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都是純手工作品,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精品賞析

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

獸面紋簋,商代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謠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富麗。

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 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

青銅獸耳簋
“青銅器”,都是純手工作品,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精品賞析

高7.6cm 寬14cm

簋,讀作guǐ,古代中國盛食物的器具,也是重要禮器。材質一般有竹木、陶土和青銅等材料製成,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簋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正如手持勺從食器中取食之形。而到先秦之時的小篆字體,則上部的“竹”表示竹製,中部是“皂”,下部為“皿”,會意竹製食器。

簠,是中國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簠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在西周時代,舉足輕重。

此器造型精緻,遍佈紋飾,肩部有兩個犧首形小貫耳,有蓋,蓋鼎作圈足狀。圓體鼓腹的銅簋並不多見,況且這件未帶半環耳,顯得更加圓潤。

措金青銅釜
“青銅器”,都是純手工作品,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精品賞析

總高31cm 口徑25.6cm 腹徑25.6cm

釜甑其實就是甑的一種,其上為甑,其下為釜,因而得名釜甑。

甑和蒸發音相近,它本質上是一種蒸飪器。在最初的時候,它是和“鬲(li)”一起組合起來形成“甗(音‘演’)”使用的,其底部有小孔,使用時,將其放置在“鬲”上,甗下生火,鬲中的水沸騰,水蒸氣透過甑底部的小孔上竄,把甑中的食物蒸熟。其原理與今天鍋內放置籠屜蒸食物相同,只不過古代的先民們把幾種東西做在一塊兒,或完美貼合,形如一件器物罷了!

秦漢時期,人們對茶的飲用採用的是羹煮法,即將茶碾末後加蔥﹑姜﹑鹽等入釜 煮飲。古代青銅烹飪器中,各種形制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如鼎:煮肉器;鬲:炊粥器; 甑:蒸煮器等,而此青銅器就是漢代的煮茶器。

此甗花紋精細,型體高大,紋飾美好,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專業鑑定、交易、拍賣與交流諮詢等包括高古瓷、字畫,玉器,古幣郵品,銅器銅雕,古典傢俱,西畫雕塑,工藝品,陶器瓷器,金銀珠寶,奇石化石,雜項擷物,明清官窯器,珠山八友瓷板畫、 古字畫、近現代字畫精品,想出手的留個聯繫方式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