一路飆升,2017年以後,有的省份甚至高達8%以上。


總之,企業不給員工繳納社保,不僅損失繳費年限,也會損失個人賬戶儲存額,從而影響退休待遇。同時,也將面臨延期退休 的風險,或者被迫轉入 “城鄉居民社保”。

而城鄉居民社保由於繳費低,退休待遇和“城鎮職工社保”相比,退休待遇差別不是一點點,所以勞動者一定要重視在工作期間的社保繳費情況。


太陽雨55629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專業答疑

1我們的社保分為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如果是在單位工作上班,那就可以個人和單位共同繳費參與職工社保,也可以減輕個人繳費成本和壓力,企業繳納的比例高,個人繳費比例小,組成職工社保參保。如果企業沒有給繳納社保,就是屬於損耗員工的權益,不符合勞動法規定,而且也是在規避應該支出的人力成本。員工可以要求單位補繳社保,維護自己權益或者協商進行經濟損失補償。

2 如果沒有上班或者下崗的情況,也可以選擇居民社保參保,個人自願繳費模式,繳費成本比職工社保低,適用非職業人群和農村群體,居民社保是職工社保的補充,實現全面的社會保障覆蓋。繳費滿15年,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也可以以個人靈活就業身份參保職工社保,繳費成本高,但是待遇也高,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對於在單位上班沒有社保的情況,可以要求單位給自己繳納社保或者通過勞動仲裁提出損失補償和補繳社保要求。

你參與的是職工社保,還是居民社保呢?關注我的頭條,評論區交流


路人蟻


無法算,是你自己湖塗,打了一輩子黑工,到退休年齡時才想到這問題,那是什麼單位,就是一老闆,會賠你損失嗎?


用戶5531295513206


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勞動者退休後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如何計算?按照我的理解,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是無法辦理退休的,這個損失就是養老金的損失,這個損失算起來就比較大了。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用人單位沒有繳納養老保險,勞動者是無法辦理退休的。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按照社保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都必須要為勞動者繳納社保。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時足額繳納的,用人單位應當負責職工的賠償責任和損失。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員工對用人單位沒有繳納社保的行為聽之任之,不敢舉報,不敢維權,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員工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後,無法辦理退休。按照我國退休的相關規定,退休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即男職工達到60週歲,女職工達到50週歲;二是養老保險繳費達到15年。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順利辦理退休,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由於用人單位沒有繳納養老金保險,即使員工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也是無法辦理退休的,這是員工最大的損失。

第二,員工在單位工作期間,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屬於違法行為,員工有責任進行監督和舉報。

員工在單位工作期間,用人單位是否繳納了養老保險,其實員工心裡是明白的,但是為了今天的飯碗,放棄了後天的養老待遇,於是大家都選擇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的產生,很多員工辭職或是離職後,或者到了退休年齡辦不了退休,沒有養老金,這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時才想到去維權,去舉報,給勞動城行政部門的調差取證增加了難度,員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的維護,加之時過境遷,員工的取證、收集證據材料難度也非常大,想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也是很難的,心裡再有一千個不甘心,也是徒勞的,要打贏這種官司的難度非常大。

第三,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勞動者退休後養老保險待遇損失如何計算?

你提出的這種問題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在單位之前你個人是繳納了養老保險的,按照相關的規定你可以辦理退休,只是由於繳費年限比較短而造成養老金偏少的損失,這種損失是能計算清楚的。按照養老保險的繳費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長繳長得”。養老保險繳費時間越長,繳費金額越高,個人養老金就會越高,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比如你辦理退休時,養老保險繳費剛好15年,那麼你養老金水平就只有1000元左右,但是如果你在用人單位工作了10年,用人沒有為你繳納社保,那麼每繳納一年,基礎養老金少領50元來計算,你本來應該是25年的繳費年限,實際每月就少領了500元的基礎養老金,少交了10年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一年至少損失5000元左右,10年損失了5萬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損失就是360元,這樣算下來,總計養老金的損失每月少領840元左右,假如能活到80歲左右,20年少領取201600元,這只是養老待遇這一塊;醫療保險這一塊損失也是很大的,由於單位沒有為你繳納醫療保險,自己退休後需要補繳10年的醫療保險,每年按照5000元來計算,自己補繳10年,需要個人支付5萬元左右。上面計算的結果是你符合退休條件辦理退休後的損失情況;如果由於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導致自己無法辦理退休,沒有醫療保障待遇,那這個損失是無法計算的,甚至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總之,由於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導致自己無法退休的,其損失是自己既無養老金,也沒有醫療保險,這個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如果之前自己繳納社保的,可以正常辦理退休,但是由於在單位工作期間沒有繳納社保的,導致自己養老金減少,醫療保險需要自己補繳,這個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