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自疫情發生以來,虹梅街道20餘個居民區防疫工作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領導下,始終在有序、穩健的實施和推進中。與此同時,各居委也從原先的“人海戰術”逐漸向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推進。

這其中,欽北居委設計的“3+1”模式,採用分類實施的手段進行管理,達到了較好管理效果。

背景情況

欽北居委地處徐匯和閔行兩區交界處,管理範圍相對複雜、小區住房類型多種多樣、居民人口構成較為複雜。既有80年代、90年代建造的兩個老舊生活小區(商品房與售後公房相結合),還有虹梅唯一的“城中村”——鄒家宅。600多戶住房出租率始終高達50%—70%;3100多名常住人口中,有約60%為外來租住戶

春節後陸續返滬人員逐漸增多,

該如何動態管理每一戶居民的情況,

做到忙而不亂,精細劃分?

“3+1”模式 有序管控

2月15日前後,虹梅街道各個居民區開始發放居民出入臨時通行證。欽北居委在推行這一措施時發現,由於小區的人員情況比較複雜,發放出去的證件並不能具體反映持證人員的基本情況。

居委書記陳近清帶領居委幹部,並在區紀委前來增援的沈琪等同志全力配合下,連夜進行分析歸類,欽北居委所屬小區的外來租住戶,平均佔總戶數的60%以上,由於春節後還有一部分回鄉租住戶未返回上海,但目前已經返回的戶數也已達到了90%以上。為此,他們設計出一套“3+1”管理方式,

“3+1”即

“3”含指三類主要人群——自住戶、租房戶、返滬人員

“1”指重點地區返滬人員

“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通過不同人群匹配不同顏色的出入證,居委運用數據化模型的方式實行“掛圖作戰”,隨時掌握、統計不同人群的增減。對於各小區內4類人群的動向,做到心中有數。

居委採取用顏色區別居民的方式:

“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第一類:紫色 自住戶,同時也是本市居民,近期未離開上海;

第二類:橙色 租住戶,近期未離開上海;

第三類:藍色 自住戶或租住戶近期曾離開上海(出國境、出滬境);

第四類:紅色 近期內到過重點地區的住戶。

分類管理方式

❖第一、二類出入證的居民,原則上不被列入觀察對象,進出小區時只驗證、測體溫;

❖第三、四類證件的名稱則叫做“轉換證”,在居民誠信上報、登記的基礎上,滿足國家相關規定的“社區健康管理”14天以後,再去換取第一、二類專用證。

❖針對第四類紅色證,指重點地區返滬人群,要嚴格按照居家健康管理要求,不允許無故離開小區。

截至目前,已經發放完成的約90%以上的居民戶中,獲取紫、橙兩色專用證的居民佔69%藍、紅色轉換證佔總數的31%,基本實現“全覆蓋”。

自住戶換取紫色專用證,租住戶則換取橙色專用證。直至所有的隔離、觀察數據歸零為止。

“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複雜”小區如何防疫?虹梅欽北居委設計“3+1”模式,因地制宜精準防控

居委委員梁存妹介紹,居民區房屋出租或出售不會到居委報備,物業的租借信息也不完整,外來人口信息的動態掌握難免存在盲區。

以欽北居委的3個居民區的現有狀況為例,由於此次疫情防控的緊迫性使然,客觀上帶來了巨大壓力,對於人員構成最複雜,各種輔助管理手段又不夠完善的居民小區,迫使社工們採用“人盯人”的人海戰術實施清查,從而對小區的人口結構和基本情況做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了解。在排摸過程中,逐步考慮到採取歸納整理、分卡管理,不僅要應對眼前的疫情危機,也是對於類似缺少門禁系統、人員構成複雜等老舊小區在人口管理上,不啻於一次有益的嘗試。

居委書記陳近清進一步解釋,人員分類、分色發放證件,沒有地域上歧視,只是在實際工作中摸索中總結出來的有效辦法,能夠對居民區人口情況的動態掌握。隨後通過對居民區數據的不斷收集和梳理,還將採用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逐步形成長期有效人口動態管理、安全管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