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汝官窯瓷器如何鑑定?

用戶902396359537


真品的汝官窯瓷器極其稀有,目前已知的數量不到一百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單位,國內外其他公、私博物館和私人手中亦有零星收藏。

北宋晚期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其瓷藝精良,燒造時間極短,創立數十年就毀於宋金戰火。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冠,享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的美譽。我們只能博物館裡去鑑賞真品汝窯瓷器。

1940年以來,現身於公開拍賣場合的汝瓷佳器僅有8件。2010年以來,陸續有3件汝瓷驚豔亮相於拍賣場,強勢席捲了宋瓷拍賣排行榜,2017年以2.5億人民幣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創造宋瓷拍賣紀錄。

這件2.5億汝官窯筆洗,釉如凝脂,天青猶翠,冰裂瑩澈,器形巧緻雅絕,底見三芝麻花細小支釘。為臺北鴻喜美術館舊藏,通器完美臻善,當屬汝官瓷之範。

以下圖就是2.5億的汝官窯:







盛世藝術收藏


汝窯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然而,汝瓷的燒造歷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傳世的汝瓷也不過七十餘件,民間很早就流傳著“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汝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各汝窯遺址出土的碎瓷片同樣極具價值。汝瓷身上所凝結的社會、歷史、政治、藝術、宗教、審美等附加值遠遠超越了瓷器本身。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

汝窯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淨的丰韻而獨具風采,獨居眾瓷之首,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成為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我們要如何去鑑別汝窯呢?下面教你這幾招,讓你以後少走彎路。

第一,汝窯屬於炻器,燒製溫度不高,磁化程度不好。敲擊起來聲音宛如啄木,絕不會出現後世瓷器那種清越的迴音。換句話說,汝窯還不是真正的瓷器,不能按照瓷器鑑定標準來鑑賞。

第二,汝窯瓷胎骨為當地特產的含三氧化二鋁極高的瓷土,又含有大量的鐵成分,無法淘洗乾淨。所以汝窯胎骨隔著釉看好像是銅做的,帶點紫銅色。古人不懂,號稱銅骨之汝。其實本質不是含銅,而是氧化鐵的顏色。

第三,汝窯古人鑑定,有蟹爪紋,下有芝麻花細小支釘者真。

第四,汝窯器型應該以傳世和出土標準器為準,有些新仿器臆造器型,張冠李戴,穿越時代。不可不細辨之。熟記所有出土和傳世汝窯器型是鑑定汝窯瓷器的關鍵之一。

第五,汝窯瓷器上絕少文字款識。

第六,汝窯瓷器特定的器型特點,如圈足外撇,器物輕薄等,都是鑑定的要點。









轉角bin


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汝瓷的基本鑑別方法,從傳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徵。

一、胎色: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

二、釉色:

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三、支釘:

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汙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四、器型:

汝窯器有瓶、尊、盞託、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託、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鑑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閒情逸趣。

五、開片紋:

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市面上絕大多數汝窯瓷器都是仿品, 真品價值連城,如果誰都有的話,那就不是珍寶了!


小花陶藝


宋代汝瓷的鑑定宋汝瓷的外觀特徵+微觀老化痕跡=到代真品。


古稀老玩家


看實物,不能憑空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