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79.6億元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

項目介紹:工程總投資79.6億元,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計劃2028年全部投產。工程建設將有力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增加發電裝備製造業產值約20億元,建設期年均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約1.5億元,運行期1.1億元。項目建成後可顯著提高山西電網、華北電網運行經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促進新能源消納,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總投資79.6億元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

什麼是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的水電站。又稱蓄能式水電站。它可將電網負荷低時的多餘電能,轉變為電網高峰時期的高價值電能,還適於調頻、調相,穩定電力系統的周波和電壓,且宜為事故備用,還可提高系統中火電站和核電站的效率。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起步較晚,但由於後發效應,起點卻較高,近年建設的幾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技術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總投資79.6億元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

我國發展歷史

國外抽水蓄能電站的出現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才開始研究抽水蓄能電站的開發,於1968年和1973年先後建成崗南和密雲兩座小型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11MW和22MW,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起步較晚。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電網規模不斷擴大,廣東、華北和華東等以火電為主的電網,由於受地區水力資源的限制,可供開發的水電很少,電網缺少經濟的調峰手段,電網調峰矛盾日益突出,缺電局面由電量缺乏轉變為調峰容量也缺乏,修建抽水蓄能電站以解決火電為主電網的調峰問題逐步形成共識。隨著電網經濟運行和電源結構調整的要求,一些以水電為主的電網也開始研究興建一定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為此,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較大範圍的抽水蓄能電站資源普查和規劃選點,制定了抽水蓄能電站發展規劃,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步伐得以加快。1991年,裝機容量270MW的潘家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首先投入運行,從而迎來了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第一次高潮。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先後興建了廣蓄一期、北京十三陵、浙江天荒坪等幾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十五”期間,又相繼開工了張河灣、西龍池、白蓮河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電站。

總投資79.6億元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

這次山西晉南區域有了首座大型抽水蓄能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