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应用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振保的感情经历,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挣扎。

留洋回来的振保租住在朋友王士洪的寓所,被王太太娇蕊深深吸引。王士洪去新加坡做生意后,振保和娇蕊有了私情。但令振保没有想到的是,娇蕊付出了真感情。当她提出与王士洪离婚、跟振保在一起时,振保退缩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娇蕊,终于让“红玫瑰”走出了自己的生活。在母亲的安排下,振保娶了“白玫瑰”孟烟鹂。振保并不爱她,嫌她笨拙、乏味,并公开斥责妻子。无助的孟烟鹂在压抑的生活中苦苦挣扎。

本文将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介绍“五感”与人物塑造的关系,并探讨“五感”在写作中的应用。

品读《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应用

1.“五感”与人物塑造

“五感”是指人体的五种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它产生于人体的五大感官:眼、耳、口、鼻、身。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五种感觉来塑造人物,让角色具有真实感的同时,也能将读者快速拉进故事中,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五感”还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人物的态度,借助角色的情感转变推动故事的发展。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充分运用了人体的五种感觉,把“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真实,也让这篇小说变得家喻户晓。首先,故事用三种感觉交代背景,带出主人公称女友为“玫瑰”的原由;接着,用五种感觉塑造出娇蕊的“红”;再用视觉上单调的“白”来塑造孟烟鹂,与娇蕊形成鲜明的对比。

品读《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应用

“五感”与人物塑造思维导图

2.《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五感”的应用

  • 玫瑰:三种感觉带出“玫瑰”起源

玫瑰是振保在英国留学时交到的女友,也是他的初恋,所以振保把以后交到的女友都称作“玫瑰”。玫瑰是个平常又天真的女孩,他们一起跳舞、坐着说话,振保觉得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很普通,在中国就不行了,振保认为,把玫瑰带到“家乡的社会里”,是一件“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所以,振保决定在回国前与她分离。

与玫瑰分别时是个深夜,振保开车送她回家。车道上“微风<strong>白雾”,拍在脸上像“<strong>毛毛的粉扑子”,车里的谈话是“<strong>轻飘飘的”。视觉的“白”、肤觉的“毛”、听觉的“轻飘飘”,这三种感觉都反映出玫瑰离别时难过的心境。玫瑰哭过后,振保捧着她“<strong>湿濡的脸”、听到她“<strong>呼呼的鼻息

”,看到她的“眼泪水与<strong>闪动的睫毛”,睫毛“像个小飞虫”在他手中“<strong>扑动”。这里又是三种感觉连用:肤觉的“湿濡”和“扑动”、听觉的“鼻息”、视觉的“闪动”,加深了玫瑰内心情感的表露。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对三种感觉的展示,将深爱振保的玫瑰刻画得淋漓尽致。

品读《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应用

玫瑰与“五感”思维导图

  • 娇蕊:五种感官交织的“红”

娇蕊是振保的朋友王士洪的太太。振保回国后,租下了王士洪的房子。第一次见到娇蕊时,她正在洗头,肥皂沫子“高高砌出云石塑像似的<strong>雪白的波鬈”,她在浴衣上揩了揩手,“溅了点肥皂沫子”在振保手背上。振保“不肯擦掉”,肥皂沫干了后,皮肤上“有一种<strong>紧缩的感觉”。振保的视觉(“雪白的”)和肤觉(“紧缩”)从侧面说明了他已被娇蕊吸引,这一事实推动了情节发展,让故事进入上升阶段。

在描写娇蕊的穿着时,作者借用视觉与味觉的强烈刺激来暗示其性格:娇蕊穿着一件“<strong>曳地的长袍”,颜色是“<strong>最鲜辣的绿色”,她移动时,仿佛空气上都“留着个<strong>绿迹子”。里面是“<strong>深粉红的衬裙”,这“<strong>过分刺眼的色调”看久了会“患色盲症的”。视觉上,“绿迹子”和“深粉红”形成了“刺眼”的对比;味觉上,长袍的绿色有“最鲜辣”的味道。

泼辣的外貌揭示了娇蕊敢做敢当的性格,当她爱上振保、在男权社会中做出离婚的选择时,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王士洪去新加坡后,娇蕊常常与振保单独相处。在描写“交际花”娇蕊付出真感情时,作者也充分调动多种感觉,用一连串的动作将其心理袒露在读者面前:一天,振保在午饭时回去拿大衣,却看见大衣被钩在画框上,娇蕊坐在图画下的沙发上,拿着振保的烟灰盘,“<strong>擦亮”火柴、“点上一段<strong>吸残的烟”、看着它“烧到”手指上、“<strong>烫着”了手便“抛掉”。在这个场景中,读者很容易通过振保的视觉(“擦亮”)、嗅觉(“吸残的烟”)与肤觉(“烫着”)将自己代入故事中。作者在展现娇蕊心理的同时,也将角色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

娇蕊决定与丈夫离婚、和振保在一起。振保却怕这样做会毁了自己的前途,心烦意乱间吃坏了肚子,住进医院。娇蕊在病床前守着振保,她的手像洋瓷盆一样“<strong>冰冷”。每当娇蕊请求振保和自己在一起时,振保都会“变了脸色”,娇蕊便“停住了”。她“未说完的话”像是“挂在半空的许多钟摆”,“以不同的速度<strong>滴答滴答摇

”、“于不同的时候<strong>打起钟来”。面对振保的一次次拒绝,娇蕊伏在他身上“<strong>号啕大哭”,振保感受到她“手臂的<strong>坚实”,她的一头烫发“像一盘火似的<strong>冒热气”。

振保躺在病床上,视觉受到了限制。所以,作者加强了肤觉(“冰冷”、“坚实”、“冒热气”)和听觉(“滴答滴答摇”、“打起钟来”、“号啕大哭”)的敏感度,用“身”和“耳”两种感官来描写娇蕊的绝望和振保的无情。在看清振保的真面目后,娇蕊擦干眼泪,从此走出了振保的生活。

品读《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应用

娇蕊与“五感”思维导图

  • 孟烟鹂:视觉上单调的“白”

在母亲的安排下,振保娶回了“白玫瑰”孟烟鹂。她是迟钝的乖孩子,振保并不爱她。孟烟鹂给人的印象是“<strong>笼统的白”,生得“秀丽”却“单薄”,不能接受“分内的权利”。婚后,振保厌倦了妻子,觉得她笨拙、乏味。他常常当着别人的面斥责妻子,这让孟烟鹂脸上“拉上了一层<strong>白的膜”。孟烟鹂坐在浴室里,露出的也是一片白:“<strong>白皑皑”的肚子、“<strong>白蚕似的身躯”。

为了让孟烟鹂的形象与娇蕊产生对比,作者只动用了视觉感官来描绘她的“白”。单调的“白”与五种感官交织的“红”互相映衬,让“红玫瑰”和“白玫瑰”各具特色。

振保发现,孟烟鹂与裁缝有了首尾。作者又借用振保的感官,揭示出孟烟鹂的内心世界:孟烟鹂像两扇“紧闭的<strong>白门”,两边“<strong>阴阴

点着灯”,走进去只见一片“<strong>荒烟蔓草”;她像一块有黄渍的“<strong>旧白蕾丝茶托”,像沾着茶污的“<strong>白碟子”。这些视觉上的白色意象,都显示出孟烟鹂压抑的内心。

品读《红玫瑰与白玫瑰》,解析人物塑造中“五感”的应用

孟烟鹂与“五感”思维导图

3.“五感”在写作中的应用

人类是通过感官去认识周遭世界的。了解了这一事实,我们就可以在写作中充分运用“五感”,将人物塑造得真实而细腻。在文学创作中,我们要学会刻意地带入“五感”,通过颜色、声音、气味、味道、感觉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角色内心,并揭露其深层性格。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用一个角色的“五感”来反映另一角色的深层特性,并同时揭露出双方的特点。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就是利用振保的感受来揭露娇蕊和孟烟鹂的性格真相,在揭露的过程中,也渐渐戳破了振保的伪装。

写作时,调动出的感觉越多,人物就越具象;调动出的感觉越少,人物就显得越片面。描写娇蕊时,作者调动了全部“五感”;而塑造孟烟鹂的形象时,只动用了视觉感官。这种强烈的对比拉开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的反差,颠覆了振保的理想与现实,也强化了小说主旨。

结语

人永不知足。当“床前明月光”变成了“白饭粒”,我们便会想念“朱砂痣”;当“朱砂痣”变成了“蚊子血”,我们又会去怀念“床前明月光”。振保想毁掉他一手创造出的“对”的世界,他竭力维护的完美形象,在遇到幸福的娇蕊后轰然坍塌。振保的幸福,是被自己毁灭的。

我们不必为了华美的长袍而忍受其中的虱子,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件能遮风的衣衫。生活的秘诀在于遵从本心,但愿我们在迷路时,都能想起自己的初衷,抛开诱惑、坚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