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疫情發生以來,絕大多數車企都在慷慨解囊,它們之中,有的直接捐錢,有的捐車。但在當前最緊迫的疫情防控階段,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才是最急缺的物資。而在這個特殊時期,不少車企紛紛“轉行”做起了口罩生產,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事實上,類似的跨界操作在車企之中並不少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大佬們。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上汽通用五菱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2月6號,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按照項目建設計劃,無塵車間改建和生產線建設都將於2月底前投入使用,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而從提出轉產口罩的想法到第一批口罩下線,僅僅用時3天,2月9日第一批口罩順利下線,2月13日首批100萬個防護口罩生產完成,其口罩生產包裝盒上那句“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標語更讓全網淚目與感動。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而在五菱汽車的漫長髮展史中,曾涉足過不少其它行業。五菱最早的前身是個兵工廠,當時叫做柳州動力機械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功生產過051型“友誼”牌油鋸,隨後試製生產過拖拉機,以致於柳州動力機械廠成為當時全國八大拖拉機廠之一。到了七十年代末,為了滿足當時的市場需求,柳州拖拉機廠又開始生產多功能縫紉機和自動換梭棉織機。進入八十年代,柳州拖拉機廠更名為“柳州微型汽車廠”,正式轉產微型汽車。

● 廣汽集團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廣汽集團同樣用實際行動響應口罩生產的號召,也是在2月6日,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親自率隊直赴東莞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進行調研。第二天,廣汽部件技術中心就派出技術團隊奔赴東莞學習研究口罩設備相關技術和生產流程。僅僅用了幾天時間,廣汽部件技術中心的工程師就已成功組裝出第一臺口罩生產設備,並於2月11日完成設備現場安裝和調試。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預計2月22日將完成12臺設備的安裝,2月底將增加到30臺,如果這些設備全部投入生產後,預計廣汽本月底可實現每日100萬個口罩的生產。

● 比亞迪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2月8日,比亞迪正式宣佈援產口罩和消毒液,並將這項重任交給了電子事業群第九事業部。要知道,對於比亞迪而言,跨界造口罩並非一件很難的事。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據悉,比亞迪的第九事業部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主要從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汽車電子部件等產品的代工和研發製造,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華為等品牌手機廠商都是主要服務客戶。更為關鍵的是,第九事業部還擁有醫療器械體系認證,並長期代理生產醫療器械產品。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與此同時,比亞迪子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和比亞迪精密製造有限公司先後進行了企業經營範圍變更,新增了消毒液產品、醫療器械、工業防護用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根據比亞迪的規劃,3天內設計出圖紙,1周內設計出設備,10天內出產品,2月17日前後開始量產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到2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達5萬瓶/天。

● 特斯拉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與其認為特斯拉是一家電動車製造商,倒不如說它是一個科技公司。除了造車賣車,能源業務也是特斯拉的主營業務,包括針對個人/家庭用戶的Solar Roof太陽能屋頂、用於儲能的Powerwall,以及針對商用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對應的Powerpack存儲能源。其中太陽能屋頂是在房屋頂部裝設太陽能發電裝置,利用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城鄉建築領域進行發電,以達到節能減排目標。不過迄今為止,特斯拉的太陽能業務僅僅在美國本土等少數地區銷售,但從長遠來看,特斯拉的能源業務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近日曾表示,特斯拉正在美國加緊安裝太陽能屋頂業務的同時,還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將該業務拓展到歐洲和中國市場。除此之外,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明星車企,特斯拉還在其官方網站上銷售過很多周邊產品,例如衝浪板、帽子、襯衫等年輕人喜愛的物品。

● 本田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本田素有技術宅之稱,在日本的全稱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技研”二字對本田而言可謂意義非凡。眾所周知,本田曾經在汽車和摩托車領域都堪稱獨領風騷,但它並不滿足侷限於汽車和摩托車行業,為此本田先後研發推出了飛機、水泵、草坪機、割灌機、小型輪船發動機、Honda步行輔助、UNI-CUB平衡車、機器人等。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以造飛機為例,本田早在1986年就開始小型航空器和航空器發動機的研究。直到2015年,本田首款量產飛機HondaJet HA-420才終於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型號認證,並展開客戶交付的工作。據悉,這架HondaJet HA-420的座艙只有5個位置,搭載通用本田合作開發的渦輪風扇HF120發動機,最大推力2095磅,爬升率為20.2m/s,巡航速度為778km/h,最大升限13100米,在同級別中具有較強優勢。此外,在NBAA IFR備份燃油條件下,HondaJet的最大航程為1223海里(約2265公里)。

● 大眾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大眾在國內的影響力和消費者的認可度都非常高,無論是造車還是賣車都是稱得上業界領先。而在剛過去的2019年,大眾品牌在全球共交付新車6278300臺。然而,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在其德國總部卻有一個“不務正業”的部門—大眾肉製品加工廠,專門用來製作香腸,可以說是非常令人感到意外了。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據瞭解,大眾製作的香腸,早在2015年銷售就超過了700萬根,比汽車銷量還高。而之所以會踏入肉製品行業,是因為上世紀的大眾總部所在地物資匱乏,為了解決大眾內部員工吃飯問題,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始辦起了肉製品加工廠,甚至建立了農場,由此香腸也成為大眾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不過,大眾香腸只專供大眾工廠食堂和個別商店、超市發售。

●豐田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豐田汽車說得上是汽車界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但豐田一開始並不是造車,而是靠著祖傳的縫紉機工廠起家,在轉行汽車行業之前,豐田還是日本當時著名的紡織家族企業。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豐田製作的縫紉機,比如這臺豐田OEKAKI 50刺繡縫紉機,縫紉機中的貴族。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對農業種植也展現出極大的興趣。2012年開始,豐田在日本東北部和當地農戶合資建立新式溫室大棚來種植甜椒,同時推出了“豐作計劃 "。具體來說,就是將豐田汽車製造理念應用在農業領域,通過 IT 管理工具(PDCA)提高生產效率, 提供室內栽培的整體解決方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化、穩定化以及附加值。不僅如此,豐田還涉足過遊艇、機器人、生物技術等領域。

● 馬自達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說起馬自達這個品牌,很多人最先想到肯定是轉子發動機,畢竟馬自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研發和生產轉子發動機的汽車公司。而馬自達的副業也能和轉子扯上點關係,推出了一款名叫“EX-7”的煮蛋器產品。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這款煮蛋器採用鋁合金鍍鎳製造,並用手工細修雕琢成型。最關鍵的是,這款煮蛋器的造型融入了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設計元素,不僅看上去十分討巧,實用性也相當不錯。馬自達的煮蛋器直徑為15.5釐米,高度為9釐米,一次能煮上6只雞蛋,是不是很適合全家人使用?

● 標緻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相比馬自達,法國標緻在廚房器具上的成就和名氣更大。標緻從1840年開始生產咖啡研磨器,隨後到1874年生產胡椒研磨器,直到1890年,標緻才進軍汽車生產領域。而經歷了近兩個世紀,標緻系列的研磨器已經是國際上家喻戶曉的大品牌,標緻的咖啡、胡椒研磨器深受大廚和食客的喜愛。

能造車也能產口罩 盤點那些搞“副業”的車企們

除了胡椒研磨機和咖啡研磨器,標緻還曾經生產過摩托車、自行車、金屬傘骨架、鋼鋸、酒具、服裝等各種跨界物品,這麼看來,汽車好像才是標緻的“副業”。

● 寫在最後

其實,車企跨界做“副業”在全行業來看還是很普遍的,畢竟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單一的營收業務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而在當前“一罩難求”的困境下,廣汽、五菱、比亞迪等車企主動“轉行”生產口罩的行為確實值得大家點贊,在此也希望更多有條件的車企能夠參與到防疫物資的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