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全國人民之憂,我們決不收兵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16連降”“每天出院人數穩定增加”“沒有一個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沒有一個春天是不會到來的”“不去武漢之患、不解全國人民之憂、不獲得抗擊疫情的最後勝利,我們決不收兵”……2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在湖北武漢舉行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對疫情防控熱點問題的回應振奮人心。

湖北武漢疫情已從爆發式增長走向趨緩

疫情發生以來,無論是湖北武漢的醫務人員,還是從全國各地前來馳援的白衣戰士們,都以“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信念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面。在防護服等物資最緊張的時刻,他們由4小時一班改為6小時一班,有的甚至穿著尿不溼也要堅守崗位,和死神賽跑、與病毒抗爭、為生命接力。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表示,全國除湖北以外,其他一些省份新增確診病例已經出現16連降,給湖北和武漢的防控工作增添了信心,湖北和武漢疫情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積極成效。

丁向陽介紹,武漢每天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從2月中旬的4000多人已經下降到現在的每天1000至2000人,疑似人數也從2月初的最高值1.8萬餘人,下降到現在的2000人左右。醫療救治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每天出院的人數穩定增加,2月19日已經達到500多人。這些天來,湖北除了武漢以外,各市州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也一直在下降,已經降到兩位數或一位數的增長。

“總體上看,湖北、武漢疫情從過去的爆發式增長已經走向趨緩,如果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下降趨勢不會改變。”丁向陽說,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武漢、湖北現在的防控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僅從醫療救治來看,確診患者基數大,武漢現在正在救治的患者有3萬多人,還有幾千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仍十分艱鉅。防止輕症轉為重症,防止重症轉為危重症,這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丁向陽指出,武漢不是“孤島”,武漢不是孤軍作戰,我們手拉手、肩並肩,同呼吸、共命運。必須咬緊牙關,一鼓作氣,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發起全面總攻。

確保動態保有3000至4000張床位

一張床位,對患者而言意味著希望和保障。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前期,床位不足問題確實非常突出,導致一些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救治。近期,為實現“床等人”的目標,採取了“兩增一改造”的措施。“兩增”就是增加定點醫院,增加方艙醫院;“一改造”就是把具備條件的集中隔離點改造成隔離治療點。

連維良表示,截至2月20日上午,3萬張定點醫院床位已經全面落實到具體醫院,其中已配備醫護人員、具備收治條件的床位達到2.4萬張;方艙醫院床位已建成2.5萬張,其中已配備醫護人員、具備收治條件的床位達到1.26萬張;隔離治療點已形成可用床位4000張。實現“床等人”的具體要求,就是要確保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動態保有3000至4000張床位,可以隨時接收病人。

除了床位緊張之外,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供應不足也一度是疫情防控的短板。

“保護醫務人員最為重要的是醫療物資保障。”連維良說,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醫療物資短缺的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以N95口罩、防護服為例,2月20日全國從各個渠道供應湖北的N95口罩達到33.6萬隻,防護服達到13.3萬件,這相當於之前全國N95口罩、防護服生產能力的兩倍。儘管仍處在一種緊平衡狀態,但一線醫護人員和高危人員所需的防護物資是可以保障的。

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進展

當前,在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中醫藥能發揮怎樣的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成效究竟如何?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餘豔紅表示,目前,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進展,參與救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大量臨床實踐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在輕症方面,能夠快速改善發熱、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狀,可以縮短住院天數,減少輕症向重症發展;在重症方面,除改善主要症狀和有關指標外,還可以減少重症向危重症發展,促進重症向輕症轉變,降低病亡率。

餘豔紅介紹,張伯禮院士、劉清泉教授團隊在武漢的102例臨床對照研究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輕症患者,臨床症狀消失時間縮短兩天,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縮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數縮短2.2天,CT影像好轉率提高了22%,臨床治癒率提高33%,普通轉重症比率降低27.4%,淋巴細胞提高70%。

(本報武漢2月20日電 本報武漢一線報道組 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蔡闖、劉坤、王斯敏、安勝藍、晉浩天、章正、李盛明、張銳、姜奕名、盧璐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