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水滴魚

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波波魚,由於長著一副哭喪臉,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這種海底怪魚確實有理由鬱悶: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1200米的海底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Blobfish)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釐米)。


醜陋的水滴魚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600~1200米的海底當中,水壓比海平面高數十倍,人類很難達到其棲息地,所以很少被發現。

在水滴魚生活的地方,魚膘(幫助魚類保持浮力)很難有效的工作。為了保持浮力,水滴魚渾身由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膠狀物質構成,密度比水稍小,這幫助它輕鬆地從海底浮起。

缺乏肌肉對於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麵前的可食用物質為生。

水滴魚的孵化方式與眾不同,雌的水滴魚把卵產到較淺海後便趴在魚卵上一動不動,直到幼魚孵出為止。


醜陋的水滴魚

水滴魚有著蝌蚪狀的體型,還有張扭曲的醜臉。沒有魚鰾,使用鰓呼吸。身體呈凝膠狀,密度低於海水。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釐米)。

水滴魚在水下游速不快,亦使其在面臨深海捕撈時無法及時逃脫。


醜陋的水滴魚

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由於捕魚活動大肆增加,水滴魚被同其他魚類一起捕撈上來。雖然水滴魚本身肉質不適於食用,不過因為生活在與更為美味的海洋生物(如蟹和龍蝦)一樣的海洋深度,也連帶著成為犧牲品。

約克大學深海問題專家卡魯姆·羅伯茨(Callum Roberts)教授表示,公眾應該更為關注水滴魚的命運。羅伯茨還是《反常的海洋史》(The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a)一書的作者。他說:“水滴魚極易在這些漁網中被捕撈上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魚類僅僅限於這些水域。”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深海捕魚船是世界上最活躍的船隊之一,所以,即便是水滴魚,海底也不再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地。大片的深海區域正面臨海底拖網的威脅。海底拖網是最具破壞力的捕魚方式。南部海洋也設立了一定的深海保護區,但這只是在保護珊瑚而非水滴魚。深達200米的海洋也遭受過度捕撈,而且,捕撈作業已開始離開那些大陸架,轉入兩千米深的深海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