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幸福的定義有許多,不同的人對幸福的期待不同,獲取方式不同。而人的一生大多由幸福作為養料補給,這種精神層面的稀有養料,是一個人在面對任何困境時都能夠頑強生存的精神寄託。


《幸福過了頭》是來自加拿大的作家愛麗絲∙門羅(又譯愛麗絲∙芒羅)的一部中篇小說。這位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也由此躋身成為了有史以來第13位獲得諾獎的女性。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門羅一生都在寫中短篇小說且大部分都在圍繞女性,身在加拿大的她因對祖國存有深厚的留戀情懷也是她所有作品的場景從未脫離祖國境外的顯著特點。《幸福過了頭》便是門羅發表於2009年的一部中篇小說,需要知道的是,《幸福過了頭》其實是一本同名小說集,裡面共有門羅的十部中短篇小說,而《幸福過了頭》是這本小說集中的壓軸作品。


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索菲婭∙科瓦列夫斯基在一個男尊女卑的世界裡追尋幸福的坎坷一生。與虛構的小說人物不同,索菲婭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原名索菲婭∙科瓦列夫斯卡婭歷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家、第一位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女性、除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位擔任數學教學的女教授、科學院女院士,與此同時她還是一名小說家。這部圍繞描寫女性的作品,作品背後的作者是偉大的女性作家,作品內容主角也是有著各種第一稱呼的女性。那麼一位優秀的女性作家為何要通過描寫另外一名女性?這其中又有著關於女性曾經的那些未知辛酸以及幸福?而門羅又想通過描述這個成為歷史上各種第一的女性帶給後世什麼樣的成長。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01、小說背景——違背時代期望的女性,承受的是來自時代的不屑

1850年的俄國,那個舊奉行農奴制的國度,在沙皇統治時期下的社會只有男子才能夠受高等教育權、自由權,而女人不僅要聽命於男性,無論是她的父親還是丈夫,否則便是“大逆不道”。而這種現象並不侷限於階級,也就是說女性的地位是統一低下的,不會因為是某個富裕家庭、皇室家族中的女子而成為例外。


然而19世紀的女權低下現象並不僅僅是一個俄羅那麼簡單,歐美其他各國也並沒有本質性的區別。直到19世紀末,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女權運動的萌芽,隨著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封建社會文化對人類精神的束縛逐漸鬆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婦女要求在家庭中具有同男子相等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女權運動開始萌芽。而出生於1931年的門羅,即使是幸運避免了這場女權主義崛起的艱難過程,但同為女性的她避免不了要深受歷史的影響,於是有感而發的她寫下了《幸福過了頭》這部象徵著女性成長並附有紀念意義的小說。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一個時代對女性的期待直接影響的是對她們存世價值的考量,而生而平等的她們卻要偏見而受到種種限制,代表著時代下不被偏愛的一方,女性失去的不僅僅是自由,更多的是她們證明自己、化解偏見的權利以及那本該擁有的屬於她們的尊嚴和被尊重。小說將場景放回到那個充滿偏見和卑微的時代,以一個追尋自由和對抗不平等的女性為主線,一方面是為了讓世人時刻銘記封建所能夠帶來的種種傷害,而另一方面卻是對本不可擁有幸福卻仍要努力爭取幸福的偉大精神看齊。


作為一個女性,當美貌無法成為優勢、當順應時代成為理所應當時,她們對幸福生活的定義便變得多樣。而在那看似無法逆轉的情況下,有人將這個努力且心酸爭取幸福的過程視為幸福,即使結果是失敗;有人無慾無求將照顧家庭和守護子女視為幸福;也有人將自己最後的成功視為幸福。而這一切既有著對時代所犯下的錯誤警示,更有著對勇於提出錯誤和改變錯誤的精神讚揚。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02、無法抗力的時代,追尋自我成了一種獨特的幸福

回到小說,索菲婭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女孩,她最大的愛好是數學,最大的夢想是出國留學。而在當時的俄國,沒有結婚和父母的同意是無法出國的,而父親顯然是極度反對, 他們只希望索菲婭嫁個好人家,安安分分過日子。追尋理想的索菲婭用“白色婚姻”(意指假結婚,有名無實)的方式瞞過了父母成功出國。然而索菲婭為此付出的代價便是,她再也回不去曾經那個美好、富饒的莊園了,即使懷舊的她日夜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人、祖國以及自己的家園。這便是為了平等所需要做出的犧牲。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出國後的索菲婭先是找到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威爾斯特拉斯教學,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教授在看到索菲婭的那一刻,第一感覺是一個女人也想來學數學?於是本著打發走索菲婭的教授就隨便丟給了索菲婭幾道數學題讓她一個星期後解完再來。然而天分極高的索菲婭不僅完成了題目,並用教授從未見過的解法吸引到了他,起初教授認為“她一定是叫哪個男學者幫她解的”的時候,卻在索菲婭當場的解說下被其深深打動,至此索菲婭作為教授關門弟子開始了自己的數學學習道路。


一切都仍未改變,當索菲婭與教授共同研究取得了超越教授的成果時,她發表的論文需要匿名,因為一旦讓雜誌社知道她是女性便無法問世,會認為索菲婭是剽竊來的成果。而當索菲婭通過教授的身份向法國科學院匿名投稿成功獲得數學界最頂級獎項時,男人們對她的看法依舊沒有改變,而實際上深受舊觀念影響的他們只是無法接受一個女性竟然擁有比自己更位傑出的成就。表面上,他們為索菲婭的成就送上鮮花和掌聲,但背地裡他們又決絕的為其關上了求職的大門。


索菲婭的第一份工作依舊是要去到另一個國度,她一生的事業,就像一個遺落在海中的人不斷遊歷尋找一個救命的木頭一般艱難,運氣、實力、努力缺一不可。依舊是恩師教授的幫助下,索菲婭去到了瑞典一個唯一接受女性任教的大學。而後索菲婭的飄蕩依舊沒有停止,她所期待的用成就換來的公平反而成了別人眼中的怪物,學生無法傾聽她的教授,所有人都在稱讚索菲婭的偉大,但只不過是一個懂得多門語言、懂得各種多樣他們從未見過的知識而已,她始終無法被視為是一個女性所應當享受的尊重和敬佩,事實上,在索菲婭之外,大多女性都已經沉浸在做家庭婦女的思想習慣之中,她所做的努力,就像平整的草坪出現的一株高大的野草一般,她無法催動周圍的人同她一樣野蠻生長,等待她的只有被剪平。


事業如此,愛情更是如此,索菲婭愛上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優秀男子馬克西姆,兩人一開始的情趣相投在一起並訂了婚,結果到結婚時馬克西姆卻又因索菲婭是一個女性而逃婚。原因是馬克西姆對於一個女人擁有的眾多榮譽而感到無法接受,他不想生活在索菲婭的光環之下。在這之後不久,索菲婭便獨自一人離開了人世。


對於索菲婭的一生,那是充滿了勇氣、激情以及不屈的象徵,又是充滿了無奈、心酸以及悲痛的獨行者。她從未想過改變世界,她所追尋的僅僅是由自己主導的幸福,而不是受人主導所認為的幸福的幸福。封建觀念下的時代所帶給索菲婭的傷害是深處的,她無能為力,別人更不願接受。在索菲婭的葬禮上,馬克西姆去到了現場,然而為了不被人發現她曾經與索菲婭有過戀情,他甚至與人交談索菲婭時將其稱作是自己所認為的一位教授,在馬克西姆內心,他始終都無法接受索菲婭的聲譽和給自己帶來的挫敗感。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03、追尋幸福的過程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在索菲婭心中,她所追尋的幸福僅僅是那麼一點,尊重、理解、一視同仁。事實上,索菲婭也的確獲得了些許幸福,在她得到教授認可的那一刻,在她找到工作的那一刻,在她得到鮮花和掌聲的那一刻…..只是這一切對於索菲婭而言都太來之不易了。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在《幸福過了頭》當中,對幸福的定義是多角度的,追尋自我的幸福、追尋夢想的幸福、追尋愛情的幸福、追尋成長的幸福,對於最後孤獨離世索菲婭而言,回顧她的一生,似乎她所有的幸福都那麼艱難,似乎她並沒有得到她所期待的幸福。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在那些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那本質就是一種改變常規、擺脫眾象的幸福。


或許對於索菲婭的一生,我們無需對其結果進行分析是否值得,她短暫且璀璨的一生到底都是比那些漫長且暗淡、麻木的人過得的幸福。而對於作家門羅,同樣深受舊觀念影響的她,上學一半被迫輟學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熱愛寫作的她在寫作行業不僅遭受著性別歧視,在求職道路上也與索菲婭有著同樣的經歷,所有人都認為她們首要的角色是妻子和母親,然後才是事業。而在一次偶然的契機下知曉了索菲婭的一生並將其寫進自己的小說。


可無論是索菲婭還是門羅,她們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在門羅的小說中,即使故事中有著許許多多容易令人憤怒的情節,但在門羅筆下總是那麼冷靜,她將一切都視為自己的幸福。而真正幸福與否,是需要每個人去獨自思考方才能夠獲得自己對幸福的認知,起碼對於門羅和索菲婭,她們能夠在一個嚴重歧視女性和壓迫的時代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不但有著許許多多值得學習的精神,更是屬於她們自己的幸福。


《幸福過了頭》:伴隨著幸福的,是需要擁有追尋自我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