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在法国

它是舒芙蕾内蓬松饱满的甜蜜感

在韩国

它是拌饭上明晃晃的小太阳

在中国

它是炒饭间与米粒极尽缠绵的黄金袍

是灌饼里隐匿不见踪迹的满口香

是番茄汤中沉沉浮浮的一点儿黄

Emm......

百搭的鸡蛋

你以为全世界的它只能长这样?

▼▼▼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图源转自网络)

错!!!

“绿壳蛋先生”了解一下: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你没看错,它不是鸭蛋,是鸡蛋)

绿壳蛋荔波哪里有?

往下看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在黎明关水族乡久安村,迎着清晨初升的太阳,村民姚首绒脚步匆忙,沿着曲折的山路向着大山深处养殖场走去。

从村委会出发,顺着山间小道,翻过几座山坡,荔波县首绒绿色生态种养殖合作社映入眼前。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未走近,

“喔喔喔……”的鸡鸣声早已入耳。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走近养殖场,只见鸡场依山而建,放眼望去,能看到两间鸡舍。在山间林下,羽毛乌黑发亮的乌骨鸡扑腾着双翅到处奔跑觅食,充满活力。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在林地里的乌骨绿壳蛋鸡

工人把鸡舍里和山上的鸡群撵到鸡舍前的一片空地,姚首绒提来一桶玉米,用手抓起一把玉米粒,洒过去,鸡们“咯咯”叫着,争先恐后的抢食。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姚首绒给乌骨鸡喂玉米

趁着这个时候,工人姚美良提着一个竹篮子,走进鸡舍,将一个个鸡蛋捡拾进篮子。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姚美良在鸡舍捡拾鸡蛋

“这些鸡是散养在林地里的,从前鸡蛋到处都生得有,每天需要到山上慢慢找。现在经过训练后,鸡都学会在鸡舍里下蛋,减轻了我们好多的工作量,你看这个蛋很新鲜,刚下的,还热乎着咧!”姚美良每月在合作社打工,在有工资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养殖技术,她也准备在自家林地养殖乌骨绿壳蛋鸡。

姚首绒,是如何想到养殖乌骨绿壳蛋鸡呢?

38岁的姚首绒,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2005年外出广东打工,在外漂泊多年,终觉不是长久之计,内心经过多番挣扎后,2013年他毅然选择返村创业。利用打工存下的一些积蓄,在山间林地盖起鸡舍,养殖林下生态土鸡。

创业初期,摆在眼前的难题接踵而至,资金短缺,技术欠缺,交通不便,水电不通,产品销路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养鸡场收效甚微。

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姚首绒并没有气馁,通过在网上自学和咨询相关专家,积累养殖经验,在了解到绿壳鸡蛋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可观,他决定转型养殖乌骨绿壳蛋鸡。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创业时期得到了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免费提供村里林地给养殖场养鸡,相关单位也资助了11万元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还为养殖场把山路打通修出一条路,解决了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难题。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乌骨绿壳蛋鸡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放养于自然环境下。吃的是天然昆虫和杂革,辅助喂食一些玉米,加上生态环境好、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等资源优势,养殖出的绿壳鸡蛋营养丰富,鸡肉质细嫩、口感极佳、味道鲜香,属于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绿壳鸡蛋和乌骨鸡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绿壳蛋不同的包装

“5000只鸡,每天产蛋量近1000枚,零售价一枚2元,除去售卖绿壳鸡蛋,乌骨鸡在养殖一年半后也可出栏售卖,一年将近能有30万元的收入,纯利润就达到10万元以上”。姚首绒难掩喜色跟记者算了算今年的账。现在绿壳蛋在县城各大超市售卖,通过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绿壳鸡蛋市场发展前景可观,下一步计划再建立一个新的养殖场,把乌骨鸡养殖发展到10000只”。

姚首绒

姚首绒打算把村里有意向养殖鸡的村民都纳入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延伸阅读

也许大家还不知道,姚首绒在大山里养殖乌骨鸡,可是“惊动”了联合国专家呢!

2017年8月7日至9日,人类、粮食与自然综合景观项目主席、美国“生态农业伙伴”负责人Sara Scherr和西南大学教授李昌晓深入茂兰保护区调研社区林下旅游经济。

脱贫致富的基础在于产业,荔波县要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 的思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引导贫苦户参与到特色产业种养殖中来,真正实现群众的脱贫致富。

“绿蛋”变“金蛋”,年入30万,为荔波这位农民工点赞

绿壳蛋转变为了金蛋蛋

诞生出一条致富之路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