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你身边应该有朋友对外国多元教育感兴趣。相信和他们对话中,你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外教育的些许差异性。

诚然,国外有很多创新及前沿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今天游学君就带你走进三个著名的欧美教育强国(美国、英国、德国),探索美式博雅制、走进英式导师制和实践德式学徒制,一同探索这三国背后的教育模式,是如何影响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美国·博雅制·通识精神

U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中国著名“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早年曾受益于圣约翰大学博雅教育课堂。他认为博雅点亮他两方面:培养基础知识和锻炼独立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的周有光是汉语拼音的奠基者,但却没人知道其实他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学。可以说当时没有通识教育的洗礼,很难对汉语文化产生兴趣。

Tips

博雅教育小百科

博雅教育,又称通识教育。主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Liberal Arts)。其核心精神在于倡导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现在很多人一想到美国博雅教育,就是联想到哈佛大学。特别是近几年,哈佛大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改革其教育制度。

例如将原来本科通识教育计划的“8大领域”改为“4+3+1”的新课程模式。

包括4门必修通识课程(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3门分布式课程(Distribution Courses)和1门实证与数学推理课程(Empirical & Mathematical Reasoning)。

Tips

哈佛博雅教育四大目标

1、为学生的公民参与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对自身言行道德维度的理解;

3、使学生能以批判性和建设性思维应对社会变化;

4、引导学生理解自身是艺术、思想和价值观传统的产物和参与者。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4门必修通识课与3门分布式课程相对应又相区分,课程体系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这样的改革使得学生可以尽情挑战难度较高的课程,而不用担心影响自己的GPA成绩,避免学生一味追求高分而违背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选择通识课程,从而探索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扩展知识领域的边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我们培养学生,要使文科学生了解理科,理科学生欣赏文科;因为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博雅教育无形中塑造哈佛学子,引导他们学术与社会责任感并重,成为一名“T型”人才:既有知识广度,也有知识深度;既能跨学科思考,又能解决问题;既要开放协作,又要突破自我。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游学君想起当年带营员前往耶鲁大学时,有位教授说:“如果大学毕业,只学会一项技能,其实是失败的大学教育。”

这就是为何美国各类文理学院,就是以培养出博雅意识思维不受限制的学生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英国·导师制·绅士精神

UK TUTORIAL SYSTEM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英国和美国,是多数国内学子最向往和最推崇的教育模式,不同于美国对学术的自由开放,英国较为“严谨”。尤其从牛津大学开始,经过800多年的整体教育体制变革,带给世界教育很多思想冲击。

17世纪启蒙运动代表者约翰·洛克(John Locke)认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想及正向人格。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绅士和淑女的整体绅士社会其实和导师制所要传递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导师制核心是训练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理性。

他们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生自由,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理性。

游学君带你走进英国导师制“诞生地”——牛津大学,一起探索这个独特的“大学精神”。而这种精神,主要源自独特的“导师制”所致。


Tips

牛津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最初产生于14世纪。当时的制度是从学院的基金中留出100先令作为导师的报酬,导师主要是学生在道德和经济方面的保护人。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19世纪以前,牛津的导师都不被认可为学院的正式教师(只是私人导师)。此时的导师教学也只是学院正规教学的补充。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以学生的学业为主,而是涉及道德、经济等多个方面。

等到19世纪大学考试制度改革后,导师制开始成为一种以学院为依托,以本科教学为主旨,以导师个别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制度。

此后,牛津大学导师制逐渐向学科化、学术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导师职业成为一种真正的学术性职业。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牛津的“导师制”非常昂贵,但也是其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财务的挑战,但是学校并没有因此放弃传统。

培养一个本科学生,每年所花的费用是1.6万英镑,4年下来的花费是6.4万英镑。这种对重视学生的核心理念,是带领一代又一代牛津人前进的动力。

英国的导师制是实行专门的导师,每个研究生只有一个导师。而导师也不注重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经常和研究生进行专业讨论。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因为学术人员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决定了大学的素质。牛津教授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时必须进行自驳,揭示其局限,允许学生质疑(典型的牛津课程包括讲授和论辩两部分)。

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显然更容易培育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成长于与大师比肩并立的大学氛围中。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德国·学徒制·工匠精神

GERMANY APPRENTICESHIP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相信你一定听过奔驰、宝马、大众、西门子这些世界知名企业,但如果问你,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认为是什么?

答案是“工匠精神”,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制造”总是成为我们的首选。其实在游学君看来,德国才是真正把实践做到位的工业国家。也许很多人可能也想到邻国日本,但比日本更早,做的更到位的其实是德国。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早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开始实行“学徒制”,经过千年的演变,现在我们常听到的“德国制造”,都要归功于学徒制一步步打下的基础。

特别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德国一直就是前沿科技的代名词,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耳熟能详的汽车工业品牌都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歌德大学等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更是为德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如果你曾去过德国,或和德国人交流过,一定会被他们的严谨精神给吸引。严谨极致,追求卓越,从教育到生活,从理念到实践,这样的气质已经深深刻入德意志民族的骨血。

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言:“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九所国立大学组成的“德国TU9理工联盟”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在工业上,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在教育上,也提出“MINT学科教育体系”。

德国,正一步步引导我们追求和探索全新的前沿科技;德国,就在这样的日耳曼精神中塑造自己征服世界工业科技的工匠精神。

Tips

德国工业4.0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1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德国正在积极实现你说想象得到的科幻化“万物互联”场景,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制造业”。

事实上,工业4.0结合“MINT理念”,帮助德国工业发挥极致。


Tips

MINT教育理念

可以算作德国的“基本国策”,由“数学(M,Mathematik)、信息(I,Informatik)、科学(N,Naturwissenschaft)、技术(T,Technik)”四个关键词,围绕着从学龄前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德国教育机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针对学龄前和小龄段的儿童教育,MINT课程体现在对儿童进行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一系列面向自然世界和日常生活现象的研究和启发式探讨,促使学生习得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基本经验和基础知识。

针对高等教育阶段,主要体现在对理工专业的公共支出与政府投入上。德国对教育的大力投入,让其成为欧洲最大的“科研重镇”和“经济强国”。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不难得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熏陶之下,德国人从小即养成了独立思维和创新创造的习惯,接触世界前沿的尖端科技,拥有超越同龄人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为什么在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中,德国科学家收获的诺贝尔奖占到了欧陆国家的40%。亦即全世界每8位获奖者中,就有1位德国人。


宅家看世界 | 游历欧美教育强国,探索背后独特体制


跟着游学君一起,想必你一定更加了解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三种不同教育体制了。但是,游学君始终相信,行万里路更胜读万卷书。期待有一天,你有机会跟着游学君的脚步,走一趟属于自己的游学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