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一年多,你說我們不合適,到底什麼才叫合適?

yat先生


早年,一位長像平凡,甚至有些猥瑣的小夥子,因為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對象被家裡人安排相親,而對方是一位出身書香門弟的世家小姐。

小夥子性格內向甚至有些自卑,眼瞅著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還沒個穩定工作,只是偶爾在影視劇中跑個龍套。

丈母家一家人都不看好這樣差距懸殊的戀愛,可姑娘偏偏看中小夥兒老實巴交的性格,堅定地和小夥子結成了夫妻。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夥子出演了很多反響不錯的角色,一時名利雙收,成為老百姓喜歡的知名演員,身邊圍繞著眾多的漂亮女演員。

世家小姐卻隨著歲月的推移風采不再,成了遠近聞名的“醋罈子”。

平衡被打破,地位被置換,這段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婚姻生活還能繼續麼?

當年的小夥子不管到哪拍戲都把妻子帶在身邊,一來解決了妻子的猜忌,徹底滅絕了外界的捕風捉影。二來杜絕了外界撲上來的“胭脂俗柳”成全了彼此近40年的夫妻佳話。

這位當年被嫌棄沒出息、長的醜的小夥子就是今天的國民影帝的葛優。

感情是主觀的,就像每個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一般,戀愛關係中所謂的合適,也是主觀的,大概率是男女雙方相互療慰的一個偽命題,或許,只是青年男女用來分手的說辭而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那些從一開始就抱著往一起走的情侶之間所謂的“合適”是怎樣的,那些抱著先試試看交往的心態不在本次的討論中。


01你很好,我們不合適

明知不合適,還要在一起,要麼是別有所圖,要麼是無法自撥。

在開始一段關係時,戀愛雙方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標準為對方打分做判斷,是我喜歡的樣子加1分,是我喜歡的性格加1分,物質條件、經濟能力、個人價值觀等等都被計算在分值之內。

分值越高,倆人在一起相處的機率可能就會越大,一對看似非常不合適的人也可能會因為符合彼此的標準在一起。

這樣的戀愛會不會長久我不知道,但他們是因為“合適”走到一起的。

就像“我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要坐在單車上笑”的拜金宣言一樣,人們為了自己的選擇,放棄了自己的愛情。

或者是他們通過付出“愛情”交換自己所追求的物質條件。

換句話說是你的好,還沒好到讓我放棄自我的選擇和標準;選擇你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喜好而已。

就像是地球與太陽,媽媽與孩子,總是要一方圍著一方轉,一方的滿足是伴隨著另一方的存在而達成的。

我們在一起,並不代表我愛你。

可沒有了感情的戀愛,在一起又有什麼意義呢?


02喜歡你,我們不合適,

眾所周知,親密關係中所有的“感覺”與“愛意”都是不連續的、它們是某一瞬間的情感共嗚。這就意味著即使在最完美的情感關係中,雙方伴侶也無法持續的體會到對方的愛意。

華盛頓大學社會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在長達40年的研究中發現,最初那些伴侶們都非常相愛,但最終導致情侶分手的並不是大困難,而是生活中的瑣碎。

即衡量一段親密關係的好壞,取決於伴侶雙方能否有效的處理生活瑣碎的細節問題。

通過對130對情侶長達6年的監測中發現,當一對情侶在表達這段關係時,生理反應越活躍的測試者,他們之間情感關係惡化的速度越快。

他們的心跳、血液流速或是汗腺分泌的情況也會異於往常。儘管他們看起來很平靜,但在描述共同生活的經歷過程中,哪怕是一些很平常很普通的過程,甚至是一些很開心和愉快的經歷,他們的身體也處在一種“攻擊或逃避”的模式。

這一類伴侶被其稱之為“災難型”伴侶。

他們就像是兩個相愛的刺蝟,只能彼此遠離,不能相互靠近。

在戀愛關係中彼此適合的是愛情,不合適的講條件。


03越用心,越適合

在John Gottman的研究中表明,另一類能夠很好的處理好“細節”問題的情侶被稱為“成功型”伴侶。

他們在表達共同的生活經歷時不僅各方面生理指標驅於平穩,更多的是表現出對對方的表達抱有“善意”。

它更像是我們中國所講的“包容”,而這種“善意”正是面對日後眾多瑣碎日常的基本態度。

打個比方來說,當伴侶中的一方提出一個對方完全不感興趣或不在乎的話題時,“災難型”伴侶的態度可能是完全的沉默或是“嗯、啊”的敷衍,甚至是“真煩人,別打擾我…”儲如此類的消極反應。

而“成功型”伴侶的一方會表現饒有興趣,就此展開討論。

這樣的相處模式傳遞出來的是表達來自於伴侶的關注與愛意,這樣的感觀體驗能加深情侶之間的鏈接與依賴感。

經過1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John Gottman根據情侶在一起的生理反應,以及他們對彼此情緒的照顧與回應,可以準確的預測他們日後的關係滿意度,並且這種準確率高達90%以上。

無論這些情侶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是貧窮還是富有,當他們對對方保持足夠的包容與欣賞而不是挑剔和躲避時,就會創造更多讓對方感受到“愛意”的瞬間。

這時再反觀一下“葛大爺”的婚姻,就不難發現,幸福的婚姻都是在磨合與付出中收穫的,就像“葛大爺”說的一句話:“我們當初的基礎就特別好,誰也不圖誰什麼,我們實在沒名的時候就同甘共苦的幹不出再婚換人的那種事…”。

話雖有點土氣,可背後透露的還是一個人的人品與修為。


在一起是兩個人的決定,分開也是兩個人的問題。

所以題主的“合適”是在向對方要一個答案,還是在自我檢索與反思這段感情的付出,題主要好好的考慮一下。

如果不能再繼續走下去,想想最早牽手的初衷,飽有善意地、用心地結束這段關係,祝親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