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紅玫瑰與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應用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代表作,小說通過講述主人公振保的感情經歷,揭示了男權社會中女性的掙扎。

留洋回來的振保租住在朋友王士洪的寓所,被王太太嬌蕊深深吸引。王士洪去新加坡做生意後,振保和嬌蕊有了私情。但令振保沒有想到的是,嬌蕊付出了真感情。當她提出與王士洪離婚、跟振保在一起時,振保退縮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嬌蕊,終於讓“紅玫瑰”走出了自己的生活。在母親的安排下,振保娶了“白玫瑰”孟煙鸝。振保並不愛她,嫌她笨拙、乏味,並公開斥責妻子。無助的孟煙鸝在壓抑的生活中苦苦掙扎。

本文將以《紅玫瑰與白玫瑰》為例,介紹“五感”與人物塑造的關係,並探討“五感”在寫作中的應用。

品讀《紅玫瑰與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應用

1.“五感”與人物塑造

“五感”是指人體的五種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膚覺,它產生於人體的五大感官:眼、耳、口、鼻、身。

在文學創作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五種感覺來塑造人物,讓角色具有真實感的同時,也能將讀者快速拉進故事中,使之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五感”還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人物的態度,藉助角色的情感轉變推動故事的發展。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作者充分運用了人體的五種感覺,把“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形象塑造得生動而真實,也讓這篇小說變得家喻戶曉。首先,故事用三種感覺交代背景,帶出主人公稱女友為“玫瑰”的原由;接著,用五種感覺塑造出嬌蕊的“紅”;再用視覺上單調的“白”來塑造孟煙鸝,與嬌蕊形成鮮明的對比。

品讀《紅玫瑰與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應用

“五感”與人物塑造思維導圖

2.《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五感”的應用

  • 玫瑰:三種感覺帶出“玫瑰”起源

玫瑰是振保在英國留學時交到的女友,也是他的初戀,所以振保把以後交到的女友都稱作“玫瑰”。玫瑰是個平常又天真的女孩,他們一起跳舞、坐著說話,振保覺得她有點“瘋瘋傻傻”。這樣的女人在外國很普通,在中國就不行了,振保認為,把玫瑰帶到“家鄉的社會里”,是一件“勞神傷財”、“不上算”的事。所以,振保決定在回國前與她分離。

與玫瑰分別時是個深夜,振保開車送她回家。車道上“微風<strong>白霧”,拍在臉上像“<strong>毛毛的粉撲子”,車裡的談話是“<strong>輕飄飄的”。視覺的“白”、膚覺的“毛”、聽覺的“輕飄飄”,這三種感覺都反映出玫瑰離別時難過的心境。玫瑰哭過後,振保捧著她“<strong>溼濡的臉”、聽到她“<strong>呼呼的鼻息

”,看到她的“眼淚水與<strong>閃動的睫毛”,睫毛“像個小飛蟲”在他手中“<strong>撲動”。這裡又是三種感覺連用:膚覺的“溼濡”和“撲動”、聽覺的“鼻息”、視覺的“閃動”,加深了玫瑰內心情感的表露。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對三種感覺的展示,將深愛振保的玫瑰刻畫得淋漓盡致。

品讀《紅玫瑰與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應用

玫瑰與“五感”思維導圖

  • 嬌蕊:五種感官交織的“紅”

嬌蕊是振保的朋友王士洪的太太。振保回國後,租下了王士洪的房子。第一次見到嬌蕊時,她正在洗頭,肥皂沫子“高高砌出雲石塑像似的<strong>雪白的波鬈”,她在浴衣上揩了揩手,“濺了點肥皂沫子”在振保手背上。振保“不肯擦掉”,肥皂沫幹了後,皮膚上“有一種<strong>緊縮的感覺”。振保的視覺(“雪白的”)和膚覺(“緊縮”)從側面說明了他已被嬌蕊吸引,這一事實推動了情節發展,讓故事進入上升階段。

在描寫嬌蕊的穿著時,作者借用視覺與味覺的強烈刺激來暗示其性格:嬌蕊穿著一件“<strong>曳地的長袍”,顏色是“<strong>最鮮辣的綠色”,她移動時,彷彿空氣上都“留著個<strong>綠跡子”。裡面是“<strong>深粉紅的襯裙”,這“<strong>過分刺眼的色調”看久了會“患色盲症的”。視覺上,“綠跡子”和“深粉紅”形成了“刺眼”的對比;味覺上,長袍的綠色有“最鮮辣”的味道。

潑辣的外貌揭示了嬌蕊敢做敢當的性格,當她愛上振保、在男權社會中做出離婚的選擇時,一切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王士洪去新加坡後,嬌蕊常常與振保單獨相處。在描寫“交際花”嬌蕊付出真感情時,作者也充分調動多種感覺,用一連串的動作將其心理袒露在讀者面前:一天,振保在午飯時回去拿大衣,卻看見大衣被鉤在畫框上,嬌蕊坐在圖畫下的沙發上,拿著振保的菸灰盤,“<strong>擦亮”火柴、“點上一段<strong>吸殘的煙”、看著它“燒到”手指上、“<strong>燙著”了手便“拋掉”。在這個場景中,讀者很容易通過振保的視覺(“擦亮”)、嗅覺(“吸殘的煙”)與膚覺(“燙著”)將自己代入故事中。作者在展現嬌蕊心理的同時,也將角色塑造得更加真實可信。

嬌蕊決定與丈夫離婚、和振保在一起。振保卻怕這樣做會毀了自己的前途,心煩意亂間吃壞了肚子,住進醫院。嬌蕊在病床前守著振保,她的手像洋瓷盆一樣“<strong>冰冷”。每當嬌蕊請求振保和自己在一起時,振保都會“變了臉色”,嬌蕊便“停住了”。她“未說完的話”像是“掛在半空的許多鐘擺”,“以不同的速度<strong>滴答滴答搖

”、“於不同的時候<strong>打起鍾來”。面對振保的一次次拒絕,嬌蕊伏在他身上“<strong>號啕大哭”,振保感受到她“手臂的<strong>堅實”,她的一頭燙髮“像一盤火似的<strong>冒熱氣”。

振保躺在病床上,視覺受到了限制。所以,作者加強了膚覺(“冰冷”、“堅實”、“冒熱氣”)和聽覺(“滴答滴答搖”、“打起鍾來”、“號啕大哭”)的敏感度,用“身”和“耳”兩種感官來描寫嬌蕊的絕望和振保的無情。在看清振保的真面目後,嬌蕊擦乾眼淚,從此走出了振保的生活。

品讀《紅玫瑰與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應用

嬌蕊與“五感”思維導圖

  • 孟煙鸝:視覺上單調的“白”

在母親的安排下,振保娶回了“白玫瑰”孟煙鸝。她是遲鈍的乖孩子,振保並不愛她。孟煙鸝給人的印象是“<strong>籠統的白”,生得“秀麗”卻“單薄”,不能接受“分內的權利”。婚後,振保厭倦了妻子,覺得她笨拙、乏味。他常常當著別人的面斥責妻子,這讓孟煙鸝臉上“拉上了一層<strong>白的膜”。孟煙鸝坐在浴室裡,露出的也是一片白:“<strong>白皚皚”的肚子、“<strong>白蠶似的身軀”。

為了讓孟煙鸝的形象與嬌蕊產生對比,作者只動用了視覺感官來描繪她的“白”。單調的“白”與五種感官交織的“紅”互相映襯,讓“紅玫瑰”和“白玫瑰”各具特色。

振保發現,孟煙鸝與裁縫有了首尾。作者又借用振保的感官,揭示出孟煙鸝的內心世界:孟煙鸝像兩扇“緊閉的<strong>白門”,兩邊“<strong>陰陰

點著燈”,走進去只見一片“<strong>荒煙蔓草”;她像一塊有黃漬的“<strong>舊白蕾絲茶托”,像沾著茶汙的“<strong>白碟子”。這些視覺上的白色意象,都顯示出孟煙鸝壓抑的內心。

品讀《紅玫瑰與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應用

孟煙鸝與“五感”思維導圖

3.“五感”在寫作中的應用

人類是通過感官去認識周遭世界的。瞭解了這一事實,我們就可以在寫作中充分運用“五感”,將人物塑造得真實而細膩。在文學創作中,我們要學會刻意地帶入“五感”,通過顏色、聲音、氣味、味道、感覺來塑造人物形象、展現角色內心,並揭露其深層性格。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需要用一個角色的“五感”來反映另一角色的深層特性,並同時揭露出雙方的特點。例如: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作者就是利用振保的感受來揭露嬌蕊和孟煙鸝的性格真相,在揭露的過程中,也漸漸戳破了振保的偽裝。

寫作時,調動出的感覺越多,人物就越具象;調動出的感覺越少,人物就顯得越片面。描寫嬌蕊時,作者調動了全部“五感”;而塑造孟煙鸝的形象時,只動用了視覺感官。這種強烈的對比拉開了“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間的反差,顛覆了振保的理想與現實,也強化了小說主旨。

結語

人永不知足。當“床前明月光”變成了“白飯粒”,我們便會想念“硃砂痣”;當“硃砂痣”變成了“蚊子血”,我們又會去懷念“床前明月光”。振保想毀掉他一手創造出的“對”的世界,他竭力維護的完美形象,在遇到幸福的嬌蕊後轟然坍塌。振保的幸福,是被自己毀滅的。

我們不必為了華美的長袍而忍受其中的蝨子,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件能遮風的衣衫。生活的秘訣在於遵從本心,但願我們在迷路時,都能想起自己的初衷,拋開誘惑、堅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