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人參的杯具


希特勒是在1945年的4月30日自殺身亡的,在之前死去的,還有他的夫人愛娃女士。

後來,通過投降人員的統計,德國投降時的兵力還有250萬人。

在很多人看來,二百多萬人完全有一戰之力,為何希特勒不血戰到底?德軍真的打不贏嗎?

確實打不贏,否則希特勒也不會自殺了。下面,我們就聊一聊德軍打不贏的原因。

德國能打的軍隊非常少,而盟軍數量遠遠多於德國

德國宣佈投降時,兵力還有250多萬,但能打的只有100萬左右。

而盟軍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了1000萬,僅蘇聯紅軍就有600萬左右。這1000萬左右的部隊中,能打的絕不會少於四五百萬。

盟軍是德國軍隊的四到五倍,這樣的情況,德軍基本沒有勝算。

有人可能會反駁,德國的戰鬥素質很強,雖然人數少了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戰勝啊,畢竟,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太多了。

道理是對的,但德國何止是人少?

德國的資源遠遠不如盟軍

從美英蘇等國聯合對抗德國開始起,德國的命運就註定了。

蘇聯人拖住了德國戰車,而美英等國發動了大聯合,把德國在外的資源供給給斷了。德國是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特別是缺乏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在戰爭狀況下,德國的其它物資供應也捉襟見肘。

因此,就算是德國人想堅持,缺了資源情況下,也很難堅持住。

二戰,看起來是疆域的爭奪戰,其實是資源的爭奪戰。沒有了資源,德國靠什麼拼命?

因此,資源是個大問題。

德國人並不團結

雖然只有250萬軍隊,但德國內部其實很不團結了,這是事實。

之前,德國內部因為刺殺希特勒一案,很多高級別軍官都被牽扯了進去,隆美爾就是其中之一。

希特勒並不是容克貴族出身,而德軍參謀部,確是有大量的容克貴族們在控制。雖然,希特勒後來專門成立了所謂的嫡系部隊“黨衛軍”,但黨衛軍並不都是忠臣之輩,在蘇聯的攻擊下,大部分黨衛軍都投降了,只有10%左右的希特勒死忠以死相拼。

德國在蘇聯三大戰役敗北之後,德國內部就開始有了不和諧的聲音,因為感覺希特勒的步子邁錯了。

一個不團結的德國,實在不是盟軍的對手,希特勒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就算把這250萬的軍隊控制起來,也是沒有結果的。

希特勒在最後一刻才放棄的

希特勒並不是早早自殺了,他一直在指揮著德國各級系統。但是,潰敗無法避免。從蘇聯撤的時候,就再也控制不住頹勢了。不撤又如何?

希特勒死前,蘇聯和盟軍已經包圍了德國柏林,當蘇聯的坦克開了進來,當國會大廈被蘇聯佔了後,希特勒知道,徹底地敗了。

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會有什麼結局呢?軍事審判,死刑,一定是這樣的。希特勒挑起的戰爭,死傷無數,讓歐洲生靈塗炭,希特勒犯有不可饒恕的戰爭罪。同時殺了600萬左右的猶太人,這是嚴重的反人類罪。

希特勒知道,與其在屈辱中死去,不如自行了斷,少受屈辱。於是,希特勒自殺了。

1945年四月底的德國,兵力有250多萬,但已經沒有了一戰之力,一是盟軍軍力高達千萬,二是德國沒有資源支撐了,三是德國內部並不團結,四是蘇聯攻破了柏林,攻佔了國會大廈,希特勒再也沒有了機會。


藍風破曉


希特勒是一個非常倔強的人,在二戰尾聲的時候,他和新婚妻子之所以選擇自盡,是因為他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咱們先看第一個問題。希特勒死的時候德國還有四百餘萬的士兵。在希特勒死後,這個數字更是瘋狂減少。等到戰後統計的時候,德軍只剩下兩百多萬士兵了。

至於第二個問題,自我了斷的希特勒已經用行動告訴了大家答案。德軍當時已是回天乏術,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了。

1. 士兵數量不足

四百多萬這個數字聽起來似乎很龐大,可是聯軍與蘇軍的兵力之和是德軍的兩倍,他們甚至已經完成了對於德軍的包圍。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逆轉戰局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德軍別說是取得戰爭的勝利,就算是想要突圍都很難。

2. 兵力分散

德國的士兵不但數量少,而是他們還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因此聯軍和蘇軍可以輕鬆將他們逐個擊破。

希特勒的戰略部署的確存在一定問題,如果他把所有的兵力都集結在一起,至少還有可能殊死一搏。

希特勒會犯這樣的錯誤不難理解,他或許在軍事方面有一定才能,但目光短淺是他最大的弊病。他思考的始終是如何侵略其他的國家,或者是如何掠奪外界的財富。

他從來就沒有想到自己有天竟然會到這般山窮水盡的地步,自然沒有準備相關的預案。

3. 物資匱乏

因為曠日持久的作戰,所以德軍的基礎物資變得非常匱乏,很多士兵都是食不果腹。當時德軍是孤立無援的,沒有人能給他們補給,他們也沒有能力從強大的聯軍手中搶奪物資。換句話說,他們是在慢性死亡。即使聯軍不攻打德軍,只是和他們對峙,德軍都會因為糧食不足而落敗。

最要命的是,自從德國魯爾區等戰略要地被攻佔之後,德軍已經沒有辦法造出武器了,就連使用槍支的時候都需要注意節省子彈。

要知道在現代化戰爭當中,比拼的不是人數,而是作戰武器。面對聯軍的坦克,大炮和轟戰機,德軍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被動挨打。

四.士氣低迷

士氣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時的形勢是聯軍和蘇軍高歌猛進,而德軍只能被動防禦。

誰都能看出來,德軍失敗其實只是時間問題。很多德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慾望,因為他們明白,敵人不只是面前這些軍隊,他們是在與整個世界為敵,當然毫無勝算。

如果說對於法西斯的狂熱是士兵們心底最後的支撐,那麼希特勒的死亡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人都將希特勒視為神明,而希特勒的死亡擊潰了他們對現實抱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讓他們認清了戰鬥失敗這一殘酷的現實。

其實德軍從信仰法西斯主義開始,他們敗亡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他們面對的是來自人民的怒火和來自正義的討伐。


夏目歷史君


二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德軍可謂是傲視群雄,先是閃電戰拿下波蘭,隨後又開始橫掃西歐。緊接著又開始攻打蘇聯,奈何蘇聯這塊硬骨頭太難打了,吞掉德軍不少兵力不說,還將德軍大量部隊陷了進去。

後來隨著蘇聯的不斷反攻,蘇軍一路攻打到柏林城牆之下。 隨著蘇軍踹開柏林的大門的聲音,希特勒拒絕投降,隨後舉槍自殺,將這一堆爛攤子甩給了海軍元帥鄧尼茨。

面對數倍於已方的蘇軍,包圍圈中的德軍可謂是孤立難援。

蘇軍在柏林地區有近五十萬的士兵,還配有1.27萬門大炮,1.2萬門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輛坦克。而此時在柏林的德軍全部兵力,包括警察、護衛隊等雜牌隊伍合計只有6萬人。

此時的德國全部兵力也就只剩下三四百萬百萬人,而這三四百萬中水分很大,至少有一半基本都是強徵入伍的平民(包括僕從國的平民),裡面甚至還摻雜著不少婦孺。 更何況這幾百萬士兵還配置分散,有些並不在德國本土,還有很多佈置在匈牙利奧地利,要讓他們回援柏林更是難上加難。

就拿中央集團軍來說,這支部隊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精銳,但自從德軍開始走下坡路起,這支部隊的人數越打越少。而柏林戰役爆發時,僅存的中央集團軍已被圍困,無法班師回朝。

早期的希特勒這樣部署壓根沒有毛病,他始終在思考如何掠奪別國的領土和財富,處於攻勢,卻沒想到自己終究有一天也會面臨失敗。而現在弱勢就很明顯,盟軍可以將他們逐個擊破。

自從德國的魯爾區被盟軍佔領後,德軍的處境就十分艱難,原本只是伙食供應不足,現在連戰爭最起碼的槍彈補給都開始受到限制。這就意味著盟軍可以將德軍慢慢耗死,畢竟德軍的後勤已經崩潰了,彈藥是用一發少一發,沒了後勤的德軍只剩下被動挨打。

連續的征戰讓普通德國人也產生了厭戰的情緒,如果再繼續頑抗下去,說不定德國最後的青壯年都將死傷殆盡,而希特勒的死亡也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希特勒一死,讓他們的信仰開始崩塌,他們開始更多地為自己思考。

再從民族仇恨來看,因為早期德軍對蘇軍的大肆屠殺造成了很嚴重的民族情緒。這次反攻的不少蘇軍都是帶著復仇心而來,他們在進攻柏林時絲毫不帶有一絲憐憫。他們要為死在德軍手裡的同胞報仇,所以這座城市的文物古蹟和平民、婦女遭到了蘇軍的無差別破壞和屠戮。

1945年4月12日,那時候最終的柏林會戰還沒有正式發起,當希特勒聽聞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死訊時,還曾經一度抱有幻想,希望德軍能防守住奧得河和尼斯河防線,可惜兵敗如山倒。到了20日清晨,白俄羅斯軍隊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已經抵達柏林近郊,當天就開始向柏林城內開炮轟擊。

一直到22日,希特勒還在幻想柏林城不會被蘇軍突破進來,但兩三天後,柏林被徹底合圍,守軍已成甕中捉鱉之勢,希特勒才徹底斷了念想。剩下的就是考慮自己和愛娃的終極歸宿了。

27日,蘇軍攻進柏林市區,希特勒堅決駁回了總參謀部的突圍建議,雖然這個建議有軍事成功的一定可能性,但希特勒的自尊心決不允許自己再受到煎熬了,30日下午,希特勒與結婚僅一天的愛娃雙雙服毒自殺,為了保險起見,服毒同時,還朝自己的太陽穴補開了一槍。

蘇軍所到之處如沙漠蝗蟲過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希特勒正是因為不願看到這一切,情知納粹已徹底迎來了滅亡的一天,才會義無反顧的開槍自盡。

沒了希特勒的德軍只是一盤散沙,精神領袖的死亡,讓德軍再也沒有了戰鬥下去的慾望。當天晚間,蘇軍就把紅旗插到了國會大廈之上。


歷來現實


萊茵集中營瞭解一下,數百萬德軍戰俘,聯營三百里...就算你你希特勒當時還有百萬兵力,人家戰俘營還裝不下呢……所謂兵敗如山倒,當戰略優勢向一邊傾斜的時候,完全已經不是以兵力來衡量勝敗了。如果說戰略上希特勒還有反盤的機會,那麼縱然只有數萬精兵他也能做到,反之,多一百萬也是徒勞。回看歷史,很多反敗為勝的經典戰役,都是以少勝多的,有希望就是有希望,要黃攤的絕對要黃攤,多少兵也不行



-洛林


歷史上最令人震撼的閱兵是希特勒柏林檢閱六十萬黨衛軍,大家可看看,有氣吞山河蕩平一切的氣勢,他輸在兩頭作戰,如果他不入侵西歐,和英美保持關係,只侵佔波蘭然後入侵蘇聯,這是歐美樂意看到的,西歐當時已經默認他佔領波蘭了,戰爭結束時德國還有五百萬軍隊,但是大多數都是沒有戰爭經驗的新兵和孩子和四五十歲的大齡人員。這些人如果和美蘇等國的軍隊作戰是毫無戰鬥力的。


上海娛樂大王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令全人類付出最慘痛代價的一次戰爭就是二戰。這場戰爭遍佈三大洲四大洋,參戰軍隊達到了1.1億人,死亡人數達到了5120餘萬人。

將這場世界戰爭推至高潮者,當屬推行法西斯主義的希特勒,由於他的上臺,導致德國瘋狂擴軍備戰,令西方戰場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不過,隨著對抗法西斯的同盟國成立,斯大林格勒會戰後,西方戰場開始進入有利於盟軍的戰略轉折階段。

希特勒

1945年春日,同盟國取得柏林戰役勝利;同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畏罪自殺。斯特勒自殺之事,讓世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他死的時候手中到底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嗎?

當然是,雖然嘴炮無敵、辦事拉稀的墨索里尼做不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但是,意志堅定到偏執地步的希特勒即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希特勒自殺之前,德國軍隊看似還有數百萬的巨大規模,但是卻是既無糧餉、又無武器彈藥、士氣更一落千丈的烏合之眾,德國在盟國數千萬大軍的打擊之下,早已窮途末路,彈盡糧絕。

以德軍主要的戰略戰役集團為例,這支德國最精銳的部隊,是1941年6月22日所組建的中央集團,這支軍隊總兵力約有145萬人,共裝備有2156輛坦克,分為50個作戰師。

中央集團軍

自中央集團軍成立以來,它就成為了希特勒插向蘇聯心臟的一把尖銳匕首,這支軍隊曾在歐洲戰場上為希特勒立下赫赫戰功。不過,自1944年開始,德軍迎來了兵敗如山倒的日子,這年年底,中央集團軍正規軍的總兵力只剩下58萬人,為了彌補軍隊兵源不足,希特勒還組建了一支總人數達到20萬人的國民突擊隊。

然而,兩支軍隊的總人數加在一起,還不及原軍隊鼎盛時期的1/3的軍隊人數。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希特勒的死訊傳出之後,中央集團軍所剩人數僅於10萬人,這支隊伍也就是希特勒死後手中僅存的剩餘兵力。

蘇聯紅軍

而蘇方決戰柏林之時,蘇聯紅軍總兵力人數達到46.4萬人,並配有1.27萬門大炮,1.2萬門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輛坦克。這個時候仍然拒絕投降的希特勒,集結了德軍在柏林的全部兵力,總共6萬戰鬥人員,這其中還包括有警察、護衛隊甚至婦女拼湊而成的衝鋒隊與青年團。

如此懸殊的軍事力量,其實已經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最終結局,更何況,當時中央集團軍被困於普魯士戰役之中,根本無法支援,所以希特勒的失敗已成註定結局。

柏林戰役

從軍事力量對比來看,德軍早已經輸掉了這一場戰爭。不僅如此,蘇軍對於德軍強烈的敵對情緒和復仇意識,更導致了德軍的徹底失敗。蘇軍在進攻柏林之時,對於這座城市裡的文物古蹟和當地居民不帶有絲毫憐憫的情緒。

因為,蘇德戰場上,德軍曾將蘇聯戰俘當成牲畜來對待,那些將近200萬死於殺戮和飢餓的蘇聯戰俘,徹底喚醒了蘇軍骨子裡的殺戮精神。

幾十萬人對於希特勒的仇恨情緒,讓他清楚地意識到德國納粹已經迎來了覆滅的一天,所以當德軍還在聽從希特勒的命令負隅頑抗之時,希特勒早已經開始為自己料理後事。失去了主心骨的德軍,早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打贏蘇軍的可能性。


鳶飛九天2018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1939年,由納粹德國和意大利、日本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王國發起了席捲整個世界的侵略戰爭,這次戰爭波及的範圍之廣,傷亡的人數之多,經濟的損失之重,都堪稱世界之最!



1921年7月,成為德國工人黨主席也就是“納粹黨”黨首的阿道夫.希特勒,經過長達兩年的秘密策劃,成功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隨後,納粹黨執政,阿道夫.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的領袖!這個留著小鬍子的男人在成為領袖以後,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野心,他勾結資本家,取得了上流社會的認可,通過宣傳和演講,鼓動工人和農民參軍入伍,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激情,引導了國內民眾的情緒。

希特勒從發起戰爭到結束,整個德國法西斯共參戰2000萬部隊,到希特勒死亡,德國的東西兩線至少剩餘320萬左右士兵!



蘇德戰爭爆發,在戰爭開始的一個月裡,德軍依靠強大的火力和突襲能力,殲滅了蘇軍分散在外圍的百萬軍隊,俘虜無算,向蘇聯腹地推進了近千公里,蘇聯的兵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可為慘重!驚慌失措的斯大林以作戰不利為由下令殺死前線將領,並且向全蘇聯發出動員令,命令外線部隊依靠有利地形和德軍打游擊,藉此拖延德軍的進攻速度,隨後將,緊急動員的蘇聯人民紛紛投入戰場,被送至莫斯科!進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軍經過試探以後,曾向希特勒提出建議,繞過莫斯科,三路大軍集結一處,攻佔斯大林格勒,控制蘇聯西北部的石油和糧食。但是卻被希特勒拒絕,希特勒對於蘇聯的定義為“這個四處漏風的房子,只要踩上一腳就會倒塌”。隨後德軍發起了對莫斯科的總攻,猛烈的炮火幾乎將這座城市摧毀,拼命的蘇軍誓死不退,損失慘重。當德軍進入莫斯科以後,燦烈的戰鬥才剛剛開始,依託房子和街道的蘇軍對德軍發起了偷襲,德軍強大的火力在這裡完全派不上用場,根據戰後統計,德軍在蘇聯戰場的傷亡,大部分是發生在巷戰中!

莫斯科保衛戰打敗了德軍攻無不勝的神話!此戰,德軍損失了近50萬的作戰部隊,可為損失慘重,雖然蘇聯損失的要遠遠大於德軍,但是本土作戰的優勢在這個時候更加凸顯! 意識到戰場形勢對德軍不利的希特勒終於決定集結兵力對斯大林格勒發起猛攻!但是經過了莫斯科保衛戰之後的德軍已經到了戰鬥崩潰的邊緣,隨著天氣的變化,缺少冬裝和禦寒裝備的德軍雖然攻破了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但是失去了戰機的德軍卻始終沒有徹底佔領,反而被蘇軍拖在了這片泥塘裡,損失了大量的精銳力量和軍事裝備!此戰,也吹響了蘇聯反攻的號角!



面對著美國對同盟國的支援以及盟軍兵鋒直指萊茵河,盟軍由南向北,蘇軍在殲滅了境內的德軍以後,由北往南攻進了德國本土。此時的德國殘餘軍隊被盟軍死死拖在前線,一旦被希特勒召回,失去兩翼的德國只會加速滅亡!


詩涵果果


根據戰後盟軍的統計,當時希特勒手裡的兵力還有兩百多萬。而希特勒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德國真的打不贏了,否則,但凡有翻盤的可能,希特勒也不可能自我了斷。

首先,兩百萬軍隊雖然聽起來很多,但都比較分散,有的駐紮在德國其他地區,有的駐紮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都是七零八落的部隊,無法對盟軍造成威脅。

要知道,1945年2月,蘇聯集中了262萬人和2450架飛機,上萬門火炮、上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向柏林發起總攻。到5月7日,蘇聯已經消滅了近80萬德軍,還俘虜38萬。

因此,雖說德國戰敗時,希特勒手裡還有兩百多萬軍隊,但由於比較分散,距離柏林也比較遠。而柏林的德軍,大部分都被蘇軍消滅或者直接向蘇聯投降了,餘下少部分負隅頑抗的德軍,壓根無法影響既定的戰局。

還有,德國的物資嚴重匱乏。戰爭,除了要看雙方士兵的數量和素質外,後勤補給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但這個時候的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被佔領後,德國已經沒辦法生產武器彈藥了;羅馬尼亞也沒了,沒有油田,德國的坦克、裝甲車也開不動了。

這時候,希特勒還能拿什麼和盟軍打?

再加上接二連三戰敗,讓德軍士氣低迷,反觀蘇軍,一路高歌凱進,士氣高漲。

所以說,此時的德國必敗無疑,否則希特勒也不可能在地下室裡選擇飲彈自盡。


金兔歷史


1945年4月30日,在蘇軍士兵距離希特勒大約五百米的時候,倔強的希特勒攜妻子愛娃飲彈自盡,一代梟雄就此滅亡。開槍自殺可能是希特勒能想到的最好的歸途,因為一旦被盟軍俘虜自己將會面臨審判,最終將會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被判處絞刑。與其死在別人手裡,受盡委屈,倒還不如自己了斷自己來的痛快一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住元首的尊嚴。

事實上,在蘇軍最終對柏林發動總攻的時候,希特勒手中並不是已經沒有兵力可以調遣了。那時候希特勒直接可以調動的軍隊大約還有三百多萬,算上臨時徵召的平民和其他國家民眾,這一數字可能有五六百萬。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希特勒並沒有用這幾百萬人來進行最後的搏鬥。因為當時德軍已經兵敗如山倒,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手中依舊握有三四百萬士兵,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大,但要知道當時蘇軍的士兵是這個的兩倍多。那時蘇軍已經完成了對德軍的包圍,處在包圍圈中的德軍只有被最終殲滅的結局。還有一點就是,三百多萬兵力並不是全部集中在柏林一點的,他們分散在奧地利以及匈牙利等地區,真正用來堅守防禦柏林士兵數量實際是不多的。這種情況下想要去抵抗強大的蘇軍顯然是不可能的。

希特勒沒有將所有兵力集結在一塊,客觀上是幫了蘇軍忙的,因為蘇軍可以將這些德軍分別包圍然後殲滅。若希特勒合兵一處防禦蘇軍的進攻,恐怕蘇軍想要攻克柏林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可能希特勒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有這麼一天,被盟軍逼到絕境上。所以從一開始,希特勒就沒有想過要保衛柏林這件事。不可否認的是,希特勒是一個軍事人才,但這也架不住他的目光短淺。在考慮如何侵略其他國家的時候,也是應該想想最後會被算總賬。稍微有考慮,也不至於負責守衛柏林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沒有戰鬥力的老弱病殘。他們為元首和第三帝國奉獻的,只有生命。

在攻克柏林後蘇軍抓到的俘虜中,甚至還有年僅13歲的孩子。這也從側面看出來了最後柏林是有多麼的缺人,連孩子也要上去防禦。除了在士兵數量上嚴重不足之外,物資匱乏和缺少武器裝備也是導致德軍最後幾乎沒有反抗力氣的一大原因。長時間的窮兵黷武,讓德國國內的經濟已經變的很脆弱,根本就不能夠自給自足。再加上盟軍對德國已經形成了完全的包圍,德軍猶如困獸,即使盟軍不動手,過個幾個月柏林也會自己崩潰。在蘇軍攻佔德國最為重要的魯爾工業區之後,德軍失去了武器資源生產的源頭地。據說那時候負責守衛柏林的士兵,都是要計算著使用手中子彈的,因為實在是太缺乏了。相比面臨大敵,掐斷德軍的重要工業地才是最要命的。

另外,德軍整體士氣低迷毫無戰鬥力也是柏林守軍不堪一擊的一個原因。畢竟那時候兵敗如山倒,一切都完了。最後隨著希特勒的自殺,德國第三帝國宣告徹底滅亡。


科羅廖夫


在二戰的最後時刻,希特勒德國還有近400萬兵力,這些兵力大都分佈在德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不過,這個時候的兵力數量已經與戰事無關了,最主要的是德國工業大部分被摧毀,能源缺乏,糧倉已盡,彈藥已絕。而且,東線的美英軍隊已兵臨柏林城下,西線的蘇聯軍隊更是直搗柏林市中心,希特勒在絕望之下,倔強的選擇了與剛剛結婚的愛妻雙雙自盡的歸途。

二戰最後時刻,希特勒依舊幻想能夠絕處逢生,瀕臨絕境的第三帝國進行最後的掙扎。

4月12日,戈培爾打電話告訴希特勒:“我的元首,我要向您祝賀。您最大的敵人已經厄運臨頭。上帝可沒有拋棄我們,美國總統羅斯福特突然病世了!”焦頭爛額的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再次燃起逆轉的希望。但在接下來的兩週裡,德軍並沒有取的他想象中的勝利。

4月18日,納粹報刊在頭版稱:“我們正面臨著一場全新而又嚴峻的考驗。一定要咬緊牙關,要像魔鬼一樣展開瘋狂的戰鬥!都不要輕易喪失自我鬥志!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我們要殊死一搏,也許勝利的天平依舊會傾斜向我們!”這篇文章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在蘇聯軍隊渡過奧得河畔,即將到達柏林的被動形勢下,繼續鼓勵和激發德國人的鬥志和熱血。

從這篇報道中也不難分析,此時的德國民眾與軍隊都已經接近恐慌的境地。儘管此時的德國軍隊仍然多達400萬,但不僅兵力分散在德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而且軍隊的裝備物資供應已經時斷時續。原因很簡單,戰前工業化的德國已經打成了一片廢墟,所有能源、食物和彈藥都已經面臨打光、吃淨和殆盡的局面。

時至4月22日,希特勒似乎仍然心懷幻想,他期盼施坦因納可以在柏林城外擊潰蘇軍,從而絕處逢生逆轉戰局。不過,希望太美好,現實太骨感。到了戰爭的最後時刻,他才在驚恐不安中向參謀部艱難的說,德國已經輸掉了戰爭,在這一刻,希特勒居然用凌厲的目光看著窗外:“我寧願自殺也不會投降。”

蘇軍東面和南面雙管齊下,完成對柏林的徹底合圍。

早在4月中旬,蘇聯最高統帥部下達命令,對柏林發起總攻。朱可夫元帥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作為先頭部隊從東面攻擊,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從南面攻擊,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牽制柏林以北德軍。

4月24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左翼部隊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合;4月25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從北面迂迴柏林的部隊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徹底合圍。

蘇聯軍隊此時士氣如虹,德國突襲蘇聯的恥辱,蘇聯戰場的慘烈戰況,都成為蘇聯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與他們對壘的,則是兵敗如山的德國軍隊,儘管仍有部分強硬的法西斯分子,但多數人的內心早已動搖。此時德國的敗局早已無可挽回了。

希特勒軍隊如洪水般倒退,蘇聯紅軍如虎狼般攻入柏林。

4月26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發動了聯合進攻,動用了12700門大炮和迫擊炮,21000門卡秋莎火箭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46萬兵力向柏林發動了猛烈而又霸氣的攻擊。

除了地面攻勢,蘇聯同時派出了空軍16和18集團數百架轟炸機,從空中對這個曾經輝煌的城市進行了轟炸。而此時的柏林城內,已經沒有多少防空火力。

這場戰爭打到這個地步,勝負已毫無懸念,德軍如同洩了閘的洪水一樣在迅速潰敗,而蘇聯軍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最後的清掃行動。4月27日,蘇軍攻入柏林市;28日蘇軍逼進政府辦公廳、國會大廈、最高統帥部所在的蒂爾花園區。

4月29日下午,蘇軍把一面紅旗插在了德國國會大廈的圓頂之上,向全世界宣告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30日下午,蘇聯紅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柏林市區。此時人們才知道,希特勒同愛娃已經自我了斷。

回望第三帝國的最後掙扎,不僅面臨東西兩線的大軍同時壓境,更有國內資源和物資的極端匱乏,還有德國軍隊戰爭意志的動搖和潰散,都是自身最終敗亡的註腳。

更重要的是,作為法西斯侵略者,第三帝國的時刻面臨世界人民的正義呼聲和憤怒聲討,民心所向賦予了同盟國和軍隊將士們無以倫比的勇氣和力量,在這樣的正義力量面前,希特勒德國縱有400萬殘軍,也只能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