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批評小孩時應避開什麼時間與場合?

育人有方


家長批評小孩時,要注意避開這幾種場合:

1.吃飯時

吃飯時批評小孩,容易引起孩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精神緊張,甚至發生噎、卡、吐等不良後果。

2.家裡有客人時

無論孩子犯什麼樣的錯誤,都不要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孩子,這樣做不僅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還容易造成孩子膽小、怯懦、不自信的性格。

3.孩子心情不好時

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遭到大人物訓斥,會更加的暴躁易怒,情緒控制差的孩子會有過激的舉動,衝動之下帶來的後果不堪想象。

4.大人心情不好時

大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批評孩子,不容易掌握批評的尺度,把導致自己心情不好的因素遷怒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

做家長的,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輕易發脾氣,經常的批評效果就減弱了,適當提醒就好,無數事實證明,被家長和顏悅色帶大的孩子,智商和情商都高於在打罵訓斥中長大的孩子。


尛樹媽媽談育兒


1、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批評他;2、睡覺之前不要批評他;3、人多的場合不要批評他;4、批評孩子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一邊批評他一邊說你看XXX,人家為什麼這麼好?不與別人做比較;5、批評時間不宜過長,批評完要給孩子一個冷靜期,或者第二天,再和孩子談一談他的想法,這時一定要和顏悅色,最後要告訴孩子爸爸(或媽媽)是愛你的,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慰藉。

我女兒上小學時,有一次早上起床她有些起床氣,耍脾氣,被我訓斥一頓。一早上沒給她好臉色,孩子也害怕了,哭喪著小臉。送她上學的路上我也沒有說話,到了學校門口,在她要進校門之前,我輕輕抱了抱她,親了一口小臉,然後說,“以後不許這樣了,媽媽愛你!”孩子立刻露出驚喜的神情,點了點頭,蹦蹦跳跳地進學校了。從那時候到現在初二了,早上起床再也沒讓我費心過,在房門口喊一聲“起床了”,馬上就起來了,這就是有效批評產生的效果。


大多123456


早上出門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一起吃飯時

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麼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父母脾氣變壞時

父母脾氣已經很壞時,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發生直接衝突時

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生直接的衝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後,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週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佈公地交流。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的錯誤是會認真對待的。


小小思維家


很高興為您解答,批評孩子我認為應該避開這幾個時間段和場合。

1.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

孩子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3.幕夜不責

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

4.飲食不責

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

5.歡慶不責

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

6.悲憂不責

孩子正哭的時候不要責備TA

7.疾病不責

孩子正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TA

這幾點愛子7不責,希望對您有幫助!


思維啟蒙


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後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和氣滿堂


批評孩子是為了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幫他意識到自己的不妥之處,並加以改正。絕不是一味的懲罰、教訓甚至是大大人情緒的發洩。要避免以下情況:

1,避開公共場合,不管多大的事都要私下說,公共場合尊重孩子。私下談很容易接受。

2,避開老人,或者說是有權威但溺愛孩子那個人。會跟你唱反調,讓孩子覺得有靠山,有恃無恐。

3,儘量不要在孩子吃飯、睡前,如果孩子情緒崩潰,影響消化和睡覺,容易生病。

4,儘量不要在孩子疲憊、飢餓、鬧覺或者情緒低落是批評,本身孩子就不舒服,再繼續批評,孩子容易情緒崩潰。

5,要避開大人情緒失控的情況。





是蛋蛋啊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批評孩子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批評孩子時要有方式方法!首先以鼓勵支持為主!第一,在他犯錯時家長要避開公共場所進行批評說教,要給孩子留面子,維護他們的自尊心!第二不要在吃飯時批評教育!這樣影響孩子的心情對身體健康不利。第三不要當著長輩的面說教批評孩子,會造成老人的不高興也會傷孩子的心!總之就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他們自信,鼓勵他們成長成熟![耶][贊]


用戶7656652663905郝


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是懵懂的,就像一張白紙,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寫他們的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常有的事,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對他們及時糾正,並加以引導,將他們引向往正確的方向。不過,很多家長會覺得納悶:為什麼明明已經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為什麼他還是這樣做?並且還變本加厲了?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有時候一個好的觀點會因為錯誤的陳述變糟糕。當家長還是孩子的時候也有一種體會,現在回想當時父母說的大部分話雖然都是正確的,但當時我們也是一耳朵進一耳朵出?

除了當時我們的確比較小記憶不深刻之外,有時候也是因為父母沒有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我們的叛逆心理喜歡跟他們對著幹。老一輩的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更側重於批評,而不是將正確的觀點告訴孩子。孩子長期處於這種批評模式,以後必然會逃避教育,即使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也會因為叛逆而不去接受,反而走一條不歸路。切記不要在下列四個時間場合批評孩子。

一、公眾場合,人多的時候

別看孩子很小,他們也有自尊心,也要有面子。如果家長在公眾場合並且人還很多的時候就批評教育他,他會覺得他沒有得到尊重,並且還在別人面前丟人。家長直接當眾大罵、指責孩子的錯誤,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覺得自己丟面子,不僅不會意識到錯誤,還會一心想要逃避現實。孩子有錯固然要指出來,但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別讓一場批評教育變成孩子對父母錯誤的記錄會。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胡適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他是由母親一人拉扯大的。他的母親之所以能教育出這麼優秀的孩子,除了胡適本身天資聰穎之外,最重要的是當胡適犯錯誤時,他的母親第一時間不是當眾將他的錯誤一一列出,而是等夜深人靜,大家都休息了後再開始進行教育,以平靜的姿態告訴他今天犯了什麼錯。

其實當孩子開始要面子的時候,也是懂道理的時候,以平靜的姿態跟他講,他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並會加以改正。

二、早晨出門前

“一日之計在於晨”,孩子早上懷著開心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但家長就不同了,不僅要催促著孩子要早起上學,並且還會念叨孩子昨天犯的錯今天不能再犯。

這個時候批評責怪孩子,試想一下,原本心情不錯,聽到這些話孩子肯定會情緒低落,影響一整天的心情,而父母等氣消了後又開始記掛孩子的狀態會不會影響學習等。

建議家長早上儘量剋制自己的脾氣,不能可以讓孩子有個愉快的早晨,家長也可以放心。

三、餐桌上批評孩子

這件事相信很多父母都做過,本來和家人一起吃飯是很溫馨的,當孩子正享受著父母的陪伴,結果家長卻在一邊批評指責孩子的過錯,換做誰也會沒有繼續吃飯的性質了吧?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把吃飯和捱罵連在一起,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食慾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

四、睡覺前批評孩子

晚上是人們最容易想事情的時候,睡覺前批評孩子會讓他睡著後很容易驚醒(因為被爸爸媽媽責罵心裡沒有安全感),尤其是被訓哭了很多次的孩子,晚上做夢也會哭醒,記得我家孩子就出現過這種情況,後來再也沒有在晚上訓過她了。睡覺前最好不要指責孩子,睡眠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至關重要,讓孩子有一個很好的睡眠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已經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了,他有自己的意識,雖然有些家長是因為氣急才會亂說話,這個時候算是無心之失,但聽的人卻是很有心的。如果孩子一犯錯,家長就開始謾罵,這樣做只會對孩子的人格造成莫大的傷害。道理都很簡單,但執行起來卻很難,家長要時刻記住。[握手][握手]


李玫瑾幼兒教育


大家好,我是依依,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1、父母儘量不要在清晨、吃飯時、睡覺前批評孩子。
2、父母批評孩子最不應該在公開場合,比如: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朋 友的面、當著眾多親朋的面。(具體內容在下面的視頻裡)



在這裡給大家一些批評的小技巧:
1、先聽聽孩子的解釋
當孩子犯錯後,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給他一個申訴的機會,也讓自己的批評更有針對性。
2、讓孩子學會換個立場
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問問孩子“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
3、父母也要自我批評
在批評孩子之前,先來一番自我批評,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培養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4、批評時別翻舊賬
本來一個很小的錯誤,偏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這樣的批評只會讓孩子對你抵抗,甚至不承認錯誤。
5、批評時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只評價事實,不分析動機,剝掉孩子最後一絲遮羞布,給他強加罪名,無異於火上澆油。
6、批評時不要動手打孩子
不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反思錯誤,而是一味打罵,這種急於求成的批評,往往造成反效果。
7、學會暗示和沉默
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孩子自然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

8、語音語調不能高
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
9、給孩子一點心理安慰
孩子犯錯受批評後情緒往往低落,父母應及時給孩子一些安慰,可以是語言,動作,讓孩子感覺你依然愛他。
10、父母應“統一戰線”
父母教育孩子時,如果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孩子所想的就不是如何去認識和改正錯誤,而是尋求庇護。
11、別把壞情緒發洩給孩子
受到壞情緒影響時,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就不是客觀公正的,“你一天到晚···你從來都是···”等指責很可能激化矛盾。
12、增加身體接觸
摟著孩子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用眼睛正視孩子,能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
13、批評和鼓勵相結
批評後加一點鼓勵,不僅能促使孩子儘快改正錯誤,還能引導孩子向自己擅長的方向發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72000d1becf6d72be3\

幼師依依


教育孩子有很多種形式,當今社會一直在鼓吹用鼓勵和雞湯去澆灌我們的孩子,卻忘記了懲罰教育,其實批評一直都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犯錯誤了就應該批評,並且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避免下次再在同一領域犯錯,那麼該如何批評,何時批評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批時機很重要,儘量要做到及時性,當孩子犯錯誤了不要等太久,儘量當下就指出錯誤並指導其改正,因為過了太久之後,在對某一錯誤行為進行批評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

其次,方式很重要,特別是對不同年齡層面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小孩子來說,傳統的說教式還有一些效果,對年紀較大的孩子,他們已經有較成熟的獨立思想後,你只能更多以平等式、朋友的方式進行勸說,當他們有羞恥心後,是非常渴望被尊重的。

第三,場合很重要,無論對哪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儘量是一對一的教育,不要多對一,這樣會造成他覺得每個人都在批評他,就讓他產生對自己的過度否定,也不要一對多,這樣會降低批評的針對性和精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是終身的,家長也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我們應該儘量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們的想法,這樣你說的話他們才願意聽,畢竟孩子總有長大成人的一天,當他小的時候你對他的打罵可能還有效,長大了可就沒用啦。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