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各類的“某朝那些事兒”,有多少人受其影響,改變對歷史的看法?對於這類書,你有何見解?

王先生143036821


《明朝那些事兒》我讀著是覺得挺不錯的,打破了歷史讀物沉悶晦澀的印象,我喜歡這樣的敘事手法。要說內容是否符合真實歷史,卻也很難定論。誰能確定正史就一定真實的?不管在怎樣的時局下,但凡是人記錄下來的,難免有所修飾。

讀這套書,裡面的歷史人物是鮮活的,他不是歷史畫像中端莊居正,也不是教材課本中那種性格扁平單一。歷史也有很多面,正史裡頭的正面人物也有人性的裂縫~

如果《明朝那些事兒》算是原創,那麼至於後來的《xx那些事兒》,就有些蹭熱度了~


撩一撩浮世炊煙


自《明朝那些事兒》大火以後便如雨後春筍般出來了漢朝那些事兒、晉朝那些事兒、隋朝那些事兒、唐朝那些事兒、宋朝那些事兒、清朝那些事兒……差不多把'中國歷史又翻了一遍,甚至就《明朝那些事兒》也出現不同版本,有的摘取其中一段編個《永樂那些事兒》《萬曆那些事兒》……把朝代改成某個皇帝也是多不勝舉,一時“那些事兒”的事媽們風起雲湧。

就質量來看這真是良莠不齊,有好有壞,有些是之前就已經出版過的,這次乘著解史類大火的契機改個名字又翻炒一下重新出鍋,還有些純屬是風口上趕出來的,這類就簡直不能看了,最後看看這一波“那些事兒”的銷量就知道了,相當一部分死得很慘!在熱點的裹挾下忘記初心是危險的,多麼痛的領悟。

這個一方面說明了我們還是普遍存在一種跟風的習慣,這種習慣很多還是出於蹭流量搭順風車的佔便宜意識。當然可能有些並非是作者的意思,都是出版商在操作,這也間接說明在資本市場利益永遠是最重要的。


閒雲一縷風


歷史不容纂改,即使錯了也只能讓它保持美好的一面,而一些穿越小說,專家,為了自身利益以小替大,造成人們對歷史的誤取,加之如今人們為功利,攻讀歷史系的少之又少。歷史研究人才凋零,又有誰能稱為歷史百曉生呢?所以只能讓這類書迎合大眾需求,真正的歷史沒有鮮花與激情,有的只剩泥土與寒冷。


孤獨的幻想者


那些事是哪些事、哪些事為何證、哪些事在塵埃中還是在閒庭下?尊重歷史不是戲說,而是歷史脈絡的陳述!所以《X朝那些事》只能說是戲說!


知行劍者


多少人這個不好統計,可以從圖書銷量大致推算一個書,看過的人多多少少要受影響。

主要是把歷史人物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的人吧。讀來輕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