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獎大滿貫《寄生蟲》,多年虧欠韓國電影的終於歸還

韓國電影《寄生蟲》爆冷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讓亞洲影壇為之振奮。誠然這是一部非常優秀且符合奧斯卡品位的作品,但是一部非英語片能夠在獲得最佳外語片的基礎上,還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這幾個重要獎項,著實出乎意料。但是對於長期被低估的韓國電影而言,絕對是名至實歸。


奧斯卡獎大滿貫《寄生蟲》,多年虧欠韓國電影的終於歸還

韓國導演奉俊昊手捧四座奧斯卡小金人

韓國的流行文化產業非常發達,無論是產業化的生產(培訓+包裝)出來的偶像藝人,還是整容整到傻傻分不清的帥哥美女,以及產品化的韓劇中錦衣玉食的俊男靚女,“車禍癌症治不好”套路雖然飽受詬病,但是作為商業產品卻是極其成功的——代代亞洲青少年都追韓國偶像明星,從少女到家庭婦女到退休大媽,家家都有人看韓劇,不獨中國如此,在更發達的日本也極其受歡迎。

因為韓國影視圈的優點在於——把產品和作品分得很清。在商業化的娛樂產業裡,韓國電影稱得上是一股清流——除了娛樂片以外,有很多優秀的獨立作品存在。

很多韓國優秀影片,本身立足真實社會事件,且題材非常敏感。譬如,幼女性侵題材的《素媛》,特殊學校性暴力事件題材的《熔爐》上映後甚至引起輿論關注,倒逼國會修訂法律中性侵標準的量刑、還有影響總統文在寅一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題材的《辯護人》等。

社會現實與人性需求的困境

如果說看日本電影,像陪顫顫巍巍的老奶奶對飲一杯淡茶,瑣碎細膩,欲言又止,那看韓國電影就像跟一個激進的刀疤臉大叔辯論,他衝上來就把一身傷痕撕開給你看,拽著你看這個可恨的世界,你不得不對現實中的各種痛和絕望進行深思。韓國電影就是這樣,充滿了對社會現實中人性需求的困境。

個體永遠是被歷史綁架的人質。——馬克思

經過群體的生活之後,社會規則和事實都深刻地影響每個人,決定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行為跟認知過程的變化。同時,個人的行為認知反作用於社會,成為影響社會群體意識形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是歷久彌新的難題。反映社會議題思考的的影片也是影響韓國文化的重要思潮。


奧斯卡獎大滿貫《寄生蟲》,多年虧欠韓國電影的終於歸還

奧斯卡獲獎電影《寄生蟲》

韓國電影關注著現代性社會中的各種生活現狀與不同階層人群意識形態的表達,形成了其韓國電影文化的重要主題。敘事層面話外之意,流露出對韓國近二十年變化發展中社會矛盾、歷史遺留問題討論。譬如《寄生蟲》裡大量的對比,生動展示了韓國貧富差距,聰明而各有專長的主人公一家四口卻全家失業,真實反映了韓國社會艱難的就業形勢。

平等意識和反抗精神

韓國曆史是一部充滿了“恨”的血淚史。韓國人的性格本身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強烈的自律精神。自律的人自我要求是很高的,也就是說每個人渴望通過努力換來更好的生活,而過高的預期與現實的資源就會形成矛盾。


奧斯卡獎大滿貫《寄生蟲》,多年虧欠韓國電影的終於歸還

電影《寄生蟲》對白

民眾的生存狀況就是一種“苦大仇深”的狀態,恨成為了其民族特有的集體無意識心裡,韓國的電影充滿了反抗與平等的精神。譬如《寄生蟲》中的父親,希望平等與老闆討論愛的問題,老闆卻認為他僭越了,老闆一家嫌棄主角一家身上的味道,深深刺痛了男主的尊嚴,最終成了壓倒男主的最後一根稻草,以至於男主一刀刺死了老闆,就是男主用激進的行動對社會做出頑強的反抗,用底層小人物的平等視角,對社會現象的進行鄙視和嘲諷。

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兼容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整個韓國社會的審美水平確實高於美國和中國。

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一根筋的英雄主義,也不像中國部分粗製濫造的電影依仗流量明星毫無底線,韓國電影最大程度實現了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兼容。

韓國電影是美的,無論是哥特黑色之美的恐怖片,還是畫風清新又暗含黑暗色調的社會題材,無論是畫面還是題材都頗有質感。歸根結底,頗有些法國電影的神韻,又兼具東方重筆水墨的風骨。

不是簡單情愛、個人情感的抒發,追求的是在國家民族的發展變化中個人價值得在集體主義下實現的浪漫與情懷。社會底層人物永遠建立在體制基礎之上,最終人物在社會動盪或者階層衝突中尋求自由之路。故事的起源可能就是一條不起眼的社會新聞,常見的社會情境,電影開頭必是在舒緩的節奏中還原自然狀態的平凡生活,通過戲劇化的劇情衝突,上升到社會集體意識中平靜底下的暗潮洶湧,頗有東方傳統美學的古典神韻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