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病毒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難道是農民?


我是農民,我來說幾句。

一,對於農民工來說,國家已出臺相關政策,因新型肺炎而不能返工的,用工方要發工資,哪怕只發一半,他們同樣能在老家活得有滋有味。

二,對於仍然從事農業經營生產的人來說,雖然也可能誤了季節,但現在的農產品品種很多,他們可以種植晚季節的產品。雖說會減些產,但溫飽問題同樣能解決。

三,山區的農村,這次病疫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有些地方反而起到了促進生產的作用。比如我地是種植山地小黃姜的,因正月不準走親訪友,大家呆在家裡無事可做,便跑到山上去挖姜土,反而使生薑種植面積擴大了。今年生薑行情好,明年增產增收是可望的。

四,縱觀目前態勢,最難熬的反而是中小型企業和餐飲觀光業。工資要發放、收入卻沒有。如與銀行業關係不好貸不到款,他們破產的風險更大。因此,國家要重視他們的困難早日出臺相關政策,幫他們渡過破產潮。要知道,中小型企業不僅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決受業的重要領域。同時,這類人群也是我國中產階層的重要組成。它們無論從創收、解決受業、消費都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疫後的經濟振興,中小型企業是重中之重!

五,對於一些實體店來說,眼下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從長遠來看,潛在的購買市場仍然保留著,且鋼需不會少,只不過置後交易而巳,因此對它們的衝擊不會太大。客觀地講,這類人大都有一定的積蓄,支撐三兩個月絕對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