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達到了孔子的做人要求,會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清晨到晚昏是白天



道德規範可分為九個等級: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墨家的道德是上上。毫不利己,無私奉獻。儒家的道德規範是中中。

為何孔子以中等的道德規範,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呢?

因為孔子洞察人性,知道人性自私。儒家的核心道德不是公德。而是私德。

愛自己,愛親人。自私自利。這就是儒家道德的核心。

愛自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愛親人:父母有慈、父母有孝,兄長有愛、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義。

儒家把99%的愛都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1%的愛用於他人。1%就是公德。

儒家的公德不要求個人犧牲,不要求個人奉獻。只要求人人與人誠信。見利思義。遵守公序良俗。儒家最高的公德,是在不犧牲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君子救急不救貧。

最後,再說兩則‘救急’的實例。


《呂氏春秋》記載:子貢贖回了魯國在外的奴隸。沒有去國庫報銷。孔子大罵子貢害人。今後再也沒有人贖回本國奴隸了。因為人性自私。再有人贖回奴隸,若報銷。會被人指責德不如子貢。名譽受損。若不報銷。利受損。

《呂氏春秋》還記載:子路勇救溺水兒童。孩子被救後。其家人萬分感激。送給子路一頭牛。子路推辭不掉。告訴了孔子。孔子稱讚子路受牛的行為。今後會人人皆為子路。

因為救人後,被人稱頌。又獲得了一頭牛。名利雙收。

孔子既反對道德境界過高。又反對道德境界過低。過猶不及,此之謂也。

今天的日本是保存儒家文化最完整的國家。人人遵守公序良俗。人人拾金不昧。人人與人誠信。

附錄:在墨家看來,儒家自私自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墨家毫不利己,無私奉獻德道德作為行為規範後。道德淪喪,人性泯滅。物極必反,過猶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