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不是二,也不是四?

孫玉斐


天地萬物的生成,中國就有三個不同的說法。

一,神話傳說:萬八千歲,盤古開天闢地。

二,《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三,《易傳》解《易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經》,道生萬物,物是“道”一個一個地生出來的,每一個物都有陰陽。

《易傳》的八卦,象天地萬物,物是“太極”兩個兩個地生出來的,一個物陰、一個物陽:“乾陽物也,坤陰物也”。

不論物是一個一個地生,還是兩個兩個地生,都存在一個問題:盤古開天闢地,在萬八千年前,而道生萬物,太極生萬物,又是什麼時間呢?


趙日金141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問到點子上了!👍👍🙏🙏😊😊

在《易經》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見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講的是變化之道,譯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經》講事物變化發展的普適原理,是“太極生兩儀,兩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們是呈2的n次方遞生的,是普遍的變化模型,是理論。

在《道德經》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有無相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講的是道與德。《道德經》講的是實際,是現實中的運用。

按《道德經》的現實應用邏輯,“無”經過“道”生出“有”來,“有”就是“一”,這個“一”就是一個整體,整體衍化出二,叫“一生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所以“道生一”後,還要“一生二”,這裡的“二”必須是有陰、有陽。但現實中,有陰、有陽也不一定絕對可以繼續衍生,兩個雄性、兩個雌性,甚至兩個雄雌、兩個男女,不能繁衍生息的例子,時有發生。那麼,只有“二生三”確實發生之後,“三生萬物”才可能得以實現。

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它講的是“道”,是客觀的實際,這些“生”必須是現實的衍生,它們都是遞進衍生的。“三生萬物”的前提是“二生三”,“二生三”的前提是“一生二”。如果沒有“二生三”的前提和實現,就不可能有“三生萬物”的延續。所以,必須有“三”才可能有萬物的衍生。“二”不能直接衍生萬物,沒有“三”也不可能有“四”。

《易經》講的是變化的規則模型,《道德經》講的是道在自然中的客觀實際,二《經》和二《經》中的“生”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概念,不可將二者等同。

(以上為一己一時之觀念、認識,當然也可有其它更好的解釋方法。)


沃克特爾


一指能量,道生一,道是能量之源。

二指陰陽,一生二,能量呈現陰陽兩種狀態。

三指振動、湧現、信息,這是能量的三個特徵。三生萬物,當能量滿足這三個條件後產生萬物。

能量振動有頻率,高頻能量形成無形物,低頻能量形成有形物。能量湧現即大爆發。聲、色、味、形、基因、意等都是能量信息。


太極拳玄機


因為只有定三才可以!人是最靈最貴!天地立定之後!如果沒有一點真靈來稱道以顯之那麼。一切都歸於死寂!所以說必須得訂立三材,然後才能萬物並生。


大泥鰍222


我個人認為道生無極,無極生太極~一點決定圓心(即太極)射線,二點決定兩極段落引出直線,三點決定平面基礎,四點(即四相四個方向的三角形立體圖形)決定立體幾何圖形!平面內的不在一條直線的三點能與平面外的任意一點組成不同形狀的立體幾何圖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三點決定的平面基礎上能與平面外點產生萬向角度的信息幾何圖形或萬象事物的對比形狀的形成!所以,老子才說三生萬物!這是我個人的意識解讀!但老子真正的想法是在古代,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用現代的眼光和思維形式揣摩老子當時的想法進入他的思想來解讀!


空觀道人12345



梁69853253


數字三可能具有穩定性,這在其他宗教,哲學幾何學等等有為可見,老子應是有先知先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