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苑·青銅器“刖人守囿車”

園林線上課堂(11) | 聽苑·青銅器“刖人守囿車”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園林線上課堂”——聽苑專題。中國園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三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不斷自我完善、持續演進,形成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園林體系。請您通過“聽苑”的語音解說與我們一起聆聽園林歷史發展的脈搏。


今天要認識的展品,是青銅器刖人守囿車。它是做什麼用的?上面塑造的是動物的形象嗎?它和園林早期雛形 “囿、圃、臺”有什麼關係?讓我們從這件小小的展品出發,在“聽苑”節目中尋找答案吧。


點擊聆聽

↓↓↓





園林線上課堂(11) | 聽苑·青銅器“刖人守囿車”

青銅器“刖人守囿車”


從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220年前後,即商周秦漢時期的奴隸制時代,是中國園林從萌芽、產生而逐漸成長的時期,它持續時間很長、造園活動規模很大,但是園林演進變化非常緩慢,屬於園林發展的初級階段。其中殷、周是園林生成的初始階段,天子、諸侯、卿、士大夫等大小貴族奴隸主大都擁有“貴族宮苑”,相當於皇家園林的前身。


這一時期受物質、社會和意識形態的綜合影響,出現了供王室貴族提供狩獵、祭祀所用犧牲的“囿”;可以登高觀天象、通神明、賞風景的“臺”;人們聚集居所的附近,也有了種植瓜果蔬菜的“圃”。如商紂王修建的“沙丘苑臺”,周文王時期的“靈囿靈臺靈沼”,都初步具備了園林雛形的格局。


參考文獻: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中國古典園林史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關鍵詞“宅”,不串門、不走親戚,我們相信關係不因距離而疏離;

2、電子拜年,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心意送到,見屏如面;

3、在家吃飯,避免公開聚餐,親自下廚,傳承媽媽的味道;

4、增強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當季最時尚;

5、拒吃野味,人人承諾,不獵奇,不貪嘴,守法守規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